数据融合在舰炮系统低角跟踪中的应用

发布者:chenxiaohong68最新更新时间:2007-10-10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关键字:路径  雷达  反射  天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现代海战中,飞机或导弹的低空、超低空突袭,尤其是具有“低、小、快”战术特性的掠海导弹,对水面舰艇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受到地球曲率、多路径效应、背景杂波的影响,以及隐身技术的广泛采用,雷达在较远的距离,发现和稳定跟踪掠海导弹较困难,即使在近距离上发现和跟踪这样的高速目标,防御武器系统也很难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因此,水面舰艇探测系统必须解决好对低空掠海导弹的发现及稳定跟踪问题,保证舰载武器和系统能有效地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

舰炮系统中一般配有火控雷达和光电系统等探测设备,这些传感器一般只起互补的作用,一种传感器由于被干扰或故障不能作用时,改用另一种传感器。在多传感器的使用上,仅仅做了优化选择,各种传感器的信息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若能充分利用这两种传感器的各自优点,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复合跟踪技术,可极大的提高舰炮系统对低空目标的发现和跟踪性能。

2 海面低空目标多路径效应

2.1 多路径几何模型

雷达在探测低空掠海飞行的目标时,天线具有一定的仰角。雷达波束照射目标的同时必然会照射一定区域的海面,回波信号有可能直接或经过海面反射后到达雷达接收天线。直达波和反射波相互干涉,引起仰角误差信号在幅度和相位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误差为多路径误差。

海面多路径反射分为两部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波与直达波是相关的,他满足瑞利判据,即:

其中:△h是反射面高度的变化,Ψ是擦低角,λ是波长。如图1所示。

(2) 漫反射:在海面除了镜面反射,还有漫反射,他随海水的运动起伏,漫反射波与直达波是不相关的,是由海面前向散射分量形成,多普勒频移与直达波基本相同。

2.2 多路径效应对角跟踪系统的影响

多路径效应对雷达低空目标跟踪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俯仰角上,根据反射信号(或镜像目标)进入的雷达波束区域,分为3种误差区域:

2.2.1 副瓣反射区

在副瓣反射区内,误差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主波束不照射到反射表面,反射信号指通过天线波束的副瓣进入雷达接收机,多路径误差是周期性的,其均方根误差为:

其中,θB是天线仰角波瓣宽度,Gsc是波瓣主瓣的峰值功率与镜像信号所在角度上的差波瓣旁瓣的峰值功率之比。

2.2.2 主瓣反射区

当目标仰角低到跟踪雷达的主瓣一侧照射表面时,反射信号将进入主瓣。跟踪误差为:

其中,△t∑t是直射波方向的差信号与和信号,△r∑t是反射波方向的差信号与和信号,ρ是表面反射系数,a是反射信号相对直射信号的总相移。

2.2.3 水平反射区

目标信号与反射信号在俯仰方向上非常接近,同时进入天线主瓣,接受信号功率衰落很大,此时,多路径误差为两个反射体目标的闪烁误差。跟踪误差为:



其中,e是相对于目标的距离误差,ρ是表面反射系数,φr为直射路径与反射路径的路程差。

以单脉冲雷达为例仿真,假设目标高度为10 m,天线高度为15 m,反射系数ρ=0.8,匀速直线向雷达方向飞行,多路径效应随距离变化,引起的俯仰角误差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雷达跟踪低空掠海目标时,多路径效应将严重目标俯仰角的测量,这种误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信噪比阶段时近似恒定的偏差,另一种是低信噪比阶段时的尖峰误差。尖峰误差出现在直达波和反射波的相位差约180°时,直达波和反射波相互抵消,此时信噪比最低,对应着尖峰误差的峰值。由于信噪比非常低,俯仰角误差几乎为零,雷达非常容易丢失目标。

2.3 多路径效应的抑制方法

目前,抑制雷达低角跟踪时多路径效应的方法,基本思想都是围绕着设法补偿因多路径效应造成的信号衰落,去掉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相关性,去除反射信号的干扰,以满足对低空目标精确跟踪要求。

2.3.1 经典多路径抑制技术

经典多路径效应抑制方法主要包括:毫米波技术、频率分集和捷变技术、不对称波瓣技术、双零跟踪、复角跟踪技术、偏轴跟踪技术等。

为解决低空目标跟踪问题,各国都相继研制了多种低角跟踪雷达,主要包括:

(1) 美国“密集阵”近程反导系统,其雷达采用“重滤波”技术,解决低空多路径效应问题。

(2) 荷兰“守门员”近程反导系统,其雷达采用X/Ka双波段技术,X波段用于快速捕捉目标,Ka波段波束宽度0.6°,用于低空目标的稳定精确跟踪。

(3) 俄罗斯“喀什坦”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其雷达采用毫米波技术,解决低空多路径效应问题。

2.3.2 阵列信号处理多路径抑制技术

采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多路径效应问题,这方面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超分辨率技术主要包括最大似然谱估计、自回归模型、特征结构法谱估计、最小二乘法谱估计等。均突破传统Fourier谱分析的瑞利极限,具有比Fourier谱分析更高的分辨率,能够分辨角间隔小于一个波束宽度的多个信号。

基于特征结构的MUSIC算法目前研究较多,这种算法无法应用于相干信号源,必须去掉信号源的相干性,雷达低角跟踪时多路径效应的相干性非常强、起伏慢,将MUSIC算法应用于低角跟踪,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最大似然估计可应用于低角跟踪,但由于运算量较大,因此,如何得到快速、稳定、准确的结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3.3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于低角跟踪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对多源信息处理的方法,是将获得的多传感器数据信息通过检测、关联、跟踪、估计、综合等多级多功能处理,得到目标一致性描述,从而以更高的精度、较高的概率和置信度,得到所需的目标状态和身份估计,以及完整、及时的态势和威胁评估等决策信息。

与传统的单传感器信息处理相比,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解决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有如下优势:

(1) 扩展了空间覆盖范围和时间覆盖范围。

(2) 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

(3) 降低了目标的模糊度。

(4) 提高了信号的空间分辨率。

(5)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6) 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对于单个跟踪传感器,其获得目标跟踪信息可能不全,跟踪精度是不够的。若采用多个互补的跟踪传感器,信息就有冗余性。通过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多传感器的资源,改善探测性能。

在对海低角跟踪时,火控雷达探测距离远,捕获目标容易,但对低空目标低角跟踪时,存在严重的多路径效应影响,容易丢失目标。光电系统不存在多路径效应影响,角跟踪精度高,但视场较小,捕获目标困难,跟踪距离较近。将雷达与光电系统实现真正的数据融合,充分利用这两种传感器的各自优点,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复合跟踪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舰炮系统对低空目标的发现和跟踪性能。

3 雷达、光电数据融合技术解决多路径效应

3.1 雷达、光电系统数据融合跟踪

在舰炮武器系统中,雷达与光电系统各自独立对低空目标进行跟踪,提供独立的目标距离、方位、俯仰角等目标信息,由于雷达与光电系统各自的重复频率不一致,组网后要求对雷达、光电系统时间和空间进行配准处理,否则,未经处理的不同步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可能导致性能不如单独使用一个传感器。

雷达与光电系统对低空目标进行跟踪采用各自独立的测量方程,数据融合后,采用最佳数据压缩处理方法进行融合后的数据滤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融合。

3.2 雷达、光电系统组网时间配准

雷达与光电系统组网的时间配准,采用最小二乘规则配准法。跟踪雷达的重复频率比光电系统的要高,光电系统一个周期对应跟踪雷达n个周期,将n个周期跟踪雷达测量值融合成一个虚拟的测量值,再与光电系统的测量值进行融合,消除多传感器不同步造成的对数据融合的影响。

3.3 雷达、光电系统组网空间配准

雷达与光电系统的空间配准误差主要有:

(1) 传感器之间的方位和距离上的组合失配。

(2) 传感器位置误差。

(3) 坐标变换的精度误差。

雷达与光电系统组网的空间配准,采用最小二乘规则配准法。适合于同一平面内,距离较近的多传感器空间配准。

3.4 雷达、光电系统数据可信度水平

雷达和光电系统在对海面低空目标进行跟踪时,数据的可信度是不一样的,由于多路径效应只影响雷达跟踪,光电系统的跟踪数据可信度要高于雷达的跟踪数据可信度。

多路径效应对雷达影响是周期性的,雷达的跟踪数据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剔除多路径效应影响大的数据,否则雷达和光电系统数据融合的跟踪精度和性能可能不如单个传感器的跟踪精度和性能。

3.5 雷达、光电系统组网滤波方式

采用雷达、光电系统组网对掠海目标进行跟踪,要求雷达和光电系统同时对目标进行跟踪滤波,雷达和光电系统的跟踪误差是已知的,而且各自的跟踪滤波在统计上是相互独立的。

对于雷达和光电系统组网后的系统滤波,采用最优数据压缩处理方法。

雷达测量值(R,α,β),光电系统测量值(Rt,αt,βt),经过最优数据压缩后,俯仰角测量误差方差为:

以单脉冲雷达为例仿真,假设目标高度10 m,天线高度15 m,反射系数ρ=0.8,匀速直线向雷达方向飞行,如图3所示。

通过图2和图3的比较可以看出,剔除掉可信度低的某些雷达大误差数据,采用雷达、光电系统数据融合技术复合跟踪,可明显改善对海低角跟踪的精度和性能,也充分说明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解决对海低角跟踪的又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 结 语

未来的海战将是广泛使用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水下、海上、陆上、太空和电磁空间进行对抗的一体化网络战。水面舰艇对飞机或导弹的低空、超低空突袭的防范,不仅仅依赖于舰炮武器系统中所包含的雷达或光电系统等少量传感器,而是建立在C4KISR系统下,能充分利用舰艇、空中、太空等各种传感器,经过不同层次的数据融合,这样才能过实现在远距离对掠海低空小目标,早期预警、跟踪,使得舰载防御武器系统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进行拦截。

关键字:路径  雷达  反射  天线 引用地址:数据融合在舰炮系统低角跟踪中的应用

上一篇:基于Nios II和DDS的雷达信号源的设计
下一篇:DVBIH系统载波同步的硬件实现研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5:59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领导者禾赛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北京时间2月9日,启明创投投资企业、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领导者禾赛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禾赛科技(NASDAQ: HSAI)发行价为19美元/ADS,开盘价23.75美元/ADS,上涨25%,市值29.8亿美元。 作为科技与创新的紧密连接者,启明创投长期关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和变革。2019年启明创投参与禾赛科技C轮融资,并在D轮融资中继续投资。禾赛科技的成功上市,是启明创投2023年开年以来迎来的第三个IPO。 禾赛科技于2014年创立于中国上海,秉持着“赋能机器人,让人类生活更高效舒适”的使命,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支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技术也致力赋能各类机器人应用
[汽车电子]
射频测量技术正成为现代雷达和电子战信号设计验证的趋势
现代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依靠复杂的信号处理和复杂的射频调制脉冲。若没有合适的信号设计验证,这些技术可能在关键交战中可能失效,这对于操作者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确定雷达成功检测和跟踪目标的能力,或电子战系统识别威胁并避免检测和跟踪的能力可能具有挑战性。先进的射频信号分析和射频脉冲信号捕获技术(可变分段长度、去交错、双工IF实时分析),使设计人员能够测量信号参数并确认其雷就达或电子战系统的正常运行。 现代雷达和电子战信号的动态变化对测量平台构成重大挑战:捕获足够的脉冲,正确地识别关于改变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间隔模式的运行/场景模式。如果没有正确地捕获这些动态场景,那么当前作战人员在实施关键任务过程中可能面临挑战。由雷达或电子战系统产生的丢失脉
[测试测量]
射频测量技术正成为现代<font color='red'>雷达</font>和电子战信号设计验证的趋势
超快激光控制转向系统:未来激光雷达的“终结者”?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将使用基于激光束的转向系统,与目前基于无线电波的系统相比更加快速。该技术比现有的避免事故系统技术的性能更佳,效率更高。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根据普渡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正如研究人员现在所说的,激光束控制比任何采用相控阵天线(phased antenna-array)技术的自动转向系统都要快得多。这种转向系统基于脉冲激光与硅基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脉冲激光由“带有频率梳光谱的锁模激光器”产生。   基于激光束的转向装置可以在纳秒或皮秒级的时间内进行大角度的扫描,而现有技术则需要微秒级的时间才能完成。   “相比现有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且功
[汽车电子]
Imec芯片利用尖峰递归神经网络处理雷达信号 可用于汽车防撞系统
据外媒报道,欧洲研究与创新中心Imec声称推出全球首款利用尖峰递归神经网络(SNN)处理雷达信号的芯片。Imec芯片模仿生物神经元识别时间模式的方式,比传统方案相比,功耗减少了100倍,同时延迟减少了10倍,几乎可以瞬间做出决定。 (图片来源:Imec) 例如,仅使用 30 μW 的功耗就可对微型多普勒雷达信号进行分类。虽然芯片可以调整体系结构和算法,以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包括心电图、语音、声纳、雷达和激光雷达流。其首个用例将包括创建低功耗、高智能的无人机防撞雷达系统,可以对接近的物体做出更有效的反应 人工神经网络(ANN)已被证实可用于广泛的领域,是汽车行业中常用的基于雷达的防撞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ANN也
[汽车电子]
Imec芯片利用尖峰递归神经网络处理<font color='red'>雷达</font>信号 可用于汽车防撞系统
亮道智能与Aeva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高性价比车载激光雷达系统
4月19日,在2023上海车展上,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亮道智能与上市激光雷达公司Aeva(NYSE:AEV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Aeva亚太区VP 龚凯盟先生(左)与亮道智能CEO 剧学铭博士(右)代表签约 依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高精度激光雷达硬件产品,共同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完整车载激光雷达系统解决方案,积极拓展激光雷达在汽车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推动激光雷达系统在中国的量产进程。 在应对日常驾驶环境中的复杂长尾场景时,不受环境光干扰的高精度激光雷达感知系统能够为智能驾驶车辆提供充分的安全冗余,保障用户出行安全,提升舒适驾乘体验。因此,激光雷达汽车市场的搭载量正逐年攀升。 作为一
[汽车电子]
亮道智能与Aeva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高性价比车载激光<font color='red'>雷达</font>系统
激光雷达的春天何时到来?华为的融合算法揭秘
激光雷达的春天何时到来取决于点云数据应用算法的效率和性能,而非激光雷达本身。对于点云这种稀疏特征数据,人类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应用算法,而 摄像头 这种稠密矩阵数据,人类已找到了很多高效高性能的应用算法。这正是激光雷达尴尬之处,没有合适的算法发挥不出激光雷达的优势。 目前的算法都是针对或对视觉系统优化的算法,而开发合适的算法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这不是激光雷达厂家所能完成的,而在 计算机 视觉领域,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研发人员,每天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此外,激光雷达目前的应用都集中在点云上,而针对激光雷达强度数据应用的研究几乎为零,激光雷达最独特的领域无人问津,这是纯视觉声势越来越强大的主要原因。 激光雷达行业正处于寒冬中。
[汽车电子]
激光<font color='red'>雷达</font>的春天何时到来?华为的融合算法揭秘
科锐推出多款碳化硅基氮化镓器件,助力大型雷达加速发展
Wolfspeed CMPA901A020S、Wolfspeed CMPA9396025S、Wolfspeed CMPA801B030 系列均为GaN MMIC器件,具备小型化、高效率等优势。 2021年4月19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讯 –– 全球碳化硅技术领先企业科锐Cree, 宣布,推出多款碳化硅基氮化镓(GaN-on-SiC)器件:Wolfspeed CMPA901A020S、CMPA9396025S、CMPA801B030 系列。本次推出的器件采用MMIC技术,具备研发部署大型雷达系统所需的小型化、高效率、高可靠性、以及优异的功率密度等特点,可有效应对大型雷达所面临的挑战。 X-波段(8 GHz 到 12 GH
[电源管理]
科锐推出多款碳化硅基氮化镓器件,助力大型<font color='red'>雷达</font>加速发展
智能移动机器人背后蕴含的技术——激光雷达
每一种技术产品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结构工程师,算法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光学工程师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智能移动机器人也一样,制约移动机器人发展的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及人机交互。在环境感知方面,激光雷达是实现机器人自主移动的重要传感器。 在业内激光雷达被比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它可帮助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了解周边环境信息,为后续定位导航,甚至是人机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认知能力。 目前激光雷达主要有2D及3D之分,但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主要以2D激光雷达为主。2D激光雷达具有测距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系统稳定可靠等优点,多见于室内移动机器人上的应用,如配送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 说起激光雷达,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相信很多玩家都了解深圳不止技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网络通信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