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在近几年呢,发展比较快,但目前的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处在一个农业环境的监测和检测、展示的阶段,大多都是项目性催生出的产品,包含了农产品的检测、信息传递、农业操作方面记录、农业设备操作智能化、农产品的展示。从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体来讲:物联网应用是需要的,但需求不是很迫切,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更愿意去实现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应用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操作:如农产品的质量溯源、农业设施的物联网化应用。
例如:质量溯源这块呢,普通消费者要了解农产品品种、种植的过程中的信息、仓储信息、物流信息、加工信息、销售信息。这些信息呢能更全面的让消费者认可产品的品质。知情权的也得到维护。企业呢,可以通过选材的信息、追溯产品加工信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一部分ERP的作用、同时呢 产品传递信息的过程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也是营销的一部分。政府要知情、要监管、要检测、要公正。投诉要有渠道等等。
农业涉及到很多环节,有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业物联网当然也可以应用到各个环节。产前有各种种子种苗农药饲料和各种农业生产设备等,他们的信息和农民是脱节的,你这些产前的农资和设备都做不到一定程度的物联网化,做产中的物联网你觉得有什么用处,意义又在哪?这里的物联网化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生产、研究这些农资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程度。如果还是老样子在育种,老方法在生产饲料农药,而我们的农民伯伯却在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种地养殖,你会不会觉得很滑稽?
二是农资产品信息化的程度。你要种全程可追溯的安全蔬菜,使用的材料设备都不是可追溯的,这也是很好笑的事情。别以为这很简单,想像一下,以后的农作物种子没有配套的温室控制软件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了。产前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恕我孤陋寡闻,专门做这一块的公司真没有,农博士勉强算是吧。产中就不用说了,已经是烂大街的概念了,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思维要确立:能做平台就尽量做平台。产中可做的事情更多了。
农业物联网要发展起来归根结底需要农业领域的人来掌控应用物联网技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产后的各种收割销售就是电子商务了,没什么好说的,但因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质量信息不好监控,同批次质量区别大,即使做到批次溯源消费者也还是不怎么领情。一般还是靠口碑。而且质量和规模似乎一直是个矛盾,无法解决。我们相信物联网技术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
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太碎片化,似乎任何一个应用都可以有不多的效益,将各种应用整合集成又似乎把利润摊薄了。那农业物联网创业的方向有哪些?我觉得以后农业物联网的突破来自于农业行业内或者上游行业。
物联网正在逐渐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发展方式,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优化。
比如农业智能监控、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四情监测、水产养殖系统、畜牧养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温室智能大棚、设施园艺自动控制、精准农业、作物信息无线监测等等,能发挥的方向还是很多的。
农业物联网现在主要靠政府引导,项目也多是政府补贴,少数大公司利润率高的产业自采,这种需要技术过硬,一般也是国际专业公司承包了。牧场,猪场这种。
通讯处理,数据处理,算法视觉,自动化,传感器,行业硬件,需要结合太多的技术,投入很大。建议从IT做起,先把IT做出几个突出点。
真正的长远发展,不能靠政府补贴,要开发一种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建立良好生态圈。用之与民,民以载舟。
互联网+农业的十大方向
1,“互联网+”促进智能农业升级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促进智能农业升级行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重点突破农业传感器、北斗卫星农业应用、农业精准作业、农业智能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植物工厂等前沿和重大关键技术;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开展面向作物主产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支持服务。
2,“互联网+”助力“六次产业”发展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六次产业”发展行动,助力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集中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产业链,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构建“六次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3,“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积极落实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推广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农村科技创业环境;加快推动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搭建农村科技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
4,“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行动,加强农业国家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信息网络”项目,建立GMS各国农业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中国-新西兰等自贸区优势,发挥我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有关国家双边农业磋商机制,积极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面向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有关国家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平台,推动我国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等“走出去”;构建农业投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市场、渠道、标准、制度等各种信息资料。
5,“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行动,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推动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助力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及比尔·盖茨基金会等跨国私营部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跨国农业科研虚拟协作网络,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联盟、大协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构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重大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数据、农业科研人才等科研资源共享水平;构建农业科研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6,“互联网+”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行动,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鼓励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积极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积极推动中粮、中化等大型农业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网上期货交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粮食网上交易等;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以及农产品网络零售等。
7,“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
8,“互联网+”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 积极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认证、产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9,“互联网+”助力农业生态建设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生态建设行动,实现农业资源生态本底实时跟踪与分析、智能决策与管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治理农村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全国农业用水节水数据平台,智能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建立全国农资产销及施用跟踪监测平台,智能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建立全国农业环境承载量评估系统、农业废弃物监测系统,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信息支撑和管理协同,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问题;建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10,“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破解城乡数字鸿沟难题。
积极落实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项目,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构建农村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开展面向基层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知识远程教育服务;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和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服务;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形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公卫、疾控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上一篇: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下一篇:恩智浦与Kontron即将开展合作 满足下一代工业物联网需求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