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为什么有些项目出来结果会失败?

发布者:MysticalDreamer最新更新时间:2018-05-02 来源: 跟IC君一起学习集成电路 关键字:集成电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IC君一直在反思,工作7年以来,为什么绝大部分的项目都很忙?每到tapeout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为什么有些项目出来的结果会失败?



《穷查理宝典》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认为凡事要反过来想: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项目,首先是研究如何做一个“失败”的IC项目。


这儿定义的失败,是指项目执行的过程很混乱,大家做得辛苦,但是最后出来芯片的bug却很多,甚至完全不能工作。


至于芯片生产出来之后,市场定位准不准确、好不好卖或者赚不赚钱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我们IC的项目流程往往如下所示:

这个图的步骤分类比较粗犷,具体各部分的功能以前的文章也说过新入职IC工程师必备技能——数模混合篇。比较细致的流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一个前端数字IC工程师的一天。下面就从这几个步骤探讨一下如何做一个“失败”的项目。


架构设计决定了一个芯片的功能和设计划分,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努力方向。如果努力的方向错了,做得越多,错的越多!

想把项目搞失败,这一步最容易。


比如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架构不停地变换,但是tapeout的日期没变:

  1. 本来想做高速芯片,后面突然想把功耗做到最低;

  2. 起初想做一颗很小的芯片,后面变成一颗很大的芯片,期间添加了无数的功能。tapeout前添加的功能最容易出问题哦!

  3. 某个中等模块的风险一开始没有评估充分,做到后面发现冒出来的bug越来越多。如果彻底解决需要改动很多block,最后只能修修补补;

  4. 对spec的理解发生错误,项目执行的中后期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实现正确的spec需要改动很多电路;

  5. 没有正确评估封装的可行性,比如做到后面突然发现8SOP封装包不进去,pad位置需要大改,之前做的很多评估工作完全白做。

架构设计主要是在项目leader主导下完成,当然有些东西也不完全由leader决定,老板很多时候也会参与其中。有时候架构的变化是市场导致的,果断的改架构可能对公司而言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比如某段时间穿戴式产品的兴起,低功耗突然变成大家迫切需要的特性,对于speed不太那么care。


架构的改变对于IC工程师而言,只能接受并做出更多仿真来确保架构的改动是没问题的。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频繁的改动架构是最容易导致项目失败的!


小模块的设计和仿真验证就是广大的IC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做好自己负责的部分。对于一个失败的项目而言,这一步的危害性相对于架构设计小很多。如果你想把项目做失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 负责的模块经过自己评估之后,发现工作量巨大或者难度巨高,但是又希望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它,默默的做了几个月而没有及时向leader highlight这些问题;

  2. 在没有搞清楚电路功能的情况下,随意修改继承项目的电路。以前的项目怎么做得这么笨啊,不行我要改改它,让它的gate数目少一点,面积更小prefect!

  3. 实现功能的时候没有想清楚各种意外case,只是简单的实现spec的功能;

  4. 时序检查的时候没有留下足够的margin,在post layout仿真的时候很容易出错;

  5. 有些模块可能要跑所有的工艺角,实际做的时候只跑了一个TT 工艺,后续芯片级验证的时候也不可能跑所有的工艺,有可能芯片的工艺稍微飘一飘就不能正常工作了。比如你做了一个RC的delay在TT工艺下是5ns,但是工艺飘一飘就到15ns了,有可能电路就fail了;

  6. 设计没有冗余,自认为将面积做到了最小。tapeout前期修改电路的时候根本没有gate让你用。这也是IC君容易犯的错误。

  7. 不遵守一些既定的设计规则。比如在电路综合的时候,不希望出现latch,必须遵守特定的RTL代码写法。

芯片仿真就是把所有模块都包含进来的仿真验证。通常整合之后,会发现很多小模块设计时没考虑的问题。这一步通常会有多位工程师参与,所以前一步的问题很多在这边能cover掉,项目想要失败似乎也没那么容易。

  1. 仿真环境和电路实际工作环境不match,不带dspf没有任何寄生效应,看起来工作的棒棒的,tapeout出来之后fail了;

  2. 行为模型编写错误,你看到的仿真行为根本和实际芯片不一致,验证结果很完美,实际结果没法看。这个危害真的挺大的;

  3. 由于芯片仿真也是由不同的人负责的,所以如果负责人没有按照既定的flow 验证一些该check的东西,遗漏了很多情况,就加大了失败的概率;

  4. 负责check的人不够资深,即使看到错误的仿真结果仍然发现不了问题;

  5. 仿真时间特别长,没有使用提高仿真速度的方法,做一次仿真需要很长时间,等你仿真结果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如何减少IC设计和验证的仿真时间。

4

寄生参数仿真(layout后仿真)就是考虑实际的layout提取寄生参数后,进行的仿真。

这一步通常跟做第二步的是同一批的人,如果项目要做失败,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 根本就没有做寄生参数的仿真,前仿的时候电路的节点根本没有寄生的RC,仿真结果看起来特别好,但是layout有可能走了很长的金属线,有可能setup时间就违例了;

  2. 对抽取寄生参数的工具使用不当:比如使用calibre的工具去抽寄生参数,有很多option需要设置。有可能寄生结果的提取比实际layout过重或者过轻,导致仿真结果的不正确;

  3. 没有做layout检查,有些模块需要特殊的layout比如电流镜、bandgap、放大器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走线(特殊线宽),也需要做layout检查,以确保tapeout的版本跟你仿真的版本一致。

其它原因主要是指一些跟工厂相关的问题,以前的文章也提到过一部分聊一聊tapeout失败的事。这些问题通常都很严重,一招致命的类型:

  1. mask给你出错了,少出了一层或者拿成前一版的;

  2. 某些器件用得好好的,突然建议你不要用了;

  3. 工厂产能不够,需要换工艺或者换工厂。

  4. 和PAD直接连接的电路不考虑ESD的问题

  5. 每家公司可能都有tapeout的checklist,tapeout前没有check这些规则,很可能就会fail。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由于个人知识有限,上面列举了一些项目失败的原因,大家还可以在微信文章或者知乎文章留言,IC君会对文章进行修改和补充。


最后希望大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要犯这些错误,轻松愉快地流片成功!

关键字:集成电路 引用地址:探究为什么有些项目出来结果会失败?

上一篇:电源电路产生快速电流瞬变优化方法
下一篇:c代码如何转换成可以在硬件上运行程序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8:00

R&S公司成功举办2016射频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研讨会
2016年12月12日-16日,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成功举办了“2016年R&S射频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研讨会”。260多名来自各种IC设计企业的用户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共同交流和分享了IC 测试领域的产品和方案,不仅提升了罗德与施瓦茨在IC 行业的产品竞争力,而且对整个IC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本次活动上,R&S的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其领先的针对IoT 和通用IC设计与测试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最新IoT芯片测试技术,通用无线收发芯片测试技术,无线芯片的时域测试技术,放大器芯片设计优化与测试技术,收发芯片内部电路测试难点及解决方案等,涵盖了IoT、射频微波IC、THz、在片测试及各种微波电路的测试
[测试测量]
R&S公司成功举办2016射频<font color='red'>集成电路</font>测试技术研讨会
德州仪器推出新款 PMBus™ 服务器电源管理及保护 IC
2012 年 9 月 24 日,北京讯 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一款提供片上 PMBus 支持的最新服务器监控、保护及控制 IC。该 LM25066IA 支持 Intel® Node Manager 2.0,为服务器设计人员提供一款直接连接 Intel 管理引擎的系统电源管理及保护解决方案。LM25066IA 在服务器工作温度范围内支持 1% 的电流测量误差精度以及 2% 的电源测量误差精度,可帮助动态服务器平台实施用电控制 (power capping),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数据中心可靠性。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或订购样片,敬请访问:www.ti.com.cn/lm25066IA-pr-cn。 TI LM25066
[电源管理]
CS5918 开关型2A单节4.2V锂电充电管理IC方案
引言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电子设备,如便携数码、灯具、玩具、小家电及电动工具等产品,应用于单节锂电的充电芯片的出货量非常巨大。 充电芯片分为线性充电和开关型充电管理。 线性充电芯片体积小、易于使用、无噪声及辐射传导干扰、成本低廉,市场上比较熟悉通用的型号是4054及4056;但是效率低发热量大,无法满足1A以上大电流充电应用。开关型充电芯片以其高效率而闻名,可贴片小型封装输出较大的充电电流。但与线性充电芯片相比,外围电感器需要更大的电路板空间,增加了BOM成本和设计复杂性,且需考虑EMI辐射干扰。 选择哪种类型的充电芯片主要取决电池容量及充电时间的要求。 通常,由于小型PCB尺寸、简单的设计和较低的成本、小型电池和
[电源管理]
CS5918  开关型2A单节4.2V锂电充电管理<font color='red'>IC</font>方案
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本报讯 10月21日,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重庆邮电大学成立,据悉,这是重庆市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首个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据介绍,重庆市目前已有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也长期从事微电子技术和半导体工艺研究。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汇聚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制造等上下游企业。 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10家企业、3所高校和2家研究院所。首批加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企业中,汇聚了西南集成、金山科技、中航微电子、中科渝芯等一批在集成电路产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联盟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
[半导体设计/制造]
武汉东湖集成电路新政:十大补贴方向,最高一亿元奖补
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印发了《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以发展东湖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 根据《实施细则》,武汉东湖高新区将重点支持从事集成电路领域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模组、设备生产研发、EDA工具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重点支持方向包括存储器、光电子、新兴产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与重点技术(功率半导体、MEMS、集成电路等)。 根据《若干政策》,具体支持政策包括龙头企业奖励、流片补助、IP购买及复用、共享补贴、固定资产投资奖励等方面。 在龙头企业奖励方面,《若干政策》提出,对总部在东湖高新区,首次成为
[手机便携]
62家龙头单位发起 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突破前沿核心关键技术、构建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指示精神,2017年3月22日,由62家龙头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发起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关负责同志出席联盟成立大会,共同为联盟揭牌并致辞。业内资深专家及骨干单位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成立大会之前,联盟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研究员为理事长;选举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研究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选举“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
[焦点新闻]
基于IC555设计的双音门铃电路
电子 2 音门铃电路围绕流行的 IC 555 设计。IC 555广泛应用于多种定时器,也可用作基本振荡器电路。在这个特定的项目中,IC的定时器和振荡器功能都被利用了。 一旦用手指按下指示的按钮,IC 555就开始以特定频率(音调)振荡,一旦松开按钮,频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音调的声音,IC现在继续在特定时间段内生成第二个音调,由 IC 的 RC 时间常数决定。 因此,当按下一次铃铛按钮时,我们会从扬声器获得双音门铃声音,该扬声器直接连接到 IC 引脚 #3,并由 IC 555 输出直接操作。 电路的工作原理 参考下图,借助以下几点可以理解这种双音门铃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容C2在启动时充电,通过电阻R2、R3和R4达到
[嵌入式]
基于<font color='red'>IC</font>555设计的双音门铃电路
基于电源IC BA5406的3W立体声音频放大器电路图
这是基于电源 IC BA5406 的 3W 立体声音频放大器的简单、易于构建和低成本的电路图,BA5406 是一款良好的通用立体声音频放大器,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到现有设备中。 该功率放大器采用简单的 5-15Vdc 电源工作。采用 28dB(标准)或 46dB(高)增益输出的组件设计。标准增益选项非常适合一般音频应用,并且适用于大多数前置放大器或 PC 声卡等。 BA5406包含两组AF功率放大器。它使用 12V 电源为 3 欧姆负载提供 5W x 2 功率。它具有最小的加电爆裂噪声,并且不受电源电压降的影响。它还具有最小的射频辐射。建议电源电压:最大 5-15V,典型值 12V。静态电流20-70mA,典型值为40mA。 组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网络通信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