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寨手机的低成本、上市速度快和款式多样化,主要不是模仿、抄袭等灰色因素,而是源于产业链创新。通过蚂蚁雄兵组成的巨型虚拟企业,山寨制造充分发挥了集体和个体的力量,同时避开了中国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短板。从本质上来说,山寨制造并不是具体指哪一些人、哪一些企业甚至哪一些产品,而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实践,并已经被包括很多正牌企业的中国手机产业大量采用,“招安”之说也就显得不合时宜和很荒谬。因此,规范山寨产业的核心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制度,为大量中小手机企业“平反”和摘掉“山寨”帽子,同时弥补山寨产业链先天性不足导致的市场失灵。
“在很大程度上,我认可这种说法,没有牌照/不做入网检测、偷税漏税和进出口运作不规范,是垄断经济环境下中小型民营企业通常意义的原罪,常常迫不得已。另外,山寨手机的质量也说得过去,性价比很高。但我不赞同的是,为什么非要把山寨手机扯上创新?很多山寨手机就是模仿甚至直接抄袭大品牌,有什么创新可言?”在笔者从体制和文化层面解读山寨制造后(可参见笔者的文章“深圳山寨制造兴衰:中国经济奇迹缩影”和“从中国山寨手机到美国山寨总统”),就一直面对这类发自商业角度上的质问。
山寨制造是模仿/抄袭还是创新?如果说是创新,创新在什么地方?因为没有让人信服的回答,有关山寨制造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甚至从最近的“深圳两会”争到了“全国两会”。为了辟嫌鼓励仿造和侵权,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原有的“规范引导山寨产品提升品牌,转型升级,走模仿开发创新的路径”的山寨也改为“初级创新产品”。
深圳市政府敢于公开支持山寨产业的做法值得赞赏,顺应了产业和民众的需求。不过,把山寨改为“初级创新产品”并不准确。因为山寨制造的最大创新和竞争力并不在于产品层面,而在于产业链分工和商业模式上,这是山寨产业的竞争力和活力所在;而在产品层面,山寨制造更多是跟随和模仿,创新的成分并不多。
众所周知,山寨手机的特点是售价/成本超低、上市速度快、款式多样/个性化,用TCL董事长李东生最近接受媒体采访的话说就是“它在效率、速度等方面可以做到登峰造极”。被人称为“杂牌军”的山寨制造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秘密就是近乎完美的山寨产业链:通过新的分工和合作模式,山寨制造同时发挥了集体(产业集群)和个体的力量,实现了低成本的创新和运作,顺应了手机产业的发展潮流,同时避开了中国企业在研发、管理上的短板。特别需要强调的,山寨制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模仿抄袭”和“粗制滥造”。
事实上,依靠违法赚钱只是山寨机发展的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是山寨机发展的萌芽阶段,那个阶段是典型的三元经济时代,外资占主导,国有手机企业靠牌照,民营企业偷偷摸摸,主要是靠违法或灰色方式赚钱,如通过翻新、散件走私、高仿和套牌(照),是名副其实的黑手机,只是当时中国手机产业的边缘地带。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在外资和国有手机企业中学会了如何造手机和卖手机,日后成为山寨机产业的风云人物。那时候的黑手机,大多采用二三线欧美手机芯片厂商的产品。
2005年-2007年则是多功能多媒体手机兴起,也是山寨机爆发的黄金阶段。来自中国台湾的芯片厂商联发科(MTK)推出了集成了多媒体娱乐功能的手机芯片平台和交钥匙(Turn-key)方案,简化下游厂商的开发工作,迎合了中国市场对低价多媒体手机的需求,山寨产业由此兴旺。MTK也成为山寨产业之王,并大量进入传统国产品牌手机厂商。
2007年以后则是山寨产业的成熟阶段。随着新功能、新应用和新卖点越来越少,新加入的厂商又越来越多,价格战不可避免。不过,低售价虽然拉低了利润率,但也让手机进入了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出货量迅速增长,从国内市场流行到亚非拉美市场。整个山寨产业依靠的是产业规模/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分工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个阶段,传统国产品牌和山寨厂商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page]
传统手机产业分工:中国企业研发和管理短板暴露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的手机产业链。简单地说,手机研发主要涉及五个方面:芯片设计、软件和系统设计(包括协议栈)、硬件设计(包括主板设计、简单驱动和UI设计,系统整合测试)、外观/工业设计(ID/MD)、产品项目管理(产品定义、零部件采购、外观设计和生产制造外包管理、项目控制等),其中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和项目管理都非常复杂。另外的手机生产组装和销售,本文不做重点讨论。
传统上的欧美手机企业,如诺基亚、MOTO、爱立信、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大多都是垂直一体化,同时拥有上述五种能力,只是后来纷纷分拆或者外包出芯片设计和外观/工业设计,但大多保留了软件设计能力——因为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不断丰富,软件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重要。
也就是说,传统的欧美手机产业链上,芯片厂商负责芯片设计,手机厂商专注于项目管理和软硬件研发——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其中诺基亚、MOTO这种手机厂商占主导。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手机企业走欧美这种模式,在手机平民化时代(低成本、小批量、多品种、更新快)几乎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企业的研发和管理能力达不到。
首先是研发上。由于欧美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软件和系统设计能力,欧美手机芯片供应商的软件和系统支持都很弱——因为他们的欧美客户没有需求,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动力大力投入软件和系统研发。不过,这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灾难。即使中国手机企业有心有能力投入研发,他们也无力承受研发成本、时间和质量风险——单个中国手机企业手机出货量和欧美厂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分摊到每一台手机上的研发成本肯定高得多。另外,技术积累太少使得他们需要比欧美同行花费更多时间——厦门一家手机企业2007年拿到了一家美国公司的手机芯片,经过整整8个月研发都没有推出新产品,最后发现是美国公司的芯片有问题。
其次是项目管理上。“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一群中国人一条虫”,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刻薄,但依然可以用来描述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不幸的是,手机产品的项目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产品定义、零部件采购、外观设计和生产制造外包管理、质量管理、项目控制等,如果项目管理出了问题,常见的结果就是产品不适应市场造成滞销、产品上市时间推迟、成本超支、质量出问题、产品供应不上或者库存积压、采购和营销环节腐败等等。
在手机稀缺、暴利和单机称霸(例如早期单款手机销量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台)的时代,单个企业每年也就是几款产品甚至是几年就热卖一个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问题并不显得突出,和国外厂商差距并不大。所以当年夏新(A8)和TCL(3188)分别单靠自己的明星机型称霸一时。但当国外厂商发动 “机海大战”后,国产手机的研发和项目管理短板暴露,因此迅速败在国外手机厂商的脚下。
因为当一个公司的产品有数十个的时候,研发和管理问题便变得非常复杂。不仅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研发、资金等硬实力,更需要共享、协调、控制等高超的系统管理能力,而这并不是中国企业的特长。中国手机产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家企业一旦称王后,便会迅速衰败,所以大家都开玩笑说,中国手机企业大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当产品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后,研发和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大量产品研发、采购、库存和财务等方面的黑洞,从而迅速倒塌。
也就是说,在技术、管理和市场复杂度都要求很高的行业,中国企业很难迅速壮大(更不用说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国有企业)——有时短时间内超出自己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很难单兵和欧美厂商正面竞争,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page]
山寨产业链:蚂蚁雄兵组成的巨型虚拟企业
和传统手机产业链相比,以交钥匙(Turn-key)方案和公板模式为特征的山寨手机产业链,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短板问题,同时发挥了单个小型企业的勤奋和活力。在这个体系中,大部分研发工作已经由上游的芯片厂商完成,相当于整个体系分摊了研发成本、时间和风险;下游的成百上千家相互竞争的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只做几款产品,而且大部分工作都外包出去,主要保留关键的产品定位和项目管理职能。同时,几千家山寨机及配套厂商聚集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形成了强大的信息交流、创新相互启发和(产品采购、生产和营销成本的)规模效应。
上游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TK)聚集了上千名研发工程师,提供包括芯片和软件在内的完整手机技术方案,卖给上百家手机方案设计公司,这些方案公司主要分布在上海和深圳,员工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个不等。手机方案设计公司基于技术方案进行主板硬件设计(即所谓的公板),卖给不同的山寨机厂商——在深圳,有上千家这样的厂商,大多数公司的员工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不同的山寨机厂商根据主板找人设计不同外观(因此同一块主板也可以制造出不同外观的手机),并同时负责自己产品的项目管理。深圳华强北、各地电子市场、省级代理商、地级代理商和夫妻店组成的畅通营销网络则源源不断将这些手机输到五湖四海甚至全球各地。
让我们看看这种山寨体系的竞争力所在。这个体系的基本分工是,MTK主要出技术和出想法,手机方案公司主要出力和出想法,山寨机企业主要出钱、出想法和进行项目管理。首先MTK承担了大部分研发工作,虽然要付出成百上千的研发人员和巨大研发成本,但这个成本却可以被每年1-2亿只山寨手机分摊,几乎和除诺基亚外的任何一个手机企业出货量相当,因此实际上每只山寨手机分摊的研发成本非常低。与此同时,由于MTK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下游手机研发时间,使得一款新手机从产品立项到上市只需要2-3个月——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占用成本。
其次是手机方案公司承担了少部分研发工作(板级硬件设计和系统整合)和部分定制工作,因此也要承担部分备料和资金风险。如果说MTK所做的是研发山寨体系的通用芯片和软件技术的话,那么手机方案公司则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定义出合适的产品,并有所差异化和领先性,如手机类型是直板、翻盖、滑盖、全键盘、超薄、超长待机还是纯平触摸,是大屏还是小屏,是否增加手机电视、GPS和WiFi功能等等——一方面,他们紧盯国外品牌厂商进行借鉴、模仿甚至是直接抄袭;另一方面,他们也和芯片厂商、山寨厂商一起探索本地特色应用,如大屏触摸、双卡双待、永不断电(两块电池)、跑马灯、模拟电视手机,CMMB电视手机、水立方和福娃手机都是山寨体系首创或者率先推广。由于手机方案公司的产品是做为半成品的手机主板,因此需要承担一定的研发成本和备料风险,不过,由于这种主板是可以同时卖给多家山寨机厂商,研发成本和备料风险都会被分散,对下游山寨厂商的最小订货量和订金数额要求也不高。[page]
由于上游的Turn-key和公板模式,已经大幅减少/分摊了研发成本、时间、投入和风险,山寨机企业只需要较少的资金投入(通常是几十万到几百万)就可以制造手机了,因此大量的民营资本和冒险家们涌入。山寨机企业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两块,一是手机外壳模具费用,二是支付给上游零部件厂商的定金和周转资金。山寨机企业的主要工作,一是产品定位和确定外观。他们很多是做手机销售出身,熟悉市场需求和草根人群的消费习惯,一旦看准了需求或者产品,就敢于投资。二是产品项目管理,包括采购、外包设计和生产等等。和传统手机企业中的项目管理黑盒子现象相比,这些山寨老板对自己的项目可谓尽心尽力,常常夜以继日。
简单地打个比方,如果把整个山寨体系看做一个巨型虚拟企业的话,那么这家企业有一个研发部(MTK),有上百个工程部门(手机方案公司),上千个产品项目组(山寨机企业),每个工部部门和项目组都是独立核算并且相互竞争的,当然下游还有遍布全世界的营销网络。因此,这个体系的竞争力在于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优势于一体:一是由于技术和物料标准化,这个虚拟企业有研发、采购、生产和营销上的规模效应,不输给传统的大企业;二是这个虚拟企业的组成单位又是独立的小企业,非常有活力和效率,没有大企业的规模和官僚病。
或许有人会质疑,研发都交给MTK做,是否会产生产品同质化问题?其实不必太担心,一是随着2G手机技术和应用成熟,手机的功能大同小异,外观和工业设计不同几乎是2G手机的最大差异化所在,今天大部分消费者买手机首先看外观。也就是说,普通手机的研发,与其说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设计和艺术问题,即使是苹果iPhone也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深圳独具优势——很多人的印象是深圳很山寨很暴力,但不知道深圳其实很创新很创意,例如深圳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成为首个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中国城市,例如北京申奥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二是与传统的手机产业链不一样,山寨产业是一个聚集、开放和竞争的产业,为了获得更高利润,山寨体系的每一个参与环节的厂商都会削尖脑袋,想出新功能和新应用,几千个甚至几万个手机老板的智慧,绝对会超越任何一家大型手机企业——而目前的手机产业已经进入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时代,创意和想法尤其重要。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例如,山寨体系对下游企业要求的门槛低,有大量中小企业进入,“无名”现象必然会造成一些企业的短期行为,如通过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捞一把就走,给监管带来难度。另外,山寨体系也并没有解决单个企业的研发和管理问题,一旦山寨企业做大了后,仍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不光是传统国产品牌有撑死的现象,山寨企业的撑死现象也比比皆是,因为一旦变大了,他们就很容易忘记其实成功除了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外,更多是因为借力、借势和运气,因此开始走向封闭和自大,衰败在所难免。因此,一家山寨企业能否长大,关键关键是看这家企业能否在继续借助山寨产业力量的同时,把山寨竞争和合作的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做到源于山寨但超越山寨,例如在公司内部建立标准的研发平台体系,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知识的积累和复用,让关键部门通过独立核算更有效率等等。如何做不到这些,还不如安心做个小老板好了。[page]
山寨模式已经为业界接受,招安之说很荒谬
正如上面所说,山寨制造的核心在于新的产业链分工模式——根据本地市场和企业能力重新的排列组合,以获得竞争力。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山寨是“平民智慧和力量,是草根文化和精神”;从商业角度上来说,山寨也并不是具体指哪一些人,哪一些企业,或者是哪一些产品,它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实践——面向草根人群,将以低成本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普及到普通老百姓,探索适合本地产业分工和合作模式……。
举个例子,如果英特尔第一个推出了售价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上网笔记本,我们肯定不会称它为山寨上网本,也不会称英特尔为“山寨本之母”,但为什么本地芯片和整机厂商现在推出了这样的产品,我们就会称它们为山寨上网本呢?
正是因为如此,招安,可能是有关山寨手机的讨论中,用到最多,也是最荒谬的一个词。不仅是这种词汇本身就带有正统和精英式的傲慢和偏见,而且关键是它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因为山寨产业链的运行模式——上游芯片厂商的Turn-key方案、研发外包和公板模式等,已经为中国手机产业普遍采用,包括几乎所有正牌企业,那么到底是谁招安了谁?或者更简单地打个比喻,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改朝换代,但始终都是儒家文化那一套——除了短命的元朝外,只不过是换了不同的人而已,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事实上,所谓的山寨和正牌是两位一体、彼此很难区分。例如,山寨体系中的手机方案公司,大多源于自摩托罗拉、中兴、TCL和波导等传统手机公司的研发人员,以前只给山寨手机供应主板,现在也给正牌手机企业供应主板。最近几年,很多手机企业也分拆出研发部门独立运作,例如TCL旗下的手机方案公司,也给外面的山寨企业供应主板,甚至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夏新最近也开始这样做,以缓解庞大研发团队带来的财务负担。还有不少正牌企业做得更彻底,直接从山寨企业购买手机,也就是说,我们购买的一些所谓正牌手机,可能是山寨制造,那它算是正牌还是山寨?[page]
谨慎对待原罪,为中小企业“平反摘帽”和弥补市场失灵
除了产业链上创新带来竞争力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山寨制造的竞争优势也有其非法或灰色行为:血汗工厂、货物走私/偷税漏税降低成本;逃避牌照和入网认证(CTA)以降低成本和加快上市时间;模仿甚至抄袭以降低知识产权和品牌费用等等;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质量。
因此,规范山寨产业也势在必行。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注意三点:一是山寨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创新,灰色因素并不是主流,因此不能够矫枉过正和借规范之名打压山寨产业;二是山寨企业的一些灰色成份,也是民营企业通常意义的原罪,源于现有制度不合理甚至“逼良为娼”,对于因制度不公平产生的原罪问题不仅要谨慎追究,而且要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制度,为所谓的山寨企业“平反和摘帽”;三是对产业的规范更多在于弥补山寨产业链的先天性不足,对于涉及重大质量、抄袭和欺诈问题的真正害群之马,一定要追究到底。
首是是核心竞争力问题。尽管山寨产业有非法/灰色因素,但似乎也没有哪个产业只靠违法可以长久存在,山寨手机产业基本不存在官商共谋,但却可以遍地开花,一定有其独到其处。虽然这些非法/灰色因素给山寨企业带来了一些成本和时间优势,但品牌厂商也有自己的福利,如较高的品牌溢价,营销渠道无限制,各级政府的土地、税收优惠和拨款等支持——当然,这些利益常常也伴随着各种关系、特权和潜规则。正是因为做品牌和做山寨各有利弊,因此它们之间常常也界限模糊——有一些山寨厂商开始大打品牌和走正规渠道,而有些国内品牌厂商将部分设计和生产外包给山寨厂,这也说明灰色行为并非山寨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很多山寨企业也不会“转正”了。
其次是原罪问题。由于山寨有原罪,所以尽管私底上很多企业曾经甚至现在还很“山寨”,但没有人在任何公开场合敢承认自己是“山寨”,没有人敢公开表示“自己不做研发”而是众口一词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自主创新”。按照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观点,很多“原罪”不只是企业自己的错误,可能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是“制度建设滞后的产物”,是“监管真空所纵容出来的产物”。也就是说,一方面,可能会放任甚至是“逼迫”你行走在灰色地带;另一方面,至于是否追究,追究谁,什么时候追究,就由不得你了,真要追究,谁都跑不掉。
以山寨手机为例,他们的原罪可能集中在偷税漏税、进出口运作不规范,以及无牌照/无入网检测——问题是前两项行为在哪个行业不是广泛存在而且大家都心照不宣?大量的企业这样做,是不是我们的税收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另外,对于第三项,且不讨论它是否公平和合理,最初倒卖和租赁手机牌照给山寨企业的都是些什么企业呢?还不是所谓的正牌企业,那这些正牌企业是不是可以称为“山寨机之父”?
所以,我非常赞同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的观点:“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依法纳税,这与是否为山寨机无关。而所谓的山寨机没有正规经营也是因为具有一定的门槛。”因此,要解决山寨企业的原罪问题,首先是改变不合理的制度,为所谓的山寨企业“平反和摘帽”,还大量中小企业清白之身。例如牌照/入网检测门槛降低后,就有大量企业去申请牌照和入网认证,这说明并不是企业不愿意走正规渠道。
但是,有关部门需要对于市场上(无论是所谓主流市场还是山寨市场)任何违反公平竞争特别是触犯底线的厂商和产品绝不姑息,如山寨手机大量存在的低劣的电池和充电器导致安全隐患、菜单上遍布收费增值业务陷阱和流氓软件、1:1高仿侵犯知识产权、明显夸大和欺骗性的电视购物广告等现象,欠债跑路和人间蒸发等。
和传统手机企业相比,规模小、不打品牌的山寨企业确实会更容易有捞一票就走的想法,更容易犯上述错误,需要更有效的监管方式。但不能够因为少数害群之马,就否认山寨产业。“赛马,但不相马”,给予所有人公平的出场机会,谁犯规谁出局,而就不是先假定大型/国有企业会更有竞争力,所以设置非常多的障碍,让小型/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正常参与。
至于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品牌、自主创新等等这些,还是交给企业自己吧,市场和利润会告诉它们如何做。事实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链断裂、3G和智能手机带来的手机产业商业模式变化等等,山寨产业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不变的是,如何既全球化又本地化,如何既规模化又个性化,如何既竞争又合作,既自主研发又充分外包,如何既免费又暴利,如何既大又小………。
上一篇:揭秘第三代iPod shuffle内部秘密(组图)
下一篇:Kindle 2拆解:新机型改变此前的参考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