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制高清晰度多视角裸眼3D

发布者:PeacefulAura最新更新时间:2011-05-13 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 关键字:MIT  高清晰度  多视角  裸眼3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描述了一种用于呈现较高分辨率3D图象的新算法。据发明者表示,这种高分辨率3D技术无须佩带眼镜,也不会减少亮度或限制观众观看的方位,与传统的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类似。

    Ramesh Raskar教授的相机文化团队设计了该技术的原型。该技术是将立体相机拍摄的图象分成分别适于左右眼的两幅图象,然后分别计算每一个像素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视差。接着,该新技术淘汰了垂直条缝视差屏障方法将原始图象传送至正确的眼睛,而是使用一种适应当前3D每一像素信息数量的自定义多角度的视差屏障。(注:祼眼3D主要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对于每帧画像,需要生成两幅画面,一个适用于左眼,一个用于右眼。这些画面被细分为很细的垂直分段并交替排列。而后用图像通过视差屏障来观察,其实主要就是一个划有很多垂直狭缝的观察屏。视差屏障被调节为可在平行方向区别人的两个眼睛。所以摆放好屏,并且如果观察者在相对于屏的正确空间方向,那么左眼将只能看到适于左眼的画面,同样右眼只看到适于它的画面。如施展魔法一般,一幅3D图象出现了。但其局限性不少。)

    MIT的原型使用了两层分别计算每幅图象视差屏障的液晶显示屏,结果使得自动立体显示的图象更明亮,因为它不像传统的裸眼3D显示屏那样把每个像素的亮度都减半了。同时这一计算方法使观众变换方位时也完全能感受到图象的3D效果。(注:麻省理工小组利用双LCD方法,但不用垂直条形屏障,他们屏障是由数以千计的、与下方图像相匹配的小孔隙构成的。当图像改变,屏障也跟着变。这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辅助以独特的算法,专为持续改变屏障取向和多种方式通光而设计。)

    由于视差屏障模块低亮度耗能少,显示器本身耗能也比传统裸眼3D方法更少。但是,每个像素创建一个自定义的视差屏障使得计算复杂性大大增加,因而需要额外的电源。

    为了补救这一缺陷,研究者目前正在努力简化算法的复杂性,同时设计加速芯片来抵消创建自定义视差屏障的额外功耗,使高分辨率3D显示屏得以实现。

    相机文化团队成员包括Ramesh Raskar和Doug Lanman教授,博士后研究员Yun Hee Kim以及博士研究生Matthew Hirsch。


    放弃使用双镜头相机未剪辑的左右图象,MIT使用如上图所示的双层LCD内容自适应视差屏障
关键字:MIT  高清晰度  多视角  裸眼3D 引用地址:MIT研制高清晰度多视角裸眼3D

上一篇:苹果梦想开发气囊键盘,实现极致触感
下一篇:元太科技推出新企业识别标志 将于美国SID 2011亮相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1:31

iPhone/iPad专用 Pic3D裸眼3D贴膜诞生
    3D技术最早被应用在电影行业,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也逐渐加入了这一新的功能体验,从2011年开始,支持裸眼3D技术的产品层出不穷,不过依旧有很多用户对其生产成本,价格体验抱有怀疑的态度,近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虚拟现实与3D技术新品展览会上,我们看到了一项奇特的应用,Global Wave展出了一款名为Pic3D的贴膜,将其贴在手机或者电脑显示器屏幕上面,就会呈现出3D的效果。 iPhone/iPad专用 Pic3D裸眼3D贴膜诞生     2D转3D的技术现在有很多,在这方面夏普很有经验,不过它是通过一些软件将传统的图片和视频格式转换为3D格式的图片和视频软件,Pic3D有些类似,贴膜后如果希望呈现出3D效果画面,
[手机便携]
MIT研究人员为卫星打造了首个纯数字化制造的等离子体传感器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为卫星创造了第一个完全数字化制造的等离子体传感器。这些等离子体传感器也被称为迟钝电位分析器(RPA),被在轨航天器用来确定大气层的化学成分和离子能量分布。 由于其低成本和快速生产,新传感器是CubeSats的理想选择。这些廉价、低功耗和轻量级的卫星通常用于地球高层大气的通信和环境监测。 研究小组使用一种玻璃陶瓷材料开发了RPA,这种材料比硅和薄膜涂层等传统传感器材料更就有弹性。通过在为塑料3D打印而开发的制造工艺中使用玻璃陶瓷,他们能建造具有复杂形状的传感器,进而能够承受航天器在低地球轨道上遇到的巨大温度波动。 “增材制造可以为未来的太空硬件带来巨大的变化。有些人认为,当你3D打印东
[传感器]
<font color='red'>MIT</font>研究人员为卫星打造了首个纯数字化制造的等离子体传感器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在有限带宽内传输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对视频、音频压缩编码和信道编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进行地面传输的情况下无线环境的各种衰减和干扰也不可避免,同时考虑到移动环境下的接收需求,在新一代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必需引入无线通信的最新技术。数字电视广播和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传统的电视传媒得以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新生。 清华大学在综合吸收国外已有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标准优点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地开发完成了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DMB-T并申请了职务发明专利。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清华大学对此项技术进行了全面展示,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 在DMB-T系统设计中采用了Cadence
[家用电子]
MIT研制高清晰度视角裸眼3D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描述了一种用于呈现较高分辨率3D图象的新算法。据发明者表示,这种高分辨率3D技术无须佩带眼镜,也不会减少亮度或限制观众观看的方位,与传统的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类似。   Ramesh Raskar教授的相机文化团队设计了该技术的原型。该技术是将立体相机拍摄的图象分成分别适于左右眼的两幅图象,然后分别计算每一个像素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视差。接着,该新技术淘汰了垂直条缝视差屏障方法将原始图象传送至正确的眼睛,而是使用一种适应当前3D每一像素信息数量的自定义多角度的视差屏障 。(注:祼眼3D主要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对于每帧画像,需要生成两幅画面,一个适用于左眼,一个用于右眼。这些画面被细分为很细的垂直分段
[家用电子]
MIT 的无线充电芯片能核实身份 认证完成才能充电
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假冒伪劣的充电器一直是个巨大的威胁。2016 年年末,苹果就直接怼起了这些山寨货,称在亚马逊上买到的所谓原装充电器有 90% 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与此同时,英国特许交易标准委员会也盯上了这一问题,它们发现的问题更严重,网购的 400 个山寨充电器中,有 397 个都无法通过基本的安全测试。过去几年中,配备无线充电技术的移动设备逐渐多了起来,为了让无线充电市场不被假冒伪劣产品侵占,麻省理工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款芯片,只有通过了密码验证,才能开始无线充电。 此外,这项技术还解决了无线充电的另一个问题:当两台设备共用一个充电器时,如果它们离线圈的距离不同,充电效率差距会非常大,即一台充满时另一台还空空如
[手机便携]
拆解“3DS”,探寻任天堂的裸眼3D图像技术
   “3DS是我们多年以来致力于3D技术产品化的结晶”……8个月前,任天堂代表董事社长岩田聪这样高调宣布。    2011年2月26日,便携式游戏机“任天堂3DS”上市。为实现裸眼3D影像显示,任天堂采用了何种技术?    为了探明这一点,本站拆解了3DS,对实现裸眼3D的图像技术进行了分析。   任天堂于2011年2月26日在日本上市了支持裸眼三维(3D)影像显示的便携式游戏机“任天堂3DS”。据出版游戏杂志的Enterbrain公司的报道,3DS上市两天销量就达到了37万1326台。这为实现2011年3月底之前在全球销售400万台的宏伟目标顺利开了一个好头。   3DS的最
[家用电子]
拆解“3DS”,探寻任天堂的<font color='red'>裸眼3D</font>图像技术
MIT 发现了一种新的磁性材料革新数据存储
这种新材料被称作液态自旋量子(quantum spin liquid 简写: QSL),也许会为数据储存领域带来革新。QSL同时具备了一种量子特性,名叫远程缠绕,这让它在通信领域也有可能大有作为。 整体而言,当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看待磁场,主要的看点就是:铁磁性反铁磁性。我们对磁铁的认知历史相当遥远,古人已懂得利用地磁场的力量让罗盘为我们指引方向。在铁磁性方面,电子向同一个方向旋转,且导致了磁体的南北两极。对于反磁性而言,相邻的电子自旋呈相反的方向排列,导致其磁化率接近于零。铁磁性和反铁磁性可以同时被人们所使用,比如说硬盘里的磁力传感器。 这种液态自选量子实际上是固态结晶,但是内部的磁场状态在恒定的变迁。每个电子波动的磁场方
[半导体设计/制造]
DoCoMo展出带触感的裸眼3D影像显示器
  NTT DoCoMo在“CEATEC JAPAN 2010”(2010年10月5~9日,幕张Messe会展中心)上展出了可以体验触碰立体影像感觉的裸眼式三维(3D)影像显示器。展出的3D显示器中显示着变色龙的图像,当钢笔尖靠近变色龙时,可以看到3D显示器中的变色龙瞄准笔尖、伸出舌头。与此同时,笔尖上会出现一种被推离显示器的力量,感觉笔尖就像真的被推了一下。   这种斥力是通过磁力实现的。通过向设置在显示器背面的线圈通入电流产生磁力,与钢笔尖上的磁铁产生斥力。此次展出的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当笔尖与3D显示器中变色龙舌尖的位置重合时,便向线圈通入电流产生磁力。笔尖的位置由设置在3D显示器旁的照相机追踪。   裸眼3D显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