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30多年。出生率刹车的幅度之大已经超过了预期。按照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津上俊哉的推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在2013年触顶回落。对于少子化日益加剧的中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中国的出生率出现了超出预期的急刹车。中国政府虽然坚称出生率为1.8,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了1.18。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津上俊哉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推测的结果显示,劳动力的核心——15岁~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将于2013年触顶回落,而不是通常所说的2015年以后。
中国虽然依靠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出生率,但在生活费不断上涨的城市,养育孩子并不容易。如果因少子化加剧而导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工资上涨加速,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难免碰上更大的阻碍。中国的发展速度放慢对于高度依赖中国的日本和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津上先生在下面的文章中指出,即使停止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单凭该措施也不足以拉动出生率,因此,对于中国未来的乐观预期需要进行大幅调整。
少子化比日本还严重
2012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4.4%,首次低于2010年的74.5%”。虽然减幅只有0.1%,但笔者对于这个数字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中国的统计发表大都只着重强调正面,按照这个“习惯”,有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减少问题属于“不说为好”的。为什么要公布这样的数据?这让笔者更为关注中国的人口趋势。
众所周知,以日本为首的东亚各国的少子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直到现在,中国都没有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的迹象。也有看法指出,这是因为超生罚款已经成为了基层地方政府的既得权益(运营财源)。对于“中国继续这样控制人口会不会出现问题”,反倒是海外在争论不休。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总和生育率*1的动向。主张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长年坚称“中国的出生率为1.8”。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的出生率也采用了与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相近的数值,这就给中国的人口预测赋予了权威性。
然而,在中国,农村等地的出生情况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准确的掌握,精通人口问题的有识之士早在很久以前,就对1.8这个数字抛出了质疑。“最多也就1.6左右”、“不,没准还不到1.4”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联合国悄悄修改预测
出于以上缘由,笔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国家统计局时隔10年于2010年再次实施的大规模人口调查“人口普查(SENSUS)(以下称“2010普查)”)”。2011年4月,中国公布的总人口*2为13.3976亿,但之后没有透露详情。就在大家怀疑“是不是不打算公布?”的时候,统计表终于在2012年夏季公开了。
统计表中公布的出生率非常惊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远远低于迄今为止人们讨论的数字。即便是饱受少子老龄化之苦的日本,2011年的出生率也维持在1.39。这说明中国正在以连日本都未曾经历过的少子化速度迅速老龄化。
上图下为中国各地区的出生率。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出生率只有0.7强。而能够维持人口规模不变的出生率水平一般为2.1,因此,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早晚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生率高于2的只有少数民族比重大的部分农业大省。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范围之内,出生率基本没有降低。
2010普查(SENSUS)按照男女、城镇乡村等居住地区,分别给出了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妇女生育率(生育率为10%采样调查)的数据,可以依此对未来的人口进行预测。笔者按照简单的条件(出生率、新生儿男女性别差、死亡率、城镇乡村人口居住比例固定),对2030年之前的中国人口进行了推算。推算采用“同批人分析”的方式,首先根据2010年普查(SENSUS)酌情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2011年的男女人口和出生人口,然后再重复相同的步骤。
根据推算,中国的总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最高的13.696亿,然后转为净减少,在2030年之前大约将减少掉3200万。按照过去的普遍观点,“总人口转为减少应该在2032年”,而笔者预测的时间提前了12年。
过去根据的是联合国2008年版的人口预测,也就是“中国人口将在2032年达到最高的14.63亿之后开始减少”的结论,但联合国2010年版的人口预测突如其来地把中国的人口峰值大幅下调到了“2026年达到13.96亿”(所有数值均为中位预测)。调整来的十分突然。日本及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最具权威的联合国的预测来预测中国经济与国力的前景的,联合国对此次调整应该负有解释的责任。
适龄劳动人口减少7700万
通过人口预测可以简单地计算出适龄劳动人口。计算的结果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74.5%的峰值后开始减少,到2010年代后期,减速将会加快(每年减少0.4%左右),到2020年将跌破72%。
适龄劳动人口的总数将在2013年达到10亿之后转为减少。在2030年之前,适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近7700万。到本世纪20年代后期,适龄劳动人口及其比例的减少都将加速。
如上表所示,适龄劳动人口及其比例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将出现暂时性的微增。这是“大跃进”时期出生人口骤减的一代(1959~62年)达到65岁,使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速度下降而引发的特殊现象。
最近,一本由权威作家针对极低的出生率,呼吁转换人口政策的建议书在中国出版发行(《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国发展出版社)。书中暧昧地写道:“2010普查(SENSUS)显示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但考虑到出生漏报人数,当前的出生率应在1.5以下”。
假设出生率真的为1.5,而2010普查(SENSUS)的结果是1.18,那么,调查就漏掉了出生数量的近3成。真实的出生率其实应该在 1.18和1.5之间。但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中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已经进入减少的进程,总人口也将在本世纪20年代前期触顶回落的大趋势都不会改变。
不过,在常常因瞒报遭受批评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敢于公布给未来发展前景蒙上阴影的“出生率1.18”的数字令人感慨。这其实是有预兆的。这一年来,笔者曾经听到过好多位能够获得内部消息的中国人谈论低出生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内部对于“继续隐瞒事实或许会造成麻烦局面”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
出生率不回升的话,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总人口将会跌破5亿。如果置之不理,中国将会面临兵源缺失的局面。
其实,过去的10年是中国高速成长期的最后冲刺阶段。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中国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吸引外资,顺利搭上了全球化的大潮。不仅如此,从人口动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和储蓄率也实现双增长,迎来了劳动与资本投入的顶峰。
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增加是在1970年前后,但在当时,由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轻视和农村人口移动的限制,中国并没有享受到人口红利。随着 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沿海城市成为出口生产基地,接收了大批农民工等内陆的剩余劳动力,在这个时候,劳动力的投入超过了人口动态。也就是通过叠加过去漏掉的人口红利,使1990年代后期以后的增长实现了“翻番”。
而且,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出生率锐减,减轻了整个国家养育儿童的负担。出口产业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和育儿负担的减轻使得储蓄率得到快速提升,支撑了同期进行的国内投资牵引型的经济增长。就这样,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但从现在开始,齿轮将倒转,进入“人口负担”时代。
日本人亲身体验到了人口负担之苦。日本银行表示,日本过去10年间的通缩和低增长的一大原因是出现了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快速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如果单纯比较2000~2010年发达国家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日本的增长率为倒数第一,但从适龄劳动人口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来看,日本在发达国家中独占鳌头。简单地说,就算现役劳动者每个人都很努力,如果现役劳动者的总数减少,经济发展也将无法维系。
中国无限成长只是幻想
中国政府或许已经开始秘密研究逐步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提高出生率。因为即使撤销规定,现在的年轻夫妇也难以承担养育二胎的经济负担。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调整育儿、教育、住宅等生活各个层面的公共财政分配优惠政策,出生率恐怕不会回升。
即使出生率回升,也还有其他问题摆在眼前。因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随着扶养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15~20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进一步跌落,储蓄也将减少,增长将愈发困难。
按照笔者的计算,即使在未来10年强行把出生率拖回到2.1这一维持人口规模的水平,到2030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仍将比目前低10%。一旦进入严重的少子老龄化进程之中,再想跳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上面的预测意味着,过去对于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有必要做出大幅调整。“钓鱼岛”(日本“尖阁诸岛”)问题爆发后,日本国内的反华民族主义情绪增强,这背后其实是“不知道中国今后会发展、强大到什么程度”的幻想在作祟。
中国的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日本畏惧这个幻想,在政治与军事上与中国对立,而牺牲掉自己的经济利益是愚蠢的做法。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现在都没有为难以快速解决的领土和领海问题而花费时间和金钱的余力了。(特约撰稿人:津上俊哉)
作者简介
津上俊哉
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进入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2012年成立津上工作室。2013年1月底预定发行新作《中国崛起之末》。
中国的出生率出现了超出预期的急刹车。中国政府虽然坚称出生率为1.8,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了1.18。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津上俊哉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推测的结果显示,劳动力的核心——15岁~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将于2013年触顶回落,而不是通常所说的2015年以后。
中国虽然依靠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出生率,但在生活费不断上涨的城市,养育孩子并不容易。如果因少子化加剧而导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工资上涨加速,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难免碰上更大的阻碍。中国的发展速度放慢对于高度依赖中国的日本和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津上先生在下面的文章中指出,即使停止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单凭该措施也不足以拉动出生率,因此,对于中国未来的乐观预期需要进行大幅调整。
少子化比日本还严重
2012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4.4%,首次低于2010年的74.5%”。虽然减幅只有0.1%,但笔者对于这个数字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中国的统计发表大都只着重强调正面,按照这个“习惯”,有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减少问题属于“不说为好”的。为什么要公布这样的数据?这让笔者更为关注中国的人口趋势。
众所周知,以日本为首的东亚各国的少子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直到现在,中国都没有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的迹象。也有看法指出,这是因为超生罚款已经成为了基层地方政府的既得权益(运营财源)。对于“中国继续这样控制人口会不会出现问题”,反倒是海外在争论不休。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总和生育率*1的动向。主张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长年坚称“中国的出生率为1.8”。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的出生率也采用了与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相近的数值,这就给中国的人口预测赋予了权威性。
然而,在中国,农村等地的出生情况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准确的掌握,精通人口问题的有识之士早在很久以前,就对1.8这个数字抛出了质疑。“最多也就1.6左右”、“不,没准还不到1.4”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联合国悄悄修改预测
出于以上缘由,笔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国家统计局时隔10年于2010年再次实施的大规模人口调查“人口普查(SENSUS)(以下称“2010普查)”)”。2011年4月,中国公布的总人口*2为13.3976亿,但之后没有透露详情。就在大家怀疑“是不是不打算公布?”的时候,统计表终于在2012年夏季公开了。
统计表中公布的出生率非常惊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远远低于迄今为止人们讨论的数字。即便是饱受少子老龄化之苦的日本,2011年的出生率也维持在1.39。这说明中国正在以连日本都未曾经历过的少子化速度迅速老龄化。
上图下为中国各地区的出生率。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出生率只有0.7强。而能够维持人口规模不变的出生率水平一般为2.1,因此,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早晚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生率高于2的只有少数民族比重大的部分农业大省。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范围之内,出生率基本没有降低。
2010普查(SENSUS)按照男女、城镇乡村等居住地区,分别给出了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妇女生育率(生育率为10%采样调查)的数据,可以依此对未来的人口进行预测。笔者按照简单的条件(出生率、新生儿男女性别差、死亡率、城镇乡村人口居住比例固定),对2030年之前的中国人口进行了推算。推算采用“同批人分析”的方式,首先根据2010年普查(SENSUS)酌情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2011年的男女人口和出生人口,然后再重复相同的步骤。
根据推算,中国的总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最高的13.696亿,然后转为净减少,在2030年之前大约将减少掉3200万。按照过去的普遍观点,“总人口转为减少应该在2032年”,而笔者预测的时间提前了12年。
过去根据的是联合国2008年版的人口预测,也就是“中国人口将在2032年达到最高的14.63亿之后开始减少”的结论,但联合国2010年版的人口预测突如其来地把中国的人口峰值大幅下调到了“2026年达到13.96亿”(所有数值均为中位预测)。调整来的十分突然。日本及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最具权威的联合国的预测来预测中国经济与国力的前景的,联合国对此次调整应该负有解释的责任。
适龄劳动人口减少7700万
通过人口预测可以简单地计算出适龄劳动人口。计算的结果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74.5%的峰值后开始减少,到2010年代后期,减速将会加快(每年减少0.4%左右),到2020年将跌破72%。
适龄劳动人口的总数将在2013年达到10亿之后转为减少。在2030年之前,适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近7700万。到本世纪20年代后期,适龄劳动人口及其比例的减少都将加速。
如上表所示,适龄劳动人口及其比例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将出现暂时性的微增。这是“大跃进”时期出生人口骤减的一代(1959~62年)达到65岁,使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速度下降而引发的特殊现象。
最近,一本由权威作家针对极低的出生率,呼吁转换人口政策的建议书在中国出版发行(《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国发展出版社)。书中暧昧地写道:“2010普查(SENSUS)显示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但考虑到出生漏报人数,当前的出生率应在1.5以下”。
假设出生率真的为1.5,而2010普查(SENSUS)的结果是1.18,那么,调查就漏掉了出生数量的近3成。真实的出生率其实应该在 1.18和1.5之间。但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中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已经进入减少的进程,总人口也将在本世纪20年代前期触顶回落的大趋势都不会改变。
不过,在常常因瞒报遭受批评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敢于公布给未来发展前景蒙上阴影的“出生率1.18”的数字令人感慨。这其实是有预兆的。这一年来,笔者曾经听到过好多位能够获得内部消息的中国人谈论低出生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内部对于“继续隐瞒事实或许会造成麻烦局面”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
出生率不回升的话,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总人口将会跌破5亿。如果置之不理,中国将会面临兵源缺失的局面。
其实,过去的10年是中国高速成长期的最后冲刺阶段。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中国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吸引外资,顺利搭上了全球化的大潮。不仅如此,从人口动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和储蓄率也实现双增长,迎来了劳动与资本投入的顶峰。
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增加是在1970年前后,但在当时,由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轻视和农村人口移动的限制,中国并没有享受到人口红利。随着 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沿海城市成为出口生产基地,接收了大批农民工等内陆的剩余劳动力,在这个时候,劳动力的投入超过了人口动态。也就是通过叠加过去漏掉的人口红利,使1990年代后期以后的增长实现了“翻番”。
而且,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出生率锐减,减轻了整个国家养育儿童的负担。出口产业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和育儿负担的减轻使得储蓄率得到快速提升,支撑了同期进行的国内投资牵引型的经济增长。就这样,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但从现在开始,齿轮将倒转,进入“人口负担”时代。
日本人亲身体验到了人口负担之苦。日本银行表示,日本过去10年间的通缩和低增长的一大原因是出现了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快速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如果单纯比较2000~2010年发达国家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日本的增长率为倒数第一,但从适龄劳动人口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来看,日本在发达国家中独占鳌头。简单地说,就算现役劳动者每个人都很努力,如果现役劳动者的总数减少,经济发展也将无法维系。
中国无限成长只是幻想
中国政府或许已经开始秘密研究逐步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提高出生率。因为即使撤销规定,现在的年轻夫妇也难以承担养育二胎的经济负担。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调整育儿、教育、住宅等生活各个层面的公共财政分配优惠政策,出生率恐怕不会回升。
即使出生率回升,也还有其他问题摆在眼前。因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随着扶养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15~20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进一步跌落,储蓄也将减少,增长将愈发困难。
按照笔者的计算,即使在未来10年强行把出生率拖回到2.1这一维持人口规模的水平,到2030年,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仍将比目前低10%。一旦进入严重的少子老龄化进程之中,再想跳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上面的预测意味着,过去对于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有必要做出大幅调整。“钓鱼岛”(日本“尖阁诸岛”)问题爆发后,日本国内的反华民族主义情绪增强,这背后其实是“不知道中国今后会发展、强大到什么程度”的幻想在作祟。
中国的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日本畏惧这个幻想,在政治与军事上与中国对立,而牺牲掉自己的经济利益是愚蠢的做法。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现在都没有为难以快速解决的领土和领海问题而花费时间和金钱的余力了。(特约撰稿人:津上俊哉)
作者简介
津上俊哉
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进入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2012年成立津上工作室。2013年1月底预定发行新作《中国崛起之末》。
上一篇:华为2012年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增长8%
下一篇:中兴通讯去年亏损超25亿元 预计一季度实现盈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40
日本工厂陷入“人口危机”采用“机器人组装机器人”
人口危机真的来了! 日本人口急剧降低,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工厂无人可招,只能用机器人组装机器人。 日本安川电器公司机器人技术部门经理冈久学称,“为了增加机器人的数量,我们准备招聘工人,但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来应聘,所以我们要尽快地实现自动化。过去是人类组装机器人,现在工厂里可以见到,机器人在组装机器人。”
日本社会少子化趋势无法逆转 日本厚生劳动省6月1日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17年出生的婴儿数(出生人数)比2016年减少了3万余人,降至94.606万人,创新低。 日本出生人数已经连续两年跌破100万人,死亡人数减去出生人数得到的“人口自然减少”为39万4373人,减幅达到历史最大。
[机器人]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6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