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切勿错失超摩尔定律机会窗口

发布者:BlissfulAura最新更新时间:2013-04-10 来源: 中国电子报关键字:摩尔定律  魏少军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摩尔定律确实是变慢了。依照摩尔定律,全球半导体的工艺制程技术平均每2年进入一个新世代。但是从工艺微缩角度讲,所有业界人士有一个共识,即半导体迟早会遇到技术上无法克服的物理极限,无论是10nm、7nm,还是5nm,极限必然存在。传统的光学光刻技术还在向细微化延伸,目前利用193nm浸液式,加上两次图形曝光技术已经可以实现20nm工艺技术的量产。但业界一致认为下一代14nm可能是个坎儿,要么采用更复杂的三次图形曝光技术,但是那会大幅增加曝光次数和制造成本;或者采用具有革命性的14nmEUV光刻技术,但工艺制程尚未理顺。



  此外,即使技术上可行,产品还要受到成本等综合因素的限制,能否被工业界接受还是未知数。目前,硅片直径正由300mm向450mm过渡。从理性思维出发,硅片直径增大是迟早会被采用的,因为面积放大2.25倍,平均来说成本仅增加30%,还是十分诱人的。但是半导体业界拥抱450mm晶圆的热情并不强烈。首先,半导体设备厂的积极性就不高,它们害怕450mm设备高达20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可能无法收回;其次,半导体制造厂的积极性也不高,它们唯恐高达100亿美元的建厂费用无法收回。目前对于450mm有能力、有兴趣的芯片制造厂仅有三家——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

  总之,缩小线路工艺尺寸和扩大硅片直径历来是推动半导体业进步的“两个车轮”。然而目前这两个轮子都遇到了阻碍。

  本来,先进技术水平前进速度减慢有利于落后者赶超,但是这一趋势对中国IC业的影响却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中国IC业基本以满足国内市场为导向,形成的最大竞争优势主要为两点:贴近用户与快速抢市。中国电子业的特色是生产厂商多、市场改变快、产品窗口期短。中国IC企业在追求短期市场效益之下,基本形成了一套以客户为导向,集中产品开发资源于先锋产品之上,快速推出产品,快速攻占市场的战术。这一策略尽管存在短期效应之嫌,但也有其合理性。面对国际大厂的激烈竞争,中国IC业仍然能发挥主场优势,获取市场份额,保持增长。

  但是,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国际大厂开始通过其他创新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对工艺技术极其敏感的内存行业为例,相关企业开始通过内存的管理技术,包括用一些控制器和固件的方式更好地去管理;通过更加先进的封装技术,比如三维的封装、堆叠的封装以及超纤薄的封装技术来解决电子蚀刻技术演进脚步放缓带来的问题。也就是说,未来国际大厂将把半导体市场竞争拉高到系统层级。在系统层级上,竞争层次除了设计工艺之外,还多出了芯片封装和测试工艺、零件减量规划等。如果国内IC业的竞争策略还墨守在硅片层级,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

  在此情况下,中国IC业要想避免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套用时下一句流行语叫“创新要逐步进入深水区”。

  这首先就要求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创新需要由以“仿制”、“替换”进口产品为主的再创新,转向注重自主标准、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乃至原始创新。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超过2200亿元,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10%。但中国IC设计业的集群创新、整合力低,市场资源利用、组织能力较差;同时,也暴露出了产业自身供需价值链和生态链的构建和环境驾驭能力弱,市场竞争力缺乏核心支撑等问题。这些方面都是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

  其次,要选好突破口。虽然“摩尔定律”有放缓之势,“超摩尔定律”却不断发酵,MEMS和传感器、智能功率、汽车芯片、嵌入式处理器等新兴半导体技术市场不断扩大,美日欧等国际大厂正在不断加大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力度。中国企业绝不应再错失这个机会窗口。

  最后,应当探索一个有效的中国半导体业发展模式。目前业界有人提出了虚拟IDM、整机带动等发展模式,无论是通过抱团取暖,还是依靠终端市场的实力整体推进,均有其合理性,值得未来进一步探索。

  专家观点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

  先进制造高额投资考验中国IC业

  当前,建一个代工厂,28nm技术大概需要80亿美元~100亿美元,16nm需要120亿美元~150亿美元,这个投资成本太大;生产成本也会很大,32nm需要1500个工序,22nm需要2000个工序。成本下不来,功耗问题不得不考虑全新的架构,移动通信以后一定会用FINFET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投资的增加,代工厂的数量一直在下降,到22nm时,已经不到10家,到14nm时,只有3家代工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如果没有其他代工厂加入16nm/14nm,国内的制造企业会遇到很大麻烦。代工厂技术的进步,支持其的设计公司的数量在减少,未来只有少数的芯片制造商能够支持得起这样的研发。

  这种情况,对于高通的挑战是,到22nm时,高通要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得找到一个很好的制造伙伴。之前高通与台积电合作,但是目前台积电还没有FINFET工艺技术,要具备该技术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如果没有更先进的技术,高通只能停留在28nm和32nm,这样很容易被追上。

  如果高通与英特尔联手,高通就可以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开发出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SoC方案。这种方案具备太多的优势,其他同行无法战胜。这样,英特尔就进入了移动互联市场。那么,其他芯片制造商、芯片设计企业都将会输掉。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

  中国半导体创新步入“深水区”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创新正逐步进入“深水区”。这就要求创新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而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近几年来,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家电、手机、智能卡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但是,在CPU、存储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领域,仍未有大的突破。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有这些领域进入门槛高、竞争压力大的因素,但也与行业层面的创新机制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一年一度找热点而缺乏长远规划和长期布局的做法相关。因此,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创新,要有攻坚的勇气和决心,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ARM公司全球业务拓展执行副总裁Antonio Viana

  四大潜力市场值得关注

  2013年ARM公司认为有四大市场极具潜力。首先是处理器市场。2007年在所有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当中,大概有2/3基于x86的架构,另外的1/3是ARM和Linux等。到2012年互联网连接设备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16亿台,X86只占到了25%,而其他3/4是由ARM和其他的一些架构来分享。到2017年,我们预计整体的出货量可以达到40亿台。

  其次是服务器领域。大规模数据中心是一个趋势,在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对整个中心的功耗提出了要求。

  再次是网络连接领域也可以看到非常巨大的机遇。我们预计到2017年移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数量将是现在的2倍,到2020年已安装的互联网设备将达到500亿台,2012年~2017年,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将增长18倍。

  最后一个领域是图形处理。对于系统级SoC设计需要考虑CPU和GPU共同的设计开发。

 

关键字:摩尔定律  魏少军 引用地址:魏少军:切勿错失超摩尔定律机会窗口

上一篇:太阳能3D打印机:用太阳能和沙子制玻璃
下一篇:苹果A7订单生变 三星今年资本支出缩水逾两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52

台积电:后张忠谋时代”的守业大计
  在把握住了新业务的脉搏之后,开启了双首长新时代的 台积电 ,正驶入二次创业的快车道。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像摩根士丹利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国际大投行,已经多年没有遭遇过如此尴尬的境地——被一位耄耋老人一个月内两次“打脸”。   2017年12月初,大摩基于旗下分析师的判断,对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台积电 ”)的未来业绩以及股票走势做出了“降级”的评测,理由是股价过高、市场需求减缓、技术变革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直接导致 台积电 股票市值蒸发4278.5亿元新台币(约合147亿美元),并作出了台积电2018年第1季营收将季减近10%的判断。然而数天之后,年近九十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公开
[嵌入式]
AMD数据:5nm芯片成本将翻5倍
半导体芯片公司都绕不开摩尔定律这个话题,这个定律是Intel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来的,指引了50多年来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每2年芯片的晶体管密度就会提升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 但是在进入10nm及以下工艺之后,摩尔定律一直被认为是失效了,芯片制造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性能翻倍、成本降低已经很难同时做到了。不过在这个问题上,Intel一直坚定捍卫摩尔定律,不承认失效的问题。 AMD公司CEO苏姿丰日前参加了SEMICON West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她就提到了半导体工艺与摩尔定律的问题,AMD的观点倒是很符合Intel的想法,那就是摩尔定律还会继续有用,但已经放慢了。 苏姿丰以CPU、GP
[半导体设计/制造]
AMD数据:5nm芯片成本将翻5倍
台积电高管重申:摩尔定律并没死
近日,台积电全球市场部主管Godfrey Cheng在台积电官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摩尔定律没有死》的文章。 Cheng 在文章中提到, 自2000 年开始,电脑的处理效能已不再通过提升时脉方式加快速度,而是通过架构创新及多线程平衡处理方式来提升效能。提升速度也不再是以推升时脉进行,而是增加更多的晶体管来进行运算,而摩尔定律就是与晶体管的密度有关,Cheng 认为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密度,例如通过多层堆叠和先进封装技术。 Cheng指出,以台积电最近宣布的N5P工艺为例,这是台积电5nm工艺的增强版,在优化了前端及后端工艺后,可在同等功耗下带来7%的性能提升,或者在同等性能下降功耗降低15%。 但Cheng表示,N5P工艺还不是
[手机便携]
英特尔三闸晶体管技术 摩尔定律再延长十年
  6月13日消息,英特尔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更好的隔离电路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向每个处理器中加入更多的晶体管的时候能够节省能源。   英特尔技术和生产事业部副总裁兼元件研究经理Mike Mayberry表示,英特尔将在2010年之前开始使用这种新的“三闸晶体管”。这种晶体管与当前使用的65纳米工艺生产的晶体管相比,速度可以提高45%,耗电量可以减少35%。   这种进步将是一个强大的销售工具,因为节省电源是用于从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到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等各种产品的芯片的最重要的销售标准。   英特尔新的技术可能还会延长摩尔定律范围。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共同创始人戈登·摩尔40年前发表的预言。这个预言称,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将增
[焦点新闻]
IntelON 2022:摩尔定律没有死,相反还活得很好
英特尔日前举办了年度创新活动 IntelON。IntelON 是面向开发人员的会议,去年的 IntelON 活动重点关注开发人员作为价值创造中心的价值。 IntelON 2022 则加强了对开发人员的关注,并将其扩展至开源社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发布了许多重要公告,包括新的GPU和第十三代酷睿处理器。 摩尔定律依然有效 基辛格(英特尔CEO)一直是摩尔定律的大力支持者,即晶体管的数量将随着每一代半导体的进步而增加一倍。基辛格预测,2030年芯片将拥有一万亿个晶体管,而今天是 1000 亿个。基辛格在其“四年五个节点计划”上加倍下注。 我相信英特尔差异化的端到端代工技术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我很高兴公司没有分拆出这种能
[半导体设计/制造]
IntelON 2022:<font color='red'>摩尔定律</font>没有死,相反还活得很好
专家齐聚探索摩尔定律后科技世界样貌
摩尔定律(Moore’s Law)未死,但显然已经来到了晚年,而且尚未出现可取代的基础技术;接下来将如何发展可能会挑战过去技术专业人员与一般大众的假设。 以上是在美国矽谷举行、主题为探索未来20年技术的IEEE研讨会结论之一;这场讨论会检验了一些需要工程师负起责任展现其能力的技术,以及对一个仰赖科技却往往未能成功了解它的世界来说,科技的限制所在。 曾担任英特尔(Intel)处理器架构师的顾问Robert Colwell表示,科技:“随着我们前进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众却没有理解这一点。”他指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人们越来越将智慧型手机、GPS系统等复杂技术视为理所当然或贬低其价值。 消费性电子产品被期待
[嵌入式]
评中兴:是一起孤立事件
针对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中兴通讯发出出口禁限令一事,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集成电路专家魏少军教授。 魏少军认为,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可能是一个孤立事件,只是出台的时间与中美贸易摩擦相重叠,引起大家认为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禁令是别有目的的。因为从此前中美贸易摩擦公布的加税清单来看,并没有集成电路。 谈到对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有哪些建议时,魏少军认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企业应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具备完备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预案,同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要对供应链中产品来源分布进行详细梳理,明确哪些需要自主生产、哪些必需是多个货源等等。对全球供应链的管理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必修课,这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安全。
[半导体设计/制造]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教授到福联公司探索5G发展机遇
6月11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到福联公司调研,莆田市及涵江区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福联公司董事长杨韬陪同。 在福联公司产品展示区,魏少军教授详细听取了福联公司项目建设、产品工艺以及技术亮点等情况介绍,随后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考察该公司6英寸砷化镓晶圆生产线。该生产线成功打造了国内的“射频芯片流片平台”,填补了国内砷化镓制造空白。 魏少军教授高度评价了福联公司的发展,鼓励福联公司作为国内目前唯一具备量产能力的的砷化镓晶圆代工厂要紧抓国家“新基建”特别是5G产业发展机遇,融入芯片国产化发展新浪潮,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快速提升产能,为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实现芯片国产化贡献力量。
[物联网]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font color='red'>魏</font><font color='red'>少</font><font color='red'>军</font>教授到福联公司探索5G发展机遇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