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收费之忧:谣言背后盘结的利益纠葛

发布者:信息巫师最新更新时间:2013-04-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关键字:微信  收费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报记者 刘方远 北京报道

  “关于微信(WeChat)收费的相关信息是谣言,请不要相信。”这是最近在腾讯微信的用户对话界面中,频频出现的郑重提示。

  看来,微信是真急了。经过测试,只要聊天中涉及微信收费字眼,对方都会收到上述官方提示消息。

  事实上,最近火热的微信收费话题,确切地说是“微信被收费”,起源是运营商不满微信占用了过多的网络资源,同时又分流了传统的短信话音业务。所以运营商希望腾讯为微信带来的“麻烦”分担一些成本。

  腾讯自然不愿意沦为“鱼肉”,包括马化腾在内的腾讯高层也在多个场合表态,微信和运营商是共生关系。微信带来的流量能为运营商带来数据收入,并帮助运营商完成从传统语音短信业务向流量经营的转型。

  但随后,这一消息诡异地被一些大众类媒体及微博大号歪曲成了微信要向用户收钱,诸如“微信要开始收费了,收费标准是xxx”的消息开始被疯狂转发。

  腾讯官方总结了关于微信收费的三类谣言并特地辟谣,但依然没太大效果。据记者观察,在IT互联网圈之外的普通用户,每天都有人在担心着微信什么时候要开始向自己收钱了,或者在朋友圈中继续转发著各种收费小道消息。

  在用户中间也出现了各种声音,有声讨运营商压迫,支持微信的;也有指责微信眼里就知道赚钱的;还有事不关己说反正有很多替代的工具可以用的。

  各种嘈杂的声音背后,难以分辨哪些是有利益相关方刻意引导,哪些是被忽悠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不过,我们可以抛开表象,看看“微信向用户收费”的谣言传播背后,各方的利益到底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事实上,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打着用户旗号,打着消费者旗号”往往最终会沦为各大利益集团斗争的借口。之前的“宽带反垄断”是如此,而“微信收费”会不会也如此呢?

  “信令风暴”之压

  在三大运营商之中,中国移动对于微信占用网络资源最为不满。

  运营商高层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OTT(Over The Top,指绕开运营商发展业务)的冲击是在去年12月,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点名”了腾讯QQ,称其“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

  李跃表示,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大家没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因此运营商和OTT企业间也有一个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问题。

  今年开始,所谓的“信令”问题开始出现在运营商与微信的争执之中。这也成为中移动指责腾讯微信的主要理由。

  逻辑可以简要概括为:信令是负责控制接通挂点电话,以及发送接收短信的指令,相当于运营商网络之中的神经系统。而信令通道是有限的。

  现在OTT带来的问题是,无论是手机QQ、还是微信,都会向运营商网络不停地发送“心跳”,目的是告诉网络自己的实时状态,比如是否在线、有没有新消息之类的。

  这些“心跳”本身只消耗极小的流量,但是会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在微信用户过3亿的情况下,如果“心跳”过快过多,就会导致运营商的网络出现问题,甚至瘫痪。

  马化腾对此问题的回应是,“我们对信令的占用更多的是传统2G、2.5G网络上,像3G网络应该游刃有余了。”

  对于中移动提出的信令资源占用与流量贡献不匹配的问题。马化腾引用腾讯的统计称,如果算上图片等CDN网络的流量,其实微信带来了3倍以上的流量。如果算上外链,比如音乐、视频等会更高。“随着产品越做越好,带来流量增长绝对不仅仅是微信本身消耗的流量这么简单,是数倍、数十倍的增长。”

  如果说腾讯和移动双方对于“信令”问题的讨论还算有理有据、平和对话,那么“微信向用户收费”谣言愈演愈烈之后,中移动立即陷入了被用户集体炮轰的尴尬地位。理由在于,如果微信向用户收钱了,那就是中移动“逼迫”的。

  枪打出头鸟,在向微信施压问题上中国移动最为迫切。另据记者了解,另外两家运营商电信和联通,虽然在本质上也不愿意微信等OTT业务直接分走自己的收入,但是,在具体行动上,并不愿意和移动达成一致。

  因为三大运营商之间本身也存在竞争。就目前来看,联通和电信的3G网络都比移动更加成熟,“信令风暴”的压力也没有移动那么大,而且3G网络正是需要经营流量收回成本的时候。

  腾讯的微妙心态

  “在工信部、运营商双重压力下,小马哥最终没能顶住,微信将于7月1日开始,收费标准信息5分/条,语音1毛/条……大家都转起来。”

  这是众多微信收费谣言中最典型的一条。微信团队对于“向用户收费”的谣言有多愤怒,我们可以从他们发的官方微博中看出来。

  在4月5日清明节,“腾讯微信团队”的官方微博特地总结了近期谣言的三个版本,并称要“向谣言制造者三鞠躬”。

  随着收费谣言的泛滥,腾讯控股(0700.HK)的股价一路重挫。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从3月11日286港元的历史高位,下跌到4月5日的237港元,跌幅达17%以上。

  为此,腾讯不得不通过回购,以及放风微信游戏即将上线来稳住股价。腾讯控股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一笔64万股的股票回购交易,股价交易区间为239.4-242.7港元。腾讯此次回购共用1.54亿港元的资金,约合人民币1.23亿元。4月8日及9日,腾讯股价连续2日小幅上涨。

  不过,“微信要收费”谣言的扩散给腾讯带来的也不全是坏处。

  首先,强大的舆论压力让中移动在面对腾讯谈判时变得更加被动。用户的强烈反弹一定程度上也让区分流量付费的方案难上加难。运营商这种情况下也不敢贸然挑战用户,工信部则更不可能出面施压。

  另外,最近业界也传出消息,微信即将接入多款基于HTML5的网页游戏。并有人爆出首批游戏的截图。这也预示着微信商业化的开始。

  之前张小龙团队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为了用户体验,对其他部门商业化的要求一直刻意回避。而现在,微信也不得不加快了商业化的探索。因为万一微信要向运营商支付额外成本,就不能仅仅靠来自腾讯母体的输血。

  所以,对于一直希望接入微信平台的腾讯游戏、腾讯电子商务等业务部门来说,这或许不是件坏事?因为腾讯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博弈,尤其是如日中天的微信,谁都希望能借势一把。

  Line渔翁得利?

  谣言最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不可控,任何人都可能出于各种目的来推波助澜。

  “微信要收费了,大家都来用Line吧。”“微信收费风声四起,Line悄悄走红,还好当年没有卸载了它。”当这些消息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时候,你就知道,腾讯的老对手——360终于出手了。

  Line是一款由韩国NHN的日本子公司研发的手机聊天工具,功能与微信相似。根据来自Line官方的数据,3月9日,Line的用户突破1.2亿,大约4500万用户来自日本,1500万来自中国台湾和泰国。

  Line是微信在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敌人。而这一款应用在中国内地的合作伙伴则是奇虎360。据悉,Line于去年12月正式以“连我”的名字入华。之前业界有消息称,奇虎360已经持有了Line的部分股权,但周鸿祎否认了这一说法。

  但Line在业务上由360负责推广则是事实。在Line的服务条款中有明确声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已经NHN公司的授权,在中国推广NHN连我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

  根据某代理公司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在新浪微博对关键词“微信+Line”进行统计,从4月1日至4月7日,原创微博量、转发量都在500至1000左右,而在4月8日则激增了3倍左右。

  收费传言越拖延,对运营商和腾讯双方就越不利。只有像运营商高层以及腾讯CEO马化腾向外表态的一样,微信与电信运营商“水乳交融”,才能共同发展。

关键字:微信  收费 引用地址:微信被收费之忧:谣言背后盘结的利益纠葛

上一篇:华为任正非:运营商要淡定 不怕当管道
下一篇:大陆将三星当研究范本,李在镕、李建熙备感压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52

微信 VS 来往
    微信从5.0版开始,加入了微信支付,并大力开拓O2O市场。阿里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表示,微信支付,安全是硬伤,由于没有账户,通过绑卡,一旦微信号被盗,资金就存在安全威胁。 遭到质疑后仅一天,微信就宣布与亚洲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保财险(PICC)合作,以“你敢付,我敢赔”为口号,推出全额赔付的保障,用户如因使用微信支付造成资金被盗等损失,将可获得PICC的全赔保障。 此外,支付宝总裁樊治铭还炮轰:微信朋友圈已经是一个卖假货的阵地了。对此,微信方面的回应是: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被盗被骗,微信支付将配合警方帮助用户追讨损失。 指责微信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并非无懈可击,此前曾有余额宝用户反映4万元资金
[手机便携]
中移动密谋短信变微信 6概念股或闻风起舞
    在正在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对外展示了一种被称为“融合通信”的业务形式,通过这种业务,用户手机上短信、通话、联系人这三项基本功将变身类似微信的移动互联业务端口。 据中国移动介绍,“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这三个基本功能进行业务整合,变成移动互联业务的端口,以此推出“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服务。用户不需要再单独安装微信等其他应用,就可以直接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内容。   以此来看,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实际上就是把即时通信、手机管家、视频通话等移动应用业务都整合到手机的三大基本功能当中,使得用户可以跳过微信等各种OTT业务。   据了解,目前已有三星、索尼、华为、酷派
[手机便携]
微信的下一个想象空间是硬件?
    本文是作者4月26日在WeMedia开放日成都站的分享。   微信仍是当之无愧的App之王。不过它正在远离聚光灯,不再受到那么多的外界干扰——这是我对微信当前状态的一个概括。   微信极速增长   在前两年,传统行业的服务转型升级以及与互联网的融合快速发生。O2O从一个专业术语变成坊间话题,传统的线下行业急迫地想要拥抱互联网走到线上。这时候拥有社交连接能力、公众账号生态、二维码和支付能力的微信,成为传统行业尝试O2O的最佳着力点。   第三方微信开发者在2013年集中出现则加速了微信O2O的产业化。除了微信开发,微信代运营、微信营销、微信培训、微信自媒体等行业都得到了急速发展,甚至一度有失控之势。   微信在两年内成长到拥有
[手机便携]
微信安卓6.5.16版发布 修复数字+句号卡死Bug
    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的APP,其前不久首次更换启动页面图。但比这这更引发网友热议的是:微信Android版出现了“数字+15个中文句号”bug。   Bug具体表现为:在微信聊天窗口中输入:数字+15个中文句号,发送后微信立刻就会卡死,之后提示等待或关闭应用,甚至有的机型还没有发送就没反应了。 微信安卓6.5.16版发布:修复卡死微信的Bug   对此,腾讯回应称,微信6.5.13 Android版对文字排版功能进行了优化,以使会话的长文本在显示对齐时比系统默认排版更为美观。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意外bug,导致了这次显示特定内容时微信卡顿的问题。此外,腾讯表示该问题正在紧急修复中。 微信安卓6.5.16版发布:修复卡死微信的B
[手机便携]
解析电子扫码支付在医院的实现与应用
支付宝和微信的扫码支付作为目前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在日常支付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使用该支付方式。解放军第113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日门诊量在三千左右,传统的支付方式由于耗时长、易出错等原因使得挂号缴费窗口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自助服务设备由于支付环境安全性等问题也很难被患者广泛使用,扫码支付功能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1 引言 扫码支付分为“主动式扫码”与“被动式扫码”两种模式。主动式扫码支付是医院系统按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协议生成支付二维码,用户再用支付宝或微信钱包客户端的“扫一扫”功能完成支付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医院自助挂号机、缴费一体机等患者用户自助服务场景。被动式扫码支付又称条码支付或刷卡支付,是用户
[医疗电子]
解析电子扫码支付在医院的实现与应用
公交车的远卡自动收费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公交收费主要有人工售票和刷卡投币收费两种方式。人工售票虽然具有监督性强、能有效防止偷票漏票现象的优点,但是每月需要给售票员发放工资,进而使得成本提高。刷卡和投币收费能解决成本问题,但是乘客上下车非常不便,特别是高峰期,大大减缓了上下车速度。当前国内外公交车收费采用的射频卡与收费机操作距离不超过0.1 m(下面简称这种射频卡为 近卡 ),乘客缴费需要从衣袋,包内取卡,贴近收费机刷卡,再将卡放回衣袋、包内,这些动作减缓了乘客上车速度,特别对双手携带东西的乘客,刷卡操作会很不方便。 本文研究的公交车自动收费系统使用有源标签完成公交卡的设计,在保证较长使用寿命的基础
[单片机]
公交车的远卡自动<font color='red'>收费</font>系统设计
微信可控制电视和空调 遥控器不再是唯一
    昨日,微信公众平台在广州召开首次合作伙伴大会,400多个名额引来了5000多名合作伙伴的哄抢。在展会现场,微信也展示了众多的前沿应用,而这些产品未来将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遥控器上装电话可以实现   电视有个遥控器、空调有个遥控器、DVD有个遥控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手边的遥控器数不胜数,而在看不到遥控器的时候,许多人恨不得在遥控器上装上一个电话,把它“呼出来”。   然而,这样的想象已经变成现实。昨日,在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合作伙伴大会现场,活动主办方在现场展示了微信的众多前沿应用,而与家用电器的智能连接是最受关注的功能之一。   在展示现场,矗立着三台空调,每台空调上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使用微信扫码之后
[家用电子]
美图购买4000万美元比特币与以太币;微信辟谣发图要收费
集微网3月8日消息,美图公司昨天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3月5日在公开市场交易中购买了15000单位的以太币和379.1214267单位的比特币(「BTC」),这两种加密货币的总对价分别约为2210万美元和1790万美元,即合共涉资4000万美元(约2.6亿人民币)。还是那句话,加密货币没有现实基础,不被广泛承认,跟风炒作的个人和机构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不看好美图花巨资购买加密货币的市场前景。 最近有消息称:“从三月一日起问好(早安)等图片都要收费了,并且双向收费,请各位朋友问好要用文字不要用图片了。谢谢!”对此,“腾讯较真”做出回应,官方表示该说法是谣言,该类消息请以微信官方平台发布为准,不要轻信谣言。建议微信官方加大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