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中国IC人的心中,一直激荡着IC产业的强国梦。畅想中国梦,追逐产业理想,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要能准确把握规律,还要能娴熟驾驭现实。
《中国电子报》从今天起,推出“中国IC业十大‘芯’结求解”系列述评,并配发相关专题报道。主要话题包括技术鸿沟沟壑难平、扶持政策有名无实、龙头企业难觅踪影、“一代拳王”难逃梦魇、IP壁垒难以逾越、新兴市场失之交臂、产业生态难成气候、模式变革屡失良机、进口替代难见起色等。敬请关注。
集成电路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加以推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908”、“909”工程,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发布的“18号文件”,都是国家实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旨在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举措。
然而,根据2012年海关统计数据,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2418.2亿片,同比增长12.9%;进口金额19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与2012年我国原油的进口金额(2206.66亿美元)大体相当。从进口替代的角度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弱势格局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这已成为笼罩在中国IC从业者心头的最大尴尬。于是,愤懑者有之,失望者有之,以至有人提出中国IC业与国外存在着无法跨越的技术鸿沟,不如不要发展。那么,为何会出现当前这种局面?中国IC业真的无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吗?
重大的问题需要客观而细致的分析。我们不妨从集成电路产业的几个主要环节一一细数。首先,随着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市场和制造基地,已经极大地促进了国内SoC芯片企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并出现了一批本土IC设计公司。其次,在封装测试环节,本土封装测试企业在近年迅速崛起,逐渐从DIP、QFP等中低端领域向SOP、BGA等高端封装形式延伸,新一代的堆叠式(3D)封装技术也已开始应用于产品生产。可见在这些领域,中国IC业并不存在鸿沟,而是积极发展、迎头赶上,甚至在很多领域只要是中国企业进入并逐渐站稳脚跟,国外企业就会纷纷退出。比如在移动通信市场,展讯占据了大部分移动处理器低端市场后,国际企业主要在高端市场争夺。
当然,差距也是存在的。比如在制造领域,国际先进工艺已经达到2xnm层级,正向着1xnm层级演进。而中国目前实现量产的工艺技术仍是40nm。至于设备材料领域,半导体生产中应用的刻蚀机、清洗设备、扩散炉以及光刻机等关键设备还基本依赖进口。尽管有中国企业已在部分关键设备上有所布局,部分产品也初步达到可商用水平,但是总体来说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不过,如果从纵向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的IC制造业还是设备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其间不免沟沟坎坎,但工艺技术是在不断拉近,产能也不可同日而语,最关键的是形成了多元化客户体系和相对成熟的技术、管理团队,这些都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说,技术差距是存在的,但“鸿沟说”和“倒退(差距拉大)说”却不是事实。
那么,未来中国IC业应当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呢?英特尔抓住了相对封闭的PC时代发展趋势,凭借“Tick-Tock策略(处理器的制程工艺及架构交替发展进步),确立了PC市场的主导地位。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 Wintel已经解体,而ARM以搭建生态系统的方式,成为了时代的庞儿。可见,时势造英雄,环境育企业。中国IC能否抓住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快速发展,关键就看我们能否从根本上掌握市场和技术长期演进趋势,能不能让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的节奏与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
传统PC产业萎靡了,移动终端却异军突起;电信设备行业增长放缓了,云计算开始释放动能;预知不远的未来,可穿戴、智能化的电子产品又将逐步吸引世界的眼球,智能化的无人驾驶、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地位将进一步突出……针对这一时代特征,有人总结的是IC进入后摩尔时代。
后摩尔时代的产业特征有人总结为晶圆尺寸逼近物理极限,生产线投资超百亿美元规模,应用平台大行其道,成品率进一步挑战制造能力……总之,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由于集成电路位于电子产品价值链的最上游,其价值需要依赖于电子整机和系统应用才能得到体现。过长的价值链将难以保证集成电路产品价值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次,软件必不可少。传统的软硬件划分准则不再有效,架构设计的内容将包括芯片和芯片软件,软件将从被动跟随芯片升级,发展到主动引导芯片的产品定义。
再次,EDA厂商将成为伙伴。高额的研发成本将要求EDA厂商更多地为设计公司提供定制服务。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将成为EDA厂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而中国的IC从业企业必须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产业环境中,把握发展脉络,去芜存菁,化繁为简,提炼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才能做大做强。
此外,从国家的扶持角度来看,随着工艺制程越来越先进,投入将越来越大。IC厂商特别是IC制造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智力之争”,也是“财力之争”。2013年仅台积电一家企业的设备投资额就达100亿美元。如果没有国家长期、稳定、持续的投入,尚处幼年期的中国IC业是很难茁壮成长的。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在已经形成拥有很强实力的系统公司如华为、中兴,电脑公司如联想,消费电子公司如TCL、海尔等。终端应用环节的壮大给IC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拥有这样特殊的有利环境,应该好好把握。国家应当再度出手,大国大产业,需要大举措。一方面,对于相对强势的设计、封测环节,应当在完善产业生态环境、优化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产业链合作,促使系统公司、消费电子公司给本土公司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相对薄弱的制造业,应当通过国家资金给予支持,进行先进产能的扩充。同时,又以制造企业为基础,引导制造企业采用本土设备企业的产品。如此才能促成中国IC业全面走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总之一句话,技术鸿沟并不存在,中国IC业者所应做的是既不妄自菲薄,失去信心,也不应妄自尊大,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方可获得全新的发展。
关键字:中国IC 技术鸿沟
引用地址:中国IC业:技术鸿沟沟壑难平
《中国电子报》从今天起,推出“中国IC业十大‘芯’结求解”系列述评,并配发相关专题报道。主要话题包括技术鸿沟沟壑难平、扶持政策有名无实、龙头企业难觅踪影、“一代拳王”难逃梦魇、IP壁垒难以逾越、新兴市场失之交臂、产业生态难成气候、模式变革屡失良机、进口替代难见起色等。敬请关注。
集成电路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加以推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908”、“909”工程,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发布的“18号文件”,都是国家实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旨在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举措。
然而,根据2012年海关统计数据,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2418.2亿片,同比增长12.9%;进口金额19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与2012年我国原油的进口金额(2206.66亿美元)大体相当。从进口替代的角度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弱势格局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这已成为笼罩在中国IC从业者心头的最大尴尬。于是,愤懑者有之,失望者有之,以至有人提出中国IC业与国外存在着无法跨越的技术鸿沟,不如不要发展。那么,为何会出现当前这种局面?中国IC业真的无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吗?
重大的问题需要客观而细致的分析。我们不妨从集成电路产业的几个主要环节一一细数。首先,随着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市场和制造基地,已经极大地促进了国内SoC芯片企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并出现了一批本土IC设计公司。其次,在封装测试环节,本土封装测试企业在近年迅速崛起,逐渐从DIP、QFP等中低端领域向SOP、BGA等高端封装形式延伸,新一代的堆叠式(3D)封装技术也已开始应用于产品生产。可见在这些领域,中国IC业并不存在鸿沟,而是积极发展、迎头赶上,甚至在很多领域只要是中国企业进入并逐渐站稳脚跟,国外企业就会纷纷退出。比如在移动通信市场,展讯占据了大部分移动处理器低端市场后,国际企业主要在高端市场争夺。
当然,差距也是存在的。比如在制造领域,国际先进工艺已经达到2xnm层级,正向着1xnm层级演进。而中国目前实现量产的工艺技术仍是40nm。至于设备材料领域,半导体生产中应用的刻蚀机、清洗设备、扩散炉以及光刻机等关键设备还基本依赖进口。尽管有中国企业已在部分关键设备上有所布局,部分产品也初步达到可商用水平,但是总体来说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不过,如果从纵向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的IC制造业还是设备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其间不免沟沟坎坎,但工艺技术是在不断拉近,产能也不可同日而语,最关键的是形成了多元化客户体系和相对成熟的技术、管理团队,这些都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说,技术差距是存在的,但“鸿沟说”和“倒退(差距拉大)说”却不是事实。
那么,未来中国IC业应当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呢?英特尔抓住了相对封闭的PC时代发展趋势,凭借“Tick-Tock策略(处理器的制程工艺及架构交替发展进步),确立了PC市场的主导地位。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 Wintel已经解体,而ARM以搭建生态系统的方式,成为了时代的庞儿。可见,时势造英雄,环境育企业。中国IC能否抓住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快速发展,关键就看我们能否从根本上掌握市场和技术长期演进趋势,能不能让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的节奏与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
传统PC产业萎靡了,移动终端却异军突起;电信设备行业增长放缓了,云计算开始释放动能;预知不远的未来,可穿戴、智能化的电子产品又将逐步吸引世界的眼球,智能化的无人驾驶、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地位将进一步突出……针对这一时代特征,有人总结的是IC进入后摩尔时代。
后摩尔时代的产业特征有人总结为晶圆尺寸逼近物理极限,生产线投资超百亿美元规模,应用平台大行其道,成品率进一步挑战制造能力……总之,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由于集成电路位于电子产品价值链的最上游,其价值需要依赖于电子整机和系统应用才能得到体现。过长的价值链将难以保证集成电路产品价值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次,软件必不可少。传统的软硬件划分准则不再有效,架构设计的内容将包括芯片和芯片软件,软件将从被动跟随芯片升级,发展到主动引导芯片的产品定义。
再次,EDA厂商将成为伙伴。高额的研发成本将要求EDA厂商更多地为设计公司提供定制服务。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将成为EDA厂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而中国的IC从业企业必须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产业环境中,把握发展脉络,去芜存菁,化繁为简,提炼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才能做大做强。
此外,从国家的扶持角度来看,随着工艺制程越来越先进,投入将越来越大。IC厂商特别是IC制造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智力之争”,也是“财力之争”。2013年仅台积电一家企业的设备投资额就达100亿美元。如果没有国家长期、稳定、持续的投入,尚处幼年期的中国IC业是很难茁壮成长的。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在已经形成拥有很强实力的系统公司如华为、中兴,电脑公司如联想,消费电子公司如TCL、海尔等。终端应用环节的壮大给IC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拥有这样特殊的有利环境,应该好好把握。国家应当再度出手,大国大产业,需要大举措。一方面,对于相对强势的设计、封测环节,应当在完善产业生态环境、优化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产业链合作,促使系统公司、消费电子公司给本土公司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相对薄弱的制造业,应当通过国家资金给予支持,进行先进产能的扩充。同时,又以制造企业为基础,引导制造企业采用本土设备企业的产品。如此才能促成中国IC业全面走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总之一句话,技术鸿沟并不存在,中国IC业者所应做的是既不妄自菲薄,失去信心,也不应妄自尊大,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方可获得全新的发展。
上一篇:汽车电子发展的三条主线 国内突围之路
下一篇:前诺基亚高管赵科林7月加盟华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01
砥砺前行的中国IC设计业——魏少军2017年权威总结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近四十年来,集成电路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集成电路也因此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集成电路设计业作为产业龙头,作为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要环节,在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责任。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7年会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今日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集
[半导体设计/制造]
高关注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低调”前行
5月6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虎门举办了一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关课题”研讨会。从2013年底开始,新一轮集成电路产业规划的消息就开始成为资本市场相关概念的利好,不过时至今日,相关规划和政策也没有正式对外公布。 “部委领导已经到地方考察集成电路产业状况,还特意表示地方政府不要太高调。如果本地有产业基础,就继续向前发展,如果原来没有产业基础,也就不要为了要中央财政资金硬要上马一些项目。”近日,某地高新区工作人向记者透露道,本轮国家层面的集成电路发展突出了地方政府的作用。截止到目前,国家部委共认定过5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和8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今年2月初,本轮集成电路政策下发的消息就在国内网络上出现,文件名称中带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并购重组正当时
全球半导体行业再吹整并风,在2015年的短短3个月内就迎来了好几个重磅并购案。最新的一则是3月24日的消息,英特尔公司洽谈并购全球第二大FPGA制造商Altera,收购价格或超过100亿美元。 此前,国际上已完成的重大收购包括: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月13日完成的对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International Rectifier)的30亿美元收购;莱迪思半导体于1月27日以约6亿美元收购接口之王矽映公司(Silicon Image);最撼动半导体行业的收购,当属3月2日恩智浦半导体宣布以167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半导体,合并后的新巨头市值将超400亿美元、年营收将 超100亿美元。 随着万物互联进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集微网昆山报道 文/茅茅 2017年10月23-24日,以“中国芯·新动能”为主题的“ 2017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在昆山顺利召开。在本次大会上,不仅揭晓了第 12 届中国芯评选结果,还发布了集成电路产业地图。此外,跟大会同期举行的还包括“中国芯”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以及 5G 和化合物半导体论坛、中美半导体合作交流论坛、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论坛、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专题论坛等四场论坛活动,致力于为业界同仁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期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表示,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一直保持20%左右增长,今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额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集成电路现在还很脆弱,再有5年能站稳
近年来,中国对集成电路的投资巨大,全国兴起造芯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集成电路繁荣的假象。中国集成电路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紫光集团董事长对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今天举行的“2018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现场,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表示,5G的到来,给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带来了大的机遇,但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在机遇方面,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个行业,对集成电路发展一直关注,这两年集成电路的热度在中国超过任何一个行业。 在挑战方面,一方面,欧美国家始终在集成电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大部分围绕在低端水平,由于资本规模、市场热点等,中国90%以上的芯片设计公司都不赚钱,“
[嵌入式]
泰瑞达与中国高校联合开展课程,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培养集成电路测试人才
2022 5月5日,中国北京讯 -- 全球先进的自动测试设备供应商泰瑞达宣布,分别 与合肥工业大学和福州大学建立了集成电路自动测试大学项目 ,基于Magnum V和测试机J750系列建立的课程体系已正式开课。泰瑞达计划将联合中国的更多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大力度支持中国培养自己的半导体测试人才,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推动力。 集成电路自动测试 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下游,自动测试设备(ATE)提供的测试环节贯穿了整个集成电路的产业链,是提高集成电路良品率的关键工序。科技的日新月异要求芯片功能越来越强大,而随之带来的是集成电路的复杂程度呈指数级的快速增长,这是芯片测试领域所面临的极大挑战。 泰瑞达(Tera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集成电路IP核产业2011年拨云见日,转变在即
中国集成电路IP核的产业和市场,在经历了2005-2010年白热化的浮夸虚华后,终于在2011年听到了冷却和落地的声音。现在来谈中国集成电路IP核的兴衰成败未免不切实际,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近些年来,政府资助和市场导向等方面求得一定发展规律,并且看到今天的集成电路IP核产业与市场正在发生着本质的转变。 以IP核复用、软硬件协同设计和超深亚微米/纳米设计为技术支撑的SoC已成为当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流,90%以上的SoC都是采用以IP核为主而进行设计的,IP核在IC设计与开发工作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过去的几年中,在我们只是看到了市场的曙光和苗头时,我们的高校、各科研机构、各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科技重大资助项目纷迭而至,介于业界普遍
[半导体设计/制造]
第十九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第十九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研讨会 暨青岛微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10月14-15日,由中国通信学会集成电路委员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共同主办的 “第十九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研讨会暨青岛微电子产业发展大会(CCIC 2021)”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召开,来自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学会、集成电路和通信领域的三百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莅临参会,共襄新时代下集成电路创新与机遇。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安、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董小平出席会议并致辞。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管学锋作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推介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报告。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