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迈进智能化 机器将抢掉中国人饭碗?

发布者:雅致书香最新更新时间:2013-06-22 来源: ofweek关键字:机器人  就业问题  中国制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工业生产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在未来也会有相当程度的萎缩。因此有专家学者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终结,并对中国未来经济条件持悲观态度。作为解决方案之一,也有专家提出未来中国应当更加注重“机器红利”从而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后所带来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美国也有一些政客提出,美国应该利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打败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从而获得工业的复兴。

  那么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吗?中国和美国,谁又能更加便捷地利用到“机器红利”呢?这个问题颇值得一谈。

  人口红利的真面目

  传统上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口不断上升时,社会劳动力供给就会不断上升。由于纯消费的人群大大小于提供劳动力的人群,所以社会财富积累会上升,经济会持续发展。

  然而这种看法首先就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些劳动力究竟能带来多少价值。

  曾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过这样一种无厘头的看法,即“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而印度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因此印度未来经济一定能超过中国”。这种看法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它没有看到一个劳动力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与其接受到的教育水平直接相关的。[page]

 

    虽然偶尔也有小学文化的人成为高级技术人员、跨国企业创始人等等,但从整个社会平均来看,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能够创造的价值才越大。随着一个国家产业等级的上升,其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现在给美国空投两百万文盲,这给美国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社会经济压力。因为这些人能够创造的价值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他们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才能在美国社会生存。

  对于中国也是一样的。未来几十年,如果给中国一堆文盲或者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员,他们能够从事的工作将极为有限,其工资收入也会受限于起价值创造能力而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从而趋于不稳定。要维护社会发展,中国就要额外支付这些人的福利。这就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阻滞作用,而不是红利。

  因此,必须保证有着相对充分的教育,机器红利才能够生效。没有受过教育的新增人口,是社会压力而不是红利。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并不需要过分担心人口红利的消失。因为中国还有大量的人口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还在进行着产出极低的工作。与其担心未来没有人去做血汗工厂里的工作,不如加强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事高产出的工作。我们整个社会的富裕水平,不取决于未来有没有低教育水平的新生人口去从事那些如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表现的工作,而取决于我们的劳动者有没有能力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在高精尖的产业中击败国外同行。

  机器的威胁

  另一方面,机器的发展也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人口红利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随着计算机、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劳动被机器取代。有人担心说机器人是不是会造成人类的大规模失业呢?当然不会。[page]

 

    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联合收割机的效率远远高于农民手工收割,这让社会对农民的需求量大为降低,但是也意味着单个农民的产出有了飞跃。个人工农产出能力上升以后,就能支撑更多的人脱产,从事各种服务业或科研工作。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作家、歌手、球员、科研人员的比例要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这并非偶然。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重复性劳动后,还会有更多的人被从工农业中一些单调乏味的岗位上解放出来,从事更有趣的工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对所有的劳动者都是一视同仁的。

  机器人所取代的工作,是重复性的、单调的、乏味的,换句话说就是不需要太多知识技能的。这种岗位,一向都被教育水平低下的人群占据。换句话说,未来的经济发展,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教育水平的人会越来越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印度那种缺乏教育的新生人群对经济的正面作用越来越无足轻重。

  而这也要求我国对教育体系有更加庞大的投入和更公平的资源分配体系。只有如此,中国才能充分利用机器带来的机会。

  机器给中国的挑战与机会

  从前两年开始,美国就有一些学者和政客鼓吹说美国未来一定能用机器人来打败中国。比如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去年7月发表了一篇文章《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不是中国》。作者认为,美国有着四大优势,未来能够在制造业领域将中国彻底击败。这四大优势是: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新型材料。其中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其实是一回事。

  很多人看过《终结者》之类电影之后,就会对机器人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机器人可以很容易地取代人进行劳动。这是不现实的。

  一个由工人来生产机械零件的工厂,如果要改变机械零件的生产工序,会怎么做呢?车间主任会让技术员分解工序,然后把工人叫过来开个会,把图纸下发,让技术员讲解生产工序。这个事情可能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而机器人就没这么简单。

  工业机器人进行工作,需要事先进行编程,需要把每道工序编写进入主控计算机。这就需要一些技术人员随时根据零件的需求对机器人重新编程。[page]

 

    因此,越是小批量,越是要求灵活制造的产品,就越依赖人工。让机器来生产这类产品,必须要采用专门设计的机器人,并为工序编写计算机程序,试验运行,并最终推广到整条流水线。

  现在很多机电产品,往往几个月就要变更型号,修改生产流程。如果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制造业,那么仅仅依靠机器人厂商的技术人员,是不可能满足所有商业用户需求的。如果要采用机器人进行大规模生产,就需要有海量的高端技术人员,在各个生产企业中组成机器人支持部门,为新的产品快速编写生产程序,保证在生产流程变更时生产线的闲置时间达到最小。同时,工业机器人还需要定期维护、修理、替换部件等等。

  因此,人工生产向机器人生产转变的过程中,就需要海量的通晓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和实际工业生产流程的人才。这对各国的工科教育体系都是极大的挑战。

  这种所需的人才,即便在美国,大多数大学目前也都不能够批量产出。对于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中国而言,就更加须要改良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水平,提高工科学生动手实践的学时数、建立完善的助教制度。

  但是中国也并非全然是劣势。中国的人力成本相较于美国还是比较低的。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中国人力成本追上美国的可能性。能够满足未来机器人生产的技术人员,在美国年薪可能要达到6到8万美元。把这个工资砍掉一半,也就是达到每年18到24万人民币,5-10年内这个价位在中国应该还是个比较有诱惑力的工资水平。换句话说,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雇两三个人来和美国的一个人来竞争。中国每年毕业的工科学生数量要远远超过美国,这种方面的供给是不成问题的。即便是通过中国相对落后的工科教育体系来进行培训,两三个中国工程师也绝对可以战胜美国一个工程师。

  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培养着大量的中国学生。实际上很多中国学生并不喜欢美国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和文化氛围。他们之中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回国,还是因为国内工资太低,也没有特别合适的岗位。如果中国未来相关产业能有大量的高端技术岗位出现,这些接受美国工程教育的人才也会有很多返回国内任职。

  美国新兴工程技术岗位中,外国技术移民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未来机器人生产体系所产生的技术岗位,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大量的中国技术移民。因此,只要国内企业愿意出与国外类似水平的工资,也就可以招到一批富有经验的技术骨干。

  所以,从人才的角度讲,中国制造业未来完全可以与美国一战。

  从技术角度讲,机器人是一个综合学科。机器人生产厂家往往并不自己生产电机、传感器、计算机。而是采购专业生产商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纯粹的民用品。外国厂商可以采购到的,中国厂商一样能采购到。因此,从硬件技术上讲,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门槛。在软件技术上,工业机器人涉及自动控制、系统辨识、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工业机器人所需的理论,在国内外都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只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开发。中国研发人员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劣势。与之前所述一样,我国的技术人员就算水平不如美国,也可以依靠较低的人工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而随着经济发展,虽然我国人力成本会上升,教育的投入也会逐步加大,我国大学的教育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未来机器人生产的领域中,鹿死谁手仍未可知。只是我们需要持续提高工科教育水平,并鼓励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成长。

关键字:机器人  就业问题  中国制造 引用地址:制造业迈进智能化 机器将抢掉中国人饭碗?

上一篇:中科院:未来10年可能发生的22个重大科技事件
下一篇:黄章触怒中移动 TD版魅族仍有生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03

ABB工业机器人常用IO板功能介绍
Combi 1/O-信号输入输出板 · Combi -DSOC 651 24VDC,8个数字输入信号,8个数字输出信号,2个模拟量输出信号。 Digital /O-信号输入输出板 ·DigitalvO-DSQC 652 24VDC,16个数字输入信号,16个数字输出信号。 Relay 1/O-信号输入输出板 · Relay IO-DSQC 653 24VDC,8个数字输入信号,8个数字输出信号,数字输出为无源信号,内置。 AD Combi Y/O-信号输入输出板 .Combi I/O-DSOC 327A  24VDC,16个数字输入信号,16个数字输出信号,2个模拟量输出信号。
[机器人]
云迹科技战略合作副总裁杨子:未来生活中将充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10月16日,FUS猎云网2020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创业者共聚一堂。 在由峰瑞资本副总裁刘鹏琦主持、以《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何处所在》为议题的高峰论坛上,埃睿迪合伙人&副总裁赵华伟、睿帆科技联合创始人&CTO王雪、云迹科技战略合作副总裁杨子和宾果智能CEO闵海波就论坛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云迹科技战略合作副总裁杨子表示,疫情提升公众对服务机器人提供服务的认可,以前大家普遍认为只有人对人的服务才是温馨的服务,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对人的服务一定是更加昂贵、成本更高的服务,所以未来会出现很多是机器人提供的服务,或者人工智能提供的服务。 “所以我觉得
[机器人]
布局机器人租售蓝海,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机器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需求自 3 月以来持续复苏,9 月单月产量达 2.32 万台,同比增长 51.4%,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产量也实现了单月 70%以上的同比增速。 在这种大环境下,机器人行业如何进行推广?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0 月 28 日,在深圳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指导,高科技行业门户 OFweek 维科网主办的“2020 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大会暨展览会”上,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0(第五届)人工智能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奖”的深圳科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科卫)总经理何英女士接受了 OFweek 维科网的专访,畅谈深圳科卫的发展以及
[嵌入式]
布局<font color='red'>机器人</font>租售蓝海,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帮助我们共同战疫
(文章来源:工程世界) 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对话性机器人此前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在此次抗疫战中,智能机器人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数十名工程师作战5天,阿里达摩院连夜研发智能疫情机器人。 经过五天奋战,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了“智能疫情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可以针对疫情问题、就医注意、防护措施进行回答。对于正常用户、轻症用户来说,人工智能可以起到一定的答疑作用,避免医疗资源紧缺以及交叉感染的风险。 1月27日,浙江省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上线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专门平台——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而在这个平台提供服务的是正是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
[机器人]
哈佛大学开发硬币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可完成人类外科显微手术
  上世纪80年代,“Delta机器人之父” Reymond Clavel教授为一家巧克力工厂开发出Delta的第一个版本,该机器人拥有三个独立控制的轻量手臂,引导一个平台在三个方向上快速准确地移动,从而高效包装巧克力果糖。此后的近30年时间里,Delta机器人凭借精度高、速度快,被广泛用于取放组装、机械加工、焊接、食品包装等工业流程中。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目前,Delta机器人已经步入了“毫米级”时代。据哈佛大学官网消息,哈佛大学Wyss生物创新工程研究所和John A. Paulson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Robert Wood团队最近已开发出一款新的设计,被称为“milliDelta
[嵌入式]
可以编程教育的智能机器人已经风靡全球
(文章来源:海风数码)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国家也逐步重视机器人教育。2018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2019年起,广东省将信息技术(含编程)加入高考内容。在此背景下,催生了一批机器人编程教育相关的"科技"公司,但面临的问题同样艰巨——国内机器人公司的产品不适合用于教育,极少数机器人产品能同时满足3-16岁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需求。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让机器人真的"寓教于乐",乐森机器人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最近,乐森机器人赴日参加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展,受东京电视台,日本朝日电视台,主流科技门户ITmedia一直好评,东京
[机器人]
如何实现服务机器人的运算与控制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于自身的不断了解,机器人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现阶段能做出外表接近人类的机器人,走路接近人类的机器人……但这些都属于很前沿的领域,研究门槛高,实际的商业用途不是很广,所以大多还停留在样品阶段,走进市场的很少。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大潮,嵌入式处理器正在完成以前台式处理器做不到的事情,于是乎机器人现阶段又被重新定义。在现在的消费领域,某些配备智能处理器和具有互联网功能的产品也被成为了机器人,下面列举一些成熟产品的例子: 下图是两款国内厂家生产的机器人的产品,属于生活工具的类别,一般放置在家中,无法自行移动,采用嵌入式处理器,带有摄像头、无线网络模块、显示模块,可以连接手机,通过手机APP
[工业控制]
西门子PLC与FANUC机器人如何实现EtherNet/IP通信
/IP功能模块地址: 主站 模块: https://support.industry.siemens.com/cs/document/109782314/ethernet-ip-sner-–-connecng-third-party-i-o’s-using-ethernet-ip?dti=0&lc=en-WW 从站 模块: https://support.industry.siemens.com/cs/document/109782315/ethernet-ip-apter-connecting-third-party-control-systems-to-a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