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未来10年可能发生的22个重大科技事件

发布者:星空行者最新更新时间:2013-06-22 来源: ofweek关键字:中科院  人造生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科院20日发布《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提出未来5至10年世界可能发生的22个重大科技事件,以及中国可能实现的19个重大科技突破。

  该报告称,2010年美国科学家实现人工合成支原体基因组,培育出由人造基因组控制的、可自我复制的细菌细胞,标志着人类实现首个“人造生命”。可以预见,未来10年,有望在人工设计并合成生物分子、生命线路、细胞器乃至真核细胞染色体等“人造生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医药、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对火星的研究已发现存在大量地下水的证据和其他支持生命存在的迹象,正在开展和即将实施的若干国际探测计划,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在地球系统以外发现生命或生命存在的证据,这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自身认识的重大突破,将极大拓展人类对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


  准确预见未来发展特别是未来5-10年重大科技事件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就中国而言,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进程中,面临着能源资源、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人口健康与老龄化、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空天海洋拓展、新安全等重大问题,对相关领域的研发提出了迫切需求。这些需求指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也必将加快中国的重大科技突破。[page]

 

    200多位院士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综合判断认为,未来5至10年世界可能发生22个重大科技事件: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将得到确认;中微子振荡实验有望加快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暗物质粒子的探测和研究可能取得突破;量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和基础;”人造生命“展现诱人前景;人脑神经连接线路图有望绘出;光合作用及”人造绿叶体“将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人-机-物三元融合将促进信息服务进入普惠计算时代;未来电网将实现从交流向直流的重大变革;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实现平价上网;深层地热能将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石墨烯将成为”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将引发产业全面变革;基于干细胞的新的生命繁衍方式将会出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技术将取得突破;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有望实现;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科技将创造新一代农业生物品种;合成生物体将革新工业生物制造;青藏高原未来地球系统研究将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突破点;地球系统以外可能发现生命或生命存在的证据;国际空间计划加速基本科学问题和空间技术的重大突破;深海探测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报告提出未来5到10年中国可能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有19个:量子通信将可能率先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将产生重大突破;普惠计算将取得重大进展;模块育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手段;干细胞整体研究水平将进入国际第一阵营;生物医药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工业生物制造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泛在制造信息感知与网络技术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先进材料可能实现原创突破和全面提升;煤炭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将形成新兴产业;地球深部勘探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实现自主研发;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分布式电网有望实现商业应用;废物能高效清洁利用将催生”城镇矿山“新兴产业;区域高压直流电网将建成;载人航天、嫦娥工程及其他空间重大工程将产生重大突破;空间科学卫星形成系列;新原理航空发动机样机有望研制成功;深海勘探技术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海洋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将促进蓝色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当今世界科技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二是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四是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三足鼎立、协同发展;六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的趋势。

关键字:中科院  人造生命 引用地址:中科院:未来10年可能发生的22个重大科技事件

上一篇:光通信市场:上市公司上年度报告背后的信息
下一篇:制造业迈进智能化 机器将抢掉中国人饭碗?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03

中科院RISC-V开源处理器香山第二代计划明年Q1流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CPU市场被x86和Arm架构垄断,中国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开源RISC-V是一大机遇。 近日,在2022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了RISC-V发展以及中科院RISC-V开源处理器“香山”等相关情况。 据介绍,香山第二代南湖架构计划在2023年第一季度流片,目标是14nm 2GHz,预计SPEC 2006得分能到20左右。 包云岗表示,香山是当前国际上性能最高的开源RISC-V处理器核,目前已确定香山经典核、香山高性能核“两核”发展目标。 经典核基于第二代香山(南湖)工程化优化,对标ARM A76,为工业控制、汽
[嵌入式]
<font color='red'>中科院</font>RISC-V开源处理器香山第二代计划明年Q1流片
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总工:2020年大陆芯片产能将达全球50%
9月9日,“芯动力”人才计划第一届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会上,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总工程师赵超发表了《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和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展望》演讲。 他表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电子器件方面影响很大,目前中国芯片消耗量占全球50%以上,但中国IC市场自给率不足20%,2017年大陆集成电路进口额2600亿美元,远超原油。 据此前SEMI统计,2017年全球半导体装备市场566.2亿美元,中国大陆进口半导体设备75.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约占据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15%,位居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第三位。而在2018年中国大陆的设备销售增长率达49.3%,达到11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设备需求
[手机便携]
中科院物理所科学家发现里德堡莫尔激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174439、11974263、1217429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杨课题组和武汉大学袁声军课题组合作,在二维半导体材料WSe2中发现了一种被莫尔超晶格势场束缚和调控的里德堡激子态,即里德堡莫尔激子。 该成果以“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观测(Observation of Rydberg moiré excitons)”为题,于2023年6月29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h1506 展示 WSe2/TBG 异质结构中的雷德贝格摩尔激子的想象图。资料来源:IOP
[半导体设计/制造]
华丰股份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立“新型储能电池联合研发中心”
  2月22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就成立“新型储能电池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在潍坊市高新区管委会隆重举行。   潍坊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务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基础部主任史迅,公司董事长徐华东等出席本次签约仪式。   新型储能电池联合研发中心将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依托李驰麟研究员团队的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在新型电池材料及储能电池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研发,推动新型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材料中试及后续的产业化生产,最终实现新型储能电池的产业化落地实施。   本项目立足公司发展战略,在新能源电池技术、储能领域开展创新研发、业务拓展,积极推动公司打
[新能源]
中科院院士谭铁牛:AI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全球产业界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意义,纷纷转型发展,抢滩布局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力图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错失一个机遇,就有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曙光可见,在这场关乎前途命运的大赛场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概念与历程   了解人工智能向何处去,首先要知道人工智能从何处来。1956
[安防电子]
世界首款零蓝光床头灯曝光:中科院团队研发
今天小米有品众筹上线世界首款零蓝光床头灯——米典零蓝光床头助眠灯,外形方面,采用轻盈飘逸的悬浮式设计,获得20项世界三大奖(红点、iF、IDEA) 的设计团队打造。 零蓝光LED光源是由南昌大学中科院院士团队研发,以高光效黄光LED为核心,搭配红光LED,实现的无荧光粉、低色温纯LED光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区别于市场上同类产品所采用的蓝光过滤手段,零蓝光LED光源从源头上杜绝了蓝光的使用,做到了真正的无蓝光。不会损害人的眼球结构、视网膜和黄斑区。婴儿具有趋光性,但即便是眼睛直视此光源也不会造成伤害。 产品的零蓝光源在光谱中属于长波段。该模式下色温为1800K,不含短波蓝光,光色柔和舒适,改善睡眠质量。 米典零蓝
[嵌入式]
世界首款零蓝光床头灯曝光:<font color='red'>中科院</font>团队研发
中科院计划斥资3000万,推动5G芯片产业项目
下一个风口就是5G,不仅连接速度更快,而且有望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 中科院计划今年斥资3000万元,用18个月的时间,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5G芯片产业化项目,以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芯片和网络关键技术创新链。 具体到可细化的目标上,是完成5~6款射频前端和基带芯片和网络核心技术产品化开发与应用验证。 该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表示,作为整个5G网络的核心技术,5G芯片必须是自己的,否则5G时代来了,仍有可能受制于人。 严局长指出,ADC、DAC、基带芯片等5G核心芯片有着广阔的产业需求,但面临禁运风险,由此凸显自主产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3GPP确定华为中兴牵头的Polar码(极化码)为5G控制信道的编码方
[网络通信]
中科院研制成功额定容量15Ah锂硫电池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剑研究员带领先进二次电池研究团队,在高比能量锂二次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了额定容量15Ah的锂硫电池,并形成了小批量制备能力。     锂硫电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具有元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热点。目前,锂硫电池的国际技术水平约为比能量350Wh/kg。为此,锂硫电池的研发目标为,至2016年,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400—600Wh/kg,有望推动这一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     有业内专家表示,单质硫作为锂硫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与金属锂构成的二次电池体系理论比能量密度可达2600Wh/kg,是商业钴酸锂/石墨锂离子电池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