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还是按照既定计划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去年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实际上已经对外明确了这个想法。
但那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家拥有7亿用户的电信巨头的想法,因为运营商定制正在“拯救”着国产手机。依靠着三大运营商的集采,“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迅速崛起。而自主品牌也许会毁掉这段“蜜月期”,正如在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Surface后,宏碁董事长施振荣怒斥微软,“我们是有能力马上倒戈的。”
但中国移动的逻辑和微软惊人地相似,有内部人士在6月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这两款手机“主要是探路”,“并没有销量的压力”,“如果对方说以某个价格出不了我们要求的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自己出样,可能只需要一半的价格,质量却并不差,只有亲自做才能知己知彼。”
中国移动渴望有更大的控制力,而且是要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上半年发生的几件事情让它成了媒体笔下那个迂腐的老旧势力,这包括来回扯皮的微信收费问题,以及魅族因运营商定制条件而炮轰中国移动是“恶势力”。
它不再是那只“奔跑的大象”,从2009年开始,增长放缓的时代真正到来,2012年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6.1%和2.7%。而在2007年以前,这两个数字均保持在20%以上,2007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1.9%。尤其在移动网际网路时代,和所代表的终端和网际网路公司正在抢夺中国移动的地盘。
于是,包括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内的高管们开始在公众场合反复地提及中国移动的转型和创新,他们甚至为此改变了它的组织架构:从传统的总公司和地方分公司,转变成了多家专业化公司共存的状态。去年低调成立的一个名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的组织也正在尝试着把这家公司的商业逻辑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而自主品牌的手机正是在这个节点上诞生的。
终端陷阱
其实电信运营商自主品牌手机并不是一个荒谬的商业模式,这在国外是常态化的,像沃达丰这样的电信巨头,自主品牌的终端已经能占到总量的10%到15%。
所以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移动进入这个领域甚至有些晚了。李跃曾在前年密集考察了台积电、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这一行让他获益良多,因为在他看来此前一直羁绊着中国移动的制造能力已经不是问题了。“企业可以不自己生产手机,但却可以有自己品牌的手机产品。看看沃尔玛,他们在卖着别人产品的同时,自己的产品能占到25%左右的销售资源。”
通信行业其实很容易进入一种奇怪的状态—“终端陷阱”,也就是在新的网络制式急速扩张的同时,终端总是会慢一步,而这甚至会毁掉整个新网络。
2002年,时任中国联通总经理的王建宙就面临相似的境况,他发起的CDMA网络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终端供应,市场能力在迅速萎缩。而被迫成立的终端管理中心,也就是现在的联通华盛,拯救了CDMA,这也成了后来电信运营商在推广新网络时,都会依仗的方式。大额补贴厂商,包括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倾斜,继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群。
王建宙在任中国移动总经理时,但凡跟终端相关的工作都会被摆在战略位置,因为他很清楚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意味着什么。2004年,中国移动开始推“心机”,这是一系列深度定制的终端。它规定了五个方面的定制标准,除了专有的外观、开关机界面、手机一键上网专用键以及菜单设计等显性的元素之外,中国移动还要求厂商内置诸如139邮箱、手机证券、飞信、手机电视等它自己的服务。
相比于现在定制机的程度,心机只能算是小儿科了。中国移动那时成立了一个“心机库”,它会在合作夥伴所能提供的机型中选出一部分,然后再加入自己的各项功能应用就可以了,这几乎不需要过多的专属开发。
但之后心机对市场的冲击力却是难以想象的,配合著“预存话费送手机”这样的促销活动,心机甫一上市,就迅速占领了市场。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定制手机的比例就超过12.4%,两倍于2004年的5.8%,而这其中,心机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七成。到了2008年3G上市前夕,在某些业务重点区域,心机的增长率依然能保持在35%左右,可以说它几乎奠定了中国移动在2G时代的霸主地位。
转向
这样的逻辑一直延续到了3G时代,中国移动所拥有的TD制式应该是三张牌照里基础最薄弱的,一上来,中国移动就面临着“无机可用”的巨大压力。
王建宙和一众高官们不得不逐一地去拜访各TD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回馈是不错的,大家决心尽快拿出更成熟的产品。”而在起初阶段,TD的增势应该是最猛的。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9年11月20日,共有497款3G终端获得入网许可证,其中TD终端有218款。
真正的拐点是iPhone在中国的上市,2009年底,中国联通出人意料地拿到了苹果的合约,而在此前,中国移动才是乔布斯心中的头号人选。此后,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所谓的“明星机时代”。
因此,此前极其低调的“OPhone计划”反而被迅速地推向前台,早在与苹果关于iPhone入华的谈判进行到半年的时候(2007年),中国移动就启动了这个项目。它在OPhone上耗费的资源要远远大于心机,中国移动的工程师们参与了从设计、研发到测试的每个环节。“甚至在侧边键颜色的选择等小细节上,我们都是一起讨论的。”联想移动副总裁陈文晖回忆道,联想是第一个推出OPhone的厂商,而为此他们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组成的研发小组前后拿出了十几套方案。“这是中国移动历史上在单一产品上投入最大的一次产品行动。”中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说。除了根据Android底层代码开发的开源系统OMS之外,在界面设计和呈现上,中国移动方面都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规范,具体到了什么位置呈现哪项服务。“我们打破了传统先研究技术再研究产品,或者先研究产品后研究技术的模式,而是完全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研发。”
中国移动在OPhone上的投入是不计成本的。在大小展会上,OPhone都是中国移动展台当之无愧的主角,而且一开始市场表现出的热情让中国移动信心爆棚。除了苹果,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是OPhone的支持者,看上去一切都在按照心机的节奏去走。
但让中国移动始料未及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厂商习惯了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旗舰产品在中国上市时,中国移动发现WCDMA版的终端正在夺回阵地,而即便有TD版同时上市,也通常会比其他制式要贵。到了2012年中期,中国移动的整体用户市场占有率已经降到了65%,在3G市场上,它的市场占有率也从一年前的45%下降到了38%。
一方面,中国移动开始把重心转向4G,酷派某位不愿具名的高管透露,中国移动对3G的终端策略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激进,“他们有7亿用户,实际上只要服务好这些人就可以了,所以,与其补贴终端,不如把网络建好,再花更多的钱补贴用户。而其他两家肯定不同,他们必须用终端补贴去拉来用户。”
而另一方面,在2011年兴起的千元智能机市场,中国移动凭借着运营心机的经验,在中低端市场有了很大的突破。一时间,运营商定制的千元智能机占据了总出货量的一半,包括“中华酷联”在内的众多国内厂商几乎可以说是以此起家的。
但时间长了,问题自然就出现了。千元智能机的利润本来就薄,主要是靠量,一部手机集采的数量一般都要超过100万部。因此,为了拿到中国移动的订单,手机厂商相互压价的情况是常态,总有厂商敢于打破底线,一部手机只赚10元钱是常有的事情。如果算上研发、营销等费用,参与集采往往是亏本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很多厂商发现自己失去了运营公开市场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华为和联想在内的厂商从去年开始拼命砸品牌的原因所在。但改走公开渠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手机的渠道费用已经非常惊人,一部在定制机中1000元钱的手机,通常要卖到1500元。
于是,中国移动面对的这个生态链越来越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它坚持要自己去做手机。很多厂商因为无序的竞争开始挣不到钱,而中国移动却也拿不到足够好的价格。
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终端的团队从去年便开始陆续组建,成员主要来自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厂商。2011年,当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成立的时候,李悦给出的定位就是“厂家+渠道”,这也意味着自主品牌手机早已进入了公司的业务版图之中。
当时的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吹风,如今提出的“移动智造”的概念曾经只是被理解成中国移动将自己在服务、业务、网络上的优势移植到定制机上,但这显然没有满足中国移动的胃口。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天然具有平台性,它是唯一能够打通移动网际网路产业链的角色。但核心问题是它错过了网际网路,即便王建宙在2007年就喊出了“我们需要网际网路疯子”。整个生态系统都在变化,而且每个环节都希望成为产业链的中心。“网际网路企业希望建立以网际网路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苹果卖iPhone也是希望建立以制造商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王建宙说。
中国移动新的战略正基于此,一切能够直接服务客户的机会都会被认为是摆脱“管道化”的好法子。从手机切入显然比让“MM(中国移动的应用商城)”瞬间达到APP Store的难度要低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可以真正介入到智能终端的整个流程,“智能终端是一把开启移动网际网路的钥匙。”李跃如此定义这项战略的价值。
曾经努力让自己更网际网路范儿的中国移动选择了一条相对合理的路径,但它下一个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合作夥伴的质疑,即便是李跃一再强调跟合作夥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依然存在,所谓的合作关系有可能会变得脆弱无比,因为那些强势的厂商正在摆脱运营商的“束缚”。
“我们会像一个小学生那样去开始我们的自主品牌手机。”在李跃说出这几句话的几天时间里,并没有手机厂商站出来像当年宏碁炮轰微软那样。“中移动终端公司对这个项目管理得恰到好处,压力给得很充分,要求也很清楚,时间表追得极紧,但责任却没混淆。”最近网上热传这条疑似参与了该项目的工程师所发的微博。
“很显然,公司并没打算靠这个挣钱,两款手机都要严格地按照市场化的手段去参与集采的竞争。”上述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他看来,“年内合计销售90万台”的任务过于保守,“只是为了传达一个信号”。
当然,如果自主品牌这条“鲶鱼”让其他厂商警觉起来,去生产中国移动所需要的手机,这未尝不是一招妙棋。(张昊)
关键字:中移动 控制力 手机
引用地址:中移动“造”手机 渴望有更大的控制力
但那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家拥有7亿用户的电信巨头的想法,因为运营商定制正在“拯救”着国产手机。依靠着三大运营商的集采,“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迅速崛起。而自主品牌也许会毁掉这段“蜜月期”,正如在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Surface后,宏碁董事长施振荣怒斥微软,“我们是有能力马上倒戈的。”
但中国移动的逻辑和微软惊人地相似,有内部人士在6月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这两款手机“主要是探路”,“并没有销量的压力”,“如果对方说以某个价格出不了我们要求的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自己出样,可能只需要一半的价格,质量却并不差,只有亲自做才能知己知彼。”
中国移动渴望有更大的控制力,而且是要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上半年发生的几件事情让它成了媒体笔下那个迂腐的老旧势力,这包括来回扯皮的微信收费问题,以及魅族因运营商定制条件而炮轰中国移动是“恶势力”。
它不再是那只“奔跑的大象”,从2009年开始,增长放缓的时代真正到来,2012年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6.1%和2.7%。而在2007年以前,这两个数字均保持在20%以上,2007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1.9%。尤其在移动网际网路时代,和所代表的终端和网际网路公司正在抢夺中国移动的地盘。
于是,包括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内的高管们开始在公众场合反复地提及中国移动的转型和创新,他们甚至为此改变了它的组织架构:从传统的总公司和地方分公司,转变成了多家专业化公司共存的状态。去年低调成立的一个名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的组织也正在尝试着把这家公司的商业逻辑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而自主品牌的手机正是在这个节点上诞生的。
终端陷阱
其实电信运营商自主品牌手机并不是一个荒谬的商业模式,这在国外是常态化的,像沃达丰这样的电信巨头,自主品牌的终端已经能占到总量的10%到15%。
所以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移动进入这个领域甚至有些晚了。李跃曾在前年密集考察了台积电、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这一行让他获益良多,因为在他看来此前一直羁绊着中国移动的制造能力已经不是问题了。“企业可以不自己生产手机,但却可以有自己品牌的手机产品。看看沃尔玛,他们在卖着别人产品的同时,自己的产品能占到25%左右的销售资源。”
通信行业其实很容易进入一种奇怪的状态—“终端陷阱”,也就是在新的网络制式急速扩张的同时,终端总是会慢一步,而这甚至会毁掉整个新网络。
2002年,时任中国联通总经理的王建宙就面临相似的境况,他发起的CDMA网络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终端供应,市场能力在迅速萎缩。而被迫成立的终端管理中心,也就是现在的联通华盛,拯救了CDMA,这也成了后来电信运营商在推广新网络时,都会依仗的方式。大额补贴厂商,包括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倾斜,继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群。
王建宙在任中国移动总经理时,但凡跟终端相关的工作都会被摆在战略位置,因为他很清楚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意味着什么。2004年,中国移动开始推“心机”,这是一系列深度定制的终端。它规定了五个方面的定制标准,除了专有的外观、开关机界面、手机一键上网专用键以及菜单设计等显性的元素之外,中国移动还要求厂商内置诸如139邮箱、手机证券、飞信、手机电视等它自己的服务。
相比于现在定制机的程度,心机只能算是小儿科了。中国移动那时成立了一个“心机库”,它会在合作夥伴所能提供的机型中选出一部分,然后再加入自己的各项功能应用就可以了,这几乎不需要过多的专属开发。
但之后心机对市场的冲击力却是难以想象的,配合著“预存话费送手机”这样的促销活动,心机甫一上市,就迅速占领了市场。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定制手机的比例就超过12.4%,两倍于2004年的5.8%,而这其中,心机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七成。到了2008年3G上市前夕,在某些业务重点区域,心机的增长率依然能保持在35%左右,可以说它几乎奠定了中国移动在2G时代的霸主地位。
转向
这样的逻辑一直延续到了3G时代,中国移动所拥有的TD制式应该是三张牌照里基础最薄弱的,一上来,中国移动就面临着“无机可用”的巨大压力。
王建宙和一众高官们不得不逐一地去拜访各TD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回馈是不错的,大家决心尽快拿出更成熟的产品。”而在起初阶段,TD的增势应该是最猛的。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9年11月20日,共有497款3G终端获得入网许可证,其中TD终端有218款。
真正的拐点是iPhone在中国的上市,2009年底,中国联通出人意料地拿到了苹果的合约,而在此前,中国移动才是乔布斯心中的头号人选。此后,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所谓的“明星机时代”。
因此,此前极其低调的“OPhone计划”反而被迅速地推向前台,早在与苹果关于iPhone入华的谈判进行到半年的时候(2007年),中国移动就启动了这个项目。它在OPhone上耗费的资源要远远大于心机,中国移动的工程师们参与了从设计、研发到测试的每个环节。“甚至在侧边键颜色的选择等小细节上,我们都是一起讨论的。”联想移动副总裁陈文晖回忆道,联想是第一个推出OPhone的厂商,而为此他们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组成的研发小组前后拿出了十几套方案。“这是中国移动历史上在单一产品上投入最大的一次产品行动。”中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说。除了根据Android底层代码开发的开源系统OMS之外,在界面设计和呈现上,中国移动方面都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规范,具体到了什么位置呈现哪项服务。“我们打破了传统先研究技术再研究产品,或者先研究产品后研究技术的模式,而是完全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研发。”
中国移动在OPhone上的投入是不计成本的。在大小展会上,OPhone都是中国移动展台当之无愧的主角,而且一开始市场表现出的热情让中国移动信心爆棚。除了苹果,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是OPhone的支持者,看上去一切都在按照心机的节奏去走。
但让中国移动始料未及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厂商习惯了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旗舰产品在中国上市时,中国移动发现WCDMA版的终端正在夺回阵地,而即便有TD版同时上市,也通常会比其他制式要贵。到了2012年中期,中国移动的整体用户市场占有率已经降到了65%,在3G市场上,它的市场占有率也从一年前的45%下降到了38%。
一方面,中国移动开始把重心转向4G,酷派某位不愿具名的高管透露,中国移动对3G的终端策略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激进,“他们有7亿用户,实际上只要服务好这些人就可以了,所以,与其补贴终端,不如把网络建好,再花更多的钱补贴用户。而其他两家肯定不同,他们必须用终端补贴去拉来用户。”
而另一方面,在2011年兴起的千元智能机市场,中国移动凭借着运营心机的经验,在中低端市场有了很大的突破。一时间,运营商定制的千元智能机占据了总出货量的一半,包括“中华酷联”在内的众多国内厂商几乎可以说是以此起家的。
但时间长了,问题自然就出现了。千元智能机的利润本来就薄,主要是靠量,一部手机集采的数量一般都要超过100万部。因此,为了拿到中国移动的订单,手机厂商相互压价的情况是常态,总有厂商敢于打破底线,一部手机只赚10元钱是常有的事情。如果算上研发、营销等费用,参与集采往往是亏本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很多厂商发现自己失去了运营公开市场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华为和联想在内的厂商从去年开始拼命砸品牌的原因所在。但改走公开渠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手机的渠道费用已经非常惊人,一部在定制机中1000元钱的手机,通常要卖到1500元。
于是,中国移动面对的这个生态链越来越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它坚持要自己去做手机。很多厂商因为无序的竞争开始挣不到钱,而中国移动却也拿不到足够好的价格。
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终端的团队从去年便开始陆续组建,成员主要来自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厂商。2011年,当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成立的时候,李悦给出的定位就是“厂家+渠道”,这也意味着自主品牌手机早已进入了公司的业务版图之中。
当时的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吹风,如今提出的“移动智造”的概念曾经只是被理解成中国移动将自己在服务、业务、网络上的优势移植到定制机上,但这显然没有满足中国移动的胃口。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天然具有平台性,它是唯一能够打通移动网际网路产业链的角色。但核心问题是它错过了网际网路,即便王建宙在2007年就喊出了“我们需要网际网路疯子”。整个生态系统都在变化,而且每个环节都希望成为产业链的中心。“网际网路企业希望建立以网际网路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苹果卖iPhone也是希望建立以制造商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王建宙说。
中国移动新的战略正基于此,一切能够直接服务客户的机会都会被认为是摆脱“管道化”的好法子。从手机切入显然比让“MM(中国移动的应用商城)”瞬间达到APP Store的难度要低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可以真正介入到智能终端的整个流程,“智能终端是一把开启移动网际网路的钥匙。”李跃如此定义这项战略的价值。
曾经努力让自己更网际网路范儿的中国移动选择了一条相对合理的路径,但它下一个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合作夥伴的质疑,即便是李跃一再强调跟合作夥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依然存在,所谓的合作关系有可能会变得脆弱无比,因为那些强势的厂商正在摆脱运营商的“束缚”。
“我们会像一个小学生那样去开始我们的自主品牌手机。”在李跃说出这几句话的几天时间里,并没有手机厂商站出来像当年宏碁炮轰微软那样。“中移动终端公司对这个项目管理得恰到好处,压力给得很充分,要求也很清楚,时间表追得极紧,但责任却没混淆。”最近网上热传这条疑似参与了该项目的工程师所发的微博。
“很显然,公司并没打算靠这个挣钱,两款手机都要严格地按照市场化的手段去参与集采的竞争。”上述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他看来,“年内合计销售90万台”的任务过于保守,“只是为了传达一个信号”。
当然,如果自主品牌这条“鲶鱼”让其他厂商警觉起来,去生产中国移动所需要的手机,这未尝不是一招妙棋。(张昊)
上一篇:深圳厂商携手NV?国产Tegra 4平板电脑曝光
下一篇:中移动的“虚幻”梦 自主品牌手机难激起涟漪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12
Canalys:2020年Q1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国73%份额遥遥领先
市调机构Canalys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长12%至3350万台。 从厂商排名来看,小米以30.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出货量达1030万台;vivo的出货量猛增近50%,首次超过三星位列第二,占据了近20%的市场份额,出货量近670万台;第三名则是三星,出货量为630万台,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4%;Realme以39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第四,而OPPO名列第五,出货量为350万台。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五的厂商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市场份额共占72.6%。 Canalys指出,小米利用两大核心优势即继续投资打造本地生产和供应链,
[手机便携]
OLED供不应求至2019年 将成手机面板主流
电子网报道:苹果今年将推出搭载OLED面板的iPhone,带动韩国、中国、日本等面板厂积极投资OLED,然而,OLED受限于良率问题,有产能不等于产出,根据市调机构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预估,OLED直到2019年仍将供不应求,且在苹果采用、三星推波助澜、中国品牌厂跟风下 ,OLED智能型手机将于2019年超过LCD面板手机。 根据DSCC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到2021年,全球共有62个OLED投资计划,预期OLED设备产能的供给,将从2016年7500万平方米到2021年成长至4040万平方米,年复合成长率高达52%,其中,有7成产能锁定应用在手机面板上,且有过半都规
[手机便携]
2021年第三季度越南手机市场:三星占49%的市场份额
2021年第三季度,越南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28%,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在城市出台的限制措施,导致劳动力短缺,商店和商场关闭。最重要的是,持续的全球半导体短缺进一步导致销量下滑。 至于品牌本身,三星的表现非常出色,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49%市场份额。该市场的大部分需求来自于Galaxy A12、Galaxy A03s和Galaxy A22等廉价产品。 OPPO以19%的份额位居第二,这主要是由其A系列推动的。小米和vivo分别以13%和8%的份额位居第三和第四位。对于小米来说,其Redmi系列是其销售的推动力。 在同一时期的总出货量中,在线渠道占了13%。小米以36%的份额领跑在线销售,三星
[手机便携]
中移动通报多种诈骗软件:含任意显和“食人鱼”
新浪科技讯 4月13日消息,中国移动(微博)于近日通报了多种恶意诈骗软件,其中,“号码任意显”可随便篡改手机号码,这使得手机实名制面临巨大挑战;另一种名为“食人鱼”的恶意软件则会让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任意显”软件随意显示号码 自我国实行手机实名制后,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的电话号码查询到对方的真实姓名和地址,这就能有效遏制一些垃圾短信或电话诈骗的侵害。 然而“号码任意显”软件大肆售卖,使用这种软件可以篡改号码,这使得手机实名制面临巨大挑战。 在网上随便搜索,就可发现到处在叫卖这种“任意显”的软件,这种软件可以遥控来电显示,骗子往往利用此类软件遥控接听他人手机的“来电显示”功能,随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伪装成
[网络通信]
卡顿的安卓手机
安卓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系统卡顿。 一部手机,尤其是被用过一年之后,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卡,卡到APP半天打不开;卡到好不容易打开APP,操作两下又死机了;卡到要经常重启才能缓解卡顿;卡到手机发烫,让人时刻担心手机会爆炸…… 有时候卡起来,真能急死人。 卡顿问题人神共愤,消费者受不了,手机厂商也愁到头大。为了解决卡顿问题,安卓手机厂商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不断加大手机运行内存——2GB、4GB、8GB、12GB;另一方面,对于频繁自启动的部分应用,采用了“杀后台”的处理方式,以此减少内存占用。 应用开发者当然不想自己软件的后台进程被无端“杀掉”,有的会利用安卓的悬浮窗机制,在用户关闭应用时缩小到某个角落,以此保持在线进程;还有的
[手机便携]
OPPO/VIVO海外扩张:明年手机洗牌关键
近期三星电子智能手机Note 7接连过热爆炸,加上Google强推高阶智能手机Pixel,让整个Android手机阵营再度陷入混战局面,然相较于苹果(Apple)一枝独秀,Android阵营向来呈现百花齐放景况,面对2017年全球手机市场仍将欠缺成长力道,供应链业者纷预期Android手机品牌厂势必万箭齐发、扩大战火,加剧2017年手机市场版图洗牌效应。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成长幅度一路被下修,面对终端手机市场成长空间不大的天花板压力,Android手机阵营持续增强市场火力,并在业界掀起洗牌效应,供应链业者预期2017年在Android手机阵营扩大攻势下,全球手机市场版图将再度大洗牌。
其中,近期三星紧急回收旗舰
[手机便携]
2012年中国手机购物市场规模过600亿
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发布的《2012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购物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购物市场规模达196.0亿元,2012年中国手机购物市场规模达600.5亿元,较2011年环比增长488.7%。 手机购物作为当前移动商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已经逐步成为手机用户的主流应用之一。手机购物用户由早期的低年龄、低收入和低学历人群,逐步的向其他人群渗透。2012年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等在手机端业务的推广上也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从而带来了移动端业务的快速增长。
[手机便携]
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王翔:三、四季度手机供应短缺严重
小米集团(港交所代码:1810)周二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财报显示,小米总营收为780.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8.2%;经调整净利润为51.76 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5.4%。 在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王翔、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世伟等出席了财报电话会议,并现场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有分析师提问:我想问关于智能手机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芯片出现了短缺,第四季度有改善么?会不会影响到你们全年的出货量?你们之前定下的1.9亿的出货量目标?在2022年,随着芯片大环境的改善,你们有怎样的目标? 对此,王翔表示,众所周知,2021年一整年手机产业都在面临供应短缺的问题。其实,2021年下半
[手机便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4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