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晨练的时候,夹克内置的MP3带给你美妙的音乐,鞋子会计算你的步数和消耗的能量,只需一个口令就能控制眼镜去拍摄你看到的一切……不用幻想,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带你给这样的体验。然而就在可穿戴设备异军突起之时,外界也有人称其噱头有余,实用性不足。那么,到底可穿戴式设备只是个炫酷的鸡肋,还是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结合的典范?
□问世
谷歌(889.07, -4.00, -0.45%)眼镜引领潮流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出现是从谷歌开始的。去年4月,GoogleGlass发布,作为集智能手机、导航、相机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其重量仅为几盎司。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进行操作,眼镜也内置了微型摄像头以及头戴式显示系统,通过它可将数据投射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自此之后,能打电话的手套、能给手机充电的鞋子、能更新状态的裤子、能收发短消息的内衣……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层出不穷。
去年,耐克发布两款智能运动鞋,两者均融合了NikeForceSensor感应技术,将使用者的运动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中,并通过展示功能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实现分享。
□发烧
穿戴设备遍地开花
今年2月份苹果(464.9, -7.79, -1.65%)亮出可穿戴式杀手锏——iWatch手表,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该设备支持Retina触摸屏,拥有Facetime、WiFi、蓝牙、Airplay等功能,内置的iOS系统能将其与任何iOS设备进行对接。
今年3月,谷歌推出“会说话的概念鞋”,当传感器收集了鞋子的运动信息后会发出语音评论。同时智能鞋也可以与手机应用进行连接,将运动状态通过手机在用户绑定的Google个人页面实时上传。
目前,索尼(21.18, 0.02, 0.09%)公司已经研发出SmartWatch第二代产品,这次索尼公司为其加入了NFC功能。电脑厂商宏碁近日也确认,该公司将于2014年发布可穿戴式电子产品。
除了国外巨头厂商,众多国内厂商也纷纷投入到可穿戴产品的大军中。在国内,盛大近期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百度(142.64, -1.86, -1.29%)推出“咕咚”健康手环,百度研发的类似谷歌眼镜的百度Eye也在内测中。8月8日,映趣科技经过两年时间研发的inWatch系列智能腕表上市。9月4日,三星发布一款新的Galaxy智能手表。连小米也准备推出“智能鞋”产品,华为也已经在布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除了正规厂商研发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之外,深圳华强北的山寨厂商也在仿造大公司做可穿戴式设备,大批的智能手表也已经上市。
□现状
大量可穿戴设备如鸡肋
就在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火如荼之时,试戴了这些设备的用户却开始吐槽,现在的一些可穿戴设备,看似炫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业内也有专家开始给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泼冷水降温。
用户崔先生买了Jawbone UP2智能手环,该产品主要功能是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也就是记步功能。而在实际使用中,崔先生发现其数据往往记录得并不准确。“站在原地不动,然后有规律地前后甩动手臂,手环也会误识别为用户在走动,记录到行走数据中去。”
而对于智能手表,像日前盛大发布的GEAK智能手表,其主要功能就在于实现一些跑步计算、导航、遥控拍照等服务,事实上这些应用服务在智能手机上都能够实现,却又无法代替手机,实在就是鸡肋。在业内专家看来,盛大的智能手表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iPodtouch,毫无创新可言。
另外,也有用户吐槽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差,只能坚持两天左右。“一块手表,用两天就得充电一次,而且功能只是照搬了部分手机,试戴了几天,新鲜劲头过了,我就扔家里了。”一位购买了智能手表的用户表示。
就连谷歌最近也已经发布消息表示,将会推迟可穿戴计算设备谷歌眼镜的上市时间到2014年。因为谷歌眼镜开放了一批试用后发现了很多问题。
资深互联网人士洪波表示,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面向人群还是比较小众,能提供的增值功能也不太多。“如果手机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另花这笔钱,而且这笔钱还不少,是一个疑问。”
“我也使用过很多智能穿戴设备,光手环就试用过10个以上,以及谷歌眼镜。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抱着很大好奇心,然而仔细研究过后,对实际的体验效果比较失望。”8月14日,在2013互联网大会中,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整个产业链还未真正成熟,真正大规模使用还要假以时日。
□市场
需求终究会创造价值
即使可穿戴式设备目前不够成熟,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它未来的看好。因为科技领域中,只要用户需求存在,技术根本不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可穿戴式设备应当具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可长期穿戴,二是智能化。换句话说,可穿戴式设备必须是延续性地穿戴在人体上,并能够带来增强用户体验的效果。这种设备需要有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并且起码具有一个低水平的独立处理能力。
一位创业者说,21年前他曾做过一个课题——心脏病的猝死及预知。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会有一些特殊特征的信号。有了可穿戴设备时刻进行监听,就可利用已经积累了几十万、几百万的大数据抓到这个特征,提前预警。
如果能够通过设备完成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的采集,并将数据发送给医生,有医生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并据此给出医疗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公共资源,还可以做到共享。比如海南的病人,可以在北京的医院得到确诊。
分析师认为,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时的数据在帮助决策的过程中变得越发重要,这令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激增。无论是用于社交还是保健,可穿戴设备的触角也在广阔延伸。伴随各类可穿戴设备的综合应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也将从外置的智能手表、眼镜、鞋子逐渐进入人体内部,如智能隐形眼镜、PH胶囊等就将为人体医疗保健作出贡献。
果壳CEO顾晓斌强调,可穿戴式设备让人最兴奋的仍是传感器设备带来的数据。“比如GEAKWatch安装了12种传感器,能实现睡眠、心跳、体温和血压监测,同时具有全球定位、重力感应、地磁感应等功能,未来用户只需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就能建立一个新的价值链和生态。”
□未来
或将引领一个时代
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昂表示,对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对看好,可穿戴设备以后将代替手机市场,这只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他说:“就像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一样,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包括手表、眼镜等多个可穿戴设备一起综合实现的功能来代替手机,这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
互联网分析人士李忠存指出,未来一至两年内,那些“反对”可穿戴式计算设备的言论便会消失。因为适合普通消费者的可穿戴式设备将无处不在,并受到大家的青睐。首先,可穿戴式设备适合各行业人群。警察头戴藏有摄像头的头盔,医生戴谷歌眼镜;其次,可穿戴式设备可帮助诸如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更加方便地生活;第三,职业运动员热衷健康、健身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第四,技术爱好者、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将成为这种新兴设备的早期使用者。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可穿戴计算技术都会不可避免地并且正在到来。
虽然可穿戴式设备目前还不成熟,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用户有需求,有利可图就会有人继续尝试,有“钱”景,还怕没人干吗?
今年年初,市场调研机构ABIResearch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在接下来5年将创造5亿台销量。今年5月,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两三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
关键字:可穿戴式设备 噱头
引用地址:可穿戴式设备目前只是噱头
□问世
谷歌(889.07, -4.00, -0.45%)眼镜引领潮流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出现是从谷歌开始的。去年4月,GoogleGlass发布,作为集智能手机、导航、相机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其重量仅为几盎司。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进行操作,眼镜也内置了微型摄像头以及头戴式显示系统,通过它可将数据投射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自此之后,能打电话的手套、能给手机充电的鞋子、能更新状态的裤子、能收发短消息的内衣……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层出不穷。
去年,耐克发布两款智能运动鞋,两者均融合了NikeForceSensor感应技术,将使用者的运动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中,并通过展示功能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实现分享。
□发烧
穿戴设备遍地开花
今年2月份苹果(464.9, -7.79, -1.65%)亮出可穿戴式杀手锏——iWatch手表,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该设备支持Retina触摸屏,拥有Facetime、WiFi、蓝牙、Airplay等功能,内置的iOS系统能将其与任何iOS设备进行对接。
今年3月,谷歌推出“会说话的概念鞋”,当传感器收集了鞋子的运动信息后会发出语音评论。同时智能鞋也可以与手机应用进行连接,将运动状态通过手机在用户绑定的Google个人页面实时上传。
目前,索尼(21.18, 0.02, 0.09%)公司已经研发出SmartWatch第二代产品,这次索尼公司为其加入了NFC功能。电脑厂商宏碁近日也确认,该公司将于2014年发布可穿戴式电子产品。
除了国外巨头厂商,众多国内厂商也纷纷投入到可穿戴产品的大军中。在国内,盛大近期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百度(142.64, -1.86, -1.29%)推出“咕咚”健康手环,百度研发的类似谷歌眼镜的百度Eye也在内测中。8月8日,映趣科技经过两年时间研发的inWatch系列智能腕表上市。9月4日,三星发布一款新的Galaxy智能手表。连小米也准备推出“智能鞋”产品,华为也已经在布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除了正规厂商研发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之外,深圳华强北的山寨厂商也在仿造大公司做可穿戴式设备,大批的智能手表也已经上市。
□现状
大量可穿戴设备如鸡肋
就在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火如荼之时,试戴了这些设备的用户却开始吐槽,现在的一些可穿戴设备,看似炫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业内也有专家开始给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泼冷水降温。
用户崔先生买了Jawbone UP2智能手环,该产品主要功能是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也就是记步功能。而在实际使用中,崔先生发现其数据往往记录得并不准确。“站在原地不动,然后有规律地前后甩动手臂,手环也会误识别为用户在走动,记录到行走数据中去。”
而对于智能手表,像日前盛大发布的GEAK智能手表,其主要功能就在于实现一些跑步计算、导航、遥控拍照等服务,事实上这些应用服务在智能手机上都能够实现,却又无法代替手机,实在就是鸡肋。在业内专家看来,盛大的智能手表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iPodtouch,毫无创新可言。
另外,也有用户吐槽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差,只能坚持两天左右。“一块手表,用两天就得充电一次,而且功能只是照搬了部分手机,试戴了几天,新鲜劲头过了,我就扔家里了。”一位购买了智能手表的用户表示。
就连谷歌最近也已经发布消息表示,将会推迟可穿戴计算设备谷歌眼镜的上市时间到2014年。因为谷歌眼镜开放了一批试用后发现了很多问题。
资深互联网人士洪波表示,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面向人群还是比较小众,能提供的增值功能也不太多。“如果手机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另花这笔钱,而且这笔钱还不少,是一个疑问。”
“我也使用过很多智能穿戴设备,光手环就试用过10个以上,以及谷歌眼镜。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抱着很大好奇心,然而仔细研究过后,对实际的体验效果比较失望。”8月14日,在2013互联网大会中,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整个产业链还未真正成熟,真正大规模使用还要假以时日。
□市场
需求终究会创造价值
即使可穿戴式设备目前不够成熟,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它未来的看好。因为科技领域中,只要用户需求存在,技术根本不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可穿戴式设备应当具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可长期穿戴,二是智能化。换句话说,可穿戴式设备必须是延续性地穿戴在人体上,并能够带来增强用户体验的效果。这种设备需要有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并且起码具有一个低水平的独立处理能力。
一位创业者说,21年前他曾做过一个课题——心脏病的猝死及预知。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会有一些特殊特征的信号。有了可穿戴设备时刻进行监听,就可利用已经积累了几十万、几百万的大数据抓到这个特征,提前预警。
如果能够通过设备完成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的采集,并将数据发送给医生,有医生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并据此给出医疗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公共资源,还可以做到共享。比如海南的病人,可以在北京的医院得到确诊。
分析师认为,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时的数据在帮助决策的过程中变得越发重要,这令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激增。无论是用于社交还是保健,可穿戴设备的触角也在广阔延伸。伴随各类可穿戴设备的综合应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也将从外置的智能手表、眼镜、鞋子逐渐进入人体内部,如智能隐形眼镜、PH胶囊等就将为人体医疗保健作出贡献。
果壳CEO顾晓斌强调,可穿戴式设备让人最兴奋的仍是传感器设备带来的数据。“比如GEAKWatch安装了12种传感器,能实现睡眠、心跳、体温和血压监测,同时具有全球定位、重力感应、地磁感应等功能,未来用户只需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就能建立一个新的价值链和生态。”
□未来
或将引领一个时代
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昂表示,对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对看好,可穿戴设备以后将代替手机市场,这只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他说:“就像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一样,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包括手表、眼镜等多个可穿戴设备一起综合实现的功能来代替手机,这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
互联网分析人士李忠存指出,未来一至两年内,那些“反对”可穿戴式计算设备的言论便会消失。因为适合普通消费者的可穿戴式设备将无处不在,并受到大家的青睐。首先,可穿戴式设备适合各行业人群。警察头戴藏有摄像头的头盔,医生戴谷歌眼镜;其次,可穿戴式设备可帮助诸如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更加方便地生活;第三,职业运动员热衷健康、健身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第四,技术爱好者、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将成为这种新兴设备的早期使用者。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可穿戴计算技术都会不可避免地并且正在到来。
虽然可穿戴式设备目前还不成熟,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用户有需求,有利可图就会有人继续尝试,有“钱”景,还怕没人干吗?
今年年初,市场调研机构ABIResearch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在接下来5年将创造5亿台销量。今年5月,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两三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
上一篇:财富中文网:苹果不搞智能手表就对了!
下一篇:智能手机创新变风向:优化零部件整合成新趋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18
曲屏、4K、激光电视 亮点还是噱头?
新年伊始,家电卖场和厂商们的销售大战风云再起。夏买空调,冬买电视。虽然洗衣机电冰箱也是大件,但只有电视空调能成焦点,这也是中国家电市场的一大特色。电视年年有热点,年年热点不相同。前瞻2014年的平板电视市场,3D、云、智能、LED已呈常态;4K,曲屏和激光巨幕,正在积极上位,而对于真正要在2014添置新电视的家庭和个人来说,则难免眼晕:曲屏,4K,激光电视,是亮点还是噱头?
曲屏:看上去貌似很美
目前,在一些大卖场,已经可以看到55吋的曲屏电视,以日韩厂商为主,屏幕很薄,弧度优雅,的确很吸引眼球。但其价格也贵得令人咋舌,大部分的售价为59999元。用这个价格,可以轻松的买一夏台夏普刚刚推出的70吋4K电视,
[家用电子]
CMEF上惊艳亮相的智慧医疗,是风口还是噱头?
77届春季 CMEF 拉下帷幕,各大厂家纷纷盛装出席,罗氏、贝克曼、飞利浦、西门子、GE、BD、联影、迈瑞等国内外企业大放异彩,气势恢宏,惊艳非常!除了影像区和IVD区,今年 CMEF 还特地划出智慧健康区,展示的智能化健康监测产品琳琅满目,可见智慧医疗产业上升趋势越来越迅猛。笔者从智慧医疗的角度,分析这些企业的产品布局,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若把智慧医疗产品进行分类,笔者认为可分为分级诊疗产品、医院系统产品、慢病管理产品三类。 1 分级诊疗产品
[医疗电子]
“四核”成厂家炒作噱头 专家称选手机不应光看“核”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很多朋友会打算换手机,如果您打算换接下来的选择就多了,有消息说年底iphone5要在大陆开卖;如果你朋友不喜欢有些另类的苹果,一批“四核神机”可以选择。在10月29日这一天,先是华为发布1888元的荣耀四核手机,后有中兴刮起了“北斗小旋风”。30日,同样主打四核牌的小米2正式开卖,第一批手机2分51秒时候内便被一抢而空。 说到四核手机,“更快”、“最快”的字眼已经成为不少四核手机的主要卖点。不过,同是四核,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有的能2000元就能买到,甚至不到了千元,而有的要卖4000多元?不同价格的四核手机用起来又什么不同呢? 对手机来说,“单核、双
[手机便携]
智能空气净化器乱象:智能仍是噱头 产品鸡肋
腾讯科技 梅天一 7月10日报道 雾霾袭来,空气净化器火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管是传统大品牌还是初创企业,很多厂家们“聪明”的在空气净化器前面也加上了智能二字,好像变成了不智能你就不好意思出来净化空气。 联接WiFi、APP远程操控、自动检测系统、自动启动系统,净化器们在智能这一概念上各显神通,而某款空气净化器号称智能的原因仅仅是其能够运行八小时后自动智能关机。 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款主流的智能空气净化器产品真正横扫大众市场,众多企业希望靠一款空气净化器抢占“智能”噱头,想获得更多的用户关注无可厚非,但如何让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才是智能产品的最终目的,不然很可能“过把瘾就死”。 联上WiFi就是智能? “老产品装上
[手机便携]
变频电视引围观,是名副其实还是噱头?
中国彩电行业再次迎来技术变革期。继 OLED电视 、QLED量子 电视 、激光电视后,变频电视也要抢食彩电市场这块大蛋糕。 日前,康佳推出了变频电视R1,号称是业内首次应用变频技术的电视产品。据介绍,R1通过主芯片变频、背光变频、屏幕变频,实现了画质提升、节能的效果。 变频电视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早在2008年,厦华集团就已经在国内推出过一代无闪烁、 高清晰 数字彩电,能兼容数字和模拟电视信号,一度被认为是淘汰传统模拟电视的主流推动力。 除了厦华集团,海信也曾致力于变频电视的研发。早前,海信曾表示,变频电视特有的光感变频背光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感应外界光线,改变背光源工作频率,还可自动检测信号强弱,根据画面
[家用电子]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 AMD 将入局手机芯片领域,采用台积电 3nm 工艺
- 苹果搁置反垄断报告的请求遭印度监管机构拒绝,案件将继续推进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