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国产芯片厂商有政府做靠山:台积电美光铩羽而归

发布者:LIGANG888最新更新时间:2014-01-22 来源: 赛普观察关键字:国产芯片厂商  台积电  美光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战略性基础产业,在产业发展成熟度很高,竞争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不能单靠市场配置资源来获得发展。事实上,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背后都是政府在推动。

  1、武汉新芯项目——“政府建设,企业代管”模式遭遇挫败

  武汉新芯是我国中部首个12英寸半导体制造项目。该厂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00亿元,2006年动工兴建,2008年正式投产。该项目前期不需要中芯国际投资,即包括土地、厂房、生产线设备等投入,均由武汉市政府支出,然后由中芯国际租用,即由中芯国际代管运营。2008年投产后,新芯产能仅3000片/月,至今持续亏损。填不满的资金缺口,加之武汉市政府认为中芯国际管理层对新芯发展缺乏商业规划,最终对合作失去信心。2011-2012年武汉市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合作方,并有意出售,先后与台积电和美光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的存储芯片供应商)进行谈判,并一度接近达成交易的地步,后因外部力量干预放弃。台积电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地区一直严控半导体业西进内地市场,至今未开放12英寸项目。此外,由于台积电与中芯国际之间的纠纷,导致其在内地市场留下霸道印象,业内有多名权威人士反对这一交易。最终,台积电的并购申请没能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美光在并购谈判期间,也提出了优厚条件,答应双方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重金与技术入股,期望能控股运营,双方一度接近签约阶段。关键时刻,主管部门也意识到外资入主后的产业风险,最终终止了与美光的谈判。

  目前的情况是武汉与中芯国际经过重新谈判,达成新的承诺和合作模式。内容框架是双方将改变过去托管合作模式,中芯国际未来将注资新芯,它将正式变为中芯国际武汉厂,并承诺在武汉研发、生产45至90纳米的产品,未来不会只做存储芯片,将增加利润较高的逻辑类产品,且主要服务于内地市场。武汉新芯的地位与中芯国际北京、上海两座12英寸工厂平等。但实现这样的承诺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撑。依目前局面来看,武汉新芯至少需几亿美元注入。

  2005年成立的成芯半导体也是采用的“代管模式”,成芯公司主体是一条8英寸半导体生产线,成都市政府下属的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是其主要投资方,中芯国际则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管理。根据中芯国际与成都政府当初达成的合作协议,中芯国际除了向该工厂输送技术、人才、设备,还承诺在工厂建成后的若干年内优先对公司股权进行回购。后来的结局是该厂被美国德州仪器并购,并更名为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该项目总投资外加固定资产总值大约40亿元人民币。

  2、中芯北京二期项目——政府支持半导体业的一种新模式

  中芯北京于2002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2004年9月建成国内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目前已成为中芯国际最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基地,产能3.5万片/月。中芯北京于2006年实现90纳米技术产品量产,2009年实现65纳米技术产品量产,2011年实现55纳米技术产品量产。中芯北京二期项目将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现有的厂区内建设新厂房,并引入45/40纳米以及32/28纳米的生产设备,实现先进技术节点产品的量产。中芯北京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文件,将以合资的方式建设中芯北京二期项目。

  中芯北京二期项目计划建设两条月产能各为3.5万片、技术水平为40-20纳米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第一阶段投资35.9亿美元,一步建设两个厂房和一条产能3.5万片/月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4亿美元。其中第一阶段项目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2015年底完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9亿美元。合资公司由中芯北京、中芯国际、中关村发展集团及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拥有41.25%、13.75%、40.5%及4.5%的股本。合资公司总投资将达到35.9亿美元,签约各方将以注册资本形式支付投资总额12亿美元,中芯国际与中芯北京将支付注册资本的55%,合计6.6亿美元;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关村发展集团支付剩余注册资本,合计5.4亿美元。政府提供了45%的资金再建另一条12英寸生产线,在目前形势下,这是政府支持半导体业另一种新的模式。

  3、重庆渝德项目——台资企业在大陆晶圆代工失败的典型案例

  重庆渝德8英寸生产线是晶圆代工失败的典型案例。2007年,台湾茂德科技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建设8英寸生产线。茂德计划总投资9.6亿美元,主要用于设备采购和生产运营,设备的投资占6亿~7亿美元,其中二手设备约占1/3。重庆市政府投入约15亿元,建设厂房和基础设施,待茂德科技搬迁完成后,再向地方政府买回这些厂房及设施。2007年底,茂德开始将台湾的8英寸生产线设备搬迁至重庆。

  由于存储器市场竞争激烈,重庆渝德科技的母公司茂德科技从2008年起,连续亏损,被迫出售资产。2010年,以80亿元新台币,把新竹12英寸晶圆厂卖给旺宏。2011年,将渝德8英寸晶圆厂以1亿元人民币,卖给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而茂德的总投入达到10亿元。2013年2月,将位在中部科学工业园区的12英寸晶圆厂制造设备,出售给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

  重庆渝德的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技术水平落后。渝德的8英寸生产线只支持到0.18微米工艺,而当时12寸生产线的主流工艺是65纳米。渝德的生产线做存储器等通用产品在成本和技术上没有竞争力。二,对市场波动缺乏预见。2007年渝德落地后,全球存储半导体芯片价格崩盘,渝德科技台湾母公司茂德科技巨亏。2008年,渝德科技正式投产,不久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半导体业陷入负增长。重庆渝德科技连亏三年,分别为3.45亿元(新台币)、17.6亿元、17.34亿元,拖累母公司没有能力继续投入。三,产业配套十分重要。重庆身处西部地区,在产业配套、用电、人工等方面不具有优势,且原材料运输成本高过沿海地区。

  4、三星西安12寸厂项目——大陆与外资企业合作呈现新气象

  2012年4月,三星电子与西安市达成协议,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300亿美元,预计2014年1季度投产,将生产10x纳米的闪存芯片。建成达产后,将形成月产7万片12英寸硅片的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0多亿元人民币。据西安高新区估计,三星项目将带动160家配套企业入驻,直接或间接增加万余就业岗位。

  西安提供的优惠措施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对投资额进行补贴;项目所需130万平米厂房由西安方面代建并和土地同时免费提供;每年补贴水、电、绿化、物流费用;对所得税征收进行前十年全免后十年半额征收;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

  三星项目目前进展顺利的原因有几点。一、三星财力雄厚,每年的资本开支就超过百亿美元;二、西安的产业配套较好,有应用材料等上游厂商,及下游的封测厂。三、人才资源丰富,有众多科研院所,及西电等重点院校。四、技术起点高,使产品在几年内具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可期。

关键字:国产芯片厂商  台积电  美光 引用地址:4大国产芯片厂商有政府做靠山:台积电美光铩羽而归

上一篇:韩国半导体全球份额超越日本仅次美国
下一篇:澜起股价再创新高,1月迄今大涨近60%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41

美光第二代HBM3内存实现带宽、效率与速度的同时提升
美光旨在通过其最新一代高带宽内存 (HBM3) 技术实现高带宽、效率和速度之间的平衡。 美光科技最近宣布“业界首款”HBM3 Gen2内存芯片已进入样品阶段。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变得越来越普遍,设计人员必须克服人工智能内存在效率、成本和性能瓶颈。与传统内存解决方案相比,第二代 HBM3 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可以解决其中一些痛点。 美光的 HBM3 Gen2 内存芯片可以提高密度和带宽,同时降低功耗并提高计算模块的效率。 图片由美光科技提供 最新的 HBM3 内存基于美光的 1β(1-beta)DRAM 工艺节点构建,最多允许 24 Gb 内存芯片堆叠成 8 或 12层3D 堆栈。 不仅提高了纯存储密度,还提高了带宽和
[嵌入式]
<font color='red'>美光</font>第二代HBM3内存实现带宽、效率与速度的同时提升
只有苹果办得到 让台积电、联电投入研发Micro LED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派出位于七厂的先进封装单位,越级挑战,拿最顶级的半导体设备和人才,跟LED厂合作,做原本被认为精密度较低的LED上游电路测试,测试每一颗微米大小的晶粒是否能正常运作。如果不是苹果的影响力,谁有能力让台积电卖掉LED部门后,重新做起这个生意? 龙潭厂更聚集了台湾顶尖的供应链厂商,“他们经常把人叫进去开会、讨论,面板、半导体、机构都有,”一位显示器厂总经理说,“全台湾都已经问过一轮了。” “他们测试各种想法,就像放火烧遍整座森林,直到确定没问题为止。”一位产业人士观察,“只要苹果登高一呼,原本不存在的供应链就会自动成形。” 采访中,多位消息来源透露,台积电现在正用先进封装技术,和苹果合作研究微发光二极体技术。台积电
[电源管理]
专家认为三星3nm弯道超车意义不大 苹果、Intel已选择台积电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计划下周宣布3nm工艺量产,这意味着三星在最新一代工艺中首次比台积电更早量产,不过专家表示三星就算宣布量产领先,象征意义也是大于实际意义,对台积电影响不大。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员刘佩真表示,三星期望在3nmGAA制程弯道超车台积电的意图相当浓厚,不过三星仍未实际接获3nm订单,三星下周若宣布量产3nm制程,宣传意义应大于实质意义。 目前台积电在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高达53.6%,远高于三星的16.3%,稳居全球第一。 台积电3nm工艺下半年量产,而且已经获得了苹果、Intel及其他重量级客户的订单,意味着客户对台积电3nm的良率、产能更有信心。 前几天的技术论坛上,台积电公布了旗下的3nm工艺,为客户提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专家认为三星3nm弯道超车意义不大 苹果、Intel已选择<font color='red'>台积电</font>
台积电罗镇球:有EDA和EUV光刻机后,摩尔定律可持续推进
1995年,EDA企业新思科技进入中国。2020年正值新思科技进入中国25周年,新思科技举办了武汉全球研发中心落成投入使用仪式。并邀请了诸多业内学者、产业合作伙伴参与此次活动。芯片制造与EDA有着紧密合作,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南京)总经理罗镇球,阐释了EDA如何与芯片制造结合来推进工艺制造的不断提升。 图示:台积电(南京)总经理罗镇球 罗镇球指出,不管是5G、AI,或者过去的电脑、移动计算的产品,都离不开集成电路。 在集成电路领域,非常重要的就是像新思科技这样的EDA企业和台积电这样的芯片制造企业,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平台,进而使得5G、AI或者是计算机、移动计算的相关产品能够实现。 罗镇球指出,在过去这十几年里,台积电和新
[手机便携]
美光业绩远超分析师预期:得益于存储芯片涨价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4日上午消息,由于供应趋紧和需求旺盛导致存储芯片价格上升,美光科技预计当前季度的营收和利润远超分析师预期。该公司第二财季利润也超出分析师预期,促使其股价在周四盘后交易中大涨9.4%。   由于各大企业都在争相开发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芯片,引发了供应瓶颈,但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的数据存储需求却在飙升,导致全球存储芯片制造商正在经历分析师所谓的“超级周期”。   美光科技周四表示,该公司的DRAM芯片第二季度涨价21%,此前一个季度已经涨价5%。   DRAM芯片大约占到美光科技上季度营收的64%。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NAND芯片业务也表现不俗,把握了智能手机的存储容量的爆发
[手机便携]
台积电准备在2025年量产2纳米芯片 汽车芯片短缺将进一步缓解
台积电日前发布第四季度收益报告,营收为6255.3亿元新台币(当前约1388.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959亿元新台币(当前约656.9亿元人民币)。 在接受提问时,台积电 CEO 表示他们准备在2025年量产2纳米芯片。此外,他还表示台积电正考虑在欧洲建设汽车芯片厂,正考虑在日本建设第二家工厂。 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志刚在电话会议上对分析师表示:「汽车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们可能仍无法100%供应他们所需的晶圆,但情况正在改善。我们预计短缺将很快得到缓解,预计今年汽车发货量将再次增长。」 台积电 CFO 则透露,2023年研发费用预计将增长20%;台积电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为320-360亿美元,预估348.6亿美
[汽车电子]
SK海力士正式入局晶圆代工 机遇几何?
南韩记忆体大厂SK海力士周一宣布成立新子公司,旗下晶圆代工业务正式分拆成为独立的事业体,名为SK海力士系统IC公司。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SK海力士正式入局晶圆代工 机遇几何? SK海力士系统IC主要专注于晶圆代工业务,服务对象为没有晶圆厂的IC设计商。据SK海力士表示,分拆晶圆代工业务主要目的是想强化这方面的竞争力。 8寸(200mm)晶圆为IC制造主流,也是SK海力士现阶段营运重心,SK海力士计划借此增加能见度、招引更多客户,以填满晶圆代工产能,扩大市占率。 SK海力士与三星并列南韩记忆体双雄,但在晶圆代工领域,SK海力士之前还是无名小卒。按IC Insights排名,全球晶圆代工前五大厂依序
[嵌入式]
传日本Denso将投资台积电与索尼合资的熊本晶圆厂
据日本媒体报导,汽车大厂丰田(TOYOTA)合作伙伴之一日本汽车零组件大厂Denso(电装),预计将加入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和索尼在熊本县合资建晶圆厂的计划。 知情人士指出,Denso 将投资台积电与索尼的合资晶圆厂,并成为晶圆厂投产后的主要客户之一。 随着汽车数字化和自动驾驶普及,市场对车用电子需求也越来越高。市场认为Denso 加入投资台积电与索尼的新晶圆厂计划,目的似乎是为了确保车用电子半导体供应稳定。 台积电的熊本市子公司(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c.,JASM) 初期采用22、28nm制程提供专业半导体制造服务,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将持有少数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