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AMOLED难产 iWatch上市有得等

发布者:快乐兔子最新更新时间:2014-04-18 来源: 工商时报关键字:AMOLED  iWatch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市场传出LGD的可挠式AMOLED面板试产不顺,iWatch上市恐将延后到Q4,连带影响相关供应链。图为iWatch示意图。图/摘自网路

AMOLED和传统非晶矽TFT面板比较
苹果iWatch备受瞩目,不过近期市场传出LGD的可挠式AMOLED面板试产不顺,不仅上市时间可能延后到第4季,今年出货数量也可能下修到200万支。相关供应链包括触控面板供应商F-TPK宸鸿、组装厂广达等,都将受到影响。

苹果iWatch近期开始试产,供应链都动了起来,iWatch外观是弧形设计,因此搭配可挠式AMOLED面板。但是近期传出LGD的可挠式AMOLED面板生产良率偏低,上市时间恐将延后到第4季,而且出货目标也从先前千万只的规模下修到200万支。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总经理谢勤益表示,可挠式AMOLED是第一次量产的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期供货量可能不大。

此外,iWatch价格定位在高档产品,所以出货量预估大概是几百万支。iWatch组装厂是广达、触控面板供应商是宸鸿,如今iWatch出货目标下修,相关供应链都将受到影响。

至于新款的4.7寸iPhone将沿用in cell内嵌式触控技术,供应链传出,上周苹果针对明年将推出的5.5寸iPhone也正式定案,会继续采用in cell内嵌式触控,而供应商则是目前的LGD、JDI,而宸鸿重新回到iPhone触控面板供应链的希望落空。宸鸿今年新订单的不确定性提高,昨日股价震荡,终场小跌0.22%做收,收盘价226.5元。

对于宸鸿今明两年的状况,外资看法相当分歧,先前巴克莱看好,还一举调高目标价到400元。不过大和、小摩昨日发表报告,看法相对保守。

报告强调宸鸿奈米银触控技术还没接获大型客户订单受益程度仍待观察,至于iPhone订单今年也没有拿到,能否重返iPhone供应链还要再观察。

至于iPad方面,苹果新款12.9寸iPad上市时点可能延后到2015年上半年,而且12.9寸iPad可能采用薄膜触控技术,宸鸿可能只提供贴合服务。而且iPad订单从长期来看,也会面临LGD和三星垂直整合,以及鸿海旗下触控面板厂英特盛的竞争。

关键字:AMOLED  iWatch 引用地址:可挠式AMOLED难产 iWatch上市有得等

上一篇:电视和IT面板产品规格转换将带来下半年面板报价新曙光
下一篇:华为五款智能手机选择赛普拉斯的触摸屏控制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54

深天马:TM18正处于设备搬入阶段 柔性AMOLED明年底量产
11月11日,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050 证券简称:深天马)召开2021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就《关于全资子公司厦门天马质押联营公司天马显示科技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进行了审议和投票,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并投出赞同票。 在股东大会上,深天马董事长彭旭辉对集微网表示,“天马显示科技(TM18)正处于设备搬入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AMOLED产品点亮,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年初量产。” 质押天马显示科技15%股权 2020年1月,厦门天马与合作方在厦门投资成立一家合资项目公司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显示科技”),建设一条月加工柔性显示基板4.8万张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总
[手机便携]
四种AMOLED电视技术谁能笑到最后?
    三星电子、LG电子、松下与索尼等领先电视厂商纷纷于CES 2013上推出AMOLED电视,而且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各不相同。     据IHS iSuppli公司的OLED与新兴显示服务,尽管这些厂商不断通过各种不同的技术选择来努力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但在CES上发布的多数AMOLED电视原型今年不太可能上市,其中LG的55英寸全高清型号55EM9700是个例外。     AM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未来几年仍然有限,2013年估计达到几千块,到2015年将增长到270万块。 四种技术的对比分析     松下与索尼在拉斯维加斯CES上都展示了56英寸4K AMOLED电视原型,都声称自己最先在全球推出了这种产
[家用电子]
AMOLED和LCD哪种更好?
  我们知道,屏幕效果的好坏是用户选购手机主要关注的因素之一。手机屏幕也不仅仅只是尺寸和分辨率的区别,还分为不同的屏幕类型。比如三星的AMOLED技术以及HTC固守的LCD技术,业内关于哪种屏幕更好的争论也一直在进行着。那么,两种显示技术有什么区别呢?请您继续往下看。   技术原理   我们先从LCD讲起,这一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是液晶显示。液晶的特性有点复杂,我们只需要了解它就像百叶窗一样,当有电流通过时就会重新排列,并且让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配合两块水平和垂直偏光板我们就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控制通过的光线。   不过,液晶材料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需要背光。通过向网状集成电路上某个横纵坐标通电来控制每个像素。最后,采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AMOLED</font>和LCD哪种更好?
可穿戴设备市场偏弱苹果iWatch或成突破口
    6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计划加入谷歌、三星和许多创业公司的阵营,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产品。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消费者是否会买苹果的账。由于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只提供智能手机上已有的有限功能,它们的销售情况并不好。   消息人士透露,苹果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被称作iWatch的多个版本的智能手表,集成有逾10个监测医疗和健身指标的传感器。据悉,广达将在未来2-3个月开始生产iWatch。   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增长放缓,苹果和其他移动设备厂商把可穿戴设备看成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新市场。更小的传感器、柔性显示屏和无线连接有可能催生全新的计算时代,届时所有设备都将智能化,收集和处理日常生活的数据。   但
[医疗电子]
中国迎来AMOLED产能爆发,如何抢占应用新机遇?
继国显光电5.5代线全柔性AMOLED下线之后,京东方又宣布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中国面板厂商正在加快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量产及供货的步伐。 如果能够保持这种小步快跑的节奏,中国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面板将很快能够在终端市场得到应用。但是如今中小尺寸柔性AMOLED现成的应用十分有限,除了双曲屏手机之外,其它柔性显示应用还在孕育当中。 这给中国企业留下了足够的柔性显示应用创新空间,如果中国面板企业能够走出去,和上下游企业组成创新生态链,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率先推动柔性显示应用遍地开花,甚至引领柔性显示应用的发展。 柔性显示应用市场前景可观 现在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连苹果创新
[手机便携]
IHS:产明年可挠式AMOLED供过于求
集微网消息,IHS Markit的最新调查指出,可挠式AMOLED面板工厂建造的速度超出全球需求,预计2018年可挠式AMOLED面板的产能将比全球面积需求高出44%。 据IHS Markit预估,由于新产能开出的速度比原先预期更快,2018年全球可挠式AMOLED面板供需接近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供给量将比需求量高出44%。 可挠式AMOLED面板的供给量在2018年将达到440万平方公尺,比2017年增加100%,但需求量只会成长69.9%,达240万平方公尺。 IHS Markit显示器研究首席分析师Jerry Kang指出,面板厂期望可挠式AMOLED面板更快地深入智能型手机市场,但以2017年到2018年而言, 大多数智能
[手机便携]
台工研院掌握软性AMOLED革命技术
    回顾过去十年,AMOLED与TFT-LCD一直在规格上竞争,起初TFT-LCD挟持着成本优势将AMOLED远远抛在后面。台湾厂商曾经是比三星更早投入AMOLED研究开发,但是终究无法抵抗现实环境而放弃AMOLED。 附图 : 工研院开发之FlexUP技术 BigPic:352x578 然而,三星内部却酝酿着要来一场绝地大反攻。 自2009年开始,三星开始量产AMOLED,推出AMOLED面板手机试探市场反应。2010年,以Galaxy S智慧型手机全球销售超过500万支,让三星更确定AMOLED面板技术是正确的选择。2011年,Galaxy S2智慧型手机销售一举超过1000万支,证明AMOLED所带来的薄型化设计(Sl
[手机便携]
360推多款儿童智能手表新品 AMOLED+骁龙2100+AI定位
今日,360儿童“少年新装备”春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共揭晓了少年新装备电话手表X系列、国民儿童手表SE系列、更安全的早教系列三个序列,年度旗舰产品360电话手表X1 PRO等7款产品,新品覆盖69元、199元、1499元等多个价位段。 此次360新品的集中发布,意味着在经过几年积累之后,360开始进行积极的布局,全面发力儿童智能硬件市场。 全系新品已开启预约,4月3日上午10点,全网首发。 360儿童春季发布会新品一览 迄今为止最酷的电话手表 据介绍,360电话手表X1 PRO外观专为青少年设计,整机风格运动劲酷,造型棱角分明,设计线条清晰明朗。边框采用陶瓷质感半包围结构,腕带为德国拜耳原厂T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