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发布模拟人脑运作的第二代神经突触芯片

发布者:古古斋最新更新时间:2014-08-09 来源: ithome 关键字:IBM  第二代神经突触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BM发表代号为TrueNorth的第二代神经突触(neurosynaptic)晶片,这是模拟人脑而发展出的电脑架构,具备100万个可程式化的神经元以及2.56亿个可程式化的突触,每秒每瓦特可进行460亿次的突触操作。

该晶片采用三星的28奈米制程,嵌有54亿个电晶体,以及由4096个神经突触核心组成的网路,此一全功能且具生产规模的晶片将是全球最大的CMOS晶片之一,但其即时运作仅消耗70mW的功率,远低于现在微处理器所使用的电力。一张邮票大小的神经突触超级电脑所使用的电力仅约等同于助听器的电池,此一技术将可藉由视力、听力,与多感受的应用程式来推动科学、技术、商业、政府与社会的变革。

IBM神经突触电脑晶片的开发是为了模拟人脑的运作以打造有认知能力的电脑(cognitive computer),这已是IBM所研发出的第二代神经突触电脑晶片,新一代的晶片上的4096个神经突触核心模组各自整合了记忆体、运算及通讯等功能,而且具有事件驱动、平行与容错等能力,为了突破单一晶片的限制,相邻的晶片将可无缝连结,以替未来的神经突触超级电脑铺路,IBM亦展示了基于16个晶片的系统,嵌有1600万个可程式化的神经元与40亿个可程式化的突触。

IBM科学长Dharmendra Modha表示,IBM并不是在建置人脑,但这却是第一次相关晶片能够平行处理感知数据,更近似人脑的运作。

IBM表示,此一生态体系拉近了运算与数据间的距离,它能够容纳大量且多样化的感知数据,以独立认知的型态整合与分析即时资讯,还能在复杂且实际的环境中处理模糊的数据。

对于未来的展望,IBM正着手把多感知神经突触处理程序整合到受限于电力、容量与速度的行动装置中,以及将新的事件驱动感应器整合到晶片上,并会透过神经突触系统改善即时多媒体云端服务,也尝试打造在单一主机板上嵌入多个晶片的超级电脑。IBM并预期完整的认知硬体与软体生态体系将会开启行动、云端、超级运算及分散式感应程式等新一代的运算领域。(编译/陈晓莉)
关键字:IBM  第二代神经突触芯片 引用地址:IBM发布模拟人脑运作的第二代神经突触芯片

上一篇:世界最快光纤诞生:下载1GB电影只需0.2毫秒
下一篇:南韩大发现 烟屁股变超级电容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12

IBM展示云端智能家居系统 可手势或语音控制
    北京时间1月8日下午消息,IBM一向不是CES的常客,但随着联网客厅成为今年CES的一大主题,蓝色巨人也宣布与意法半导体、物联网公司Shaspa合作推出一套云端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对于行动不便的人而言,这项技术的价值不可限量     该系统可通过手势、语音识别等多种用户接口管理家中的冷暖、安保设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套系统只能省点时间和金钱,但对于行动不便的人而言,它的价值就不可限量了。     IBM称,凭借这套智能家居系统,用户可以在电视机上比划手势来开门、调节暖气温度甚至检查生命体征。     许多用户对用手机或PC控制家中的所有东西(至少是电气设备)非常感兴趣。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式便是通
[安防电子]
IBM研发原子硬盘:体积缩小1000倍,银行卡大小能存3500万首歌
  本周三,IBM 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明文章,宣布他们发明了「原子硬盘 」,只用一粒原子就能存储1bit数据,这意味着存储数据的硬盘可以因此而缩小1000倍。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硬盘通过磁头磁化磁层上的介质来存储数据,目前的硬盘技术每存储1bit的数据需要10万粒原子,这已经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技术了。   而IBM的新技术利用在氧化镁表层附着一粒一粒磁化的钬原子(Holmium),同时可以使原子磁极保持稳定,不会受到其他磁场干扰。表现在磁盘上就是1粒原子代表一个「1」,另1粒磁性相反的原子就是「0」(两个原子之间距离为1毫微米)。而读写数据的磁头则属于显微级别的,只能在显微
[网络通信]
联想集团宣布将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
联想集团和IBM今日宣布已完成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预期收购将在2014年10月1日完成。联想将随即成为全球x86服务器第三大厂商(x86服务器全球市场总规模达421亿美元)。 联想此次收购包括System x、BladeCenter 和 Flex系统刀片服务器以及交换机(Flex System blade servers and switches)、基于x86的Flex集成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刀片网络(blade networking)和运维。而IBM则保留其System z 大型机(System z mainframes)、Power Syst
[家用电子]
你可能不知道的微软80年代硬件:IBM PC性能扩展卡
也许你至今都不知道微软在发展之初就有硬件产品,1982年,微软发布了用于IBM PC的RAM卡。据老牌杂志《PC Magazine》报道,它不仅可以让用户将IBM个人电脑的可用内存从64K一直扩展到256K,而且还可以让用户访问其RAMDrive。 有了这个功能,你可以将部分板载RAM设置为像存储磁盘一样,以便更快地访问数据,基本上,这就是今天的固态硬盘的使用方法。 不幸的是,在互联网上搜索这块板子的实际图片并没有结果,不过如果有找到的话,我们将更新这篇文章。 微软系统扩展卡 1983年,微软更进一步,为IBM PC推出了系统卡。你仍然可以用它将PC的内存扩展到256Kb。然而,它也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当你把基于
[家用电子]
你可能不知道的微软80年代硬件:<font color='red'>IBM</font> PC性能扩展卡
金融业短期难弃用IBM服务器:国产技术仍落后
   5月28日早间消息,虽然政府推动国内银行弃用IBM(184.78, -1.16, -0.62%)高端服务器有利于保护信息安全,但由于在服务器技术上,国内厂商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这很可能让银行“去IBM化”短期内难有很大进展。   去IBM化再引关注   昨天下午,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为应对与美国之间日益升级的网络安全冲突,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国内银行放弃IBM公司开发的高端服务器,转用本土品牌。   报道援引消息称,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在内的政府机构,都在评估中国商业银行对IBM服务器的依赖是否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该消息目前尚未获得官方证实,但是这则消息透露出的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却跟官方最近一系列的表态完全一
[手机便携]
IBM构建智能物联网平台 欲为工业4.0铺路
当今,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制造商日益关注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争夺快速增长的、以 多样微量 为特征的市场蓝海;另一方面,新技术(如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等)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使得制造业传统模式的变革及新型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此外,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探索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在这场制造业的变革浪潮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都在积极布局以期把握先机。 那么究竟什么是 工业4.0 ? 工业4.0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从关键的用户需求 工业4.0产品的角度切入,有助于理解其要义与精髓。同时,工业4.0产品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乃至全价值链、全生态系统的变革。 全球许多标杆企业早已制定工业4.0的
[工业控制]
<font color='red'>IBM</font>构建智能物联网平台 欲为工业4.0铺路
IBM彻底开放POWER8技术 支持CPU国产化
     文/搜狐IT 丁丁   4月28日,IBM发布了POWER全新一代系统平台POWER8。POWER8是第一个面向大数据设计的系统。数据显示这一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速度比X86架构的系统快50倍。   POWER8系统也是第一个OpenPOWER兼容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所有OpenPOWER基金会的研发成果。IBM通过OpenPOWER基金会,向业内开放了具有数十年技术积累的POWER相关技术,并公布了POWER8处理器的详细技术规格。该基金会将POWER硬、软件用于开源开发,同时向其它厂商开放POWER知识产权许可,可以扩展基于POWER平台的生态系统,使客户和整个产业受益。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
[手机便携]
IBM和戴尔等知名PC厂商被控侵犯光存储专利
  惠普、IBM、戴尔、和索尼等数家著名PC厂商日前被指控侵犯了和光存储接口有关的两项技术专利。该诉讼是由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Synchrome Technology于4月18日向德州地区法院提起的。   据Inquirer网站报道,Synchrome指控这些被告侵犯了该公司专利号为5802398和6304925的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提供了“通过单一界面在一台主机和至少两台存储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设备”。   据Synchrome称,这两项专利适用于那些通过一条IDE数据线连接两台光盘驱动器的PC和工作站。   台湾光驱制造商建兴的美国分支所受指控略有不同——它被指控向众多PC销售商提供数据存储设备。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