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没有捷径

发布者:江上HZ最新更新时间:2014-11-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关键字:中国半导体  捷径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见习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国,占据全球45%的芯片市场需求量。但中国的芯片绝大多数依靠进口,2013年芯片进口额为2322亿美元。相比于领先国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了十多年,不足以支撑信息消费、网络安全等国家战略。

  中国决心重塑集成电路产业链,已于今年6月正式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推动产业整合,明确政策指引,设立12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旨在2030年让“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在酝酿产业变革,并且走到了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聚光灯下。但“跨越式发展”也面临着极大挑战。

  最近数月,麦肯锡发表了两篇文章分析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新半导体政策的主要框架。据其估计,在未来5-10年投入1700亿美元,但其细节及对产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尚有待观察。

  11月5日,麦肯锡全球副董事长Christopher Thomas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并不持悲观看法,但有一道强大的壁垒阻碍着半导体行业短期内出现迅速的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挑战

  《21世纪》:您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跨越式发展”持什么态度?

  Christopher Thomas: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对“跨越式变化”的定义。半导体是持续创新的行业,要推动摩尔定律往前走,就需要整个价值链都得到提升—包括原材料、生产、设计以及驱动芯片需求增长的应用及设备。很有可能到2025年-2030年,我们将以现在无法想象的方式使用半导体技术。然而,有一道强大的壁垒阻碍着半导体行业短期内出现迅速的跨越式发展。

  现有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赢家是以规模经济、学习效率或全球影响力取胜。这就意味着今天的赢家有强大优势在明天的竞争中也成为赢家。此外,半导体技术界尤其是制造业,需要强大的综合技术开发方法,将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等单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正确的“配方”纳入到新芯片、新制造工艺的流程之中。某一个学科的单项突破并不能改变技术战局。而大企业则可以吸收这些突破成果,纳入自己的综合技术路线图中。

  最后一点,半导体是全球市场,使用着一样的基础芯片,没有固有的区域市场优势。

  这对于那些试图与大企业竞争的新进入者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需要从长计议。没有捷径,只能依靠长期、努力的基础性工程,不断改进。只有这样,二线企业才会逐步拉近与领军者的距离。这也意味着要冒险,要下长期的大赌注,致力于技术开发,因为在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可能5年以上都无法盈利。

  《21世纪》:您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些具体的证据来支持您的悲观看法?

  Christopher Thomas:我们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并不持悲观看法,只是比较现实。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增长很可能快于整体市场,在移动终端市场,中国设计公司也可能会更加具有全球竞争力。中国本土的创新和研发加之其应对市场的新方法(如交钥匙型参考设计 turnkey reference designs、快速周转SoC开发工具)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然而,全球半导体的领先者(包括各个细分领域)都是经过艰苦卓绝奋斗、久经沙场的公司,具备强大的工程及市场能力。他们许多在中国拥有庞大的业务,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及优秀的中国工程师人才。

  与这些大型全球企业角逐,提高竞争力,将成为本地企业的一个巨大挑战。本土企业需要多年的优秀执行力及全球视角,逐步塑造与他们抗衡的竞争力。

  1700亿美元改变什么?

  《21世纪》:麦肯锡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可能在半导体行业投资1700亿美元,这是否将引起其他国家效仿?在您看来,5-10年后全球半导体的行业格局会是什么样子?

  Christopher Thomas:我们要在大环境中全面地看待这笔资金投入。

  全球半导体行业会产生大量投资,据我们估计,仅去年一年,研发和资本支出就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技术难度加大、竞争加剧,这一数额还会迅速增加。这意味着在中国投入1700亿美元期间,中国以外的半导体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投资总额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所以,中国的大幅投资并没有完全改变游戏规则,它更像是一个“赌注”筹码,让中国达到全球市场标准。

  其他国家长期以来也对半导体产业提供财政支持,我们认为,还会持续下去。但扶持的水平可能比中国要低,因为其他国家的私营企业已经开始规模运营,没有国家扶持,这些企业可以支撑大规模投资。

  半导体行业多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行业。但尽管产业集群遍地开花,所有这些企业都在全球市场上竞争,游戏规则就是“最好的产品胜出”。我们希望市场继续维持全球化,不要演变成基于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区域市场。

  《21世纪》:1700亿美元能否支持中国实现建立全球领先半导体行业的宏伟蓝图?

  Christopher Thomas:半导体世界里,资金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力、心态、专注及对质量和执行最严格的坚持,是半导体公司成功的原因,而不是投资的规模。

  国际实践借鉴

  《21世纪》:中国可能会专注于为领先的本土企业提供支持,如清华紫光、中芯国际等。您是否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发展建议?

  Christopher Thomas:看到中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增长和进步,我们欢欣鼓舞,谈不上提建议。不过,的确有一些国际上最佳实践可以参考。

  首先、从技术开发、区域发展两个视角进行重点投资。建立地区集群很重要,可以在某个区域内获得规模经济及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其次、从长计议。以5-10年甚至更长眼光来制定开发、工程、销售及业务策略,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建立起世界一流的团队。

  第三、放眼全球—半导体是一个全球行业,只专注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市场,会让企业眼界狭窄,看不到国内市场以外的创新成果。

  第四、建立起追求技术卓越、质量卓越,永不妥协的企业文化。要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没有捷径可走。

  最后一点,要变得善于建立或加入生态系统—没有一家半导体公司是单打独斗成功,要依赖于供应商及客户的支持与合作。

  《21世纪》:许多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合作模式仍持怀疑态度,您认为,建立起本土和全球领先企业双赢合作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Christopher Thomas:要实现真正的双赢,必须在本土和全球企业之间建立起信任。领先企业不愿共享知识产权,并非只在中国有这个问题,因为半导体公司是出了名的保护商业机密、保护先进技术,不愿与任何人分享,除非极其信任对方或有足够吸引人的商业原因。

  那么,本土企业应该如何与全球企业建立起信任关系呢?

  首先,应该采取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建立声誉。其次,应该组建一个全球化的领导班子,具备足够语言文化能力与外国伙伴合作。

  最后,公司要摆明立场,欢迎全球竞争,不支持保护主义或“购买国货”等不有利于潜在全球合作伙伴的规则。

  在任何一场伙伴关系中,“从小做起”都是不二法则。从小合作开始,让两个公司彼此了解,建立信任,并识别最好的合作领域。
关键字:中国半导体  捷径 引用地址:中国半导体没有捷径

上一篇:华为没料到Mate7供不应求
下一篇:砍掉重练 三星Galaxy S6开发计划从零开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24

美商务部:由于中国补贴,半导体出现过剩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美国及盟国需要将出口管制和国内激励措施结合起来,以应对半导体芯片产能过剩的问题。她还称,“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对芯片产业进行补贴,将导致成熟芯片(采用40纳米及以上技术生产的器件)和传统芯片(采用28纳米及以上技术生产的器件)产能过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与盟友合作,才能走在前面。” 她还表示,美国需要投资其生产高端芯片的能力,同时阻止最先进的技术进入中国。 她说,拜登政府正在与行业领袖合作,并与盟友协调一套量身定制的新出口管制措施,但拒绝提供最新的时间表。 她说,这些限制措施将在去年 10 月实施的限制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将剥夺美国公司的一些收入,但我
[半导体设计/制造]
SEMI:2024 年月产晶圆要破 3000 万片大关,中国引领半导体产业扩张
1 月 4 日消息,SEMI 近日发布《世界工厂预测》报告,2023 年全球半导体每月晶圆(WPM)产能 2960 万片,增长 5.5% 的基础上,预估 2024 年将增长 6.4%,月产能首次突破 3000 万片大关(以 200mm 当量计算)。 报告指出,在前沿 IC 和晶圆代工产能增加,芯片终端需求复苏的推动下,2024 年半导体行业将进一步复苏。 SEMI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Ajit Manocha 表示: 全球市场需求的复苏和政府激励措施的增加,推动了关键芯片制造地区晶圆厂投资的激增,预计 2024 年全球半导体产能将增长 6.4%。 全球对半导体制造业对国家和经济安全的战略重要性的高度关注是这些趋势的关键催化剂。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收购韩国半导体厂商,美国要审查!
近日,韩国美格纳半导体表示,中国智路基金对该公司的收购计划将需要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 美格纳公司在文件中披露,它于5月26日收到美国财政部的电子邮件,要求当事各方向CFIUS提交通知。美格纳公司表示,虽然它仍然认为该收购不需要美国任何监管批准,但它还是计划配合CFIUS的要求。 今年3月29日韩国半导体厂商美格纳半导体(MagnaChip Semiconductor)宣布,将接受中国投资基金智路资本的收购提案。智路资本将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agnaChip的所有股票。 韩国民众呼声韩政府介入审查 智路资本收购Magnachip的消息一公布就引起韩国人的广泛关注。近日,在青瓦台国民请愿网站上出现
[半导体设计/制造]
泰达科投:助中国半导体科企夯实核心竞争力
2021年12月18日,由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和爱集微联合主办的2022第三届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年会暨中国IC风云榜颁奖典礼在京举办。天津泰达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达科投”)荣获2021中国IC风云榜“年度最佳产业投资机构奖”。泰达科投董事总经理张鹏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2021年在抗疫和国产化替代加速等背景下,泰达科投在半导体领域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 2022年公司计划投资额将达15至20亿元,致力于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并积极向汽车、AI、工业智能化芯片领域,以及半导体产业上游设备和原材料等领域投资布局。 深耕产业十多载 泰达科投作为中国本土第一批专业创业投资机构,2000年成立于天津,历经20年发展,公司已
[手机便携]
浅析NASA的聚变能源新捷径
一个多世纪前, 物理学家首次提出了氢元素聚变成氦从而为太阳提供能量的猜想。研究人员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揭开秘密,原来是恒星内部较轻的元素碰撞成较重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能量。 科学家和继续研究太阳的聚变过程,希望有一天能利用核聚变发热或发电。但以这种方式能源需求的前景仍然非常渺茫。 相比之下,从核裂变中提取能量相对较快。1938年在德国发现了铀裂变,仅仅4年后的1942年,第一座核反应“堆”就在芝加哥建成。 目前,全世界运行的裂变反应堆大约有440座,合计可以发电约400千兆瓦,其碳排放量为零。尽管这些裂变发电厂有很大的价值,但也有相当多的缺点。其使用的浓缩铀燃料必须安全存放。 类似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和日
[机器人]
Cissoid:深化合作,开拓中国高温半导体市场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半导体器件在超低温或者是超高温的情况下,会失去其功能。目前,国内所使用的一般半导体器件正常工作的温度都在-55℃到150℃之间,但是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展,使用环境的日趋恶劣,这种类型的半导体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014年5月5日,比利时Cissoid公司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与上海诺卫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在华销售其产品的重大经销协议。Cissoid的入华,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对于高温半导体的巨大需求,已经当前市场产品的短板决定的。Cissoid此举,希望通过其先进的工艺和产品,深入中国市场,拓展其市场规模。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听说过Cissoid及其产品。但是作为一家成立于2000
[半导体设计/制造]
Cissoid:深化合作,开拓<font color='red'>中国</font>高温<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市场
莫大康: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重任由谁领军?
2020年8月10日 近期任正非带队访问南京、上海的几所大学,加上业内传闻华为招聘光刻机工程师,及挖角半导体设备厂的人材等引起业内议论。 有人传华为将借助上海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科技力量,自研自产芯片,实现芯片自主,打破美国的卡脖子式制裁。 从逻辑上华为此举是被逼出来的,也是可以理解与支持。 纵观国内半导体业的现状,实际上的形势是十分严峻。最坏的时刻可能还没到来。在美国的无底线打压下,如华为海思,它是国内最大的fabless,2019年销售额约800亿元,是中国唯一能进fabless全球前十的公司。但是到9月时,台积电将断供,导致它的大部分先进工艺制程芯片,已无地可以加工,连中芯国际,原本认为它至少可以帮海思少许忙,如今它也是只能望洋
[手机便携]
意法半导体公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强调中国是关键市场
意法半导体(ST)日前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营收34.7亿美元,毛利率41.7%,营业利润率15.9%,净利润5.13亿美元。 ST 总裁兼CEO Jean-Marc Chery 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收入下降 18.4%,净利润下降 50.9%。 不过尽管营收下滑,ST依然坚持25亿美元左右的资本支出,以满足未来制造战略需求。 如图所示,按照产品线划分,包括MCU、数字和射频、功率和分立器件以及模拟、MEMS及传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MCU下滑最为明显。另外在终端市场方面,工业是下滑最大领域,汽车几乎持平,而个人电子及通信/电脑产业同比实现了上升。 Chery提到,ST所有地区的工业领域客户订
[半导体设计/制造]
意法<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公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强调<font color='red'>中国</font>是关键市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