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的“饥饿”吗
一个黄牛,两年半时间,线下渠道分销,最高月销量超过70000台,个人资产超过千万元。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约70%为线上出货,30%通过电信运营商出货。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小米黄牛发家自述:三年赚千万》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虽然小米方面拿出了“本是商业机密”的快递发货数据自证清白,但这还是再次引起了业内外对于小米“饥饿营销”的激烈讨论。
小米的“抢购”、“闪购”模式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这也是一直以来贴在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但外界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令小米品牌闪闪发光的重要因素,除了苹果和小米,其他品牌想“饥饿”也未必饿得了;贬者则认为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体验,使用不当会伤害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基石——“米粉”,黄牛的存在无疑是最大的副作用。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正在寻求供应链和渠道模式上的改变,毕竟如今已经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小米,有些东西应该也必须要改变了。
小米被迫“晒底裤”
这篇引起轩然大波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个化名为“老娄”的 “第一代”大黄牛。他说,从2012年2月开始,自己从线下渠道分销小米手机,最高月销量超过7万台,经过两年半时间,个人资产积累已超过千万元。
根据老娄透露的“内幕”,小米的黄牛数量保守估计也多达几十万人,一级渠道可以从小米公司直接拿货,全国主要有四家线下隐秘的出货商,层层向下,老娄属于二级渠道,终端销售门店一般是四级渠道。而线上组织抢货的都是小黄牛,赚的是辛苦钱。
老娄爆料说:“其实小米2013年上半年之前官网出货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劲爆。按照我们一级上线的说法,每次说几分钟线上销售10万台,基本上其中几万台都是通过我们线下渠道放出去的。线上出货要查实际上很简单,从快递渠道一看就知道了。”
面对质疑,小米公司坚决否认了上述说法,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外透露: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线上出货的台数为1119万台,占比约70%,有接近30%的手机则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出货。
为了证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黎万强还出具了来自小米合作快递公司的“有力证据”:小米手机主要配送公司顺丰、如风达和邮政EMS三家的发货单,这三张盖有公章的发货单显示:三家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发出了1031万单的小米手机。除以1119万台的线上总出货量,平均每笔订单购机1.09台,应该可以得出并无大量黄牛订货的结论。
黎万强将这一行为比喻为“晒底裤”,“这样的财务数据是不对外的,公司犹豫再三,为了自证清白,将自己的家底晒给媒体看,让外界了解小米的真实情况,将一个真实的小米,特别是电商这一面披露给外界。”他说。
黄牛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产物,黄牛以官方价购入产品,然后以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进行销售,获得其中的差价作为利润。只要有需求、有价差,黄牛就一定会存在。实际上,小米的去黄牛化之路已经相当漫长了,从严控甚至杜绝了F码(即现货码)、开发黄牛的鉴定识别技术、调整预售周期等等。但绝对杜绝串货,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件,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串货率。
而对于“黄牛门”,记者也询问了小米公司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这个话题我们不想多谈。”
小米为何会“饥饿”?
黎万强的证据足以证明今天小米的清白,但是过去的3年中都是如此吗?其实,纠结于此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米和黄牛之间的纠葛也算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黄牛毕竟也是小米的“销售员”,只不过是以小米并不喜欢的方式。但是,这次偶然的“黄牛门”事件,也确实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小米的“饥饿营销”,以及隐藏其后的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渠道真相的讨论,毕竟今天的小米已经不是4年前的小米了。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8月,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这款号称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的手机,不仅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还拥有1G内存,800W像素摄像头等强悍配置,但价格却只有1999元,而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售价均在3000元左右。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品牌不low而且逼格很高,小米手机一下成为国内最火爆的新锐智能手机品牌。之后历代的小米手机以及其他小米产品几乎都保持了非常诱人的价格优势,不过,用户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不到。
尽管雷军多次强调,小米从未刻意搞饥饿营销,用户买不到是因为小米的产能实在是跟不上用户的需求。3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机上市销售时,第一个月卖出1万部,销售额不过2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产能达到2600多万部,全年完成6000万部几乎无任何悬念,而明年年销量过亿的目标似乎也十分乐观,增速惊人。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米的饥饿营销在最初阶段产能不足应该是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来看,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公司话语权的加大,产能应该不是瓶颈了,所以现在看来,饥饿营销应该已经成为小米的倾向性营销方式,摩尔定价定律在这里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米一直饥饿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小米独特的定价策略、供应链设计和渠道安排。
手机行业的特点是新品上市阶段成本最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销量的增大,成本会逐渐下降。传统手机厂商都是浮动定价的,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逐渐降价直至推出新品,即先盈利后亏损。
而小米却利用摩尔定律,采取了另外一个思路:先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用户,快速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产品便可以开始盈利,这是一种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
而实现低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小米产品主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种方式让小米获得了快速的资金周转率和接近于零的仓储成本。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这使得小米与其他传统手机也包括硬件厂商拥有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品阶段,预估销量是非常难的。而小米可以按订单生产,以实现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
“大公司”之后
尽管雷军一直说:I have a dream,做一家小餐馆,但门口总有人排队。但今天的小米早已不是一家小餐馆,它已经长大了。2013年,小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成为第一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小米仅仅用了4年时间。
饥饿一定是一把双刃剑。曾经,让消费者“饥饿”,这一着“险棋”在小米成了一着“妙棋”。当小米只是一家创业小公司时,回报的诱惑显然大于风险的担忧,但是当小米在品牌和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时候,对风险的考虑权重就要大很多了。
不难发现,自今年开始小米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销售渠道转型,运营商渠道等传统渠道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小黄牛党自知无利可图,大多数都准备洗手不干了。
老娄也是如此,“从今年开始,小米手机销售渠道开始转型,爱施得、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等传统渠道成为小米手机最主要的出货渠道,小米更像一家传统手机公司。我们这种大黄牛对小米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转向其他国产手机的电商品牌,另一部分像我这种,准备洗手不干了。大环境差,弄不好这两年挣的钱再给吐出去,不值。”老娄说。
徐昊说:“手机这类产品,重点的销量还是走线下渠道,而且单纯地做线上渠道很难往三四线城市去渗透。所以小米未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是肯定的。”
小米最初的市场定位为手机发烧友,是习惯于网络的年轻人。但随着小米进入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这也是各家手机厂商最大的潜在空间和盈利增长点,仅仅依靠线上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更倚重传统渠道。
按照今天小米的实力和雄心,其实完全可以不再根据预约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了,已经有丰富的既有数据对市场进行预估,至少“产能所限”已经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但是,渠道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黎万强说:“链条很长会给决策者很多错觉,觉得卖得好就马上追加订单,但其实货都在渠道里,按照不准确的销售量预测市场,会使生产计划面临很大风险,对供应链有很大压力 。”
徐昊说:“黄牛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个市场有渠道空间。小米不会单纯地只做线上,所以他们走线下渠道就必定会面对不同的经销商。如果真的想解决黄牛问题,有一点就是要做到供过于求,但是这显然违背了小米的市场策略,所以未来仍然会有黄牛发展的空间。”
他认为:“抢购这种形式对于小米来说造势是更主要的一点,营造出这种一机难求的现象,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来调动用户的需求量。可以说目前小米的这种策略还未见到失败的迹象。但是预计小米未来还会对营销方式做出改变,不会一味地做这种市场策略。因为一旦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不再增长,或市场已形成饱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影响到小米的品牌形象。”
“黄牛门”爆发之后,雷军曾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目前小米绝大部分产品已保证供应,小米网随时有货,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电视2、小米平板、红米等。小米4、小米手环还在扩产,争取早日开放购买。”尽管使用了“争取早日”的保守承诺,但其中的底气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关键字:小米 黄牛
引用地址:小米黄牛自爆3年赚千万 公司晒快递数据证清白
一个黄牛,两年半时间,线下渠道分销,最高月销量超过70000台,个人资产超过千万元。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约70%为线上出货,30%通过电信运营商出货。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小米黄牛发家自述:三年赚千万》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虽然小米方面拿出了“本是商业机密”的快递发货数据自证清白,但这还是再次引起了业内外对于小米“饥饿营销”的激烈讨论。
小米的“抢购”、“闪购”模式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这也是一直以来贴在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但外界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令小米品牌闪闪发光的重要因素,除了苹果和小米,其他品牌想“饥饿”也未必饿得了;贬者则认为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体验,使用不当会伤害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基石——“米粉”,黄牛的存在无疑是最大的副作用。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正在寻求供应链和渠道模式上的改变,毕竟如今已经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小米,有些东西应该也必须要改变了。
小米被迫“晒底裤”
这篇引起轩然大波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个化名为“老娄”的 “第一代”大黄牛。他说,从2012年2月开始,自己从线下渠道分销小米手机,最高月销量超过7万台,经过两年半时间,个人资产积累已超过千万元。
根据老娄透露的“内幕”,小米的黄牛数量保守估计也多达几十万人,一级渠道可以从小米公司直接拿货,全国主要有四家线下隐秘的出货商,层层向下,老娄属于二级渠道,终端销售门店一般是四级渠道。而线上组织抢货的都是小黄牛,赚的是辛苦钱。
老娄爆料说:“其实小米2013年上半年之前官网出货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劲爆。按照我们一级上线的说法,每次说几分钟线上销售10万台,基本上其中几万台都是通过我们线下渠道放出去的。线上出货要查实际上很简单,从快递渠道一看就知道了。”
面对质疑,小米公司坚决否认了上述说法,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外透露: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600万台。其中,线上出货的台数为1119万台,占比约70%,有接近30%的手机则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出货。
为了证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黎万强还出具了来自小米合作快递公司的“有力证据”:小米手机主要配送公司顺丰、如风达和邮政EMS三家的发货单,这三张盖有公章的发货单显示:三家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发出了1031万单的小米手机。除以1119万台的线上总出货量,平均每笔订单购机1.09台,应该可以得出并无大量黄牛订货的结论。
黎万强将这一行为比喻为“晒底裤”,“这样的财务数据是不对外的,公司犹豫再三,为了自证清白,将自己的家底晒给媒体看,让外界了解小米的真实情况,将一个真实的小米,特别是电商这一面披露给外界。”他说。
黄牛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产物,黄牛以官方价购入产品,然后以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进行销售,获得其中的差价作为利润。只要有需求、有价差,黄牛就一定会存在。实际上,小米的去黄牛化之路已经相当漫长了,从严控甚至杜绝了F码(即现货码)、开发黄牛的鉴定识别技术、调整预售周期等等。但绝对杜绝串货,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件,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串货率。
而对于“黄牛门”,记者也询问了小米公司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这个话题我们不想多谈。”
小米为何会“饥饿”?
黎万强的证据足以证明今天小米的清白,但是过去的3年中都是如此吗?其实,纠结于此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米和黄牛之间的纠葛也算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黄牛毕竟也是小米的“销售员”,只不过是以小米并不喜欢的方式。但是,这次偶然的“黄牛门”事件,也确实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小米的“饥饿营销”,以及隐藏其后的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渠道真相的讨论,毕竟今天的小米已经不是4年前的小米了。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8月,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这款号称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的手机,不仅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还拥有1G内存,800W像素摄像头等强悍配置,但价格却只有1999元,而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售价均在3000元左右。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品牌不low而且逼格很高,小米手机一下成为国内最火爆的新锐智能手机品牌。之后历代的小米手机以及其他小米产品几乎都保持了非常诱人的价格优势,不过,用户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不到。
尽管雷军多次强调,小米从未刻意搞饥饿营销,用户买不到是因为小米的产能实在是跟不上用户的需求。3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机上市销售时,第一个月卖出1万部,销售额不过2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产能达到2600多万部,全年完成6000万部几乎无任何悬念,而明年年销量过亿的目标似乎也十分乐观,增速惊人。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米的饥饿营销在最初阶段产能不足应该是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来看,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公司话语权的加大,产能应该不是瓶颈了,所以现在看来,饥饿营销应该已经成为小米的倾向性营销方式,摩尔定价定律在这里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米一直饥饿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小米独特的定价策略、供应链设计和渠道安排。
手机行业的特点是新品上市阶段成本最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销量的增大,成本会逐渐下降。传统手机厂商都是浮动定价的,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逐渐降价直至推出新品,即先盈利后亏损。
而小米却利用摩尔定律,采取了另外一个思路:先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用户,快速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产品便可以开始盈利,这是一种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
而实现低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小米产品主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种方式让小米获得了快速的资金周转率和接近于零的仓储成本。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这使得小米与其他传统手机也包括硬件厂商拥有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品阶段,预估销量是非常难的。而小米可以按订单生产,以实现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
“大公司”之后
尽管雷军一直说:I have a dream,做一家小餐馆,但门口总有人排队。但今天的小米早已不是一家小餐馆,它已经长大了。2013年,小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成为第一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小米仅仅用了4年时间。
饥饿一定是一把双刃剑。曾经,让消费者“饥饿”,这一着“险棋”在小米成了一着“妙棋”。当小米只是一家创业小公司时,回报的诱惑显然大于风险的担忧,但是当小米在品牌和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时候,对风险的考虑权重就要大很多了。
不难发现,自今年开始小米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销售渠道转型,运营商渠道等传统渠道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小黄牛党自知无利可图,大多数都准备洗手不干了。
老娄也是如此,“从今年开始,小米手机销售渠道开始转型,爱施得、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等传统渠道成为小米手机最主要的出货渠道,小米更像一家传统手机公司。我们这种大黄牛对小米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转向其他国产手机的电商品牌,另一部分像我这种,准备洗手不干了。大环境差,弄不好这两年挣的钱再给吐出去,不值。”老娄说。
徐昊说:“手机这类产品,重点的销量还是走线下渠道,而且单纯地做线上渠道很难往三四线城市去渗透。所以小米未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是肯定的。”
小米最初的市场定位为手机发烧友,是习惯于网络的年轻人。但随着小米进入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这也是各家手机厂商最大的潜在空间和盈利增长点,仅仅依靠线上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更倚重传统渠道。
按照今天小米的实力和雄心,其实完全可以不再根据预约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了,已经有丰富的既有数据对市场进行预估,至少“产能所限”已经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但是,渠道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黎万强说:“链条很长会给决策者很多错觉,觉得卖得好就马上追加订单,但其实货都在渠道里,按照不准确的销售量预测市场,会使生产计划面临很大风险,对供应链有很大压力 。”
徐昊说:“黄牛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个市场有渠道空间。小米不会单纯地只做线上,所以他们走线下渠道就必定会面对不同的经销商。如果真的想解决黄牛问题,有一点就是要做到供过于求,但是这显然违背了小米的市场策略,所以未来仍然会有黄牛发展的空间。”
他认为:“抢购这种形式对于小米来说造势是更主要的一点,营造出这种一机难求的现象,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来调动用户的需求量。可以说目前小米的这种策略还未见到失败的迹象。但是预计小米未来还会对营销方式做出改变,不会一味地做这种市场策略。因为一旦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不再增长,或市场已形成饱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影响到小米的品牌形象。”
“黄牛门”爆发之后,雷军曾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目前小米绝大部分产品已保证供应,小米网随时有货,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电视2、小米平板、红米等。小米4、小米手环还在扩产,争取早日开放购买。”尽管使用了“争取早日”的保守承诺,但其中的底气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上一篇:砍掉重练 三星Galaxy S6开发计划从零开始
下一篇:爱立信国内演示WiFi电话 有助改善4G覆盖不佳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24
手机如何连接小米扫地机器人_小米扫地机器人怎么连wifi
米家扫地机器人可以讲是物美价廉,小米扫地机器人价格属于扫地机器人各大品牌中属于相当实惠的价格了,但是经过各种网络对比后小米扫地机器人也可以讲是中间的佼佼者,那那么选择小米扫地机器人就多了,就会有一些基本操作的问题。
手机如何连接小米扫地机器人 介绍使用苹果手机连接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的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将手机连接wifi(不要使用网络),等待网络连接成功对号出现
登录小米智能家庭(米家)。 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说明书上的二维码,或直接登录App Store搜索 “米家” App下载。如无小米账号可先注册或直接使用微信登陆
切换到“我的设备”页签,点击右上角的加号添加设备; 选择“米家扫地机器
[机器人]
小米携手联芯布局手机上游产业链
专家称:小米暂不会“变芯” 联芯是“技术备胎” ■IT时报 戚夜云 11月6日,鲜有动静的大唐电信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将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人民币1.03亿元的价格许可授权给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松果电子背后是谁? SDR1860平台技术主要是指五模单芯片LC1860。在今年上半年的2014MWC展上,4G单芯片解决方案LC1860出现在全球通信产业界。联芯科技相关报道中显示,LC1860在还没有正式面世前就已被多家客户提前“认购”,并预计第三季度将会上市。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却是联芯科技与北
[手机便携]
两位重量级分析师加入小米,雷军这回真乐了
9月1日,雷军在微博上宣布:“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通讯及电子行业知名分析师孙昌旭和潘九堂正式加入小米,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和潘九堂具有在通讯与电子行业研究领域超过二十年的从业经验,凭借他们两位极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与深厚的人脉资源,小米将在深化手机及智能硬件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那么,两位电子行业知名分析师加入能给小米带来什么? 根据雷军的微博,孙昌旭和潘九堂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希望通过他们的人脉整合手机、硬件产业上下游的资源。 就在今年2月,小米推出了由旗下松果电子自主研发的SoC芯片澎湃S1,小米5c首发。采用八核架构,包括4个主
[网络通信]
小米危机:手机/米聊/MIUI三驾马车优势渐失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有关MIUI主题收费而遭到广大用户批评的评论。优秀主题收费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到了MIUI这里就变得这么难呢?在我看来,这是小米手机营销导致的副作用。MIUI主题收费只是一根导火线,它将暗示着小米的危机即将浮现,以及过去埋下的矛盾将会爆发。 一、小米手机的危机 毫无疑问,2011年是小米年。小米手机的出现搅翻了本来安静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8月16日,尽管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模仿了苹果的风格,但在国内没有这样的一场发布会像小米一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死忠米粉的狂热高呼,雷军在台上的奋力一摔,以及那颠覆式的神一般的价格。 1999元的价格颠覆了当时智能手机的定价,那时候,1999元的价格只能买到类似H
[手机便携]
小米进入美国市场信心有了,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小米 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王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台CNBC采访时表示, 小米 正在筹措资源进入美国市场。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据CNBC报道,上周 小米 刚刚与微软签署了一项协议,在 云计算 ,人工智能和硬件领域达成合作,同时帮助小米音响扩展到其他市场。 当被问及这是否是小米准备以智能手机进入美国市场的迹象时,王翔表示,公司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市场。 “我们一直很重视美国市场,美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我们非常谨慎地为美国消费者服务,”王翔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到。 王翔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是以运营商为主导,通过采用大比例补贴的手法降低手机终端售价留住用户。
[手机便携]
小米超级旗舰全面曝光汇总:外形/配置已经没有悬念
小米8将于5月31日在深圳正式亮相,临近发布会,有关该机的细节陆续揭晓。 5月26日,网上曝光了小米8的包装盒。和上一代小米6不同的是,小米8的包装盒为黑色设计,简洁大方。 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小米8采用了异形全面屏,屏幕顶部的凹槽内除了前置摄像头、听筒、距离传感器、光线感应器之外,还有红外镜头、Flood红外泛光、Dot景深镜头等元件。 这些元件是实现面部识别的基础,和传统面部识别不同,小米8的面部识别可用于移动支付,安全性更高。 配置方面,小米8搭载了高通骁龙845处理器,这颗芯片基于先进的10nm LPP工艺制程打造,采用Kryo 385架构、八核心设计,CPU主频为2.8GHz,GPU为Adreno 6
[手机便携]
华为余承东:未来三到五年小米将消失
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负责人余承东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智能手机行业将重新洗牌,未来三到五年只会剩下三大手机厂商。 当然,余承东认为华为将是三大手机厂商之一。但他承认,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将是痛苦的,现今的行业领军者可能会被迅速遗忘。
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余承东接受了采访。他表示,华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至于原因,他表示:在研发和设计投入方面,很少有公司能能与华为相提并论。
余承东认为,研发和设计是打造一个成功的智能手机业务的关键。
作为网络设备巨头,华为已经迅速进军智能手机等消费者产品市场。周日,华为还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
余承东承认,最近数月,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大批厂商涌入智能手机市场,这些厂商
[手机便携]
印度政府质疑中国品牌手机安全 小米率先回应数据在新加坡
集微网8月18日报道,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以“担忧数据泄露危害安全”为由,开始大面积审查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并以此为由向中国各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发出警告令其限期整改。 印度政府“怀疑中国手机制造商正在窃取用户信息”,比如联系人列表和短信息等,妄称他们在进行“黑客行为”。 印媒援引一位印度官员的话称,“政府要求所有公司在8月28日前提供相关资料。在印度销售的任何设备,均应当符合全球安全标准。” 印度政府也会对企业进行抽检,如果发现不合格,企业将会被重罚。 针对印度政府的要求,小米率先做出回应。小米印度区负责人摩奴·库马·贾恩表示,“我们的智能手机是极其安全的。首先,在没有事先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我们不会收集用户任何信息。其
[手机便携]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8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