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Skylake系列处理器已经公开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作为“Tock”部分,新架构的细节英特尔实在是透露的太少。在即将召开的IDF大会之前,来 自德媒Heise.de的一份实测报告终于让我们得以有机会管中窥豹,之前传了很久的“逆超线程(inverse hyper threading)”终于是浮出水面。
关键字:Intel Skylake
引用地址:Intel Skylake新架构的秘密:逆超线程 单核猛增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多核、超线程的意义。芯片的工作频率(时钟频率)1990年代及 2000年 代早期一直在稳步提升,但是主频太快会导致芯片出现功耗过大和过热的问题,因此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开始走多核化的路线,即限制单个微处理器的主频,通过集成多个处理器内核来提高处理性能。
多(超)线程(HT)指的是一个物理核心可以驾驭多个逻辑线程,以便更好地进行多任务处理。对于Intel的现代酷睿来说,包括刚刚推出的i7-6700K,共有4个物理核心、8线程,即一个物理核心调用两个线程。
目前而言,最大的问题仍是应用端,能充分利用多核处理优势的寥寥,所以给用户带来的速度提升感知越来越不明显。Intel前雇员因此还办了Soft Machines公司,搞出了全新的CPU架构VISC,即把CPU内核虚拟化,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需求动态分配资源,对单 / 多线程的应用在性能与功耗之间做出平衡。
这背后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赞扬的。而来自Heise.de的这份报告使用了标准性能评估公司SPEC CPU2006,通过绘制坐标轴发现,这一代的单线程性能已经大幅领先。
左边四个代表物理核心,右边是逻辑内核。虽然性能增长,但并不意味着有更多的县城被激活。实际上还会下降。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就是一个线程可被多个物理核心共用,是不是有点违背传统HT的思路。
但这同时意味着Skylake将大幅提高单线程应用程序使用Skylake处理器的效率,实际价值很大。
灵活扩展的前端核心在处理器微架构中已经缺席了很久,Skyleke的这种改变让我们重新看到“小芯变大芯”,当然这一切也要归功于制程工艺的进步。
上一篇:欲做物联网核心 蓝牙技术联盟瞄准Beacons和智能家居
下一篇:“积木手机”计划受阻 Google或再次跳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57
英特尔CEO科再奇致科技行业领袖的公开信
日前,英特尔CEO 柯再奇发表公开信,就数据安全问题阐述了英特尔的观点,表达了对客户的承诺,公开信完整如下。 在谷歌Project Zero团队上周公布潜在安全隐患之后,英特尔一直在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尽快恢复客户对数据安全的信心。正如我本周在CES上所说,进行如此程度的产业合作是非常了不起的。产业界的团结一致让我倍感自豪。我感谢所有人非凡的合作。我们特别要感谢谷歌Project Zero团队,感谢他们负责任的披露,为整个行业协调解决这些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们的努力不断向前推进,我想阐明英特尔对客户的承诺。这是我们的承诺: 1、客户第一的紧迫性:到1月15日,我们发布的更新将覆盖过去 5 年内推
[嵌入式]
英特尔 CEO:我把整个公司都押注在了 18A 制程上
2 月 29 日消息,英特尔 CEO Pat Gelsinger 最近在接受 TechTechPotato 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表示:“我将整个公司都押注在了 18A 制程上。” Gelsinger 此次重申了 18A 制程对英特尔的重要性,比去年年底的表态更加坚定。当时他曾表示:“这可能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赌注,但并不是把整个公司都押上去。” Gelsinger 此番言论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是出于对计划进展的信心,还是迫于公司面临的困境而孤注一掷,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据了解,18A 制程是英特尔重回技术领导地位的加速路线图中的第五个节点,虽然实际并没有采用 1.8nm 的制程工艺,但是英特尔却表示自家的 18A 制程在性能以
[半导体设计/制造]
分析师:英特尔和ARM业务将产生“碰撞”
为了与ARM控股公司(ARM Holdings plc)在嵌入式市场进行竞争,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率先将其外围的处理器技术转移给一家芯片代工公司。 有报道,英特尔将非专用的Atom处理器内核转移至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的技术平台上,根据近日两家达成的协议,移植业务包括工艺、IP、内核库以及设计流程等。 该协议不是一项简单的代工或知识产权(IP)的交易。英特尔除了努力降低Atom处理器的制造成本结构,还将推出用于消费者电子、嵌入式、手持设备以及上网本(netbooks)四大关键市场的处理器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根据这
[嵌入式]
半导体排名:英特尔第一、高通成长最快
这几年来,从PC产业来到行动市场,市场热门产品大洗牌,也导致相关半导体大厂的出货与营收都产生变化。也因为整体半导体市场营收衰退的原因,全球前25大半导体厂商中,业绩多半呈现下滑的态势。而唯一不变的是,连续蝉联第一大的厂商不变,也就是CPU大厂英特尔。
根据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统计结果指出,2012年全球半导体营收总计2999亿美元,较2011年下滑2.6%。由于整体半导体市场营收衰退,前25大半导体厂商中业绩下滑的家数多于能呈成长者。然而英特尔则是第21年蝉联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厂商。
Gartner研究总监Steve Ohr表示,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动能通常来自于运算、 无线、消费电子和车用电子等产业,但
[手机便携]
英特尔世界公开赛将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前落户中国
英特尔世界公开赛将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前落户中国,释放玩家电竞热情 今天,英特尔宣布 “英特尔世界公开赛” (Intel World Open,简称 IWO)落户中国,DOTA 2 成为英特尔世界公开赛指定的竞赛游戏。英特尔希望通过赛事将体育精神带给更多年轻人,鼓舞他们奋发向上。英特尔世界公开赛今年将在中国开启面向校园和网咖的海选竞赛,通过四个月的角逐,决胜者最终将在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前举办的赛事上与职业战队一决胜负,让更多年轻人在竞技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英特尔市场部总经理吕冬与DOTA 2 负责人顾黎明先生合影) 英特尔市场部总经理吕冬表示:“作为奥运会TOP合作伙伴,英特尔一直致力于在奥运赛事
[家用电子]
英特尔深耕冷却技术,锚定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未来
英特尔在液冷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合作有助于推进摩尔定律,并助力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在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英特尔实验室内,有24台装有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被置于一个充满合成且非导电油的槽中,并保持开机状态。 浸没式液冷是一种比传统风冷更为有效的处理器散热方式。英特尔正与行业伙伴展开合作,为目前和未来的数据中心研发多样化解决方案。 摩尔定律的演进发展意味着需要在集成电路上增加更多晶体管,并逐步增加内核。如此一来,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能源。 在过去十年中,英特尔通过对处理器进行优化,已经节省了约1000 兆瓦时的电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同时得益于包括系统风扇、数据中心室内冷却设备,以及芯片级冷却在内的多
[网络通信]
英特尔2007年将停产386 昔日宿将宝刀未老
1985年英特尔公司推出32位的80386处理器,首块386的频率为16MHz。 5月21日消息,据英国硬件网站Reg Hardware报道,英特尔公司终将作别386和486处理器。但这两款经典处理器的生产要一直延续生产到2007年9月28日,同时英特尔公司第一款RISC处理器960也将准备停产。 英特尔公司的官方文件宣称,这些产品的订货量目前都很低,生产将难以为继。英特尔在本月告知客户,2007年3月30日后将不再接受这些芯片的订单。 “英特尔公司386和486系列处理器至今连续生产已经超过15个年头。”这份文件行间难掩怅怀之情。 这家半导体巨人一同谢幕的经典产品有,MCS51、
[焦点新闻]
英特尔宣布重磅投资规划,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英特尔宣布重磅投资规划,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英特尔将投资7亿美元打造全新大型实验室,并发布业界首个开放知识产权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全力构建创新能效解决方案。 今日,英特尔公布两项全新投资计划,以持续推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中心技术解决方案。首先,英特尔宣布将投资逾7亿美元,建设一个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英尺的领先大型研发实验室,旨在聚焦创新的数据中心技术,并解决加热、冷却和用水等领域的问题。此外,英特尔还推出了业界首个开放知识产权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截至目前,英特尔已在中国台湾启动了初始设计概念验证,计划助力简化并加速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落地实施。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数
[网络通信]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4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