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喜人但股价下跌 AMD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份额而是话语权

发布者:科技狂人最新更新时间:2018-10-28 来源: 雷锋网关键字:AM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MD公布了2018财年的第三季度收益。虽然公司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本季度仍是AMD的又一个强劲季度,收入增至16.5亿美元,同比增长4%;营业收入1.5亿美元,增长了26%;净利润1.02亿美元,增长了67%。综合下来,使得AMD每股收益达到0.09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


访问购买页面:


AMD旗舰店


更重要的是,本季度的毛利率同样增长了4%,达到了40%,这对AMD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过去的几年里,AMD一直在与利润率作斗争,2014年第四季度利润曾一度下滑至29%。



        AMD将毛利率增长归因于Ryzen和EPYC等新产品的推出,但也归因于IP相关收入,这部分收入占毛利率增长的一半。尽管这一收入来源可能不会持续,但即便没有它,38%的收入也会比以前更好。


        从其业务来看,计算机和图形业务的营收增至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为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Ryzen桌面和移动设备的强劲销售实际上被GPU收入的下降和加密货币市场的下跌所抵消,AMD表示,区块链本季度的营收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太可能以目前加密货币的状态增长。不过这确实会导致AMD在加密计算的渠道中出现产品过剩,这可能会影响未来几个季度。


        AMD的另一个主要方向是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领域,这得益于AMD在XboxONE和PlayStation 4上的成功,帮助公司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年。这部分业务的营收为7.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营业收入为8600万美元,增长16.2%。


        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半定制产品和IP相关收入减少,考虑到游戏机上市时间长短,这并不奇怪。EPYC的服务器销量增加抵消了这一点,而EPYC的额外销售也有助于提高利润率,这要归功于企业提供了比消费者游戏更好的回报。AMD还表示,他们的数据中心图形产品Radeon Instinct系列也是今年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财报虽好,股价却跌了


        2016年底,AMD推出了堪称“咸鱼翻身”的Zen架构,同频性能大跨步追平了Intel。随后AMD基于Zen架构,先后推出了Ryzen系列桌面处理器和EPYC系列服务器处理器,以低价高性能的定位,正式对Intel“宣战”。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AMD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市场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近期发布了最新的桌面处理器市场份额调研报告, AMD桌面处理器的市场份额最近两年获得了稳定增长,于2018增长至12.3%,相较2年前的9.1%提升了35%。虽然与Intel的87.7%相比还是很弱小,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好的景象。


        可以看出,AMD真的是一直铆足了劲想和再次反攻Intel。但这次的财报虽然表面看起来还算不错,实际上AMD对下一季度的预计营收只有14.5亿美元,上下浮动5000万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6亿美元,而non-GAAP毛利率则为41%,这让一直被看好的AMD前景蒙上了阴影,公司股票也在单日下滑超过20%。


        回顾过去几年的走势,其实Intel和AMD这对几十年的冤家之间的气氛一直非常微妙:先是AMD多年来的钦命“女友”GF放弃研发7nm制程,AMD所有7纳米产品都将交由台积电代工,紧接着Intel阵营传出了10nm工艺受阻14nm产能告急的消息以示配合;而后前不久又有消息称Intel的10nm工艺可能要凉凉,Intel又急忙出面否认。



        虽然Intel一再重申他们的10nm工艺进展良好,而且对比以往的工艺来说会有质的飞跃,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还是让许多人逐渐对Intel失去了信心。


        不过话说回来,失去信心归失去信心,明眼人都知道,Intel是不会像GF放弃7nm工艺一样放弃10nm的,无论是在摩尔定律层面、在Tick-Tock战略层面,还是在产业发展的趋势层面,继续推进工艺是Intel的必然决定,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提升其芯片的性能。


        因此,笔者个人认为,AMD最近的几次股票升值,都是得益于Intel神助攻、双方目前只能拿PPT隔空互殴的结果。从前不久泄露的AMD 7nm Zen2架构桌面处理器样品来看,对Intel的威胁依旧算不上致命,一旦将来到了关键的节骨眼,AMD的股价很有可能被Intel一招打回解放前……


        毕竟,Intel…真香……


        实际话语权仍不足


        另一个层面上,导致AMD如此不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自古以来”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不足。


        举个栗子,Intel从奔腾3开始引入了一系列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指令集,用来完成并行多指令数据的吞吐工作,这就是今天的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指令集。SSE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CPU的浮点瓶颈,对于图形和多媒体处理性能都有着极大的增益。


        AMD和Intel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授权协议,Intel研发的SSE指令集,AMD也可以轻松做到硬件兼容。不过程序代码必须借助相应的编译器才能变成CPU可以处理的指令,而AMD的弱点恰恰就在于没有被软件厂商广泛接受的编译器,想让硬件工作就必须使用Intel的东西。


        即使在AMD K8架构全面压制Intel Netburst架构的“红色正义”年代,Athlon64处理器依然在多媒体处理和专业软件等与SSE指令集高度相关的应用中大幅落后于性能更低的Pentiun4处理器。由于年代久远,我只找到了下面这张图:



        由于AMD一直被指令集掐住脖子且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劣势,这些与架构和指令集优化紧密关联的专业软件普遍对AMD缺乏优化,测试结果中毫无意外的出现一边倒的绝对劣势。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了AMD 处理器在多媒体场合的运行效率,甚至让AMD背负起了“兼容性差”以及“指令集有bug”等莫须有的罪名,极大的损伤了AMD的市场形象。


        类似的困扰在这二十多年里一直伴随着AMD,即便是为AMD打下桌面处理器半壁江山的K8架构,也没能为其赢来更多的话语权。更何况目前Intel在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注定了这将是一个很难挑战的领域。


        不过Intel前CEO今夏曾表示,AMD有可能占据15~20%的市场份额。由于该范围是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所以EPYC在服务器处理器领域的市场份额还会有上行空间,预计最乐观情况下可能达到30~40%。


        虽然困难重重,但毫无疑问,这是AMD蛰伏十多年后的一个新机遇!


关键字:AMD 引用地址:财报喜人但股价下跌 AMD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份额而是话语权

上一篇:别管亚马逊和谷歌了! 美股关键在芯片股 红旗摇得正猛
下一篇:独家对话华米CEO黄汪:首款穿戴AI芯片背后的阳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8:50

AMD Zen5架构猛料 3nm工艺、大小核
AMD官方公开的Zen家族架构路线图,最远知道5nm Zen4,有望在2022年诞生,那么再往后呢?继续升级Zen?还是另起炉灶?早些年,AMD工程师确实提起过Zen5的说法,但之后就没了下文,知道现在,猛料来了! 来自Moepc的曝料称,传说中的6nm Zen3+升级版架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Zen3 XT或者叫Zen3 Refresh,也就是继续深挖现有工艺架构的潜力,类似锐龙3000XT系列,序列上属于锐龙6000系列,但发布时间会比预计的晚一些。 Zen4架构将搭配台积电5nm工艺,IPC性能提升超过20%,支持DDR5内存、PCIe 5.0总线,而各个平台的核心数量、APU集显性能都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毕竟明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AMD</font> Zen5架构猛料 3nm工艺、大小核
分析师称AMD可能收购ATI 对图形芯片业有利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业界分析人士日前指出,AMD有可能收购图形芯片厂商ATI,假如这项收购交易能够成功,将对整个图片芯片产业带来好处。   RBC Capital Markets(简称‘RBC’)分析师阿比吉特·瓦利尔(Apjit Walia)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AMD近期的声明与上述推断保持一致,AMD声明称今后两到三年将大大扩充产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前的半导体行业中ATI是非常理想的收购目标。”    瓦利尔的上述推断基于他近期对PC供货链的深入研究。RBC对ATI的股票评级为“强于大盘”,目标股价为23美元,他预计ATI 2007财年的每股赢利为1.06美元。瓦利尔表示,图形厂商可能被芯片厂
[焦点新闻]
百度AMD合建GPU技术实验室
   8月23日,AMD公司与百度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评估、优化AMD新型处理器技术在百度AI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开发与发展。   双方宣布将建立GPU技术联合实验室,测试、评估和优化AMD的Radeon Instinct加速器,在需求分析、性能优化、定制化开发等多方面密切合作,探索将创新的AMD GPU技术应用于百度数据中心。   AMD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表示:“AMD是同时拥有GPU和x86 CPU精深技术的公司,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广泛需求,并帮助推动机器智能持续发展。AMD与百度的合作将利用两家公司的软件技术和工程上的能力,携手打造更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提供更智能的人机交互
[手机便携]
戴尔将在美国市场首发基于AMD处理器的PC机
据外电报道,戴尔将于本月15日在美国市场首发基于AMD处理器的PC机。在随后的9月22日,将在全球范围内发售。 据英国媒体报道,基于AMD处理器的戴尔PC机将分为三个系列,Dimension、Optiplex和XPS。由于XPS系统正在等待AMD的4x4平台,因此戴尔将率先推出Dimension和Optiplex两个系列的产品。 该消息称,Dimension系列将分别C521和E521两种型号。这两种型号的产品均采用AMD Athlon 64、Athlon 64 X2和Sempron处理器,显卡也均来自Nvidia。 据悉,这些产品将于9月15日在美国市场首发。9月22日将同时登陆欧洲、中国、日本以及其他亚太市场和巴西市场。
[焦点新闻]
AMD 锐龙 8000“Strix Point”APU 曝光:具有 12 个 Zen 5 内核
7 月 20 日消息,AMD 代号为 Strix Point 的 Ryzen 8000 系列 ES 芯片已经出现在了 MilkyWay@home 数据库中。 MilkyWay @home 数据库此前已经提前泄露过 Zen 3 和 Zen 4 CPU 样本,数据比较可靠。此次泄露的数据来自匿名用户,测试环境为 Linux Ubuntu,应该是 AMD 内部工程师。 从 MilkyWay 识别到的数据来看,这颗 ES 处理器型号为“100-000000994-03_N”,属于 AMD Family 26 Model 32 Stepping 0 的一部分。结合之前已知信息,该系列产品属于 Strix Point 系列 APU,它将采用下
[家用电子]
<font color='red'>AMD</font> 锐龙 8000“Strix Point”APU 曝光:具有 12 个 Zen 5 内核
AMD 7nm显卡Vega 20曝光:台积电7nm工艺
按理说AMD Vega之后会是Navi核心,不过今天Digitimes、HOP曝光了Vega 20,也就是说AMD会再改良一代织女星芯片。 报道提到,在拿下了Vega 10的封测订单之后,SPIL(矽品)将继续承担Vega 11的相关工作。 然而,下一代的Vega 20有个有趣的变化,就是从GF抽离,代工交给台积电的7nm FinFET来做,而且直接用后者的CoWoS封装方案。 这个看起来有些奇怪,因为Zen2几乎确定是GF代工,因为后者抢着上7nm,已经搞出了基于DUV的第一代,第二代上EUV。如果AMD显卡变阵,那就说明GF的良率和产量仅能支撑CPU部分,GPU够呛。 AMD和NVIDIA在7nm上一家亲
[半导体设计/制造]
AMD推"Bobcat"产品 进军低能耗处理器市场
7月27日消息,芯片制造商AMD日前表示,计划进军低能耗和超低能耗处理器市场,未来将推出代号为“Bobcat”的处理器产品。 据vnunet报道,据悉这款代号鲍勃猫的芯片功耗只有1到10瓦特,在日前召开的硅谷科技分析师大会上,AMD首次展示了该芯片计划,另一方面,传统桌面和服务器市场将推出Bulldozer处理器,能耗在10到100瓦之间。据悉首款基于该设计的产品有望在2009年上市。据悉,全新的设计将允许AMD建立芯片模式标准化模块,加入许多新元素例如内存控制器、图像处理器等。据悉,Bobcat将针对低能耗设备,例如数字电视、UMPC以及高端手机等。据悉服务器平台的该处理器将拥有8到16内核,在缓存容量方面据版本不同变化。
[焦点新闻]
微软Windows再度拥抱ARM 突破英特尔、AMD双寡头
微软(Microsoft)曾尝试让Windows RT运行ARM(ARM)处理器,最后以失败告终,如今微软再结盟高通(Qualcomm),推出搭载高通ARM架构Snapdragon 835芯片的随时连结PC(Always Connected PC),这等于打破多年来由英特尔(Intel)及AMD(AMD) x86架构盘据的全球PC中央处理器(CPU)市场格局,让这块市场终于出现非x86架构新选择,另也是微软在面临苹果(Apple) iPad入侵NB市场下,借由推常时连网PC以期抵挡来自iPad对企业PC市场的持续入侵。   根据The Motley Fool网站报导,微软于2012年试图让Windows RT支援ARM处理器运行,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