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摄像头产业深度剖析:未来会成为主流吗?

发布者:梦回归处最新更新时间:2016-09-06 来源: 知乎关键字:双摄像头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我们就重点来说说双Camera的产业。

双Camera算法供应商

由于算法是需要跟ISP配合的,所以算法和ISP是相辅相成的,想把算法做好,也得有好的ISP。

做为主平台供应商,高通/联发科都有自己的ISP,所以也自己开发了双Camera算法。至于其算法好坏,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而作为Sensor供应商,Sony, Samsung, OV也在积极开发双摄算法,暂时也没有看到量产的产品。不过在功能机时代,是没有ISP的。这些Camera sensor的供应商做2M/5M的时候,都得搭配自家的ISP,所以这些供应商都是有自己开发ISP的经验。所以开发双Camera算法,相对来说也是有相关的经验的。

Apple去年收购了Linx,也拥有了多摄像头的专利和算法,是否会用在自家的双Camera机型,那就看今年的iPhone7。理论来上说,Linx有足够多的算法,所以Apple不至于跟某大厂去买双Camera的IP授权。

除了这些平台,sensor供应商和智能机的品牌商会自己开发双camera算法外,其他供应商我们一一列举一下:

1996年成立于台湾的华晶,主要开发独立的ISP芯片。部分高端手机,相机,和车载都有用其ISP的案例。双Camera手机也有用其ISP的。距离应用,光学变焦和暗光补偿都有所建树。

一家以色列的公司。其算法的优势主要在光学变焦和暗光补偿上。景深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从媒体宣传来看,hTC有机型采用了其算法。

虹软成立于1994年,总部在美国,在上海,杭州和南京都有技术中心。虹软的强项是光学变焦和暗光补偿。上一篇里的第二个光学变焦图和暗光补充的图就来自虹软。

上海兴芯微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器的研发,目前产品主要应用在车载市场。做为为数不多的研发独立ISP的公司,目前也在开发双Camera的算法和ISP。在双Camera市场起来后,X-Chip将会是一匹非常有潜力的黑马。

双Camera也是刚刚出来, 所以算法方面,各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不过从目前已经推出的双Camera手机效果来看,各家的算法还有待提高。等各种算法能力上去后,势必会让双camera成为手机的标配。

双Camera sensor 供应商

由于双Camera在拍照的时候,需要两个Camera同步时间戳,这就需要Camera Sensor就得有同步信号。目前有此同步信号的sensor供应商有Sony,Samsung,OV,格科微。所以双Camera的Sensor主要用这几家的产品。

双Camera 模组供应商

目前能做双Camera的模组厂很多,有光宝,舜宇,信利,Namuga,O-Film,三星机电,丘钛。不过有量产经验的主要是光宝,舜宇和信利。华为的机型主要是用光宝和舜宇的模组。而O-Film和三星机电凭借其强大的工厂能力,现在也大举进军双Camera模组领域。Namuga则是跟各算法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为三星手机的供应商,也逐渐在双Camera模组领域发力。

不过不同功能对模组要求不一样。我们继续拿上一篇说的四个功能为例:

距离方面的应用

一般的做法,就是大小Camera,常见的Camera规格如13M+2M,13M+5M。如下图:



或者就是把两个Camera放的远一些,如下图:



通过这两种方式,才能更好的计算被拍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光学变焦

光学变焦的双Camera模组,最主要是两个Camera需要有不同的FOV(镜头所能覆盖的视角范围),类似下图:



不同的FOV(镜头所能覆盖的视角范围),拍出来的聚焦点不同,再通过算法,就可以实现光学变焦功能。

暗光增强

一般的暗光增强,都是通过一个RGB全彩色的Camera + 一颗 MONO黑白的Camera进行拍摄,如下图:



算法方面,主要是通过右面的黑白Camera 读取进光量的多少,从而补偿左边RGB Camera的色彩。

3D拍摄和建模

这种方式跟距离相关的模组有点类似。只是3D对距离的精准度要求更高。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将两个Camera的距离摆得远一点,甚至有些会采用外加红外辅助定位来实现距离测量,最终实现3D拍摄和建模的作用。

双Camera 模组制作的难点

双Camera的做法,一般有两种:共基板,或者共支架。如下图:



若共基板,则是将两个Camera Sensor 共同放在同一个基板上,然后一个FPC(一种具有可弯折的柔性电路板)从此基板上引出来即可。

若共支架,如上图,通过支架将Sensor固定住,每个sensor有自己的基板和自己的FPC(一种具有可弯折的柔性电路板)。

共基板的优点:两个sensor 可以坐在同一个平板上,而且抗跌落。

共基板的缺点:良率低,造成价格昂贵。

共支架的优点:良率高,价格低廉。

共支架的缺点:因为是两颗独立Sensor模组,需要通过AA校准使其在同一个平面上,难度大,抗摔落也差。

总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只有华为采用的是共基板的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目前良率都是较差的,所以成本还是很高的。

双camera未来

若算法提高,模组良率提高,双Camera还是有很多优势值得大家去做的。

不过由于不同功能对模组摆放要求不同,双Camera目前来看,有可能完全无法满足大家对Camera的要求。

由于谷歌推出Project Tango的时候,很聪明的提出了一个三Camera的概念:



当需要测距和3D建模的时候,可以用两个距离远的Camera;若做光学变焦和暗光补偿,可以用两个距离近的镜头。甚至此Depth Sense 可以结合红外,更准确的测量距离。

无论如何,随着双Camera算法的演进,VR需求的增加,Camera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双Camera,甚至前双Camera+后三Camera的手机。
关键字:双摄像头 引用地址:双摄像头产业深度剖析:未来会成为主流吗?

上一篇:尘埃落定 谷歌最终放弃模块化手机项目Project Ara
下一篇:OTT终端保有量未来将破4亿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49

凯夫拉后盖摄像头? MOTO新机谍照曝光
   虽然不少人如今对于摩托罗拉的关注都放在MOTO 360这款智能手表上,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曝光图则是一款摩托罗拉尚未发布的新机。背面很显然采用了凯夫拉材质,因此很可能是摩托罗拉DROID系列的下一款产品。 凯夫拉后盖双摄像头? MOTO新机谍照曝光(图片引自hellemotoHK)   可以看到这款后盖上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圆孔,有些类似HTC One M8背部的设计,因此这款DROID新品很可能也将采用两颗摄像头,或者是摄像头与传感器的背部组合。这款摩托罗拉新品的发布时间与其他配置都没有公开,我们只能继续等待后期进一步的曝光。
[手机便携]
未来iPhone将配后置摄像头?专利说的
    据外媒The Verge报道,苹果申请的一项专利显示,其计划继续加强iPhone的相机优势。   苹果在专利中提到,智能手机可以在背部采用双摄像头的解决方案,一个相机采用广角镜头,另一个相机采用长焦距镜头,用户可以在两个相机间切换。借此,苹果希望为摄影师提供一种在不牺牲照片质量的前提下放大拍摄对象的方法。   专利还显示,一个相机可以用来拍摄静止照片,另一个可以用来拍摄视频;苹果甚至设想,相机应用能把两个相机“联”在一起,利用静态图片突出精彩瞬间;两个相机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或分辨率拍摄照片。   前不久,就出现过iPhone配置双相机系统的传言。知名苹果观察人士约翰·格鲁伯一年多前曾听说未来iPhone可能采用
[手机便携]
郭大师确信iPhone 分三款 摄像头限量供应
     腾讯科技讯 3月4日消息,据外电报道,苹果每年会发布多少种款型的新iPhone?它曾经每年只推出一种款型,后来就变成了每年两种款型如iPhone 6 和iPhone 6 Plus。现在,在2016年,它准备推出四种款型的新iPhone。   凯基证券(KGI Securities)的分析师郭明池(Ming-Chi Kuo)被誉为“全球最棒的苹果分析师”。最近,在一份研究简报中,郭明池证实苹果将会推出三款iPhone 7,外加一款4英寸的iPhone SE。   突破性的摄像头技术   这三款iPhone 7分别是4.7英寸的iPhone 7、5.5英寸的iPhone 7 Plus和一款基于Plu
[手机便携]
小米智能机新设计专利解密 采用弹出式前后置摄像头
近年来,手机厂商一直在努力提升智能机全面屏的“屏占比”,为此想出了包括刘海开槽、打孔、翻转、滑盖、甚至电动弹出式的摄像头模块设计。有趣的是,荷兰科技博客 LetsGoDigital 近日发现,小米竟然提交了一项采用双弹出式前后置摄像头的智能机设计专利。   屏下隐藏式前置摄像头的方案,或许会在 2021 年初开始起飞。但是实际的成像质量,仍面临着一些困难。   相比之下,电动弹出式摄像头的机械结构要复杂一些,成本和耐用性也需要更多的权衡。   然而 2019 年底的时候,小米还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提交了这项智能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并于 2020 年 9 月 8 日正式公布。   文档中包含了 16 幅彩色渲染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