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跑分纪录不断刷新 手机性能为何还没过剩?

发布者:技术掌门最新更新时间:2017-04-15 来源: 泡泡网关键字:手机芯片  摩尔定律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手机的升级换代都会换用一款性能更强的处理器,手机芯片的升级已经成为驱动手机升级换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卓手机厂商都会以改用全新的处理器作为卖点,苹果iPhone每到了iPhone Xs一代在外观不变的情况下也以升级配置为卖点。那么手机芯片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的性能为何还没过剩呢?

  说到这我们先看一下知名跑分软件平台安兔兔公布的手机性能排行榜(分数越高越好),从安兔兔公布的最新性能榜来看,一向不强调手机性能的苹果的iPhone 7 Plus却18多万分的成绩名列榜首,而安卓阵营跑分最高的则是一加3T,16多万分的成绩还是比iPhone 7 Plus差一些。手机跑分榜几年来不断被刷新。

  那么手机性能发展到今天是否过剩了呢?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代最新的iPhone由于iOS的出色优化,不论是日常使用还是大型游戏的运行都较为流畅,而对于Android平台来说由于其开源特性,对手机的优化没有那么到位,安卓旗舰手机虽然跑分也较高,日常使用卡顿现象发生的不多,但在大型游戏中的表现就要比iPhone差一大截,因此对于安卓手机来说,性能的提升更加必要。

  苹果iPhone一直走在手机性能的前沿,其iOS的系统优化十分到位的情况下,但使用时间超过一两年之后手机依然会卡,在目前手机半导体行业遵循摩尔定律的背景下,每年手机芯片进步的幅度是有限的,并且每年手机性能的提高同时还伴随着功耗的降低,因此手机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手机性能的提升会伴随着功耗的下降继续前进。

  目前驱动手机性能提升的两点一个是手机内核架构的升级,另一个便是半导体制程工艺的进步,目前手机芯片CPU多数都是基于ARM的微架构开发的,在半导体制程方面则是台积电,三星的市场,另外行业龙头英特尔据说也会加入芯片代工的行列中来。

  跑分性能就是手机日常实际性能吗?跑分软件测得的跑分只是一款手机芯片的峰值性能,在日常实际使用中芯片厂商会限制CPU的频率,以照顾手机续航以及发热,既然多数跑分是测的峰值性能的,那肯定会有高分低能的情况,这里面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峰值性能的持续性问题,因为芯片厂商为了控制功耗以及发热,CPU的核心调度上不会一直都是高频率,实际日常使用中很少能发挥在跑分时的性能。因此目前高端手机芯片的问题不是性能不强,而是发热导致降频峰值性能的持续性问题。

  对于手机性能来说,目前的旗舰手机芯片仍然需要不断提升性能并降低功耗,在未来只要摩尔定律仍然发挥作用,手机芯片的性能提升的步伐就不会停止。


关键字:手机芯片  摩尔定律 引用地址:几年来跑分纪录不断刷新 手机性能为何还没过剩?

上一篇:曝华为Mate9正测试安卓8 能看出哪里变了么?
下一篇:苹果零售店里又多了一台无人机 还可以现场试飞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6:22

摩尔定律未终结,台积电将持续投入挺进3nm以服务更IC公司
集微网消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8 年会暨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今日在珠海举行。会议上台积电副总经理陈平谈到了AI和5G的出现,将极大地促进新时代的产品创新,也给IC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一直以来,驱动整个半导体产业成长的引擎在不断地更替变化。从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开始,到后来的个人电脑、移动电子设备,再到如今的普及运算,而AI和5G的出现更是将极大地促进新时代的产品创新。陈平指出,从2010年到2020年,预估数据通信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 陈平表示,产品的创新离不开工艺技术的演进,无论是智能手机、高性能计算机、自动驾驶汽车和物联网产品,都需要各种各样且越来越先进的工艺技术加持。
[手机便携]
手机芯片其它部分
存储: 基频之外,内存通常是第二贵的半导体元件,在高价位手机里,内存通常是第一贵的元件,主要供应厂家有三星、SPANSION、英特尔、东芝、意法半导体。 NAND闪存控制器 多芯片封装技术(MCP):将闪存、DRAM等不同规格的芯片利用系统封装方式整合成单一芯片的技术。在手机存储器领域,MCP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架构。 码片(EEPROM): 主要用于存贮一些系统可调节的参数,如生产厂家对手机调试的各种工作参数;与维修有关的参数如电池门限,输出功率表,话机锁,网络锁等;手机用户存贮的电话号码本,语音记事及各种保密选项如保密码等个人信息。码片按其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并行数据传(如28C64)和串行数据传送(如2
[手机便携]
由浅到深 谈芯说事
  三星宣布,加入了11nm 工艺 ,性能比此前的14nm提升了15%,单位面积的功耗降低了10%。若要遵循 摩尔定律 继续走下去,未来的半导体技术还会有多大所提升空间呢?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10年前我们觉得65nm 工艺 是极限,因为到了65nm节点二氧化硅绝缘层漏电已经不可容忍。所以工业界搞出了HKMG,用high-k介质取代了二氧化硅,传统的多晶硅-二氧化硅-单晶硅结构变成了金属-highK-单晶硅结构。5年前我们觉得22nm 工艺 是极限,因为到了22nm沟道关断漏电已经不可容忍。所以工业界搞出了FinFET和FD-SOI,前者用立体结构取代平面器件来加强栅极的控制能力,后者用氧化埋层来减
[手机便携]
由浅到深 谈芯说事
芯片的未来在还要靠摩尔定律吗?
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法则之一「摩尔定律(Moore's Law)」即将寿终正寝,美国半导体业正面对不确定的新现实,并面临中国的竞争压力,因此政府已经决定金援研发工作,并推动芯片业进行重大转型。 芯片功率能够可靠地加速,一直支撑半导体业的成长,并提供运算能力以打开新市场。美国半导体业60年来一帆风顺。景气高峰加上新市场不断出现,持续带动半导体业的营收。费城半导体指数从2016年迄今已上涨一倍,远比标普500指数38%的涨幅亮丽得多。但现在功率加快的速度持续减弱,据美国国防部Darpa研究机构首席微电子专家查佩尔指出,「摩尔定律」早在「十年前就已死亡」。业界也浮现信心破碎的信号。 卡内基美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乐教授傅绮丝斯
[嵌入式]
芯片的未来在还要靠<font color='red'>摩尔定律</font>吗?
摩尔定律将死,美半导体业寻找成长新方法
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法则之一「摩尔定律(Moore's Law)」即将寿终正寝,美国半导体业正面对不确定的新现实,并面临中国的竞争压力,因此政府已经决定金援研发工作,并推动芯片业进行重大转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共同创办人摩尔于1965年提出,他预测每隔两年芯片上的电晶体数便会倍增。之后由于考虑到其他影响芯片效率的因素,而将效率倍增所需的时间延长。 芯片功率能够可靠地加速,一直支撑半导体业的成长,并提供运算能力以打开新市场。美国半导体业60年来一帆风顺。景气高峰加上新市场不断出现,持续带动半导体业的营收。费城半导体指数从2016年迄今已上涨一倍,远比标普500指数38%的涨幅亮丽得多。但现在功率加快的速度持续减弱,据美国
[半导体设计/制造]
摩尔定律推动者Brewer Science,期待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迈入历史的关键时刻,它正计划在前端和后端制造领域都形成竞争力。这对 Brewer Science 而言是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融合的历史契机。Brewer Science作为一个先进技术与材料的提供者,期待与中国本土半导体供应链合作。我们承诺将不断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材料供应商身份助力中国半导体事业发展。”Brewer Science先进封装业务部门执行理事Kim Arnold在SEMICON China表达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支持。   Brewer Science先进封装业务部门执行理事Kim Arnold Brewer Science成立于1981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制造创新材料和工艺的高科技公司
[嵌入式]
手机芯片大厂高通下修全年展望 台股受牵累
  全球手机芯片大厂高通(Qualcomm)下修2010会计年度营收展望,从原本105亿~113亿美元调降为104亿~110亿美元。虽然调幅不大,然而市场以保守态度看待,盘后股价大跌10%。而台湾股市28日反映上述讯息,高通的IC载板供应商景硕科技也同样被打入跌停。根据景硕先前对第1季展望的看法,该公司的客户订单逐月走扬,第1季营运并不看淡。    根据外电报导,高通发布2010会计年度第1季(2009年10~12月)财报,营收比2009会计年度同期成长6%,而获利比2009会计年度同期增长大幅147%。高通预估第2季营收将介于24亿~26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测的27.5亿美元,同时该公司也下修2010会计年度营收展望,全年营
[网络通信]
Nvidia将向三星下单制造Tegra 2芯片
  Nvidia为了争夺摩托罗拉和LG的智能手机芯片订单,预期很快将向三星提交制造订单。LG的智能手机Optimus 2X和摩托罗拉Atrix 4G都使用了Tegra 2芯片。   除了三星之外,Nvidia预期很快会公布第四个智能手机合作企业。据报道称,Nvidia已经和未透露的新合作伙伴正在开发新设备。   2011年四季度,Nvdiai准备推出40nm制程Tegra 3处理器(Kal-EI),它采用四核,速度比Tegra2快5倍。四核Tegra 3将由台积电制造,真正发布要等到今年12月初。   除了四核Tegra 3之外,Nvidia还计划推出更多ARM芯片,包括代号为Wayne、 Logan和Stark的芯片,时间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