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巨头的对碰!牛顿VS爱因斯坦,谁更加伟大?

发布者:雷电狂舞最新更新时间:2017-08-18 来源: 21IC中国电子网关键字:科学家  爱因斯坦  牛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比较,就犹如一场“关公战秦雄”似的较量。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一条理论,否定了包括牛顿在内的一票科学家。那么牛顿与爱因斯坦是否能比出个高下呢?这就要读者你自己来看了……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爱因斯坦“战胜”牛顿的理论到底是什么呢?

 

光量子又称为光子,这个名词是爱因斯坦1905年在公开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中首先提出的,由于光子学说的巨大成功,爱因斯坦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究竟什么是光量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光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东西。如果没有光,人们简直无法生活。

但是,人们认识光的本性却经过了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

微粒说

 

以牛顿为代表的一种理论认为,物体发光是因为它发射出光的粒子(微粒)流,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光,是由于这些粒子落到眼睛上引起了视觉。

按照这个理论,人们把光的反射现象解释为光的粒子在反射面上发生了弹性碰撞而造成的结果。

波动说

 

然而与牛顿同时代的惠更斯则认为,物体发出的光是一种波动,这种波动不同于人们通常观察到的水波和声波——它们都有传播波动的介质,水波的传播介质是水,声波的传播介质是空气或其他液体和固体,而光波的传播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光波以真空为介质。

这两种理论一开始就发生了冲突,但由于牛顿在科学界的崇高威望,光的微粒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直到19世纪初,杨氏、菲涅尔、夫琅和费新发现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与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十分吻合,而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对此却无法做出解释。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随着光学仪器的发展,光学理论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麦克斯韦证明了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后,光的波动理论似乎完全被实验所证实,光是波动的说法也为人们普遍接受。

但是,光是波动的理论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面前却一直显得无能为力。

所谓光电效应指的是:当用光照射金属表面时,会把电子从金属中打出来。

早在1872年,莫斯科大学的斯托列托夫就已发现了这个现象,以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和雷纳德对此也进行了研究。

赫兹雕像

当人们试图用光的波动说去解释光电效应时,得出的结论是:当光的强度增大时,从金属中被打出来的电子的速度也应增大。

而实验结果表明,用同一频率的光照射时,不论光的强度多大,所有观察到的电子都具有同样的速度。

也就是说,从金属中被打出来的电子的速度与光的强度无关!

杨氏干涉实验

而且当光的频率达到某个极限值时,才会在光照条件下使电子从金属中飞出。

同时,从金属中能不能打出电子与光的频率有关,即用紫光照射时飞出电子的速度比用红光照射时飞出电子的速度大!

于是,光是波动的说法在实验面前陷入了困境。

爱因斯坦以创造性的思维完全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了光电效应。他提出了光是光量子的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光的能量是由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最小单元能量组成的,而这个单元能量大小和光的频率正好成正比关系。光仍然像波动一样具有频率(或波长),但是光还具有微小“粒子”的特性——一个一个的能量单元。

这样,光无非就是一束能量流,其中最小的单元能量就称为光量子(光子)。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就把光量子的能量传递给电子,光量子就消失了,而电子得到光子的能量,再加上它自身的能量就可能从金属中飞出。

由于光量子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因此只有大于一定频率的光,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电子从金属中被打出来。

这样,光量子的理论就以简洁清晰地方式解释了光电效应。

以上是关于手机便携中-科学界巨头的对碰!牛顿VS爱因斯坦,谁更加伟大?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科学家  爱因斯坦  牛顿 引用地址:科学界巨头的对碰!牛顿VS爱因斯坦,谁更加伟大?

上一篇:假如我们突然失去了太阳,人类也不会完全灭绝!
下一篇:Qualcomm强化其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地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03

科学家解决光折射率变化问题 可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实现隐形应用
从紧凑型生物传感器、光谱仪到隐形设备和量子计算机,与集成光子学有关的应用越来越受欢迎。与光纤一样,需要通过增加材料的局部折射率(RI)才能在集成光子电路中引导光。超快激光写入(laser writing)是唯一一种在透明材料中三维修改RI的技术,可直接用于打造3D光子设备。在90年代末,随着首次在玻璃的光子通道中引入激光写入技术后,人们相信该技术很快会成为制造集成光子学设备的首选工具。不过,尽管做了很多努力,激光引起的RI变化的幅度仍然很有限,阻碍生产出具有弯曲光学通道的紧凑型设备,而且此类通道需要变化幅度较大的 RI 。 (图片来源:拉瓦尔大学) 不过,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拉瓦尔大学(Laval University)光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科学家</font>解决光折射率变化问题 可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实现隐形应用
科学家发现第三种磁极 有望革新电脑存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在实验室最新提纯herbertsmithite晶体,证实一种新状态物质的存在,这一研究提纯该物质花费了10个月时间。图中的晶体长7毫米,重量为0.2克 研究小组称,发现第三种磁性将对于传导体材料和计算机硬盘存储具有重要关联性 【慧聪电子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新物质,它具有一种新类型的磁性,可用于改变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方式。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授李扬(音译)说:“我们发现磁性的第三种基本情况。”这项实验研究显示一种叫做“量子旋转液(QSL)”的新物种,QSL是一种固态晶体,只是它的磁性状态被描绘为具有液体属性,不同于其它两种磁性,单个颗粒中的磁定
[嵌入式]
<font color='red'>科学家</font>发现第三种磁极 有望革新电脑存储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经长期联合攻关,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芯片的物理瓶颈,创造性提出光电融合的全新计算框架,并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简称ACCEL)。经实测,该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可达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为超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开辟全新路径。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ACCEL共有三大优势: 超高性能 实测表现下,ACCEL芯片的系统级算力达到现有高性能芯片的3000倍。如果用交通工具的时间来类比芯片中信息流计算,那么这枚芯片的出现,相当于将8小时的京广高铁缩短到了8秒钟。 超低功耗 系统级能效为74.8 Peta-OPS/W,较现有的高性能GPU、TPU等计算架构,提升了400万
[半导体设计/制造]
瑞典科学家发明便携式头盔可快速诊断中风
    据英国《连线》杂志6月17日报道,近日,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名为“中风检测器”的便携式头盔装置,借助微波断层扫描技术可迅速诊断出中风。该装置表面覆盖着微波天线,一支天线发送大脑中物质的信号,另一支天线接收数据,信号经过处理可生成大脑图片以诊断患者是否中风。     相比传统的中风诊断技术,该设备更加简单便捷。     据悉,中风患者的恢复周期与何时诊断和开始治疗密切相关。若患者严重中风,每分钟大约有200万个脑细胞会因缺氧死去,因而越早治疗,大脑功就能保留得越完整。     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中风死亡,500万人因中风落下终身残疾。80%的中风是由血栓引起,需要在4.5小时内使用
[医疗电子]
科学家打造无线光驱仿生眼 助患者恢复视力
    目前在病人当中使用的植入物需要一块电池进行驱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中对这种新设备进行了描述,它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眼镜来将近红外光发送到眼睛当中。这就为植入物提供了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由光驱动的视网膜植入物也可称之为仿生眼     像老年性黄斑退化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样的疾病会导致眼睛内部感光细胞死亡,最终才导致了失明。视网膜植入物能够对眼睛后面的神经起到刺激作用,这就能帮助一些病人恢复视力。 牛津大学眼科医院的罗伯特-玛格罗兰教授揭示了仿生眼植入物如何工作     早些时候英国试验的结果使完全失明的两个人能够察觉到光线甚至是一些形状。然
[医疗电子]
新加坡科学家创造出一种能在水下畅游10小时的模拟蝠鲼机器人
蝠鲼是海洋中最优雅的生物,能够几乎毫不费力的滑行,甚至在激流汹涌的海域也能够高效的游动。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创造了一种模拟蝠鲼的机器人。 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被研究人员称为“蝠鲼机器人”,它大约有35厘米长63厘米宽,重量约为680克。它的每一个胸鳍都有一个电动提供动力,借助这对柔软的胸鳍它能够畅游长达10个小时。 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Chew Chee Meng在写给NBC新闻(国家广播公司)的一封邮件中称:“众所周知蝠鲼是极其高效的游泳健将。目前大多数水下自动潜艇使用的是传统的螺旋桨式推进器,我们想要探索一种替代的方案。” 这种机器人能够用于执行搜索和营救工作,而且也能够进行水下调查和检测,比如
[机器人]
科学家观察鱼的运动模式为机器人打造最佳传感器
科学家借由研究动物的运动模式与感觉回馈打造更真实的机器人。近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人员发现,鱼类不断摆动虽然看似是随机的,但实际上是经过精确计算所做出恒定运动。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指出,透过观察鱼类的微小运动,有助于打造更适合的传感器来建构机器人。 研究团队创造一个增强现实(AR)的背景以观察鱼类随着不同环境所做出回馈的变化。鱼类会在身体周围产生微弱的电场,以帮助其与其他鱼类进行交流和在水域中游动。 研究人员首先透过与鱼在运动的当下,同步移动管子来改变周围环境,使鱼类更难获取接收到相同数量的数据。借由从鱼身上得到
[机器人]
爱因斯坦当年办公室里的数学家,荣获今年阿贝尔奖
罗伯特·朗兰兹的思想揭示了 数学 内部的联系,帮助解决了数百年的难题,并惠及了相差甚远的多个领域中的 研究 者。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3月20日宣布,将2018年的阿贝尔奖授予加拿大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兹,因为他发现了代数、数论和分析之间意外、广泛的联系,这是数学界最富盛名的奖项之一。   Robert Langlands  Rich Schultz   81岁高龄的罗伯特至今仍然活跃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他的办公室曾经属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67年,他提出了被称为朗兰兹纲领的框架,并亲自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朗兰兹纲领有点像罗塞塔石碑,允许研究者们在数学的不同领域间互相翻译。这样,在一种语言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就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