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担忧中国手机主导市场 对中企发起第二波打击

发布者:TranquilDreams最新更新时间:2017-08-28 来源: 海外网关键字:手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海外网8月27日电 印度政府已要求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和网络浏览器开发商配合进行安全检查,中国企业必须证明,他们持有的印度客户资料并未外流,这是近来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发起的第二波针对性行动。UC浏览器则表示,未被印度政府告知这项调查,为了向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在必要情况下搜集用户的资料,是产业界的标准作法。搜集这些资料,我们已获得用户的授权。 

  据台湾《自由时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已要求中国30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和浏览器研发商,提供相关信息给调查人员,确保他们持有的印度客户资料是安全的。中国企业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据绝对话语权,今年第一季市场占有率飙至51%,而阿里巴巴旗下的UC浏览器,每月在印度的活跃用户超过1亿人,市场占有率高达57%。这是近来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发起的第二波针对性行动,今年5月已禁止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发电厂。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沙奈尔(Neil Shah)表示,“随着中印关系持续紧张,印度已更加主动打击中国企业,希望知道印度国民的资料被弄到哪里,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威胁。”

  很多印度企业无理批评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运作方式。沙奈尔指出,印度政府的最新行动,也是因为担心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已主导市场,即便印度政府明确规定“印度制造”,中国业者大都使用中国造零件,在印度组装。

  沙奈尔表示,阿里巴巴这类企业在印度所搜集的资料,如印度人的购买习惯、去什么地方等,变的越来越有价值。印度政府想了解这些资料究竟被弄到哪里。

  UC浏览器则表示,未被印度政府告知这项调查,强调IT公司将服务器放在全球各地是常见作法,目的是为了改善对用户的服务,用户资料在再传送时都经过加密措施。该公司表示,“为了向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在必要情况下搜集用户的资料,是产业界的标准作法。搜集这些资料,我们已获得用户的授权。”

  据了解,中国手机品牌进军印度市场大受欢迎,其中小米、vivo、OPPO、联想、金立5个品牌,已经占据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的50%以上。相关调查显示,因为物美价廉,超过80%的印度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商品。(综编/海外网 巩浩) 

关键字:手机 引用地址:印担忧中国手机主导市场 对中企发起第二波打击

上一篇:“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海底捞的危机公关究竟高在哪里?
下一篇:酷派一月遭3家银行催债2.4亿 如何活下去成首要问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07

高通:中端手机较能够实现厂商获利
     高阶手机市场成长量能趋缓,不少手机业者转向积极推出中低端产品,不过智慧型手机未来仍是 Qualcomm 硬体核心业务之一,但 Qualcomm 也早已布局智慧家庭、穿戴市场,以及汽车和行动医疗等领域。CES 2015 期间 Qualcomm Technologies 产品管理副总裁 Keith Kressin 接受专访时表示,新兴市场快速发展,智慧型手机市场相对较大,所以 Qualcomm 未来的市场重心仍是会集中在这方面。至于行动医疗、智慧家庭,以及穿戴市场和汽车等领域,Qualcomm 也一直都有在投入,不过主要是将其在智慧型手机核心技术优势平移到已投入的新领域之中。 中端手机较能够实现厂商获利
[手机便携]
欧洲手机去年市场趋势:中国厂商市场份额1/3
华为和小米在2018年的出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四位置   新浪数码讯 2月15日上午消息,国际调研机构Canalys近日发表数据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的趋向。其中两大趋势跟中国手机有关:中国厂商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旗舰机型价格大幅下降。   这种趋势转变的赢家是华为和小米两家中国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高达55.7%,1330万的出货量已经接近第二名的苹果。小米的单季度出货量虽然只有340万部,但对比2017第四季度的210万部,他们增幅到了62%。其出货量也达到了2018年第四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四名。诺基亚(HMD Global)在欧洲出货量排名前五,但其
[手机便携]
欧洲<font color='red'>手机</font>去年市场趋势:中国厂商市场份额1/3
告诉你不知道的 Ophone手机功能大揭秘
    对于手机来说,除了通话这个最基本的功能之外,它还能干些什么?     Ophone给你的答案充满无限幻想:它可以是一部电视机,英超、意甲甚至世界各地的大小新闻随时随地你都可以轻松观看;它可以是一个小秘书,收发邮件、会议提醒甚至各种商业信息都会让你游刃有余;它还可以是你的一个好管家,视频通话、移动商城、飞信快讯等等都会让你的家人朋友和你近在咫尺;它也可以是你的钱包你的钥匙你的门卡……     凡是你可以想到的,Ophone或许都可以帮你办到。充满创意、充满幻想、充满神秘……玩上Ophone之后,你还能给手机一个准确的定义吗?      音乐     移动音乐HIGH起来     新鲜的音乐,新鲜的声音。有了Op
[嵌入式]
可以多台手机同时充电,摩托罗拉展示隔空充电技术
集微网1月29日消息,今天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在微博展示了摩托罗拉的隔空充电技术,充电距离已经可以做到远远大于当前以Qi技术为主的接触式充电,且实现了可以多台手机同时充电。 陈劲表示,摩托罗拉的隔空充电距离,已经可以做到远远大于当前以Qi技术为主的接触式充电,还实现了可以多台手机同时充电,拥有更高自由度的同时,还兼具安全性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充电。 从陈劲晒出的视频来看,摩托罗拉这项最新的隔空充电技术,可使手机不用接触充电板,即可实现真正的无线快充。目前,该技术可实现80到100厘米的真无线充电。不过,当用手挡住充电发射器后,两部手机便停止了充电。 隔空充电技术可以多台手机同时充电,如果充电速度不是很慢,很期待
[手机便携]
卖空调的格力卖起了机器人 这难道比手机赚钱?
过去两年,格力似乎与智能手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很多公开场合董明珠都表现出对自家手机强烈的信心。然而格力手机销量不佳是事实,甚至有刷单的嫌疑,对此,董明珠回应:“谁买的不重要,对于我来讲都是用户。”即使外界对格力做手机议论纷纷,董明珠却始终没有改变造手机的想法。 一般来说,新业务进展缓慢,必然会连累上市公司的股价,然而格力股价不跌反涨,让人大感困惑。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董大姐炒话题炒热度拉起来的股价。其实不然,在格力电器2017年中报中,一项数据非常引人注目,“2017年上半年格力电器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9.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5.27%。”格力智能装备业务发展迅猛,已成为格力电器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受智能制造业绩表
[机器人]
三星S8手机国行固件开启测试:或支持桌面级操作体验
在经历了三星Note7的滑铁卢之后,三星重新定义自家高端旗舰手机的重担落在了今年即将发布的S8上,按照之前三星发布旗舰机的传统,三星可能依然会有多款S8旗舰手机同时发布,之前广受好评的Edge延续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三星Note7的悲剧,三星电子CEO权五铉再三强调,三星员工不可在质量上妥协,要求他们进一步改进制造工艺和安全检查,加之可能会用在S8上的骁龙835处理器前期产能问题,三星S8很有可能不会那么快发布。 概念图   日前,三星盖乐世社区消息人士@Master_Maserati 透露称,三星S8的国行、国际版固件目前已经开启测试,型号分别为G9500ZCU0APLF、G9550ZCU0APLF以及国际
[手机便携]
手机群雄争霸:马太效应显现 中小手机企业猝不及防
   苹果新一款手机iPhone X引领的全面屏风潮,小米的逆势反击……在2017年,风云变幻的手机市场并不缺少故事。而随着国产品牌的异军突起,手机产业诸强争霸的格局也悄然生变。   2016年,三星因为not7事件品牌销量遭受一定打击;苹果因为新产品创新度不足也颇为暗淡;靠渠道起家的“蓝绿兄弟”(OV,oppo、vivo)逆袭成为当年全行业最亮眼的风景;前销量冠军小米则因销量下滑,排名也跌到了第五;魅族、金立、乐视等第二梯队品牌在2016年也刷足了存在感。然而,到了2017年,手机江湖风云突变,乐视、联想、魅族深陷困境。小米则凭借海外市场出货量反弹重换新生,华为、OV、苹果、小米等前五大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  
[手机便携]
三星在德国被判侵犯大唐 4G 专利,影响几乎所有在售智能手机
4 月 28 日消息,据德媒 heise online 报道,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本月早些时候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三星电子在生产的移动通信设备中侵犯了由大唐拥有的 4G 标准必要专利。 本次诉讼涉及手机在不同 TDD 蜂窝小区间无缝切换以保证持续连接的专利技术。大唐于 2021 年 8 月 20 日从中国信通院处获得该专利在德专利权。 判决书显示,三星需就自 2021 年 8 月 20 日起在德国销售的几乎所有(因为基本都支持 4G 网络)智能手机支付固定赔偿;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所有相关型号也需要被销毁。 该判决还不具有完整的法律效力,大唐目前没有选择在缴纳至少 250 万欧元的保证金的前提下临时强制执行 。 在一审诉讼中三星和大唐双方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