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持续高烧机器人产业泡沫乍现 多地竞相扶持盲目上马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规划、上马机器人产业园,带动企业、资本一哄而上,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等隐忧已经初步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政府“有形之手”切忌越俎代庖,避免助推新兴机器人产业出现“泡沫”。
各地扶持政策炙手可热
记者在各地调研中发现,在资本市场的热捧和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机器人产业园,多地都以政策和资金共同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然而,在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主管工程师周建看来,如今的机器人行业“热的有些过分”。他说:“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周边得有行业支撑、上下游企业的配套。”
2014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对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热度不减。目前,国内已经有大约40个地方提出建机器人产业园,相当于平均每个省份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有些地方提出未来3年要建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6-8个智能装备产业园,如果都按计划推进,2016年全国各地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将遍地开花。
除数量外,不少机器人产业园都将“规模最大”作为追求目标。黑龙江和山东两个省份都有城市提出要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辽宁某市计划其机器人产业园要建成“国内最大”,河南某市的机器人产业园准备建成“中原地区最大”。除省会城市和一些地级市外,一些县城都筹建机器人产业园。
在政府的强力带动下,各地机器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表示,仅在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从年初的200多家,一跃变为年底的500来家,现在已经发展到800多家。“很多之前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都在声称要进入机器人领域,感觉我国机器人产业简直就是处在大爆炸时代。”
长期关注机器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姚国际说,机器人产业去年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火爆”。据他统计,目前有大约50家上市公司提出跟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原先不做机器人的,也在这两年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迅速切入到机器人产业,并借助这一概念炒作股票价格。
产业存三大隐忧
受访人士表示,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地方政府的强力扶持固然有利于“扶上马,送一程”,不过各地缺乏科学规划、盲目上马,带动企业、资本迅速进入这一产业,却可能带来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国产机器人企业被边缘化的三大隐忧。
首先,工业机器人总体供大于求面临产能过剩风险。根据地方主要工业机器人园区的规划规模目标计算,不出几年,工业机器人的产出将可能超过市场需求。比如,西南、华中和华南都有城市将2020年的工业机器人年产能规划为10万台,三者相加是30万台年产能。然而,以年均35%的增速计算,到2020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整体年销售量也不过才25万台左右。
合肥市经信委的一名官员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意味着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巨大,目前的过剩隐忧主要是低层次的过剩,产品不仅低层次、技术含量低,而且严重同质化,不同企业之间产品大同小异,行业总体必然过剩。
其次,高端产业有低端化倾向,行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五家国外的公司控制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诸如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也不在自己手里,很多企业是靠政府补贴拿点“加盟费”,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的机器人项目必定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技术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高,需要强大的研发创新,高端的人才集聚,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多处在‘三低’甚至‘三无’状态,整体实力亟待提高。”曲道奎说。
最后,国产机器人企业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迹象。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推进“机器换人”计划,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补贴的方式,来促进传统产业大量使用机器人,这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促进了大量机器人的普及,推广了机器人技术的使用。
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这样做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首先由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缺乏竞争力,在大量推广使用“机器换人”计划中反而被边缘化,进一步挤压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其次,由于机器换人计划与扶持本土机器人政策脱节,机器换完了,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并没有发展壮大起来,这笔钱最终还是流入外资机器人企业的口袋。
“有形之手”切忌越俎代庖
业内人士认为,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而言,各地不要盲目追求建园区,政府应该结合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创新资源情况和产业配套情况,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表示,就像日本在上世纪70、80年代所经历过的一样,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必然会经过井喷式增长的阶段。目前各地都搞机器人产业,但多数都是弱小的,将来这些企业或者园区肯定不会都成为大树,经过市场竞争,通过收购兼并、联合,企业必然会由多变少,由小到大。
曲道奎表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但很多地方政府站在地方利益和GDP增长角度出发,最终必然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和恶性竞争,使得机器人产业陷入传统产业的“魔咒”。因此从国家层面而言,对各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适当引导。
针对目前各地对机器人产业的热度,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曾表示,大多数机器人产业园尚处于概念或者作为招商引资的旗帜阶段,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而言,不要盲目追求建园区,而是要结合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创新资源情况和产业配套情况。
合肥市经信委的一名官员说,政府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确实有必要,但资金和资源要用在刀刃上。目前,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扶持项目,常常一放就是上千亿的资金,但是后续评价机制薄弱,项目的实际效果没法得到真实的体现。他认为钱好拿、无跟踪的状况要改变,资金利用率要提高,要真正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有效果。
关键字:机器人
引用地址:机器人产业泡沫乍现:资本高烧 多地盲目上马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规划、上马机器人产业园,带动企业、资本一哄而上,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等隐忧已经初步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政府“有形之手”切忌越俎代庖,避免助推新兴机器人产业出现“泡沫”。
各地扶持政策炙手可热
记者在各地调研中发现,在资本市场的热捧和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机器人产业园,多地都以政策和资金共同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然而,在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主管工程师周建看来,如今的机器人行业“热的有些过分”。他说:“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周边得有行业支撑、上下游企业的配套。”
2014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对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热度不减。目前,国内已经有大约40个地方提出建机器人产业园,相当于平均每个省份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有些地方提出未来3年要建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6-8个智能装备产业园,如果都按计划推进,2016年全国各地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将遍地开花。
除数量外,不少机器人产业园都将“规模最大”作为追求目标。黑龙江和山东两个省份都有城市提出要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辽宁某市计划其机器人产业园要建成“国内最大”,河南某市的机器人产业园准备建成“中原地区最大”。除省会城市和一些地级市外,一些县城都筹建机器人产业园。
在政府的强力带动下,各地机器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表示,仅在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从年初的200多家,一跃变为年底的500来家,现在已经发展到800多家。“很多之前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都在声称要进入机器人领域,感觉我国机器人产业简直就是处在大爆炸时代。”
长期关注机器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姚国际说,机器人产业去年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火爆”。据他统计,目前有大约50家上市公司提出跟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原先不做机器人的,也在这两年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迅速切入到机器人产业,并借助这一概念炒作股票价格。
产业存三大隐忧
受访人士表示,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地方政府的强力扶持固然有利于“扶上马,送一程”,不过各地缺乏科学规划、盲目上马,带动企业、资本迅速进入这一产业,却可能带来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国产机器人企业被边缘化的三大隐忧。
首先,工业机器人总体供大于求面临产能过剩风险。根据地方主要工业机器人园区的规划规模目标计算,不出几年,工业机器人的产出将可能超过市场需求。比如,西南、华中和华南都有城市将2020年的工业机器人年产能规划为10万台,三者相加是30万台年产能。然而,以年均35%的增速计算,到2020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整体年销售量也不过才25万台左右。
合肥市经信委的一名官员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意味着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巨大,目前的过剩隐忧主要是低层次的过剩,产品不仅低层次、技术含量低,而且严重同质化,不同企业之间产品大同小异,行业总体必然过剩。
其次,高端产业有低端化倾向,行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五家国外的公司控制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诸如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也不在自己手里,很多企业是靠政府补贴拿点“加盟费”,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的机器人项目必定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技术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高,需要强大的研发创新,高端的人才集聚,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多处在‘三低’甚至‘三无’状态,整体实力亟待提高。”曲道奎说。
最后,国产机器人企业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迹象。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推进“机器换人”计划,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补贴的方式,来促进传统产业大量使用机器人,这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促进了大量机器人的普及,推广了机器人技术的使用。
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这样做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首先由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缺乏竞争力,在大量推广使用“机器换人”计划中反而被边缘化,进一步挤压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其次,由于机器换人计划与扶持本土机器人政策脱节,机器换完了,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并没有发展壮大起来,这笔钱最终还是流入外资机器人企业的口袋。
“有形之手”切忌越俎代庖
业内人士认为,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而言,各地不要盲目追求建园区,政府应该结合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创新资源情况和产业配套情况,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表示,就像日本在上世纪70、80年代所经历过的一样,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必然会经过井喷式增长的阶段。目前各地都搞机器人产业,但多数都是弱小的,将来这些企业或者园区肯定不会都成为大树,经过市场竞争,通过收购兼并、联合,企业必然会由多变少,由小到大。
曲道奎表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但很多地方政府站在地方利益和GDP增长角度出发,最终必然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和恶性竞争,使得机器人产业陷入传统产业的“魔咒”。因此从国家层面而言,对各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适当引导。
针对目前各地对机器人产业的热度,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曾表示,大多数机器人产业园尚处于概念或者作为招商引资的旗帜阶段,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而言,不要盲目追求建园区,而是要结合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创新资源情况和产业配套情况。
合肥市经信委的一名官员说,政府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确实有必要,但资金和资源要用在刀刃上。目前,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扶持项目,常常一放就是上千亿的资金,但是后续评价机制薄弱,项目的实际效果没法得到真实的体现。他认为钱好拿、无跟踪的状况要改变,资金利用率要提高,要真正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有效果。
上一篇:报告:过半企业相信物联网效益,二成已经开始使用
下一篇:高身价不再 新创科技公司前景受质疑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18
阿里、京东两大巨头押注 机器人餐厅重新大热
从今年年初开始,有关智慧餐厅、机器人餐厅的消息就不断传来。 2018年2月,盒马鲜生的机器人餐厅在上海南翔亮相,从顾客选座/落座后使用手机扫码点餐付款、智能送餐车送餐到吃上第一口美食,全程不超过30分钟。 年中时盒马发布消息,其机器人餐厅“Robot.HE”开业四个月即实现盈亏平衡。 最近,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收餐机器人“谷神星”在盒马机器人餐厅正式“上岗”。 京东推出的机器人餐厅也在双11期间姗姗来迟,化身首家“X未来餐厅”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正式开业,机器人大厨据称可以炒40道菜。 在海底捞的智慧火锅餐厅里也能看到机器人自动入菜、上菜的身影。 一时之间,机器人餐厅变成了一个崭新的“物种”,关注度水
[机器人]
中国首个“200T重载工业移动机器人”投入使用
近日,中国首个”200T重载工业移动机器人”投入使用的新闻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据悉,该AGV尺寸8m x 6m x 1m,负载重量200T,4个驱动单元实现全向行走(前进、后退、横移、原地自旋),爬坡能力不低于5%,最大行走速度可达25m/min。该装备使用激光雷达导航和避障,并具备一定的防水和安全防爆功能。 目前该套装备已成功应用于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重点解决风力发电机生产制造环节重型设备的智能化转运难题。 据中车电机方面透露,公司专职负责风力发电机组转运人员五十多名,每天两班倒工作。“200T重载AGV”全面应用推广后,预期五十多名工程师将被全面替代。 据了解,这款“200T重载AGV”由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先后
[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有钱赚,这些土豪公司纷纷涌进
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加速抢滩智能机器。
6月15日,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集不超过52.3亿元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及发展工业机器人项目。其中,用于机器人相关业务的资金约24亿元。
受此影响,公司股票当天复牌即涨停,报39.61元/股。
事实上,以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正成为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公司纷纷加码或转型机器人业务。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份以来,就有拓邦股份、长盈精密、中南建设、盾安环境、大族激光等通过定增、收购等方式加速布局机器人产业。
而日前工信部则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于11月底发布
[嵌入式]
云机器人将彻底改变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云机器人的概念由Google于2010年提出,当初是为了无人驾驶车而提出了这个概念。2011年欧盟资助了一个叫做RoboEarth的项目,该项目旨在让机器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知识,并且能够获取强大的机器人云服务。 以往的机器人,往往只能依靠编程完成特定的任务,只能借助于人类处理过的信息,完成精确指令和任务,在没有相关程序支持的情况下,就会举步维艰。云机器人借助于网络和云计算,帮助机器 人相互学习、共享知识,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会帮助机器人提高自学能力、适应能力,推动其更快更大规模普及。云机器人的这些能力提高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云机器人也必将成为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很多机构都在进行云机器人的研究,但都处于起步
[机器人]
【维科杯】捷勃特机器人参评“维科杯·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创新产品奖”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 机器人 行业年度评选(简称OFweek Robot Awards 2023),是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及旗下权威的机器人专业媒体-OFweek维科网·机器人共同举办。该评选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内的一大品牌盛会,亦是高科技行业具有专业性、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此次活动旨在为机器人行业的产品、技术和企业搭建品牌传播展示平台,并借助OFweek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向行业用户和市场推介创新产品与方案,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同时为行业输送更多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一同畅想机器人行业的未来。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OFweek Robot Awards 2023
[机器人]
机器人也将有触觉:3D打印"仿生皮肤"应用可能无穷尽
一款新型的3D打印“仿生皮肤”将使机器人用触觉感知到周围的世界。研究人员还表示,这一成果向在人类身体上直接“打印”电子设备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在打印过程中,牺牲层可以保持顶层的位置不变,一旦打印完成,这一层就会被洗掉。 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不久的将来,一款新型的3D打印“仿生皮肤”将使机器人用触觉感知到周围的世界。研究人员还表示,这一成果向在人类身体上直接“打印”电子设备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这项技术中使用的多层“墨水”可以在室温下设置,因此使用其打印出来的电子织物具有几乎“无穷无尽”的应用可能,包括用在外科手术机器人上,或者用于探测爆炸物的可穿戴设备。 明尼苏达大学的工程师们使用自己研
[医疗电子]
服务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增长黑天鹅
新基建为什么值得关注 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同时加快网络等建设,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可以由此预见,新基建的的大方向上,机器人行业必然会因此而迎来改变。但新基建到底该如何落实,企业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两位负责人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新基建带来的是一种重大利好,但新基建不是机会主义。”钛米机器人夏骐提到,新基建的大政策真正推动了服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全方位建设。“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来说,这种推动作用不仅仅会是投资带来的利好,更多还是新基建对于拉动服务机器人上下游整体产业带来的利好,例如包括医院的医疗服务,通过人工智能、、5G,都
[机器人]
大族协作机器人焊接应用真的很强“悍”,应用方案落地多行业
焊接技术是工业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艺,一般来说,只要有金属材料加工的地方就会用到焊接工艺。但是,焊接作业也是一份“辛苦差事”,手工焊接需要焊工师傅长时间保持站、趴、蹲、卧等操作姿态,还要应对焊花飞溅、闷热的工作环境。 借助操作简单、柔性灵活的 协作机器人 进行自动化焊接作业,可以有效解决熟练焊工短缺、焊接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产线升级。当前,大族 机器人 凭借易用、高效、高精度等优势,焊接应用方案已经在多个行业落地生花—— 船舶行业中厚板焊接:使用型号E03-Pro 在船舶制造领域,中厚板焊接需求相对较多,客户特别要求“ 焊接机器人 要自重轻、能够适应复杂的船厂环境”。E03-Pro协作机器人本体
[机器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4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