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腾讯,阿里入局5G,互联网巨头对战华为胜利有把握吗?

发布者:创意驿站最新更新时间:2020-03-16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5G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果不其然,阿里正式进军5G,中国互联网5G军团再添一员。

近日阿里方面向媒体透露,旗下达摩院已正式成立XG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研究,现阶段则主要聚焦5G技术和应用的协同研发。

这是继腾讯在去年世界5G大会上高调秀出旗下未来网络实验室后,又一家正式入局5G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算上泛5G范畴领域的玩家百度、京东以及小米,中国互联网头部企业基本都已涉足并布局5G业务。

群雄逐鹿的局面,似乎已经透出5G这一风口的价值。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0至2025年间,将有至少超过8000亿美元的投入将用于5G网络,同时包括制造业、公共事业、专业和金融服务在内的行业将从5G中获得最大收益,到2034年末可能为全球经济增加2.2万亿美元产值。

而与此前3G/4G交替时所不同的是,人们也已清晰地发现,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加速了IT与CT网络的融合,使得传统通信业市场不再只是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商专属的游戏场,更多竞争者的加入,在悄然改变游戏规则、市场格局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图注:XG实验室是阿里达摩院旗下的第15个实验室

叫板腾讯,同争5G应用赛道

细究阿里入局5G的方向,更多地与其在互联网的对手腾讯联系在一起。

在XG实验室的成立声明中,阿里达摩院直指要义,称实验室将依托阿里的丰富应用生态,专注5G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的协同创新,为超高清视频、在线办公、AR/VR、工业互联网、智能物流、自动驾驶等场景研究符合5G时代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网络传输协议等,并制定相关标准。

而与此对照,腾讯的5G探索滥觞于2017年底,随后在2018年成立未来网络实验室。彼时腾讯方面表示,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首个专注5G技术和应用研究团队。

“这一点其实是共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向集微网表示,相比5G基础技术,整个产业市场目前更为关心5G应用层的技术和生态发展。尤其是国家加大5G建设后,要让5G基础网络很快具备一定能力,5G应用自然就被推为前台主角。“阿里肯定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付亮表示。

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集微网,阿里的行动也是出于感受到腾讯方面的压力,由于云业务方面腾讯已经开始发力,阿里目前虽然在云计算领域还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5G领域其实是落了后手的。

在去年的世界5G大会上,腾讯宣布已建立全球互联网公司首个5G商用实验网和业界首个规模化部署的边缘计算平台,并启动了现网万级用户批量测试,探索基于5G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云游戏、高清视频直播、工业互联网等典型业务场景。


图注:2019年,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联合英特尔等产业厂商发布了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

艾媒咨询CEO与首席分析师张毅向集微网表示,结合阿里以往的优势来看,其5G的切入点集中于应用层面也是必然。“从淘宝、支付宝到蚂蚁金服,阿里擅长在应用层面发挥并营造生态。”张毅表示。

付亮则认为,阿里在传统优势的云和操作系统领域已有一些积累,并延伸出一些智能终端等物联网相关产品,这些都属于家庭智能互联的连接范畴,但面向5G与物联网市场,更多将是移动通信一体趋势化,因此底层的5G核心技术专利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就需要技术和应用的结合,尤其是创新类的。”付亮向集微网表示,这也是阿里选择5G应用发力的一大原因。

PK中移动、华为,抢夺标准制定权

在正式开启与腾讯竞争5G应用大幕的同时,阿里也进入了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华为为代表的设备商的业务领地,一方是市场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另一方是传统电信市场缠斗多年后的通信业霸主,二者的对垒形势自然变得微妙。

“这其实也是腾讯阿里选择5G应用切入的重要考量。”付亮向集微网分析道,在5G应用领域,技术方面华为中兴等设备商最强,运维方面则属运营商经验最多,因此选择在前二者优势度不大的5G应用方向发力也是一种策略。“阿里腾讯的劣势在于网络基础端,他们要渗进基础电信服务的难度,要高于传统厂商渗进应用业务的难度。”张毅对此分析道。

同时,付亮认为,阿里腾讯进入5G应用领域后围绕的重心在于产业互联网,而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双方都发现自己在技术侧等基础领域是比较虚的,这或许会令自身在后续与华为等企业的竞争中面临压力,所以才开始下沉,这也是目前腾讯阿里偏重往一些比较基础方向投入的原因,尤其是标准。”

目前,与阿里XG实验室将专攻超高清视频、自动驾驶等5G特定场景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网络传输协议与标准等类似,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的目标也是参与、推动5G标准开源生态合作,推动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联网V2X架构建立,从网络和平台建设、业务创新和新场景探索、技术研究、标准开源生态合作等角度布局5G。

据悉,在标准领域,腾讯已经先行一步,不仅参与了3GPP、IEEE等国内外5G标准组织涉及云游戏、智能制造多个领域的标准化会议,其主导提出的5G服务化架构eSBA也成为3GPP 5G核心网演进的四个候选方案之一,而在云化多媒体、车联网领域,腾讯也已有多条标准方案落地测试。

对于这一标准领域的竞争态势,付亮认为形势还不明朗。“不管三大运营商,还是阿里腾讯,或者华为小米,都在争抢标准的制定权。”付亮表示,以近期争得火热的健康码标准为例,阿里、腾讯、电信运营商各有一套,而实际上电信运营商因为涉及利益方太多已经在竞争中失败,但阿里和腾讯目前都在攻这一标准,力图跟政府、行业组织等合作,进入一些更高级别的平台中。据集微网了解,目前双方都已各自积累了一些政府客户。

另一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厂商也并未一昧地被动防守,尤其是在阿里腾讯的优势业务云计算领域。近日任正非便提出,旗下云办公服务WeLink要充分利用华为、5G、云、AI、光的技术优势,从底层抄互联网的后路。

谁能突围?

互联网军团的强势入主,也令5G应用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至于谁能胜出,付亮认为,关键在于谁能更快洞察用户的需求,并快速地拿出解决方案。

“这可以看成是全产业面临的一次转型。”付亮表示,目前不管是运营商、设备商还是互联网企业,各家都需要转型,包括业务模式、思维方式都需要调整。

因此,付亮认为,互联网企业会稍占优势,因为其具备快速迭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来大家都在试错,比得就是谁更快,更能及时去满足用户的需要,甚至谁能积极地去引导用户。”付亮表示,在健康码、在线会议上,互联网公司展现出了更好的能力,而华为和运营商虽然也有这些业务,但目前在这块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而腾讯、阿里之争,目前也展现了不同的企业思路。知情人士告诉集微网,腾讯5G业务部门的人大多来自华为,因此从想法来看二者可能有类似。“华为的既往策略是往上游更多一点,也就是先关注标准,再发展技术的思路。”该人士表示。

而张毅认为,未来阿里在5G领域的出牌套路初期则会集中在视频业务层面,但长远看来,阿里也没有特别清晰的业态模式。“应该还是会从在线办公,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智能物流等方面发力布局。”张毅表示。

不过,就运营商而言,付亮认为其也并未失去最后的机会。“至少运营商拥有最基础的网络资源和最快渗透到用户边上节点的能力。”付亮指出,比如一个港口要提供服务,最快能到现场的只有运营商。但是,运营商能不能用好这一机会是最关键的问题,不然只能沦为给其他厂商打杂的“服务工”角色,最终无法逃出“管道化”的命运。


关键字:5G 引用地址:PK腾讯,阿里入局5G,互联网巨头对战华为胜利有把握吗?

上一篇:英国最新投票决定:允许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修正案没通过
下一篇:甲小姐和陈天石对话:通往伟大芯片公司的赛程很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9 13:06

比科奇澎湃中国芯赋能首款全国产5G无线云网络和移动通信服务创新
搭载PC802基带SoC的4G+5G双模vDU加速卡力助中国移动构建灵活高效通信网络 中国北京,2024年10月8日 - 5G基带芯片和电信级软件提供商比科奇(Picocom)今日宣布: 公司携手中国移动研究院和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瑞无线”),基于比科奇国产化PC802物理层系统级芯片(SoC),共同推出国内首款自主可控的4G+5G双模vDU加速卡 。这一创新成果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5G无线云网络产业链上,实现了从核心算法、物理层软件到关键器件的全面国产化突破,为构建安全可控、智能开放的无线通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vDU加速卡核心芯片的PC802基带SoC,是比科奇已全面规模量产和得到广泛应用的全球首
[网络通信]
余承东:ADS 3.0现在还不是L3 鸿蒙智行的OTA通过5G技术升级
余承东和马东直播过程中,马东提问余承东,激光雷达是必要的吗? 余承东表示,我们坚持激光雷达,是因为激光雷达的安全性。只用摄像头方案没用激光雷达方案的,摄像头致盲就完蛋了。 有些东西,摄像头是没办法的,摄像头有极限。包括毫米波雷达,车厂都应该用。因为在雨天大雾天,摄像头不好用。 此外,余承东还表示,鸿蒙智行ADS 3.0,把车位到车位的功能加强了。华为ADS 3.0我们加了一个保底,万一AI出错了,我们的安全底线判断不能走,那么会根据安全底线来。 不过,他也坦言,ADS 3.0现在还不是L3,是按照L3的标准去进行设计的,因为现在国家还在制定L3相关的标准。 余承东强调,他带领的团队,我们自己把自己变成用户,去深
[嵌入式]
5G标准必要专利小米中国第三!仅次于华为中兴
9月29日消息,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排名中,华为、中兴、小米位列中国前三。 全球排名来看,华为以12.42%的占比位列第一,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高通。中兴以6.97%的占比位列第五,小米以4.62%的占比位列第八,相比去年首次进入的第十提升两位。 小米方面表示,上述成绩的背后,是小米对底层技术的长期持续投入:2015年底成立5G预研团队,不断深耕5G技术创新,实现跃升式发展。小米会始终坚持“技术为本”,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对此,雷军表示:“我们会继续死磕核心技术,继续努力!” 小米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研
[网络通信]
面向智能座舱的5G SoC模组AN803S系列丨广通远驰确认申报2024金辑奖
申请技术丨面向智能座舱的5G SoC模组AN803S系列 申报领域丨智能座舱 独特优势: 广通远驰集合5G通讯的SoC智能座舱模组,包括5G MODEM,及算力强大的CPU/GPU/NPU,内置Android操作系统。 模组内置LXC方案,将娱乐系统(ANDROID)、仪表系统(Linux)、TBOX系统(Linux)隔离开。 本项目所采用的高通芯片方案,能够紧跟最先进工艺和算力,并能紧跟ANDROID的最新版本,从而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并能运行更多应用(例如时下非常热门的AI大模型)。是当今智能座舱领域最强大、最先进的方案。 应用场景: AN803S-CN专门为汽车前装应用而设计,在硬件设计
[汽车电子]
面向智能座舱的<font color='red'>5G</font> SoC模组AN803S系列丨广通远驰确认申报2024金辑奖
MVG 将安立无线通信测试仪 MT8000A 集成到 ComoSAR 系统中,以增强 5G SAR 测量能力
作为全球电磁波人体暴露评估测量和服务的领导者,Microwave Vision Group(MVG)近日隆重宣布成功将安立公司 MT8000A无线通信测试仪集成到其ComoSAR系统中。 通过为OpenSAR软件提供专用驱动程序,此次集成覆盖了新无线电(NR)FR1频段(7.125 GHz以下)。这一里程碑实现了对支持5G设备的SAR(比吸收率)测量,该测量采用市场上最受认可和最广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测试仪之一。SAR测试实验室现在可以根据测试程序的要求,为用户设备(UE)以最大功率自动执行5G FR1独立组网(SA)呼叫。此集成支持TS38 508-1测试频率和用户自定义配置,并支持具有此功能的MT8000A型号的LTE呼叫建立。
[网络通信]
MVG 将安立无线通信测试仪 MT8000A 集成到 ComoSAR 系统中,以增强 <font color='red'>5G</font> SAR 测量能力
走上自研之路,苹果将推首款WiFi芯片与5G基带芯片,不支持毫米波
近日,据媒体报道,苹果将推出其首款自研5G基带,但这款基带芯片却存在一个先天缺陷,即不支持毫米波。这也意味着苹果在没有实现支持毫米波之前,还是会继续采购高通的5G芯片。 此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曾透露,有两款搭载苹果自研的5G基带的手机将被推出,首发机型为iPhone SE 4,明年下半年的超薄机型iPhone 17 Air也将采用苹果自研5G基带。 苹果为何要自研基带芯片? 从2010年推出的iPhone 4开始,苹果便采用了其自研的A4芯片,这也开启了苹果SoC的自研之路。自此以后,苹果每年都会更新其A系列芯片,用于iPhone、iPad以及其他设备中。这些芯片持续改进,包括提高性能、降低功耗以及增加新功能,如集成神经网络处理能力
[嵌入式]
消息称苹果首款自研 5G 芯片将有“短板”:不支持毫米波
据 DigiTimes 报道,苹果自研的 5G 调制解调器(也称基带)的首个版本不支持毫米波技术。这意味着,苹果可能将继续依赖其现有的 5G 芯片供应商高通,为支持毫米波的 iPhone 机型(包括美国版的所有 iPhone 12 机型及更新机型)提供 5G 芯片。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曾在今年 7 月表示,两款搭载苹果自研 5G 调制解调器的 iPhone 将于 2025 年发布,包括一款新 iPhone SE(第一季度)和一款超薄 iPhone 17(第三季度)。作为一款低价设备,下一代 iPhone SE 缺乏毫米波支持是符合逻辑的,而超薄的 iPhone 17 则也可能需要放弃毫米波技术以实现更薄的设计。 毫米波是一种 5G
[网络通信]
是德科技携手Capgemini验证了用于非地面网络的5G NR RAN解决方案
双方合作使用Capgemini的5G NR 中央单元(CU)和分布单元(DU)框架进行NTN的端到端验证 通过验证网络协议和轨道信道建模,Capgemini能够快速部署5G NR NTN的无线接入网络(RAN) 解决方案能够仿真低轨卫星星座,并模拟真实的网络流量 是德科技宣布和Capgemini成功验证了NTN的测试场景,该测试环境是基于Capgemini的可支持NTN的5G NR CU和DU框架,同时采用是德科技的UeSIM UEE和Propsim信道仿真解决方案,通过仿真真实的网络流量,实现了端到端的性能验证。 是德科技携手Capgemini验证了用于非地面网络的5G NR RAN解决方案 验证基
[测试测量]
是德科技携手Capgemini验证了用于非地面网络的<font color='red'>5G</font> NR RAN解决方案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