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IGBT供不应求,A股多家厂商扩产或加速国产替代?

发布者:sumig最新更新时间:2020-07-16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IGBT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辆新能源汽车中有300多颗芯片,其中过半是功率芯片。据Gartner数据显示,一辆新能源汽车中功率器件的成本高达387美元,占整车半导体价值的55%,远高于传统车71美元的成本。而在汽车功率芯片中又以IGBT的占比和成本居前,给功率芯片厂商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不过,车规级IGBT入局门槛高,产品标准要求严苛,产业周期更长,且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尤其是欧美知名车企已经具备完整的汽车半导体芯片供应体系,国内汽车市场的功率芯片几乎被外企所垄断,即便在IGBT产能不足的当下,国内能够打入车企且稳定供货的功率芯片厂商也属寥寥。

需求巨大产能不足

IGBT是能源变换和传输的核心器件,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在新能源汽车上,IGBT能直接控制驱动系统AC/DC的转换,决定电动车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核心指标,影响着整车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的“三电”方面,IGBT的效果突出而被广泛应用。据悉,特斯拉Model S用的三相异步驱动电机中,每一相的驱动控制都用了28颗IGBT芯片,三相共使用了84颗IGBT芯片。

除了前、后电机驱动系统外,IGBT还可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系统、汽车转向助力系统、车用空调变频与制热以及充电桩充电模块等方面。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中、美、欧新增直流充电桩累计带动IGBT需求约1300亿元,单是充电桩的IGBT需求,其潜在市场需求就很大。

尽管未来全球市场需求很大,但国内在这方面的市场份额仍较小。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半导体产值中,欧洲汽车半导体贡献了36.79%,美国占比32.64%,日本占比26.03%,而中国大陆汽车半导体占比不到3%。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用IGBT功率芯片市场,一直被英飞凌、三菱等外企垄断。

再加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不断扩大,IGBT功率芯片的国产替代需求大增。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为120.6万辆,未来几年出货量将会持续上涨。行业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长期趋势不变,国内每年有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国产替代空间。

中车时代电气相关人士表示:“从现阶段来看, IGBT器件面临短期内供不应求的状态,因为它随着下游的应用,包括电动汽车,包括家电,整个的用量上来之后,它会供不应求,并且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由于外企对扩张保守且功率器件产能扩张周期长,未来新能源市场将出现IGBT的供应缺口。”比亚迪相关人士向集微网表示,汽车三电中的电芯和电机等均不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但未来几年IGBT等功率芯片的产能不足,可能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国内多家厂商积极扩产

IGBT芯片国产替代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国内有不少厂商已经参与布局。目前,国内在车规级IGBT产业链布局较完善的企业有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中车时代电气等。

原比亚迪汽车电子事业部总工罗如忠向集微网表示,早在2005年,比亚迪就开始研发集成电路和功率半导体芯片,但当时已有条件和人力,完全靠自己完成设计和制造不现实。因此,在2008年比亚迪决定收购宁波中纬这家半导体公司,在进行业务整合后来开发我们需要的芯片。直到2018年9月,比亚迪首次对外推出IGBT4.0芯片。比亚迪对外公告称,公司已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除了比亚迪半导体,国内布局车规级IGBT的厂商还有斯达半导。斯达半导是国内少数集芯片设计、模块制造和测试、终端销售与服务等纵向产业链为一体的规模半导体分立器件厂商。斯达半导上市募集8.2亿元资金,其中2.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扩产项目,1.5亿用于技术研发中心扩建项目,用来设计研发出导通压降更低、开关损耗更低的新一代IGBT芯片。根据NE时代的统计,2019年斯达供应了17,129套IGBT模块,市占率1.6%。

值得注意的是,在3300-6500V领域国内唯一制造商的中车时代电气,目前也在布局电动车用IGBT的产线。与国内专注于1300V电压区间的厂商相比,中车时代电气更具有优势,因为从高压产品向低压产品拓展要容易得多。据透露,去年中车时代电气IGBT的收入规模是4亿多,且全部来源于机车,今年二期将扩产的IGBT产线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产能达产后,整个IGBT的收入规模将达二十亿元左右。

在目前国内短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内厂商正着手解决IGBT产能问题。今年4月底,比亚迪IGBT项目已在长沙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25万片8英寸新能源汽车电子芯,可满足年装车50万辆的产能需求。此外,其他厂商也在加快IGBT的产能建设,斯达半导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扩产项目投产后可年产120万个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中车时代电气计划在今年量产第6代IGBT技术IGBT,其8英寸IGBT生产线可年产24万片。

尽管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已加快扩产布局,但目前来看,仍难以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车载IGBT只适用于低端领域,在高端功率器件领域,与国外企业的技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从全球看,IGBT目前已经发展到7.5代,三菱电机在2012年就推出第7代,而比亚迪2018年底发布的IGBT 4.0技术也只是相当于国际上第五代技术,而斯达半导、中车时代电气目前计划量产的也只是第6代产品,所以说,目前和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企业需要高度重视IGBT等功率元器件产品的技术研发与投入来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才能弥补短板具备行业话语权。


关键字:IGBT 引用地址:车规级IGBT供不应求,A股多家厂商扩产或加速国产替代?

上一篇:证监会:同意了南亚新材科创板的IPO注册
下一篇:转让底价110亿元!TCL科技成中环集团混改项目最终受让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08:42

用于SiC MOSFET和高功率IGBT的IX4352NE低侧栅极驱动器
新型驱动器可提供量身定制的导通和关断时序,将开关损耗降至最低,并增强dV/dt抗扰性能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2024年5月27日讯-- Littelfuse公司 是一家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 公司隆重宣布推出IX4352NE低侧SiC MOSFET和IGBT栅极驱动器。 这款创新的驱动器专门设计用于驱动工业应用中的碳化硅(SiC)MOSFET和高功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IX4352NE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独立的9A拉/灌电流输出,支持量身定制的导通和关断时序,同时将开关损耗降至最低。 内部负电荷调节器还能提供用户可选的负栅极驱动偏置,以实现更高的dV/dt抗扰度和更
[电源管理]
【干货分享】MOSFET器件的高压CV测试详解
MOSFET、IGBT和BJT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速度受到元件本身的电容的影响。为了满足电路的效率,设计者需要知道这些参数。 例如,设计一个高效的开关电源将要求设计者知道设备的电容,因为这将影响开关速度,从而影响效率。这些信息通常在MOSFET的指标说明书中提供。 图1. 功率MOSFET的组件级电容 三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电容可以在两种不同的量级上看待:组件和电路。在组件上查看电容涉及到表征每个设备终端之间的电容。在电路上观察电容涉及到描述组件级电容的组合。例如,图1说明了一个功率MOSFET的组件级电容。图2到图4说明了一个功率MOSFET的组件级和电路级电容之间的关系。对BJT和IGBT器件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电容测量。
[电源管理]
【干货分享】MOSFET器件的高压CV测试详解
威世推出新系列无铅NTC热敏电阻祼片 可用于汽车中的IGBT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宣布,推出新系列无引线NTC热敏电阻祼片---NTCC201E4,上下表面接触,为设计师提供多种安装选择。Vishay BCcomponents NTCC201E4使用银金属焊接层,支持铝线键合,可采用真空回流焊或甲酸/合成气体回流焊、SAC或SMP焊接以及纳米银膏烧结。 日前发布的器件可在-55 °C至+175 °C温度下工作,符合AEC-Q200标准,可用于汽车和替代能源应用的温度检测、控制和补偿。最终产品包括IGBT模块、功率MOSFET模块、功率逆变器,适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太阳能电池板和风电机组。 NTCC201E4热敏电阻金
[汽车电子]
威世推出新系列无铅NTC热敏电阻祼片 可用于汽车中的<font color='red'>IGBT</font>
安森美推出第七代IGBT智能功率模块, 助力降低供暖和制冷能耗
SPM31 智能功率模块 (IPM) 用于三相变频驱动应用,能实现更高能效和更佳性能 2024年2月27日-- 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领先企业安森美(onsemi),宣布推出采用了新的场截止第 7 代 (FS7)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技术的1200V SPM31 智能功率模块 (IPM) 。与市场上其他领先的解决方案相比, SPM31 IPM 能效更高、尺寸更小、功率密度更高,因而总体系统成本更低。由于这些IPM集成了优化的IGBT,实现了更高效率,因此非常适合三相变频驱动应用,如热泵、商用暖通空调(HVAC)系统以及工业泵和风扇。 据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有26%来自于运行中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其中供
[电源管理]
安森美推出第七代<font color='red'>IGBT</font>智能功率模块,  助力降低供暖和制冷能耗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