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射频前端进展到哪里了?

发布者:知者如渊最新更新时间:2021-04-21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射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全球缺芯潮和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国产替代所带来的市场化推动力明显,国内公司因“缺芯”获得了更多的导入机会。具体到“射频前端”领域,我们上篇文章(“缺芯”,这对国产射频前端公司意味着什么?)已经对目前“缺芯”情况作了初步梳理。    

从国内射频前端厂商的整体的成长历程来看,目前国内主要射频前端厂商成立于2010年前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射频前端公司。除了接收侧表现优异的卓胜微外,在发射及收发集成模组侧昂瑞微,唯捷创芯,慧智微等公司也有不俗表现,在多个市场中取得了竞争领先。  

如果从2G、3G/4G到5G的演进过程中看,射频器件的复杂度逐渐提升,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对于国产射频器件替代来说,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2G市场:CMOS工艺替代,本土厂商赢得市场

据了解,在2010年到2015年间,全球2G市场开始向3G/4G市场转移,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4G逐渐上量,在2010-2015年期间,4G市场成长至近10亿部手机年出货量的大市场,4G市场成为头部厂商关注的重点。


不过,行业人士指出,在2010-2015年,在全球非发达地区,2G市场依然有极大的存量。2015年,全球依然有3.75亿部的2G市场留存。国内射频前端公司开始向2G市场发起进攻,如RDA、昂瑞微(原名汉天下)、国民飞骧(2018年2月正式更名为深圳飞骧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这些公司中,最终赢得2G市场的是总部位于北京的昂瑞微。

资料显示,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公司主要方向为手机射频功放/前端芯片、无线连接芯片。昂瑞微抓住2G市场转移带来的市场变化,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利用技术优势,采用CMOS工艺实现了2G射频功率放大器。虽然在射频性能上,CMOS工艺还无法与GaAs工艺比拟,但已经可以满足2G存量市场中的射频指标需求。相比于国际厂商采用GaAs工艺的技术方案,昂瑞微的CMOS技术方案在成本、供应上都更有优势,一举成为全球2G射频前端最为主力的供应商。

业内人士王猛(化名)提到,昂瑞微的成功证明通过技术突破,解决产品的成本与供应问题,国产厂商可以在与国际头部厂商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且占据市场中的主要份额。

4G市场:国内公司快速跟随,实现替代

虽然CMOS工艺可以实现2G功放芯片的设计,但因为线性度及效率问题,CMOS工艺在4G功放芯片设计中还无法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对王猛(化名)的采访了解到,4G时代的手机射频功率放大器依然以GaAs HBT工艺为主导,国内厂商并没有将2G时代实现优势的路径转移到4G市场中来。

他说:“4G市场从2012年开始进入普及快车道,2013年开始,头部平台厂商、器件厂商及终端厂商开始推广统一pin脚的解决方案,即Phase系列解决方案。对于Skyworks、Qorvo等国际公司,由于有与厂商、平台共同定义的先发优势,在产品推广中迅速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一般的做法是等Skyworks等头部厂商推出产品后,快速进行复制和迭代逼近,以最短的时间推出同类产品。由于规格和技术方案有产品可依,市场前景广阔,2013年前后,国内开始涌现出大量公司进入4G射频前端开发市场。除目前在市场上取得不错市场份额的唯捷创芯、昂瑞微、慧智微电子、飞骧科技、紫光展锐外,还包括中普微电子、苏州宜确、广州钧衡等多家公司。”

“虽然在国内厂商做产品开发时,Skyworks等产品已经在公开渠道上售卖,但受制于人才积累和技术积累,想复制出相类似的性能并不容易。在国内厂商中,唯捷创芯依靠产品快速迭代,最先取得对Skyworks同类产品的性能逼近。在第一代4G射频前端方案推出中,国内厂商普遍晚于Skyworks 2~3年时间。到了2017年,4G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唯捷创芯晚于Skyworks一年左右即完成产品推出。依靠与国际厂商性能相比拟的4G产品,唯捷创芯开始被头部手机厂商及ODM接受,成为国内第一家在4G产品向头部厂商大规模出货的射频前端公司,并在4G射频前端出货中保持领先。”他进一步补充到。

采用与国际厂商相类似的方案给了国内厂商快速推出产品的机会,但也使得国内厂商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多家国内厂商都推出4G产品后,4G市场开始了惨烈价格竞争,市场毛利快速下滑。

受制于集成电路行业产能短缺影响,如果射频前端公司无法为原材料提供足够的毛利,则供应链中与其他市场共用的8英寸CMOS、基板等工艺,将流向如车载、AI等其他高毛利市场。射频前端公司面对的是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残酷竞争。

跟随战略实现的产品并不能提供与国际厂商足够的差异化,也不能使头部终端厂商在所关心的交付、品质、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放心使用。对此,王猛(化名)表示,这也造成了国内厂商从2014年就开始推出4G射频前端产品,而经过了过去7年的发展,国内射频前端市占率仍未超过5%。

5G市场:供应链紧缺下,如何还能与国际厂商同时同质推出产品?

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的销量将达到5.39亿部,占该年智能手机总销量的35%。在入门款机型的推动下,5G手机在中国的普及非常迅速,Gartner预测中国5G手机的份额有望在2021年达到59.5%。5G手机厂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产品开发的时效性和产品品质的可靠性,成为头部厂商选择供应链的重要参考标准。

5G的到来,对射频前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射频前端支持更高的频率,输出更高的功率。并且,为了支持上下行更多路的MIMO,射频前端器件的数目也有了明显增加。5G到来,射频前端器件的需求数目预计将有一倍的增长,对射频前端的供应提出了挑战。

图:5G射频前端复杂度增加(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很早进行5G射频前端投入的国内射频前端公司,慧智微也积极迎挑战紧抓市场机遇,与国际厂商同步。慧智微2019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MWC)上展示了5G射频前端产品。2020年3月,慧智微宣布其射频前端产品已经在客户实现批量生产。

在2021年初,根据第三方拆机平台的拆解显示,慧智微5G射频前端模组被OPPO采用。慧智微也因为5G高集成度、高性能射频前端系列产品大规模稳定量产,与高通、华为等公司一起获得2021年GTI Honorary Award大奖。


相比于2013年4G初期还存在大量中小型客户,并且半导体行业还未出现产能问题,5G时代国内厂商将在产能紧缺的情况下,直接在头部客户面对国际厂商的竞争。如何在“缺芯”环境下,同时抓住射频前端国产化的突破契机,慧智微依靠技术实现产品突破与供应链差异化,提供出一条解决路径。

慧智微采用软件定义硬件的可重构方案,来实现射频前端产品,慧智微自主掌握可重构射频前端的核心技术。采用可重构实现的射频前端,所使用的晶圆更少,MLCC等无源器件更少,集成度更高。并且产品方案不使用供应最为紧缺的8英寸CMOS工艺,在半导体产能紧缺下,可提供更好的供应保障。


关键字:射频 引用地址:国产替代,射频前端进展到哪里了?

上一篇:联电明年晶圆代工涨幅10%起跳 28nm/40nm制程将涨超40%
下一篇:“缺芯”,对国产射频前端公司意味着什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21:44

应对现代RF测试挑战,开创信号发生新时代
现代RF系统,如超导量子比特控制器、相阵雷达、MIMO收发机、智能天线发射机和捷变超宽带扩频通信,都基于宽带、相干、多通道结构。传统方式采用矢量信号发生器及IQ 调制器和模拟合成器生成RF信号,由于校准复杂及大规模实现此类系统的成本而存在着许多重大局限。下面就随测试测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为解决这种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高速数模转换器,包括信号处理、调制和生成功能。这些数据转换器能够在微波频率上直接合成复杂信号,另外能够更简便地实现多通道同步和校准,通道密度高的系统的成本也明显下降,因为它不需要复杂的模拟前端。泰克最新推出的AWG5200 系列任意波形发生器就采用这种数模转换器,为每台仪器提供了最多8 条同步通道,并
[测试测量]
高性能射频测量系统如何选用阻抗匹配元件
阻抗失配会引起 信号 反射,这是高频测试系统所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对于交流信号而言,材料之间介电常数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特性阻抗的变化和阻抗失配问题。 例如,当某个正弦波沿着某条40.9-W传输线和50-W负载传输时,它的部分能量将会反射回传输线上。掌握信号反射发生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改进测试系统的配置和测量效果,这对于高频测试尤其重要。 尽管由于反射导致的功率损耗是所有交流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仅当系统中传输线的长度大于其传输信号波长的1/100时,由功率损耗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才值得我们关注。由于 射频 信号具有较短的波长,因此它们相比低频信号更容易受反射导致的功率损耗的影响。 我们来对比一个1MHz的正弦波和一个1GHz的
[测试测量]
高性能<font color='red'>射频</font>测量系统如何选用阻抗匹配元件
ADL5902 TruPwr检波器用于测量RF信号分析
  电路功能与优势   该电路使用ADL5902TruPwr检波器测量RF信号的均方根信号强度,信号波峰因素(峰值均值比)在约65dB的动态范围内变化,工作频率为50MHz至9GHz。   测量结果在12位ADC(AD7466)输出端以串行数据形式提供。在数字域中针对环境温度执行简单的4点系统校准。   RF检波器与ADC之间的接口很简单,由两个信号调整电阻组成,无有源元件。此外,ADL5902内部2.3V基准电压为微功耗ADC提供电源和基准电压。AD7466无流水线延迟,可作为只读SARADC。   整个电路实现了约 0.5dB的温度稳定性。   显示的数据是针对在-40 C至+85 C温度范围内工作的两个器件。   通
[测试测量]
ADL5902 TruPwr检波器用于测量<font color='red'>RF</font>信号分析
STM32的SPI1、SPI2、SPI3初始化及RF1101的应用(标准库与HAL库)
——基于STM32F103RCT6 ---- 标准库: 说明:相关文件共有两个:bsp_spi_cc1101.h;bsp_spi_cc1101.c;以SPI2为例。 1、“bsp_spi_cc1101.h”中的参数定义: #ifndef _BSP_SPI_1101_H_ #define _BSP_SPI_1101_H_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misc.h #include os_cfg_app.h #include os.h #include core_cm3.h #include bsp.h #include stm32f10x_s
[单片机]
Strategy Analytics:RF化合物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达到110亿
随着数据流量不断增长,市场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RF应用中的化合物半导体收益将会不断增长。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半导体应用(ASA)服务发布的最新报告《RF化合物半导体预测及展望:2016-2021》指出,RF化合物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超过110亿美元,GaAs设备将不会是增长驱动因素。无线应用是GaAs设备收益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该RF细分市场将会停滞不前。取而代之的是,收益增长将会来自于大量使用磷化铟(InP)、氮化镓(GaN)和硅锗(SiGe)。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半导体应用服务总监Eric Higham表示,“GaAs仍将主宰RF技术,但设备收益在该应用中会保持平稳
[网络通信]
蓝牙BT射频测试
一、概述   蓝牙射频测试配置包括一台测试仪和被测设备(EUT, Equipment Under Test),其中测试仪作为主单元,EUT作为从单元。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射频电缆相连也可以通过天线经空中传输相连。测试仪发送LMP指令,激活EUT进入测试模式,并对测试仪与EUT之间的蓝牙链路的一些参数进行配置。如测试方式是环回还是发送方式,是否需要进行跳频,分组是单时隙分组还是多时隙分组,分组的净菏是PN9,还是00001111、01010101。测试模式是一个特殊的状态,出于安全的考虑,EUT必须首先设为“Enable”状态,然后才能空中激活进入测试模式。 二、发射机测试 1)输出功率测试   测试仪对初始状态设置如下:链路为跳频
[测试测量]
ADI联合Marvell在MWC 2023上展示新一代5G大规模MIMO射频单元平台
ADI联合Marvell在MWC 2023上展示新一代5G大规模MIMO射频单元平台 此次合作将业界领先的数字波束成形和收发器芯片结合在一起,以期推动先进的大规模MIMO普及 中国,北京 — 2023年2月27日 — Analog Devices, Inc.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与Marvell Technology Inc. (Nasdaq: MRVL) (数据基础设施半导体解决方案领导者)近日宣布推出一款支持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pen RAN)的新一代5G大规模MIMO (mMIMO)参考设计平台。 通过将ADI最新的RadioVerse®收发器
[网络通信]
ADI联合Marvell在MWC 2023上展示新一代5G大规模MIMO<font color='red'>射频</font>单元平台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的结构设计
1、射频LNA设计要求 低噪声放大器(LNA)作为射频信号传输链路的第一级,它的噪声系数特性决定了整个射频电路前端的噪声性能,因此作为高性能射频接收电路的第一级LNA的设计必须满足: (1)较高的线性度以抑制干扰和防止灵敏度下降; (2)足够高的增益,使其可以抑制后续级模块的噪声; (3)与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通常为50Ω; (4)尽可能低的功耗,这是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展趋势所要求的。 2、Inductive degenerate cascode结构LNA Inductive-degenerate cascode结构是射频LNA设计中使用比较多的结构之一,因为这种结构能够增加LNA的增益,降低噪声系数,同时增加输入级和输出级之间的隔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射频</font>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的结构设计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