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

发布者:心灵之舞最新更新时间:2014-03-25 来源: EDN关键字:DSP  异步电机  矢量控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现代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于没有接触式换向装置,不存在换向引起的火花,其具有效率高,转速不受机械换向所限制,可维护性强,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而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光驱、智能机器人、电动交通工具等领域。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则以其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内部资源、集成度高和功耗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在控制领域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SP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设计结合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智能化控制。

  1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根据物理学公式,单根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运动时,所产生的电动势e为:

程序

  式中,B为磁场感应强度,l为磁场中导体的有效长度,v为导体垂直于磁力线运动的线速度。在电机中,v与转速n的关系为:

程序

  这样,无刷直流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程序

  式中,E为无刷直流电动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p为电机的极对数;α为极弧系数;W为点数绕组每一相的绕线匝数;ψ为每一极的磁通量;n为电机的转速。

  假设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绕组采用三相星型结构,定子三相完全对称,空间上互差120°的电角度,三相绕组电阻的电感量参数相同。同时忽略电枢绕组之间产生的互感,电机的气隙磁导均匀,磁路不饱和,并忽略涡流损耗。则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如下:

程序

  式中,Va、Vb、Vc分别为三相端压;R为三相绕组电阻;L为三相绕组电感;Ea、Eb、Ec分别为电动机的三相感应电势;ia、ib、ic分别为三相绕组流过的电流。这样,其电磁转矩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程序

  而根据运动学定律。电磁转矩的表达式也可以表示为:

程序

  式中,T1为电动机的负载转矩,J为转子的转动惯量,Z为电机转动的阻尼系数。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本系统大致可分为功率驱动部分、DSP控制核心部分、A/D信号检测部分等,图1所示是一个基于DSP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硬件系统框图。

基于DSP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硬件系统框图

  2.2 功率驱动部分设计

  图2所示是本文所介绍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的功率变换桥路电路图。图中共使用了6个N沟道的MOSFET功率元件IRF540,可构成三相桥路以作为无刷直流电机的电子换相器,其完成的功能与传统的有刷直流电机的换相器的功能一致。电阻R107作为过电流保护功能的采样电阻。其实是一个小型的锰铜分流器,取值0.01Ω,可保证平时在正常工作电流以及额定启动电流通过电阻时,不会产生大的电压,而当电机堵转、某处短路或者上下MOSFET同时导通短路时,该电阻则可产生大电流,当在此电阻上的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路可迅速激活过电流保护电路以停止所有MOSFET的工作,同时断开主电路电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本文所介绍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的功率变换桥路电路图

  2.3 DSP部分设计

  根据对电机数学模型进行的分析。为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转速的高精度可靠控制,本系统采用T1公司成熟的DSP产品TMS320LF2407。该数字信号处理器不但具有高速信号处理和数字功能所必需的体系结构的特点,而且其低成本、低功耗及高性能的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内部资源,也对电机的数字化控制非常有用,此外,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部还自带高精度10位ADC模数转换模块和脉冲调制PWM模块。

  2.4 A/D信号检测设计

  通过专用高端电流测量芯片AD8206以及高精度采样电阻可以完成对A/D信号的检测功能。即由三相功率变换桥路引出的Coil_A、Coil_ B、Coil_C分别经过高精度超低阻值的0.01Ω采样电阻后,将引出U、V、W三线分别接至定子电枢的A、B、C三相线圈上,这样即可通过检测采样电阻之上的电压来检测出各相电枢绕组上通过的电流。测试每相相对于地电压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用电阻分压法测试,A、B、C三相线圈上的电压在U、V、W测试点上也可采用电阻分压的方法得到,图3所示是A相电压电流的采样电路。

A相电压电流的采样电路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控制总图

  图4所示是本系统的控制框图。根据该控制框图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其中包括系统初始化任务、系统参数采样任务、系统保护任务、模糊控制计算任务、电机控制任务、通信任务等。任何时刻都只能有一个子任务被系统调度选中而进入系统的主循环中运行,此时,其他任务都处于休眠或者挂起状态。以等待系统的调用。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以一个死循环的函数形式出现并供系统调用,每个子任务的死循环的打断和切换一般都以系统节拍时钟为准。由系统调度器决定的、合适下一个应该调用的子任务框图如图5所示。

本系统的控制框图

  3.2 模糊控制参数的选择

  本模糊控制器以电机的转速输出与期望的速度输出的偏差e以及偏差的变化率ec作为输入变量来输出电机的控制值的变化值。在模糊控制区内,可将速度偏差和偏差变化率量化为7个模糊子集,即模糊语言变量{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简记{NL,NM,N-S,ZO,PS,PM,PL}。

  综合考虑速度偏差和速度偏差变化率这两个信号,可采用如下的模糊推力规则:

程序

  由于e和ec各有一个模糊子集,所以,共有49条模糊规则,其具体规则如表1所列。

具体规则

  3.3 系统参数采样

  电压电流采样单元共采集7个数据,分别是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定子电枢总电流,这些参数分别对应A/D中的7个采样通道。每一次采样过程中。程序均按照采样通道一次性顺序采样7个数据,并将采样结果放入数据缓冲区,以供其他程序读取和调用。假如被控电机的最高转速为3000转/分,即50转/秒,且每一个电周期中有6个换相区间,那么,为了保证换相控制精度<15°,每个换相区间采样5次。则可得到的每秒采样次数为5x6x50=1500次/秒,每次采样间隔时间大约为660μs。图6所示是系统的电压电流采样程序流程图。

系统的电压电流采样程序流程图

  4 系统仿真模型

  仿真可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功能来完成。Simulink是一个可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软件包。它可以处理的系统包括线性、非线性系统的离散、连续及混合系统单任务、多任务离散事件系统。图7所示是一个无刷直流电机本体的仿真模型。

无刷直流电机本体的仿真模型

  5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A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DSP的强大运算功能和丰富的内部资源。并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到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控制波形符合理论分析,整个系统运行平稳,具有较好的静、动态特性。

关键字:DSP  异步电机  矢量控制 引用地址:基于DSP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

上一篇:基于DSP的CAN和以太网接口设计
下一篇: 采用CAN总线实现DSP芯片程序的受控加载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03

基于DSP的实时互相关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往,速度测量系统普遍采用单片机和转速传感器相结合的结构,其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较差。针对这一缺点 ,本系统利用信息相关理论结合电子技术来设计和开发测速装置,可实现对任何运动物体速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装置电路简单、成本低以及智能化等特点,因此可在汽车测速、产品检测线测速和管道流量检测等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 1 测速原理 应用信息相关理论来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基本原理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同一位置上的信息在不同时间依然保持相同的特性。通过在某时间内,利用对固定位置上的两个信息采集点进行连续采集,所采集到的两组信号具有相关特性 。对两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即可找出两组采集信号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该物体运动速
[工业控制]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的实时互相关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
利用DSP功率电感5kW离网型光伏逆变器设计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按照系统运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随着我国光伏发电系统 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光伏屋顶计划的实施,国内对离网型光伏逆变器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由光伏电池阵列、控制器、逆变器、储能装置等 环节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逆变器是光伏系统中重要的器件之一,其可靠性和转换效率对推行光伏系统、降低系统造价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a.大多采用单片机控制,实时性差,数据处理及通信能力有限;b.采用变压器,体积大、笨重;c.输出电压精度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5k
[电源管理]
利用<font color='red'>DSP</font>功率电感5kW离网型光伏逆变器设计
单片机与DSP结合的dsPIC芯片
摘要:介绍一款结合16位单片机控制特点和DSP高速运算优点的新型芯片——dsPIC,对比分析它与PIC16F87X系列单片机之间结构功能的差异。 关键词:单片机 PIC DSP dsPIC 微电子技术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芯片技术获得了高速发展。构成这样单片机,亦是不断更新换代,朝着高速化、通用化、不断专用化和提高性价比以及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等方向发展。 熟悉单片机的用户,对于PIC已不再陌生了。由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系列单片机产品,采用了RISC结构,不但解决了传统冯%26;#183;诺依曼结构单片机的“瓶颈”问题,并以高速度、低电压、低功耗、大电流驱动能力和低价位OTP及F
[应用]
基于DSP的多路音/视频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 采用TI公司的TMS320DM642型数字媒体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设计多路音/视频采集处理系统,实现实时处理4路模拟视频和音频输入、1路模拟/数字视频和l路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的功能,该系统可适应PAL/NTSC标准复合视频CVBS或分量视频Y/C格式的模拟信号和标准麦克风或立体声音频模拟输入,具有PAL/NTSC标准S端子或数字RCB模拟/数字信号输出和标准立体声音频模拟输出。并给出软/硬件设计原理和电路。    l 引言   当前,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由于数据量大、算法难度高,因此实时性成为技术难点之一。如果采用专用电路实现,虽然实时性得到保证,但系统的灵活度大大降低。因此,寻求一种高速通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成为
[嵌入式]
基于DSP的自动代码生成及其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设计者必须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在传统的汽车电子控制器的设计开发中,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整体性能分析以及控制策略的优化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资大、效率低。此外,这种开发方法还容易出错,直到最终定标时才进入实时在线测试。如果在最初设计时出错而没有及时发现,则会导致大部分工作必须重新进行,开发周期变长。可见传统的研发方法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必需有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1 V模式的设计方法及自动代码生成   1.1 V模式的设计方法   如图1,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V模式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应用于现代汽车电子系统开发中,它是一种循环的设计模式。其特点是无论进行开发、编程或者测
[汽车电子]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的自动代码生成及其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TMS320F2812 DSP的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制造业中需要的线形驱动力,传统的方法是用旋转电机加滚珠丝杠的方式提供。实践证明,在许多高精密、高速度场合,这种驱动已经显露出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直线电机应运而生。直线电机直接产生直线运动,没有中间转换环节,动力是在气隙磁场中直接产生的,可获得比传统驱动机构高几倍的定位精度和快速响应速度。 本文是在我系研制的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基础上进行基于矢量变换控制的驱动系统设计应用。 2.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工作原理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上相当于沿径向展开后的旋转电机。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通入三相交流电流后,会在气隙中产生磁场,若不考虑端部效应,磁场在直线方向呈正弦分布。行波磁场与次级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推力,使初级和次级产生相对运动。图
[工业控制]
基于TMS320F2812 <font color='red'>DSP</font>的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ARM、MCU、DSP、FPGA、嵌入式的定义、特征及关系详解
首先,“嵌入式”这是个概念,准确的定义没有,各个书上都有各自的定义。但是主要思想是一样的,就是相比较PC机这种通用系统来说,嵌入式系统是个专用系统,结构精简,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只保留需要的部分,而将不需要的部分裁去。所以嵌入式系统一般都具有便携、低功耗、性能单一等特性。 然后,MCU、DSP、FPGA这些都属于嵌入式系统的范畴,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使用的工具。 MCU 俗称”单片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不单单只有普林斯顿结构的51了,性能也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MCU必须顺序执行程序,所以适于做控制,较多地应用于工业。而ARM本是一家专门设计MCU的公司,由于技术先进加上策略得当,这两年单片机市场份额占有率巨大。ARM
[单片机]
三相异步电机软启动的控制方式
摘 要:软启动的调压模块一般由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组成,可以通过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改变定子的电压,方便控制,性能良好。文章对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进行概述,分析了软启动的原理和特性,介绍了软启动系统构成及作用,同时分析了软启动技术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0引言 传统电动机启动,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件造成重大影响,降低它们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形成电网电压骤降,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直接影响电网中的其余电气设施运转状态。如此大的电流不但加重了输入线路、供电网和电机前方的开关设施的负载,巨大的转矩冲击导致电机产生剧烈的脉冲。还给用于动力传递的辅助设施,如三角带、传动机构和用于动力传递的机械设备带来了机械冲击,并且无法避免。 电动机频繁使
[嵌入式]
三相<font color='red'>异步电机</font>软启动的控制方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