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2年的谷歌眼镜是可穿戴的怨念,那么2014年随着CES上展出的无数可穿戴设备,业界普遍预计2014年将成为可穿戴的爆发之年。
新电子近日发表一篇文章,详细的探讨了从使用者体验、人机界面、关键技术、未来应用与产业链等详细问题逐一剖析,以下是文章的重点摘要。
消费者的穿戴行为是怎么样的
广义上来说,日常的可穿戴设备包括眼镜、手表、耳机、衣服、鞋、帽子、手套、首饰等。
部位则包括:头、脸、五官、脖子、肩、手臂、手掌、手指、胸、腰、腿、脚等。
首先,可穿戴设备需要反映穿戴物品本身的功能性,然后再从功能性去思考是否需要将产品智能化改造。
根据IDC的调查,人们对可穿戴物品的偏好程度分别为:眼部、头部、手部、耳部和颈部,对应的产品依次为:眼镜、帽子围巾、手表手环戒指、耳机和项链项圈。
而根据IEK的调查,消费者选择的考量因素包括:操作性、快速上手、文字影像是否清晰容易理解、信息接收或反馈是否能即时且正确、穿戴时会不会妨碍原有的行为等等。
另外,包括外观、待机时间、能否定制等因素,也成为消费者考量的要素。
可穿戴设计人机互动需要两方面,一方面是适应者体验设计,另外一方面是使用者互动界面设计。
如图所示,计算、感测与显示是可穿戴的三大技术范畴。
图1 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技术与应用范围 资料来源:工研院IEK(2014/01)
感测元件
主要功能在于进行影像感测、语音控制、眼球追踪、手势辨识、动作感测、环境感知(如温度、湿度、光线、压力与位置)、生理监测等。现今穿戴式装置多半所嵌入的感测器,包括红外线(IR)影像感测、音源感测、骨传导、加速度计、磁力计、陀螺仪、方向感测、旋转向量、线性加速感测、重力感测、肌电感测、光体积讯号变化(PPG)感测模组、心电图(EEG)脑波感测模组、IR眼球追踪感测等。
显示技术
除常见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发光二极体(LED)与电子纸(ePaper)已运用在穿戴式装置产品外,目前最受瞩目的三大穿戴式显示技术有:(1)微型显示(Micro Display),如硅基液晶(LCoS)、OLEDos、HTPS、微机电系统/数位光源处理(MEMS/DLP)、雷射扫描(LaserScan)等;(2)软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目前三星、乐金与苹果正积极发展可挠式的面板、电池与人机介面系统;(3)透明面板(Transparent Display),透明显示开始已应用于公共看板与橱窗,但用于个人穿戴,由于显示面板面积较小,可能须再提高解析度与穿透率。
内容运算
此包括人机互动输出介面或回馈,如动态或虚拟影像、文字显示、数据分析、语音回馈或导引等等。这些输出介面整体呈现都必须透过内容运算系统分析,譬如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AR结合VR的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立体投影影像等各种显示内容运算、各种环境感知分析,以及各种生理量测分析计算例如血压、血氧、脉搏、心率、温度等。
为此,新电子总结了几点可穿戴技术的几大关注点,包括为手机应用做补充,为运动健康管理服务,为智慧健身服务以及特殊人群的指定应用,诸如特种工作者,婴儿,运动员或者老人等。
而谈到人机互动,新电子指出,由于可穿戴设备是跨终端的互联,因此人机互动将扮演非常复合的角色,包括遥控、操控以及解锁等。
软硬件将会共同决定用户体验,而人机交互将会贯穿整个从芯片到系统的过程中。
图2 可穿戴设备产业价值链
上一篇:蔡明介首登ISSCC 谈物联网时代
下一篇:物联网是无所畏惧的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40
- 不止射频:Qorvo® 解锁下一代移动设备的无限未来
- 物联网助力电动车充电设施走向未来
- Nordic Semiconductor推出nRF54L15、nRF54L10 和 nRF54L05 下一代无线 SoC
- 射频 FDA 如何使用射频采样 ADC 来增强测试系统
- 基于OPENCV的相机捕捉视频进行人脸检测--米尔NXP i.MX93开发板
- Nordic Semiconductor nRF54H20 超低功耗 SoC 荣获 2024 年世界电子成就奖 (WEAA)
- 英国测试装配神经系统的无人机:无需经常落地进行检查
- 超宽带的力量:重塑汽车、移动设备和工业物联网体验
- 意法半导体发布面向表计及资产跟踪应用的高适应易连接双无线IoT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