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戴尔合作推出 Project Helix,为企业定制生成式 AI

发布者:Turquoise最新更新时间:2023-05-24 来源: IT之家关键字:英特尔  戴尔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 月 24 日消息,英伟达和戴尔最近合作推出名为 Project Helix 的产品,旨在为企业引入生成性人工智能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入门生成性人工智能,使企业能够使用自己的数据建立新的或定制现有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由于这项工作是在企业实体内部完成的,Project Helix 也可以帮助减轻许多公司所担心的知识产权泄露问题。

▲ 图源 英伟达新闻中心


该产品专注于创建全栈式的、企业内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使用自己的数据建立新的或定制现有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由于该产品专门用于简化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入门过程,因此它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生成性人工智能项目时避免常见的错误和成本超支。


戴尔科技集团副董事长兼联合首席运营官 Jeff Clarke 表示:“Project Helix 为企业提供了专门构建的 AI 模型,使其能够更快、更安全地从当今未充分利用的大量数据中获得价值。“凭借高度可扩展和高效的基础设施,企业可以创建新一波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而重塑其行业。


作为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公司,在英伟达 3 月份的最后一次 GTC 会议上,他们公布了一整套生成性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包括特定行业的软件基础模型和以企业为中心的开发工具,特别是其 NeMo 大型语言模型(LLM)框架和用于过滤不需要的主题的 NeMo Guardrails,令许多人感到惊讶。这些模型被优化为在英伟达硬件上运行。


Helix 项目也代表了英伟达和戴尔的合作努力,戴尔通过一系列 PowerEdge 服务器系统与英伟达的企业 AI 软件捆绑。此外,戴尔从其 PowerScale 和 ECS 企业对象存储产品线中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存储选项,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其结果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开始建立或定制生成性人工智能模型。潜在客户可以使用英伟达的基础模型选项,也可以从 Hugging Face(或其他技术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中选择一个开源模型并开始这个过程。”


据悉,Project Helix 产品将通过传统渠道和 APEX 灵活消费选项提供在 2023 年 7 月开始提供服务。


关键字:英特尔  戴尔 引用地址:英伟达与戴尔合作推出 Project Helix,为企业定制生成式 AI

上一篇:IOTE 2023物联网展-上海站收官!物联网技术再掀风潮
下一篇:揭秘英伟达新超算项目 AI算力达每秒800亿亿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2 23:15

英特尔第六、七代Core处理器遭爆有bug,可让系统不稳定
   英特尔 第六代与第七代 处理器 在启动超线程下,在某些运算处理时可能导致程序或系统出错,造成数据毁损或遗失,影响所有平台,包括桌面、行动、服务器、嵌入式装置,波及Windows与Linux操作系统。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器科学学院的开源码项目OCaml Labs发现了 英特尔 的第六代(Skylake)与第七代(Kaby Lake) 处理器 含有一臭虫,可造成系统不稳定或数据遗失,且影响所有平台,而Debian Linux亦于本周日(6/25)提出警告。   OCaml Labs表示,他们去年就察觉到 英特尔 Skylake与Kaby Lake 处理器 出现奇怪的状态,会造成OC
[嵌入式]
英特尔全新至强 W-3300 处理器发布
英特尔全新至强 W-3300 处理器发布,为高级工作站用户带来致胜体验! 最新消息: 2021年8月3日,北京——近日,英特尔推出了全新一代英特尔®至强® W-3300 处理器,并将通过系统集成商进行发售。英特尔®至强® W-3300 处理器通过智能化设计有效突破性能极限,其全新的处理器核心架构专为高级工作站用户打造,在单路解决方案中提供卓越的性能、扩展的平台功能,以及可媲美企业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专业工作站用户可以在工作站上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重要意义: 英特尔®至强® W-3300 处理器专为多线程、I/O密集型工作负载的新一代专业应用类软件而设计,可适用于人工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影音娱乐等应用场景
[物联网]
<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全新至强 W-3300 处理器发布
英特尔和高通竞相将计算机视觉引入手机和无人机
上周,在英特尔(Intel)开发者大会上,首席执行官布莱恩 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宣布,该公司正在与谷歌(Google)的 探戈项目 (Project Tango)合作给安卓智能手机带来深度感知能力。台上的一个演示视频显示了配备英特尔RealSense摄像头的手机如何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对客厅的 3D扫描。表现干净利落,甚至可能让英特尔有机会最终打入移动领域。 但问题是,高通(Qualcomm)已经先人一步。几个月前,在谷歌的开发者大会上,高通为配备自己公司骁龙移动处理器的手机推出了自己的深度感知参考设计。 显然,英特尔和高通都认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很快将有大事发生。计算机视觉是指计算机如何处理和理
[工业控制]
新墨西哥大学控告英特尔侵犯双重图形微影技术专利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UNM)的技术授权部门UNM.STC,日前向美国联邦法院控告英特尔(Intel)侵犯该校所持有的双重图形微影(double patterning lithography)技术专利。在6月份时UNM.STC也曾以相同的名义,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控告台积电(TSMC)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但STC总裁暨执行长Lisa Kuuttila表示,在台积电与三星同意取得技术授权后,该机构已经撤回告诉;而根据STC说法,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inics)、海力士半导体(Hynix)与东芝(Toshiba)也有
[半导体设计/制造]
戴尔弃守 联想坐大冲垮台厂?
    联想强化垂直整合能力,2012年在PC市场一度超越惠普,2013年更打算携手夏普进军电视,颇有向三星看齐之意。(图片来源:达志影像)        被市场看衰的戴尔,爆出正准备出售,除宣告计算机产业霸权转移,接棒的联想,走向垂直整合,也突显台湾ODM厂将面临转型危机。 一则下市传言,宣告了PC产业的霸权转移。        2013年1月14日,彭博社报导,全球第三大PC品牌业者戴尔计算机(Dell)正在与私募基金洽谈出售与私有化,金额预估高达两百亿美元。若消息属实,代表戴尔极可能在2013年下市。        消息一出,引发台湾PC供应链震撼。一位台湾代工厂主管表示,戴尔一年下给台湾的订单数字约一百亿美元,
[手机便携]
英特尔推22nm产品移动处理器仍缺席
    英特尔(Intel)稍早前推出了基于人们期待已久,称之为三闸(tri-gate)的 3D 电晶体所设计的 22nm 制程。三闸极电晶体首次披露是在2002年,而今,它将成为英特尔 22nm 节点的基础。另外,英特尔还展示了全球首个 22nm 的微处理器(代号 Ivy Bridge )。     Ivy Bridge 以该公司 Core系列处理器为基础,它将是首批采用三闸电晶体量产的晶片。Ivy Bridge预备今年底可进入量产。     然而,英特尔仍未宣布 22nm 的行动处理器──用于抵御来自 ARM 阵营的竞争威胁。     英特尔的22nm制程也将基于英特尔的第三代high-k/金属闸方法。它也将使用铜互连、应变矽和
[手机便携]
凌华科技发布基于第四代Intel Core处理器的COM Express模块化电脑
加强的图形处理性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大容量存储,以及多显示功能等,非常合适医疗图像和气象雷达等应用 模块化嵌入式计算平台专业厂商——凌华科技发布了最高端的COM Express® Type 6计算模块,它采用第四代Intel® CoreTM 处理器(Haswell),提供突破性的CPU性能,强大的图形处理性能以及加强的安全功能。凌华科技Express-HL是首批采用Intel®最新一代核心处理器的工业级嵌入式系统产品之一,非常适合用在各种细分市场的智能系统中,如零售业、医疗、游戏设备、交通、国防、通信以及工业自动化等。 凌华科技Express-HL遵循 PICMG® COM.0 2.1规范,支持Type 6引脚规范。T
[工业控制]
OpenVINO™ 再升级:英特尔为AI创新插上翅膀
40年前,个人电脑的问世将强大的计算能力压缩至人们的桌面。20年前,智能手机的诞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今天,AI助手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在上周刚刚落幕的OpenVINO™ DevCon 中国系列工作坊北京站活动上,众多行业先锋和创新者们展现了AI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无论是行业领军企业还是独立开发者,无一不在全力以赴地“All In AI”。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不仅标志着当前各行业对AI的应用正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也预示着AI将与我们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职场到家庭,从医疗到娱乐,开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OpenVINO™ 2024.4版上线,支
[网络通信]
OpenVINO™ 再升级:<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为AI创新插上翅膀
小广播
最新物联网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