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索尼对OLED电视的态度还是讳莫如深,它曾计划今年推出27英寸OLED电视,但被取消了。OLED真的离我们太远了吗?
就在人们猜测索尼对OLED到底抱着怎样的取舍态度时,最近,一份“索尼2010-2011年内部官方资料”透露,OLED电视再次被列入索尼的新品计划中,号称“ZX”系列。索尼于2007年推出11英寸的“XEL-1”OLED电视,也是全球首台OLED电视。索尼对OLED投入重金,也因此被描述成,“错过液晶而豪赌OLED的一家电视厂家”。
看似不错的现状
被OLED折服的电视厂家,不止索尼一家,三星、LG、夏普、先锋、三菱电机都是OLED的拥趸,其中三星一直是OLED面板出货量最大的企业。在索尼透露内部资料的前几天,LG全球同步上架了15英寸OLED电视。LG甚至坚定地表示,2011年将会推出30英寸OLED电视,2012年推出40英寸OLED电视产品。这家公司同时还预测,到2016年,OLED面板的价格会与液晶面板售价保持一致,OLED将会得到全面普及。DisplaySearch也给予乐观的估计:全球OLED产值将从2008年的6亿美元,按每年33%复合增长率成长,到2016年,整体产值将达到62亿美元。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自发光的显示技术。与液晶技术相比,OLED具备面板厚度更薄(薄至1毫米)、对比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更节能(功耗不到液晶的2/5)、更轻(重量不到液晶的1/3)的特点,而且不存在可视角度的问题。
更超前的预期是,未来的OLED显示屏可以折叠、弯曲,甚至可以像一张纸一样挂在墙上或者装在口袋里,也可以镶嵌到你的衣服上,不显示时和衣服融为一体。所以,OLED的应用市场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几乎被公认为是液晶的直接替代者。
不过,相对于液晶显示技术,OLED并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风险,比如良品率较低、成本高、很难实现大尺寸等。这很像液晶的初始阶段,投入就像无底洞,回报却遥遥无期。
在国外电视巨头的眼里,OLED的绽放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对于在显示领域总是亦步亦趋跟在后面的中国显示产业来说,OLED的发展将不止是时间问题,还有最需要解决的产业化抉择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推出任何OLED电视,也缺乏有实力的带头企业,彩电厂家中仅长虹开始建设小尺寸量产线。整体来看,产业整合力量明显欠缺。此时就需要大企业的果断抉择。
维信诺公司创始人邱勇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依靠自主技术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显示产业
中国彩电厂家在做什么呢?11月16日,TCL宣布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双方投资245亿元在深圳建立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据了解,创维也正积极与LG展开谈判,意欲投资到LG在广州的面板生产线。[page]
中国在建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就已多达7条。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在未来的几年里,电视市场还是液晶的天下。据Display Search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液晶电视市场需求将达1.27亿台,较2008年同比增长21%, 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达2360万台,占全球份额的19%,预计2012年全球销量将达到1.88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届时中国市场份额将达21%,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消费市场。
就像创维集团CEO张学斌所说,“我们不可能为了未来,放弃现在。”所谓未来,他指的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比如OLED。
对中国彩电厂家来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创维一年的销售收入约50亿元,如果将其10%的收入用到研发投入中(这几乎已是最大值),那么也只有5亿元。要知道,建立一条8.5代线需要的资金是25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日韩企业的大规模收入占尽了便宜,比如三星去年的收入达960亿美元,10%就是96亿美元。
即便如此,中国对“未来显示技术”的追求并未裹足不前。2008年,有两条OLED小尺寸面板量产线在中国推进:维信诺公司与昆山政府合作建立的生产线在10月实现投产;长虹收购韩国ORION OLED公司之后耗资7.05亿元的生产线在成都破土动工。长虹的方式,与当初台湾友达进军液晶面板生产的方式,极为相似,都是通过收购完成技术的基础积累(友达收购的是IBM一家液晶公司)。事实证明,如果处理得当,这种方式,是可以成功的。
维信诺公司走的则是另一条路,即脱胎于高校,然后成立公司,自己寻找投资,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始艰难的产业化历程。维信诺公司的创始人是清华大学邱勇教授,他还是国家“十一五”863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13年前,邱勇果断地选择了OLED产业。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依靠自主技术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显示产业,而不是像显像管、液晶因为核心技术缺失那样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目前,中国在OLED技术水平上已逐渐缩小了与日韩企业的差距。从技术角度来看,OLED分为PMOLED和AMOLED,前者即无源OLED,只能做成4英寸以下的小尺寸OLED面板,中国现有的生产线均为此种OLED;后者即有源OLED,理论上可以做任意大的彩色OLED面板。[page]
三星最早的PMOLED生产线建立于1998年,这比中国早了10年。不过,在AMOLED上,中国将缩小与其的时间差距。据了解,在扩充产能和发展双面显示、透明显示等创新技术及产品提升PMOLED生产线竞争力的同时,维信诺已开始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AMOLED技术,并将在2~3年内建成AMOLED中试线和4.5代量产线,实现12英寸以下OLED面板的批量生产。
这意味着,与三星今年投产的4.5代线相比,中国的AMOLED将只落后三星2年时间(三星今年初投产4.5代线)。长虹的AMOLED时间表与此几乎相同;彩虹公司、佛山中显公司也正计划建立多条AMOLED面板生产线。OLED面板的投产,说明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并未卡壳,这与液晶不同。在OLED未来的柔性显示(即可卷曲)和照明方面,中国有可能超过国外企业。维信诺目前已是国际上少有的几家可以制备OLED柔性显示器件照明器件的单位,并正在进行OLED照明技术和产业布局以实现成为国际上最早实现OLED照明产品商业化的企业之一的规划。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是OLED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其中测试标准的制定就是由中国承担,邱勇还是该测试标准小组的组长。而在液晶产业中,中国一直与标准无缘。长虹也表示,三星、LG等国外公司在量产AMOLED面板上开始逐渐倾向于采用长虹的专利技术——金属诱导多晶硅技术。
乐观的估计是,OLED将可能改变中国显示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从“只有下游终端制造,没有上游核心技术”(液晶就是典型的案例),变成了“上下游通吃的垂直产业链”。
尽管局面看似乐观,但依然蕴含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液晶面板的量产时间(2011年),会不会就是OLED开始火的时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现在投入的高世代线都将是未来OLED的祭品。而单靠几家企业的支撑,中国OLED的产业化道路会不会难以为继?看似不错的中国显示产业现状,事实上隐藏着很多隐忧。[page]
抉择时刻
“在生产大尺寸面板时,我们不可能两个人抬着那么大的玻璃(面板都是从玻璃上切取下来的,面板尺寸越大、所需玻璃越大),把它放到操作台上,那样会碎的!我们必须有吊车、真空吸盘、机械手,而这些设备都需要花高价购买。”维信诺副总裁吴延德有点激动,在他看来,维信诺已积累了很好的技术和生产基础,但大尺寸生产线的投入与PMOLED相比大大增加,这需要政府及各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按目前的发展状况看,维信诺的营收以及来自外部的资金支持,也不过是接近亿元的规模,这与OLED动辄几十亿美元的投入相比,还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如果一个新兴行业缺乏势力强大的龙头企业,那产业链建立的速度和规模无疑也会受到影响。
三星之所以敢于第一个量产AMOLED面板,跟其背后的规模有关。此外,由于三星在液晶显示产业中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液晶电视销量,而OLED的产业链在某些环节上是与液晶重合的,所以对三星来说,建立OLED的产业链比较容易。
一直以来,中国OLED显示并不缺乏跟进者。彩虹(佛山)投资5.08亿元将建OLED生产线,东莞宏威数码投资6亿元也将建OLED生产线,更庞大的后备军是各地高校几乎都有相关的OLED研发项目。他们一是看中了OLED的应用前景;二是在OLED市场上,竞争对手很少,目前来看能大规模量产的全球只有7家企业,所以市场空间较大;三是专家、学者比较关注,国家也对OLED的发展给予了持续的支持,从科技部到国家发改委再到工信部,每年都有针对OLED的项目支持。不过可惜的是,国家还未把OLED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带动的战略性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
中国OLED完成基础研究是不成问题的,但就像当初的液晶一样,缺的是进一步的产业化,这需要大企业的参与。不过,大企业(比如那些彩电厂家)考虑的是,有限资源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分配问题,现在来看天平是倾向了现实。[page]
另外,到目前为止,OLED技术还是有风险的,这也是让大企业举棋不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AMOLED面板生产线的良品率很低,仅30%,所以导致其价格很高,LG新推出的15英寸OLED电视(非全高清)价格高达2600美元,而LG55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也只有这样高的价格。OLED企业认为,这都不是技术瓶颈,只是时间的问题,就像液晶刚开始一样,良品率都有一个攀爬的过程。现在PMOLED的良品率甚至比液晶都高。
虽然如此,但就在OLED大尺寸技术走向成熟的这段时间里,液晶电视却一直在改良画质或是改善功能。液晶技术的提高,都将延长其在市场上生存的时间,毕竟液晶的规模和产业链优势决定着它的价格要比OLED低很多。甚至有技术派认为,液晶如果突破了自身的技术瓶颈,可能在画质上并不会输给OLED。
在这些风险下,对大企业来说,做抉择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来看,中国主流彩电厂家的做法是,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完成对OLED技术的一个跟踪研究,但也仅是跟踪而已,在产业投入上基本还没有。他们的迟疑则有可能让其错失良机。
今年,被公认为OLED的“起飞年”,因为今年三星量产了AMOLED,索尼和LG也爆出了新计划。有一种观点认为,掌握了大尺寸OLED技术的日韩企业此前,之所以没有大力推广OLED电视,只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危机造成了其财务问题;二是策略上有意在等待他们投入的液晶面板生产的投资回报。现在,中国内地也通过政府出资接手了日韩企业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他们还有何后顾之忧呢?
或许真如OLED企业所担忧的,当中国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投产时,就是OLED电视开始火的时候。是该中国彩电厂家做抉择的时候了。
上一篇:OLED等待抉择
下一篇:霍尼韦尔将为Volaris 航空公司提供照明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4:51
Vishay线上图书馆
- 选型-汽车级表面贴装和通孔超快整流器
- 你知道吗?DC-LINK电容在高湿条件下具有高度稳定性
- microBUCK和microBRICK直流/直流稳压器解决方案
- SOP-4小型封装光伏MOSFET驱动器VOMDA1271
- 使用薄膜、大功率、背接触式电阻的优势
- SQJQ140E车规级N沟道40V MOSFET
- Vishay推出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紧凑型密封式SMD微调电阻器
- MathWorks 和 NXP 合作推出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 Model-Based Design Toolbox
- 意法半导体先进的电隔离栅极驱动器 STGAP3S为 IGBT 和 SiC MOSFET 提供灵活的保护功能
- 全新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问世:正负极距离小于0.000001米
- 东芝推出具有低导通电阻和高可靠性的适用于车载牵引逆变器的最新款1200 V SiC MOSFET
- 【“源”察秋毫系列】 下一代半导体氧化镓器件光电探测器应用与测试
- 采用自主设计封装,绝缘电阻显著提高!ROHM开发出更高电压xEV系统的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艾迈斯欧司朗发布OSCONIQ® C 3030 LED:打造未来户外及体育场照明新标杆
- 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 新突破!超高速内存,为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加速
- 将vRAN站点整合至单服务器,助力运营商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windows 2003sp2+vs2005,怎么搭建wince5.0模拟器?我要在wince5.0运行一个软件
- stm32f407 emwin计算器
- 【EEW世界杯赌场】赌球进行时,德国对阿根廷速度下注~~~
- 关于声卡的问题
- 求救,关于在高压电附近输变电站,有很强的电磁波干扰,对于RS232 的干扰问题
- 申请MSP430样片就会获得6种MSP430开发板大优惠! 还等什么? 快来申请!!!
- 关于ARM的外接Flash和外扩SDRAM的不解之处
- SensorTile物联网开发套件(4)——编译烧写联调BLUEMICROSYSTEM2_基于MDK5.15 & S...
- TI发布支持Stellaris系列的CCS工具和参考设计
- 以太网调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