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办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上,3M(中国)技术部部长堵光磊与听众分享了新型液晶背光技术发展及行业节能环保趋势的看法。
对于背光源来说,LED的好处首先是节能,其光电效率是CCFL的两倍,甚至更高。其次,LED只需低压驱动,功耗较小。当液晶显示器的功耗达到10W以下,就可以用USB(USB3.0)驱动,这将引发桌面显示的更新换代。第三,LED不含汞,可减少环境污染。
LED肯定会对CCFL造成威胁,前者的成熟和普及会成为液晶行业新的驱动力。两者在膜片结构上的区别在于,LED系统背光效率更高。
LED应用给背光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3M已经研究出不用导光板或膜片,甚至两者都不需要的背光系统。新型导光板是一张0.2mm 厚的塑料薄膜,配合LED光源可以基本取代原有的导光板、扩散片及棱镜膜等部件的功能,使小型液晶设备的背光厚度减少一半以上,而且组装也更简便。其中一款膜片中间使用了折射率接近空气的纳米胶水,将以前必须使用空气隔开的扩散片、棱镜膜和反射偏光片等材料粘合成一张膜片,实现了传统膜片无法做到的系统结构。
液晶玻璃板的透光率很低,大概95%的光浪费在液晶面板上。其偏振片只能透过50%的光,另外50%的光在偏振片上变成热能耗散掉了。3M将膜片挡在偏振片前面,使没通过的那50%的光循环再利用,直到它通过偏振片。这种循环再利用机制,我们称之为光回收、光循环。
我们现在与主要电视厂家都有方案合作,包括一些高端机型以及LED机型。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电视厂商提高了产品使用范围,降低了设计难度和材料成本。
我们的优势是产品线很广,组合了很多不同技术,即平台交叉。竞争对手也很多,但我们是最早做这种膜片的。在液晶膜片方面,各大厂家都在制造光学增益和集成度更高的膜片。
最早荧光灯电视背光结构里的很多紫外线会使塑料变黄。我们很多膜片的层与层之间用胶水粘合,胶水比塑料还不稳定,更容易变黄。这时,利用胶粘剂平台,开发出抗紫外线的胶水,然后用到膜片上,这种膜片在荧光灯电视里抗黄性能是最好的。
现在平板电视有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未来还有OLED电视。有些针对OLED的产品,可降低光损耗,增加光亮度,延长OLED寿命。另外一些具有防水功能。
在大显示屏方面,用3D眼镜的比较多,我们用增亮技术支持3D电视的画面效果。在手机等小显示屏方面,提供一套裸眼观看3D技术。它靠特殊的光学结构和膜片,把光线分成左眼和右眼,一个画面只能进左眼,另外一个画面只能进右眼。
现在重点还是节能。正在考虑如何降低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地球环境的损耗,采用一些节约材料的应用方案。在生产、制造环节,要降低能耗及对环境的污染,使产品更轻更薄。
我们的新理念是,在保持同样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背光源里的材料。比如,在液晶电视里,用空气当导光板,可使电视更轻,从而省去钢结构支撑。
取消导光板改用空气,不做任何修改肯定不行。我们采用了一些特有的技术,可以让光在空气里充分扩散,该技术通过0.1毫米厚的膜片,让光完全达到现有电视的光学显示效果。
中国首个液晶面板背光源模组光学膜项目--上海凯鑫森功能性薄膜产业项目7月底正式投产,他们生产的膜片有很多种,有扩散膜,有增亮膜,还有背光膜,整个产业链非常广。现在多家中国本土企业直接参与了光学产品的生产,随着工艺的进步,产品的国产化率会更高,成本更低,产业生态链更趋完善,可实现本地化采购。目前,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上游配套基础比较薄弱,中国企业应该重视背光源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并做好人才积累,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
关键字:LED 背光
编辑:masen 引用地址:LED背光技术带来颠覆性变化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02
TI电源管理芯片可显著提高LED效率、电压
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高功率 DC/DC 升压 LED 驱动器 (TPS61500) 、高压DC/DC 升压转换器 (TPS61175),及降压 DC/DC 转换器 (TPS62110) 三款新型电源管理芯片。这三款产品可支持高达 18V 的输入电压并具有较小的电压基准,有助于改进 LED电路设计。此外,这些低能耗产品具备多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指示牌、环境照明、办公照明、普通照明、医疗及传感器等各种 LED 应用。
供货情况 TPS61500、TPS61175 与 TPS62110 现已开始批量生产。有关每款产品的封装信息,敬请参见下表。
[电源管理]
串联LED照明电路保护很重要 优化策略你了解多少
发光二极管( LED )是一种易碎的装置,容易受到热、机械冲击、静电放电及闪电的威胁,特别是在室外应用时。由于照明及背光显示的LED灯串使用的增加,需要研发工程师对LED串的可靠性给予更多关注。高亮度的 LED ,因其蓝宝石基板,对邻近的雷击闪电攻击造成的电压瞬变非常敏感。即使是在家庭应用,LED串仍需要静电放电(ESD)保护装置,以确保整个组件长期、可靠的运行。在缺少这种保护的条件下,如果串联中的一个 LED 出现故障,并断开电路,所有其他的LED灯将关闭。 LED照明系统保护 很多的保护装置可以用于电源与LED驱动,且有许多出版物可以对选择提供指导。图1中的电路是演示LED路灯照明系统中的开关电源保护的举例。在该电路中,交
[电源管理]
天微电子“LED多级驱动电路”专利被通知有效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决定号为52836,专利号为201120408284.X,维持专利权有效。专利权人深圳市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微电子),无效宣告请求人为深圳联芯科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芯科)。 联芯科于2021年4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涉及专利为天微电子的“LED多级驱动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后,决定维持201120408284.X号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 以下是决定要点:
[手机便携]
LED用于照明灯具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方面内容
一、 LED 做照明灯具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不一致性带来的问题: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对LED性能 测试 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得市场上出现的LED产品良莠不齐,有的是以次充好。这不但给用户带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还给灯具生产商带来了设计和检测上的麻烦,影响我国LED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驱动 电路复杂的问题:由于LED本身的特点,其不能像普通的白炽灯一样直接接在220V的交流电压上,在灯具的设计当中要采用一定的变换电路。如降压、稳压、限流、 功率 因数校正等电路。
二、 LED照明 电路的特点: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源管理]
LED不同亮度的应用
对大多数元件,人们都在寻求使其成为市场上最小的部件或消耗的功率最少。然而对于LED,人们却试图使其成为最亮的元件,这是有充分的道理的。目前,要求LED实现比功能指示器和报警指示器更多的功能。LED可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装置,以及汽车前灯和信号灯,还能处理背光类杂散的工作。所以,越亮越好。
对那些需要以不同的角度以及需在高亮度环境中(如阳光直射的情况)进行读数的设计和产品,特别重要。有了更亮的LED后,完成相同的任务,就无需很多LED,这样设计更紧凑,费用更低。当然,要完成这项工作,有多种选择。
亮
LEDtronics提供浅绿色和红-绿-兰(RGB) LED,有望穿过最强的阳光照射。LD200-0
[电源管理]
小型LCD背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考虑因素
过去几年来,小型彩色LCD显示屏已经被集成到范围越来越宽广的产品之中。彩色显示屏曾被视为手机的豪华配置,但如今,即便在入门级手机中,彩屏已成为一项标配。幸好,手机产业的经济规模性(全球手机年出货量接近10亿部)降低了LCD彩色显示屏的成本,并使它们集成在无论是便携医疗设备、通用娱乐遥控器、数字相框/图像查看器、教育玩具,或是最新具有WiFi功能的VoIP无绳电话等其他产品中都具有吸引力。
彩色LCD显示屏需要白色背光,以便用户在任何光照环境下都能正常地观看。这个背光子系统包括1个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阵列、1个扩散器(diffuser)以扩散光线和1个背光驱动器将可用电能稳压为恒定电流以驱动LED。一块1到1
[电源管理]
基于LIN通信的车内环境照明解决方案
更为有远见的OEM汽车厂商已经意识到车内环境照明的价值,以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升产品的差异化。进而由于电子设备已成为汽车组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速度超过了机械装置、气动装置和液压装置。随着车内环境照明应用数量的不断增多,OEM汽车厂商对不同颜色的LED环境照明方案进行了区分应用,现在主要是应用于其中的中级桥车模型,将来如何大规模扩展的唯一真正问题是怎样在可接受的成本内实现所需的照明系统。
为了满足上述应用要求并降低成本、缩短实现时间,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车内环境照明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1)车内环境照明实现方法的选择;
(2)使用控制算法实现对RGB LED颜色的混光,温度补偿以及
[嵌入式]
LED玻璃屏的常见故障_LED玻璃屏故障测试方法
现象一:整屏不显示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1、交流电配电柜没开——打开配电柜开关; 2、计算机停止工作——打开计算机,使电脑工作; 3、发送卡没信号,绿灯不闪烁——设置显卡进入复制模式,如仍不能解决问题就换发送卡; 4、发送卡到屏体的信号线断开——检测通讯线,如仍不能解决问题就换网线; 现象二:整屏显示不正常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1、接收卡内部程序不对——重新发送接收卡程序; 2、电脑显卡或视频源出现问题——更换显卡或视频源; 3、发送卡DVI线松动——重新插入并固定DVI线; 现象三:整屏画面没有连接在一起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
[测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