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发新科技LED眼睫毛_日本LED眼睫毛发光原理是什么

最新更新时间:2018-01-20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LE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本新科技LED眼睫毛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这款眼睫毛不仅会发光还会跟随音乐舞蹈。那么问题来了,这款发光睫毛的技术原理是怎么样的呢?用久了会对人体有害吗?


日本研发新科技LED眼睫毛事件


据日媒ITmedia报道,日本立命馆大学研发了一款LED“发光假睫毛”,无需电池和电线,还能跟随音乐旋律闪烁。


原来,这是日本立命馆大学与日本化装品公司资生堂共同开发的,发光的是一个小型电力接纳器,由直径1毫米、长3厘米的光纤、天线等设备和LED组合而成。


将其装置在假睫毛上,然后经过无线电向接纳器上保送电力,无线电传输间隔可达1.5米,电力到达10瓦特。


发射电磁波的强度控制在日本政府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在不用电池和电线的情况下,保证假睫毛“发光发亮”。研究人员说穿这些灯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日本LED眼睫毛发光原理是什么


通过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关键词,那就是无需蓄电池和电线只要一根1.5米的无线电传输即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他发光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微波的强度对人体有害嘛?这些问题我们一一来解答,看看这款神奇的眼睫毛你能否用上。


1.5米无线电传输详解


1.5米的无线电传输就能发光,那么无线电传输的原理是什么呢?无线电传输的距离又可以达到多远呢?怎么计算,一起来了解一下:


无线电传输原理


现在已经问世的无线供电技术,根据其电能传输原理,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非接触式充电技术所采用的电磁感应原理,这种非接触式充电技术在许多便携式终端里应用日益广泛。这种类型中,将两个线圈放置于邻近位置上,当电流在一个线圈中流动时,所产生的磁通量成为媒介,导致另一个线圈中也产生电动势。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当原边电流频率、幅值越高,原、副边距离越小,与空气相比,磁心周围介质的相对磁导率越。


大时,可分离式变压器的传输效率越高。但实际应用当中原副边距离不可能无限小,必须对原副边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第二类是最接近实际应用的一种技术,它直接应用了电磁波能量可以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微波输能,就是将微波聚焦后定向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整流天线( rect2enna)把接收到的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能。


这和100年前的收音机原理基本相同:直接在整流电路中将电波的交流波形变换成直流后加以利用,但不使用放大电路等。同以前相比,这种技术的效率得到提高,并正在推动厂商将其投入实际应用。


第三类是利用电磁场的谐振方法。谐振技术在电子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在供电技术中应用的不是电磁波或者电流,而只是利用电场或者磁场。2006 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助理教授Marin Soljacic的研究小组全球首次宣布了将电场或者磁场应用于供电技术的可能性。

  

无线电传输的距离计算


线传输距离可以自行计算的。


线传输距离计算: Pr(dBm) = Pt(dBm) - Ct(dB) + Gt(dB) - FL(dB) + Gr(dB) - Cr(dB)


Pr:接受端灵敏度 Pt: 发送端功率


Cr: 接收端接头和电缆损耗


Ct: 发送端接头和电缆损耗


Gr: 接受端天线增益


Gt: 发送端天线增益


FL: 自由空间损耗


FL(dB)=20 lg R (km) +20 lg f (GHz) + 92.44


R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f是频率=2.4

  

微波的强度对人体有害嘛?


有害是确定的,但程度区别很大,现代社会无法完全避免微波辐射,只能尽量控制剂量和次数了。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微波对于眼部的危害程度和案列。


有关微波对眼部的损害,无论是职业接触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动物试验方面,国内均已有大量的报道。许多报道认为高强度微波辐照会产生白内障[770],动物实验也有同样报道[17,20-23],但低强度微波的慢性作用可否引起眼部损害(特别是晶状体混浊和白内障)尚无定论[15-18,20,24]。


微波的生物作用有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其对人体全身各系统均有损害,眼晶状体为主要靶器官[19]。一般认为,因晶状体本身无血管组织,故成为微波造成热损伤的敏感部位。但目前无公认的微波所致白内障的临床特异性形态学特征,所以确定临床上人眼的微波白内障存在很大争议[15,25]。


有资料报道,长期在一定强度微波环境中工作,可使眼晶状体混浊、致密、空泡变性,且与接触时间有关。晶状体混浊形态与部位无一定规律性,形态为点状、片状、条状、网状、锅巴状等,部位有后囊、后下皮质、后极、赤道及前皮质部[15-17,19,25-29,33]。另外,微波还对眼的其它部位如结膜、角膜、虹膜、眼底等造成损害,包括易疲劳[19,30, 31],视力下降[15,16,24,32,33],结膜充血[20,33],角膜损害[33],视网膜黄斑区出现灰褐色斑[21,29,34],黄斑区陈旧性病变[27],对光反应弱[20,33],眼底小血管痉挛、出血[17,26],视网膜细小出血点[19,21,33,34,]等。


戴淑芳等(1994年)报道对142名雷达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其接触微波功率密度为100-300 m w/cm2。结果显示微波接触组晶状体混浊发生率(76.05%)明显高于对照组(48.78%),两组混浊程度亦有显著差异,混浊形态多为后束下点状、小片状,混浊的进展率(与6年前相比)亦有较大差异。眼底改变接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视盘、角膜、虹膜有异常改变[29]。


川医职防院(1982年)报道对296名职业接触者进行调查,微波功率密度为10-100 m w/cm2,结果显示微波组视力降低发生率(32.6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5%),发现晶状体后皮质、赤道部、前皮质及后极部出现4个以上混浊颗粒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主要表现为细小尘状混浊,且双眼混浊程度相似[16]。


潘达颜等(1992年)报道了对33名微波机房工作人员接触微波功率密度为75-175m w/cm2进行的健康影响调查发现,其结膜充血、眼底黄斑区反光减弱和晶状体混浊检出率(76.4%,21.1%,2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8%,2.4%,9.8%),但未发现白内障。


另外,也有一些报道认为低强度微波辐照对眼无明显影响,周从勤等(1981年)调查了舰艇部队中雷达人员251人,其接触微波功率密度为0-35 m w/cm2和77000m w/cm2,结果显示,接触组视力、视野、晶状体、眼底均无明显变化[30]。李焕英等(1993年)调查了144名微波通讯人员,其接触微波的功率密度为10-450 m w/cm2,144人当中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的14例(9.72%),对照组86人中有12例(6.97%),两组经c 2检验未见明显差异 。

关键字:LED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日本研发新科技LED眼睫毛_日本LED眼睫毛发光原理是什么

上一篇:cob光源和smd有什么区别_cob光源和smd光源区别介绍
下一篇:led植物生长灯有用吗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00

你不可不知的LED驱动设计5大关键点
1、芯片发热   这主要针对内置电源调制器的高压驱动芯片。假如芯片消耗的电流为2mA,300V的电压加在芯片上面,芯片的功耗为0.6W,当然会引起芯片的发热。驱动芯片的最大电流来自于驱动功率MOS管的消耗,简单的计算公式为I=cvf(考虑充电的电阻效益,实际I=2cvf,其中c为功率MOS管的cgs电容,v为功率管导通时的gate电压,所以为了降低芯片的功耗,必须想办法降低c、v和f.如果c、v和f不能改变,那么请想办法将芯片的功耗分到芯片外的器件,注意不要引入额外的功耗。再简单一点,就是考虑更好的散热吧。   、功率管发热   关于这个问题,也见到过有人在电源网论坛发过贴。功率管的功耗分成两部分,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要注意,大
[电源管理]
8个LED依次循环发光,3种显示效果,要求通过按钮切换
用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依次发光,产生跑马灯的效果。 3种效果循环,要求通过按钮切换效果。 这是一个网友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3803194.html 提出的问题。 原程序比较长,且有些错误,就不列出了。 原来的电路图,可见: http://hi.baidu.com/%D7%F6%B6%F8%C2%DB%B5%C0/album/item/2f609f80c69180e6bd3e1edf.html 做而论道对程序做了修改,用PROTEUS进行仿真,3种效果都出来了。 原程序的效果切换,必须重新启动,现在,增加了三行指令,就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切换。
[单片机]
8个<font color='red'>LED</font>依次循环发光,3种显示效果,要求通过按钮切换
LED照明系统设计技巧
  LED照明将会取代主流的白炽照明和其他照明技术,占据市场主导位置。但从旧技术到新技术的转换还需要多年时间。在此期间,LED灯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确保新设计与原本为白炽照明开发的现有控制器和布线架构实现兼容和可靠工作。本文所介绍的是可同时适用于低功率和高功率LED照明系统的解决方案,它久经考验,非常成熟。   LED灯泡的构造   一个LED灯包含一个到十几个甚至更多的LED芯片,它们通常串联在一起。每个芯片的发光亮度由通过其中的电流大小决定。由于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灯泡内每个LED芯片会自动通过相同的电流,但每个芯片上的电压各不相同。LED的正向电压降通常为3.4V,但会在2.8V到4.2V之间变化。可以对LED进行分类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LED</font>照明系统设计技巧
LED照明用开关电源技术要求的研究
  1 概述   LED 用开关电源属于电网电源供电的、额定电压不超过600V 的单路输出式交流-直流外部电源,而室外用的LED 开关电源比室内用的环境更严酷,所以选室外用的LED 开关电源作为研究的重点,更具代表性。   目前LED用开关电源没有专门的标准, 可参考GB4943-2001或IEC 60950-1:2005标准来考核产品的安全;而室外用的LED开关电源的安全适用时可参考IEC 60950-22:2005标准来考核产品的附加安全。   由于室外用的LED 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在设计、研制及生产阶段做相应的可靠性试验,应对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观测到的每一个失效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LED</font>照明用开关电源技术要求的研究
技术文章—PI利用氮化镓技术为LED照明增添新花样
氮化镓技术(GaN)在LED应用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最早GaN的开发初衷就是为LED而生,之后的科研人员才开始基于GaN的高频特性,陆续在射频、功率等领域进行探索。 不过时至今日,GaN依然主要是在光源端采用,并没有在功率系统里广泛普及,谈及原因,PI资深技术培训经理阎金光(JASON YAN)阎金光表示,十几年前业界就开始进行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产业化研究工作,但无论是GaN还是SiC的良率都非常低,因此成本很高。同时GaN的应用还非常难,因为是高速器件,PCB Layout非常敏感,EMI设计很难,而PI通过集成化方式,将所有设计挑战都放到了芯片内部,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设计难度,使得GaN技术的大批量市场化应用
[半导体设计/制造]
技术文章—PI利用氮化镓技术为<font color='red'>LED</font>照明增添新花样
LED照明秘籍
一个LED照明产品最关键的几个部分不能不知,就是散热、驱动电源、光源。下面对散热、驱动电源、光源进行解析说明。    一 散热   LED照明灯具散热的问题解答   对目前常见的白炽灯泡或是荧光灯来说,即便产品本身运行可能产生热能,但组件的高热仍可以被有效隔离,使光源与电源接座不会因热而产生意外的问题。但固态照明就不同,一来LED组件集中单点的运行高温,必须采取更多积极手段进行散热处理,同时搭配主动有效的热处理机制,才能避免灯具发生问题。LED固态光源热处理问题较传统灯具复杂得多。   传统光源或灯具多有运行过程产生高热的问题,例如卤素灯泡或白炽灯泡,若是白炽灯形式,即在特殊处理的灯球内加热钨丝产生光
[电源管理]
Mini LED有望在2018年问世
    Micro LED技术在业界备受关注,很多大厂都在积极研发,不过现在仍然不能够克服巨量转移的难点。而在Micro LED技术正式成熟之前,Mini LED同样被厂商寄予厚望。   Mini LED技术有望在2018年问世   据了解,Mini LED的晶粒尺寸约为100微米,Micro LED则是低于50微米,所以Mini LED不需克服巨量转移的技术门槛,量产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大尺寸显示屏、电视和手机背光等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可望优先导入。Mini LED技术已经于2017年下半进入产品设计及认证阶段,具体产品有望在今年问世。   巨量转移是Micro LED技术的主要难点   业界纷看好M
[手机便携]
Diodes 公司推出升压/SEPIC 控制器在车用照明产品应用中实现 50kHz LED 宽 PWM 调光
【2023 年 9 月 26 日美国德州普拉诺讯】 Diodes 公司 (Diodes)推出一款适用于各种车用 LED 产品应用的升压/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 (SEPIC) 控制器。 AL8853AQ 是一款符合汽车规格、高集成度的升压/SEPIC 控制器,可以降低车用 LED 产品应用 (包括车外灯、大灯、抬头显示器 (HUD) 和背光显示器) 的物料清单 (BOM)并且提供高性能。 汽车大灯制造商可以使用 SEPIC 拓扑结构,实现直接由车辆电池供电的远光或近光 LED 列阵驱动器,而非使用升压后降压转换器的传统两级拓扑结构,或全桥降压-升压拓扑结构。AL8853AQ 的 SEPIC 功能支持降压-升压型拓扑结构,具有
[汽车电子]
Diodes 公司推出升压/SEPIC 控制器在车用照明产品应用中实现 50kHz <font color='red'>LED</font> 宽 PWM 调光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