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设计基于RTD的温度传感器,以适应智能工厂时代

发布者:EE小广播最新更新时间:2023-05-29 来源: EEWORLD作者: Brian Condell,产品应用工程师和Michael Jackson,终端市场专家关键字:RTD  温度传感器  智能工厂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本文介绍如何快速重新设计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工业温度传感器,以更小尺寸、支持灵活通信和远程配置的产品,满足智能工厂对温度测量器件的需求。使用高度集成的模拟前端(AFE)和IO-Link®收发器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简介


老话常说“没坏就别去修它”,劝诫我们不要动手改动性能可靠、正常运行的设备。可以说,这条建议适用于许多RTD传感器电路设计,而全球工业制造工厂通常使用这些传感器实现安全、高效的温度测量。但是,要满足工业4.0的要求,需要提高工厂智能化水平,那么很显然,现有的许多RTD传感器无法满足这些环境的工作要求。更小的外形尺寸、灵活通信和远程配置能力,这是自动化工程师现在需要工业温度传感器提供的一些功能,但是现有的解决方案并不支持这些功能。本文将重新审视许多基于RTD的温度传感器设计中使用的构建模块,探讨这些模块在传感器应用中的限制因素。然后,展示如何快速重新设计这种类型的传感器,以获得这个新工业时代所需的功能。


 image.png

图1.基于RTD的温度传感器示例。


温度传感器构建模块


RTD工业温度传感器的构建模块如图2所示。


 image.png

图2.RTD工业温度传感器框图。


RTD将物理量(温度)转化为电信号,一般用于检测–200°C至+850°的温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提供高度线性的响应。RTD中常用的金属元素包括镍(Ni)、铜(Cu)和铂(Pt),普遍使用的是Pt100和Pt1000铂RTD。RTD有两线、三线或四线形式,其中三线和四线形式较为常用。RTD是无源器件,需要一个激励电流来产生输出电压。可以使用基准电压来生成这种电压,由运算放大器进行缓冲,随后将电流驱动到RTD,产生输出电压信号,该信号会随温度变化提供不同响应。根据使用的RTD类型和测得的温度,该信号能产生几十到几百毫伏的电压,如图3所示。


 image.png

图3.Pt100 RTD响应不断升高的温度产生的电压信号。


AFE放大并调节低振幅RTD信号,然后由模数转换器(ADC)对该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微控制器运行算法对其进行非线性补偿。这样就会通过通信接口,将数字信号发送至过程控制器。AFE一般由包含多个组件信号链构成,每个组件执行一项专用功能,如图4所示。


 image.png

图4.信号链中使用单个分立式组件实现的AFE。


许多现有的温度传感器设计都使用这种分立式方法,该方法要求使用的印刷电路板(PCB)足够大,能够容纳所有的集成电路(IC)、信号和电源布线,并使传感器的外壳尺寸实际上尽可能最小。还有一种更简洁优化的方法,就是使用集成式AFE,例如图5所示的AD7124-4。这个紧凑型IC是一个完整的AFE,采用单个封装,包括多路复用器基准电压源、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和Σ-Δ ADC。它还提供RTD所需的激励电流,因此它能取代前一张图中的五个信号链组件,大幅减少所需的板空间,使传感器能够采用更小巧的封装。


 image.png

图5.使用AD7124-4实现AFE。


通信接口


许多工业传感器设计都是使用一个(或多个)工业网络连接至过程控制器,其中包括多种版本的现场总线或工业以太网。这需要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所选的网络协议。但是,这种方法有几个缺点。首先,在传感器设计中集成网络专用ASIC会大幅增加成本,尤其当工业网络为专用网络时。还会使传感器市场仅局限于使用该网络的用户。同一个传感器要支持不同的网络协议,需要重新设计,添加所需的ASIC,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耗费成本而且风险很大。最后,诊断功能的数量和类型因网络类型不同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网络类型不提供诊断功能)。基于具体的选择,在传感器安装到现场后,工厂操作人员可能很难判断传感器的潜在问题,进行相应的维护,并解决传感器出现的性能问题。


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设计一个与所有工业网络保持独立的传感器,从而降低开发成本,并扩大潜在客户群。可以使用IO-Link来完成上述设计,IO-Link是三线工业通信标准,支持传感器(和执行器)与所有工业控制网络相连。在IO-Link应用中,收发器充当连接运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微控制器的物理层接口。使用IO-Link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进行四种类型的传输:过程数据、诊断、配置和事件,能够在发生故障时快速识别、跟踪和处理传感器。它还支持远程配置,例如,如果需要更改触发过程警报的温度阈值,可以远程进行更改,无需技术人员前往现场操作。MAX14828是一款低功耗、超小型IO-Link器件收发器。该器件采用(4 mm × 4 mm) 24引脚TQFN封装和(2.5 mm × 2.5 mm)晶圆级封装(WLP),易于集成到工业RTD温度(和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中。该收发器直接与过程控制器端的IO-Link主机通信,该主机用于管理与接口ASIC之间的通信(如图6所示),因此传感器能够独立于工业网络。


 image.png

图6.控制器一侧的IO-Link主机收发器执行与工业网络之间的通信。


结论


智能工厂自动化工程师对工业温度传感器的期望不断提高,包括更小尺寸、灵活通信和远程配置能力。本文展示如何利用高度集成的AFE来快速重新设计RTD温度传感器,以减小其封装尺寸。此外,还展示IO-Link器件收发器如何使传感器能够不依赖用于连接过程控制器的工业网络接口,而保持独立运行。虽然本文侧重于RTD温度传感器,但这种重新设计的方式也适用于使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


关于作者


Brian Condell是ADI公司位于爱尔兰利默里克的工业连接和控制部门的IO-Link产品应用工程师。Brian 1997年开始在ADI工作。他于2003年毕业于利默里克大学,获得电气工程荣誉学位。他拥有超过25年的半导体行业从业经验,先后担任过多种职位,包括FAB维修技术人员、IC布局工程师、模拟设计工程师、功能安全工程师,以及最近的应用工程师。


Michael Jackson是ADI公司全球应用团队的自动化终端市场专家。他拥有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关键字:RTD  温度传感器  智能工厂 引用地址:重新设计基于RTD的温度传感器,以适应智能工厂时代

上一篇:纳芯微推出高可靠、高精度和低功耗的温湿度传感器NSHT30
下一篇:温度传感器: TDK 推出用于测量激光二极管温度、可选配金丝键合的新型NTC 热敏电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9 08:39

重新设计基于RTD温度传感器,以适应智能工厂时代
摘要 本文介绍如何快速重新设计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工业温度传感器,以更小尺寸、支持灵活通信和远程配置的产品,满足智能工厂对温度测量器件的需求。使用高度集成的模拟前端(AFE)和IO-Link®收发器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简介 老话常说“没坏就别去修它”,劝诫我们不要动手改动性能可靠、正常运行的设备。可以说,这条建议适用于许多RTD传感器电路设计,而全球工业制造工厂通常使用这些传感器实现安全、高效的温度测量。但是,要满足工业4.0的要求,需要提高工厂智能化水平,那么很显然,现有的许多RTD传感器无法满足这些环境的工作要求。更小的外形尺寸、灵活通信和远程配置能力,这是自动化工程师现在需要工业温度传感器提供的一些功能,但
[传感器]
重新设计基于<font color='red'>RTD</font>的<font color='red'>温度传感器</font>,以适应<font color='red'>智能</font><font color='red'>工厂</font>时代
W/S-TRS-5.5D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家电智能化控制
W/S-TRS-5.5D系列数字式红外温度传感器 W/S-TRS-5.5D是一款高精度数字式输出差分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包含MEMS热电堆传感器芯片、NTC热敏电阻以及专业的信号调理ASIC芯片。其中ASIC芯片搭载24位 Sigma-Delta 高精度ADC、OTP存储器以及接口电路。 HNVM/LM系列红外热电堆测温模组 集成自研MEMS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和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搭载低噪声放大器、18位A/D转换器以及DSP处理单元等元件,通过非接触测温的方式,精确测量物体温度。 创芯海微产品特点: 1、可定制 针对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支持不同产品结构、通讯方式(IIC、UART)等定制化需求。 2、宽温度段测温 产
[嵌入式]
W/S-TRS-5.5D红外<font color='red'>温度传感器</font>实现家电<font color='red'>智能</font>化控制
网络化智能温度传感器系统的设计
传感器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等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测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传感器已与各种微处理器相结合,并连入网络,形成了带有信息检测、信号处理、逻辑思维等一系列功能的智能,传感器。 1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简介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传感器由单一功能、单一检测向多功能和多点检测发展;从被动检测向主动进行信息处理方向发展;从就地测量向远距离实时在线测控发展。网络化使得传感器可以就近接入网络,传感器与测控设备间再无需点对点连接,大大简化了连接线路,易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充。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一般由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网络接口单元组成。这3个单元可以是采用不同芯片构
[单片机]
网络化<font color='red'>智能</font><font color='red'>温度传感器</font>系统的设计
基于ARM和DS18B20设计网络化的智能温度传感器
1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简介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传感器由单一功能、单一检测向多功能和多点检测发展;从被动检测向主动进行信息处理方向发展;从就地测量向远距离实时在线测控发展。网络化使得传感器可以就近接入网络,传感器与测控设备间再无需点对点连接,大大简化了连接线路,易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充。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一般由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网络接口单元组成。这3个单元可以是采用不同芯片构成合成式的,也可以是单片式结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核心便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可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系统就是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核心,使用数字式的温度传感器作为采集单元。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是信息技术领域最新的B/S(B
[单片机]
基于ARM和DS18B20设计网络化的<font color='red'>智能</font><font color='red'>温度传感器</font>
新型温度传感器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温度 传感器 是较早开发、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感器。从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温湿度计开始,人们便开始了温度测量,而真正把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是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的热电偶传感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量和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智能温度传感器。目前,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一、分立式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传感器是一种传统的分立式传感器,是工业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物理学中的塞贝克效应,即在两种金属的导线构成的回路中,若
[汽车电子]
基于AVR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实现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
引言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及控制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热敏电阻器或热电偶测量温度,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等环节才能获得数字信号,再加上这种温度采集电路有时需要冷端补偿电路,这样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且电路易受干扰,使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性不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已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智能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将温度传感器、寄存器、接口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能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本论文设计了以ATmega16单片机和DS18B20为主构成的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的温度启控点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而自行设定。 1、 系统
[单片机]
基于AVR单片机和<font color='red'>温度传感器</font>实现<font color='red'>智能</font>温控系统的设计
智能家居竞争激烈,Nest新款温度传感器只要39美元
在过去一年里Google、亚马逊在智能家电领域斗得如火如荼,月初亚马逊更是放出大招,停售Google的Nest系列,Google也不示弱,今天放出了大招——价格仅为39美元的Nest温度传感器。 严格来说新款Nest温度传感器不算智能产品,它仅具备温度数据采集与无线通讯功能,采集的数据需交由新一代Thermostat E智能恒温器处理,但它胜在价格便宜,单个价格只要39美元,3个套装价格更是低至99美元。而且Thermostat最多可同时配对6个Nest温度传感器,二者通讯距离达到了50英寸(约15.2米),最多可3套设备同时使用,也就是消费者可以在家中安装18个Nest温度传感器,足以覆盖普通家庭。Nest最便宜的智能恒温器
[嵌入式]
DS18B20智能温度传感器驱动程序
/*********端口定义,可以修改*****************/ sbit ledrs=P2^3; //读写控制字 sbit leden=P2^5; //使能端控制字 sbit ledrw=P2^4;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 ledrw=0; ledrs=0; P0=com; delayl(1); leden=1; delayl(1); leden=0; } 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 { ledrw=0; ledrs=1; P0=date; delayl(1); leden=1; delayl(1); leden=0; } voi
[单片机]
小广播
最新传感器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