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

发布者:春水碧于天最新更新时间:2010-11-15 来源: 上海海事大学关键字:心电信号  信号采集  电路设计  FPGA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针对便携式心电采集电路体积小、性能高的要求,以AD620和TL064为核心设计出由前置放大电路、无源高通滤波、二阶低通滤波、陷波器和二级放大电路等组成的采集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参数的选择抑制了噪声,省去了通常采集电路中右腿驱动的部分;通过对二阶滤波和陷波器的参数选择和调试,得到较理想的滤波效果。A/D转换是利用FPGA设计控制模块来实现的,其他存储、显示模块可以集中在FPGA上,增加了便携设备的集中度。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简单电路和参数下能够得到对50 Hz频率衰减几乎为0,在1 000 Hz时衰减-40 dB,幅度放大1 000倍的心电信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心脏疾病方面,因而从医院大型设备到便携式仪器,甚至各种远程诊断设备,都有飞跃发展,而所有心电设备的基础都是精确采集到心电信号。在大型设备中,对采集电路的性能要求严格,因此电路设计复杂,体积较大。在便携式设备中,对采集电路要求性能和体积的统一。因此在便携式自动心电诊断系统的项目背景下,设计出便携式心电信号的采集电路。

  1 心电图产生机理

  在人体内,窦房结发出一次兴奋,按一定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因此,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个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上,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生物电变化,即心电位。若把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即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

  2 系统结构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目标是具备自动诊断心脏疾病的功能,同时便于家庭和旅行使用。这里主要给出便携式心脏疾病自动诊断设备的前端部分,即信号采集和处理部分。心电信号的采集主要由放大、滤波等模拟电路完成。心电信号在FPGA控制下,实现信号的数字化,以便后续进一步处理和存储,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a.JPG[page]

  3 采集心电信号

  3.1 心电信号的特点

  正常心电信号的幅值范围为10 V~4 mV,典型值为1 mV。频率范围在0.05~100 Hz,而90%的频谱能量集中在0.25~35 Hz之间。在检测微弱的心电信号时还要注意到噪声的抑制。这些噪声主要有皮肤与电极接触的极化电压、其他生理信号的混入、电子器件的噪声、无线电波和工频干扰等。

  根据心电信号非常微弱的特点,采集心电信号的前置放大电路需要具备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放大器低噪声和低漂移等方面性能。

  综合考虑以上要求,这里选用放大器为AD620。AD620的输入阻抗为10GΩ,增益为10时的共模抑制比为100dB,最大温度漂移O.6μV/℃。从AD620的参数指标上看,适用于心电的前置放大电路。

  3.2 导联系统

  从人体体表采集心电时,首先要考虑2个问题:一是电极的放置位置。二是电极与放大器连接形式。临床上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的心电波形,对测定ECG的电极位置和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都做了统一规定,称为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常称导联。广泛认可的国际标准十二导联,分别为I、Ⅱ、Ⅲ、aVR、aVL、aVF、V1~V6。其中I、Ⅱ、Ⅲ导联为双极导联,其余为单极导联。I、Ⅱ、Ⅲ导联又称肢体导联,拾取左右臂和左腿的任两者之间的电位差,所以是双极导联。双极导联不反映单电极的电位变化。单极导联是一端接参考电极,另一端接探查电极,反映心脏局部电位变化。V1~V6便是一端接参考电极,一端的探查电极放在胸部的6个位置。aVR、aVL、aVF称为加压肢体导联,是改变参考电极端,使信号幅度增加一倍的肢体导联。

  3.3 一级放大

  心电信号一级放大器选用AD620,它在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低噪低漂移上具有出色的性能。另外,AD620采用差分放大,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一级放大倍数不宜太大,因为在采集信号时可能产生电位波动和极化电压及其他噪声,给后续电路处理噪声带来不便,建议在7~lO倍。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另外,AD620的REF引脚接地。

b.JPG

  3.4 滤波电路

  由于心电信号的频率在0.05~100 Hz,采集电路就需要设计滤波器除去该段频率以外的噪声频率。滤波电路主要由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和50Hz陷波器组成。高通滤波器,采用简单的CR无源高通电路(图2),能有效阻断直流通路,消除基线漂移,而基线漂移主要是由呼吸引起。为了达到理想的滤波效果,对大于截止频率的信号,有较严格的衰减,设计了二阶低通滤波器,如图2所示。

  对电路进行实际测试计算得到以下数据,如表1所示。表1中,衰减为电路测试数据,“Filterlab”为软件仿真的数据,从数据对比上看,实际计算数据和仿真数据基本一致。

c.JPG

  图3给出了二级有源滤波器的幅频曲线及相频曲线。其中曲线A为幅频曲线,曲线B为相频曲线。[page]

  3.5 陷波电路

  由于交流电的影响,在心电信号采集中,容易受50 Hz工频干扰的影响,为此设计了50 Hz陷波电路。该陷波电路采用双T带阻滤波。实现陷波器的难度在于参数选择和电路调试,另外一定要选择高精度的电阻电容,确保参数严格匹配。在实验过程中,对5组参数进行仿真和电路测试,5组参数经计算截止频率均为50 Hz,但实际电路测试效果很不理想。最终选择图4标注的具体电路和参数,以及46 Hz频率以下信号通过时波形仿真,结果较好。从波形图上看,在46 Hz频率以下的信号通过时,通过陷波电路的信号B与原信号A基本一致。无失真。

13z.jpg

13y.jpg

  图5分别为49 Hz、50 Hz频率信号通过陷波电路后,与原输入信号波形的比较。由图中可清楚地看到:当输入49 Hz信号时,输出信号衰减为原信号的0.35倍左右。当输入50Hz信号时,信号基本上衰减为零,因此能有效抑制50 Hz的工频干扰。

  3.6 主放大电路

  为满足A/D转换器对信号幅度的要求,两级放大器共放大l 000倍左右,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8倍,所以二级放大倍数设计为125倍。从整个电路集成度和器件性价比考虑,这里选用TL064。该器件内部集成4个运放,每个放大器的功耗只有6 mW,符合便携产品的要求,且价格较低,可减少实验和生产成本。放大电路采用简单的反馈放大电路,调节电阻参数即可。

  4 数字处理部分

  4.1 A/D转换

  已放大的模拟信号要实现存储和显示,需要转化为数字信号,因此要完成A/D转换。A/D转换首先解决采样率和A/D转换器的选型。

  采样率,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采样率为500 Hz,但实际中不同应用有不同的采样率,一般在125~1 000 Hz之间,监护时多采用200 Hz或250 Hz,辅助分析时多用400~500 Hz,而心电HOLTER一般取125~200 Hz。采样精度为10 bit或12 bit。[page]

  对于A/D转换器的选型,要根据电路形式、转换速率、通道数目、采样精度、功耗大小、供电电压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出性价比较高的转换器。在确定器件前,表2给出备选的几款A/D转换器的比较结果。

f.JPG

  通过表2和实际项目的要求,最终确定使用MAXl97,其采样位数,转换速率,功耗,体积等方面均符合心电A/D转换的要求。另外,该转换器有8个模拟信号输入端,可采集8路模拟信号,符合心电设备多导联的要求。

  控制模块使用VHDL语言编程实现,根据MAXl97的时序图,利用有限状态机的方法实现控制模块。具体内容是根据A/D转换的进程,将转换过程分为5个状态:1)为初始化,写入读写信号及通道选择和转换电压范围等控制字;2)为启动转换,在时钟控制下,输出信号使得A/D转换器开始转换;3)为判断转换是否完成,若未完成继续转换,若完成跳入下一个状态;4)为读低8位,给转换结束标志信号hben赋值O,读出已经转换完的低8位;5)为读高4位,给hben赋值1,读出高4位。

g.JPG

  图6是根据上述状态机VHDL语言实现后生成的图元符号及控制模块的仿真波形。从仿真波形上可以看出,该模块符合A/D转换器的时序要求,能在功能上实现对A/D转换器的控制,得到所需要的数字信号。

  A/D转换器的控制信号由FPGA提供。基于FPGA平台搭建一个A/D转换的控制模块。选择FPGA做控制平台,是由于FPGA有着丰富的可编程逻辑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心电设备中的控制存储、显示、按键、通信等其他模块。这些模块都在FPGA上完成就构成了片上系统,使得设备体积和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选择FPGA也是出于项目整体方案的考虑。

  5 结束语

  在项目的要求下,通过分析心电信号的特点,从幅值,频率,噪声等各方面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心电采集电路,并对每一环节都做了仿真和测试,最大程度上精简电路,满足便携式设备对体积的要求,同时保持较高的性能,能有效采集到心电信号。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用FP-GA控制A/D转换模块,得到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数字处理。另外,由于FPGA的丰富可编程资源,可以在这个采集系统基础上升级为诊断并显示的系统。

关键字:心电信号  信号采集  电路设计  FPGA 引用地址:一种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

上一篇:车用传感器及其组件解决方案
下一篇:防错检测技术在汽车制造中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2:12

采用TDC-GP1和FPGA器件实现纳秒量级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设计
1 引 言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空间的等离子体成分探测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对现在正在进行的深空探测,如探月计划。而空间等离子成分探测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飞行时间法,既通过测量粒子飞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来鉴别粒子成分。 目前,国外在等离子体成分探测方面技术已经很成熟,如1984年AMPTE/IRM上的超热离子电荷分析器;1996年FAST上的飞行时间法能量角质谱仪(TEAMS),Cluster Ⅱ上的离子成分和分布函数分析器(CODIF)。然而在国内,该技术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难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快电子学技术,也就是说如何用电子学的方法测量出起始脉冲和停止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既粒子的飞行时间,约为纳秒量级,将是整个
[测试测量]
采用TDC-GP1和<font color='red'>FPGA</font>器件实现纳秒量级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设计
与Max对话:更高级的FPGA架构
在前期的“与Max 对话”栏目中,我们研究在可编程互连中包含逻辑孤岛(可编程逻辑块)的FPGA 的最基本结构。每个可编程块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查找表(LUT),以及其他数字功能如多路传输和注册表。 (参见: Ask Max: 简单 FPGA 的规律有哪些? 。) 赛灵思(本网站的赞助商)于1985 年最早介绍FPGA XC2064。 这包括8 ×8 逻辑阵列块,每块包括4 位LUT 以及其他简单功能。 由于功能有限,早期FPGA 只应用于相对简单的任务,如收集粘合逻辑,或执行简单的基本状态操作 http://en.wikipedia.org/wiki/Glue_logic 。时过境迁,情况有所变化。 更为高端的FPGA 架构 按照
[嵌入式]
与Max对话:更高级的<font color='red'>FPGA</font>架构
基于FPGA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0 引 言 传统的数字电压表设汁通常以大规模ASIC(专用集成电路)为核心器件,并辅以少量中规模集成电路及显示器件构成。ASIC完成从模拟量的输入到数字量的输出,是数字电压表的心脏。这种电压表的设计简单、精确度高,但是这种设计方法由于采用了ASIC器件使得它欠缺灵活性,其系统功能固定,难以更新扩展。后来发展起来的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控制通用A/D转换器件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的灵活性明显提高,系统功能的扩展变得简单,但是由于微处理器的引脚数量有限,其控制转换速度和灵活性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电子工业的需求。而应用 EDA (电子设汁自动化)技术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其集成度高、速度快、性能十分可靠、用户可自由编程且
[嵌入式]
拟声集成电路设计
KD-9562型8模拟声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在1.5~4.5V,其输出可直接驱动扬声器发声。之所以称为8模拟声集成电路,是因它能发出8种不同声响,如雷声、机枪声及警车声等。该集成电路的特点是功耗小、性能稳定可靠。在进行安装焊接时,为防止静电感应击穿电路内的管子,应拔下电烙铁的电源插头,且焊接时间应尽量短,不宜使用功率较大的电烙铁,以避免集成电路损坏。  KD-9562型8模拟声集成电路,是浙江省萧山晶管厂生产的一种CMOS电路,它的出现为电子电路的应用与简化提供了一定方便,并能使其多功能集于一体。 1.典型电路   KD-9562型8模拟声集成电路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用波段开关K2进行触点转换,即可得到不同的模拟声响,可用于儿
[电源管理]
拟声集成<font color='red'>电路设计</font>
工程师推荐一款两用可变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
两用可变直流 稳压电源 ,是无线电爱好者必备的维修时使用的仪器。这里介绍一种输出±1.25V~15V或+1.25V~30V,输出电流约1.5~2A左右。它容易制作,使用起来方便且得心顺手。 电路工作原理见下图。本电路最大的优点是采用两块三端可调稳压块LM317、LM337。在维修使用过程中,当开关K拨至位置“1”时,由电源变压器T 次级降至17.5V×2的交流电压,经VD1~VD4整流后分别送到LM317和LM337的输入端,再经取样电阻R1、R2和输出电压调解电位器 RPl、RP2的控制,就可以在输出端得到±1.25~15V连续可调的电压。当选择开关K位置拨在“2”时,就将双组输出的电源变压器T组作为单组使用,经整流、滤波后只送
[电源管理]
工程师推荐一款两用可变直流稳压电源<font color='red'>电路设计</font>
基于FPGA的多路视频通道控制
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很多场合。视频监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在一些危险场所,用视频监控代替人工监视,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鉴于一路视频的视野范围有限,要充分收集目标的信息,就需要有多路视频来对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方位进行监控。因此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手段,确保多路视频控制稳定,可靠。针对织布机告警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视频通道控制系统,本系统设计利用FPGA间接控制2块MAX4312选通所需要的视频通道,实现各个视频通道间相互切换。根据开关控制信号的设计思想在FPGA中对拨动开关输进信号做往抖动处理,然后对不同的开关操纵进行编码,最后将信号送给DSP进行处理。 l 系统总体结构 系
[嵌入式]
基于<font color='red'>FPGA</font>的多路视频通道控制
STM32F107的网络通信电路设计
STM32家族中有很多系列支持网络通信,比如STM32F107就是其中一款,STM32内部有mac,只需要外部提供PHY以及网络接口,即可完成网络通信,它支持10/100速率,并且有DMA和4KB的SRAM支持ethernet通信,大大减小CPU的消耗,MAC 和PHY之间的通信接口支持MII和RMII两种方式,支持IEEE1588。 首先我们来看看STM32F107的datasheet上的Ethernet介绍: 特点: 支持MII 17根signals或是RMII 9根signals; 支持10/100 Mbits/s DMA和SRAM支持其高速数据传输 VLAN 支持 全双工以及半双工 mac控制子层(contr
[单片机]
Ports模式下CY7C68013和FPGA的数据通信
引言 通用串行总线(USB)具有快速、双向、大批量传输、廉价以及可实现热插拔等优点,Cypress公司的FX2系列芯片之一CY7C68013是最早符合USB2.0标准的微控制器,集成了符合USB2.0的收发器、串行接口引擎(SIE)、增强型8051内核以及可编程的外围接口,实现基于USB2.0的接口数据通信,CY7C68013可配置成3种不同的接口模式;Ports(端口模式)、GPIF Master(可编程接口模式)和Slave FIFO(主从模式),其中,后两种模式利用其内部集成的可以独立于微处理器而自动处理USB事务的硬件(USB核),数据的传输通过执行USB本身的协议来完成,微处理器可不参与数据传输,从而使数据的传输速率大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