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相似超40% “人像识别系统”就报警

发布者:心怀梦想最新更新时间:2010-01-07 来源: 重庆时报关键字:门禁识别  系统报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本护照多次签注后可能会遇到拒签?”在这种流言的笼罩下,一些需要频繁出境的人便想到了“别人的身份证+自己的照片”这种方式多办一本假护照。现在,这样的歪主意行不通了。重庆市警方启用人像识别系统办理出入境证件后,高新区警方在上个月就逮出了7名“李鬼”。

案例一:多办本护照“轮流用”

  廖女士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国,当她听说短时间内多次出境可能会面临拒签时,便心生一计,她找到亲戚肖女士,用“肖女士的户口页+自己的照片”到派出所骗领了二代身份证,然后,她再用这张身份证骗领了护照。之后,她轮流使用两本护照多次出境。去年12月,廖女士办假护照的行为终于被这套人像识别系统曝了光。

案例二:借他人身份出境务工

  前天,“李女士”前往高新区出入境办证大厅准备办理护照到日本打工,当她的“大头照”被输入电脑后,人像识别自动报警——一名王姓女士的头像与“李女士”十分相像。经调查,“李女士”承认她就是王女士,两年前她从日本打工回国后,想再去打工,可相关政策规定,必须年满5年后才能再次申请签证。于是,她才决定冒险用一张假身份证办一本假护照“蒙混过关”。

  “其实,它就是一套识别脸部特征的软件。”民警介绍说,只要人像的相似度超过40%,系统就会弹出警告窗,并把另一个人像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供民警参考。民警称,根据规定,提供假证明、编造情况等手段获取出入境证件,如果已经持假证件出境,就属于偷越国境罪,依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字:门禁识别  系统报警 引用地址:面貌相似超40% “人像识别系统”就报警

上一篇:张琪:努力开创国家金卡工程建设新局面
下一篇:高科大学生研发亲子追踪器不怕小孩走失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1 00:04

基于ARM9的指纹识别门禁系统
  指纹门禁系统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项高科技安全设施,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的标志之一。对于一些核心机密部门,如重要机关、科研实验室、档案馆、民航机场等场所,指纹门禁系统可以提供高效、智能、便捷的授权控制。由于指纹具有携带方便、人人各异、终生不变的特点,因此利用指纹识别作为身份认证的手段,与传统的钥匙、密码相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与可信性。   该系统基于ARM9芯片Samsung S3C2440AL,以Veridicom公司指纹采集芯片FPS200作为硬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为软件平台。在该研究领域中,基于PC平台的识别系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实现的基于ARM平台的系统具有轻便,易安
[单片机]
SPCE061A单片机在智能报警系统中的设计
  该系统以凌阳公司的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主控制器,通过烟雾传感器与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分别感应烟雾与人体红外信号,通过单片机做出报警动作。采用两片凌阳单片机作为从站,达到异地网络监控的目的。采用双光电开关的设计,感应人员的进出情况。采用射频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感应贵重物品的进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良好,几天内的人员与贵重物品进出情况均有记录。该设计主要创新点是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可以实现网络监控。   本系统设计主要是满足宿舍自动报警的需要,设计的目标是要实现语音报警、时间设定和显示、灯光报警并实现网络报警等功能。   1 设计方案   1.1 主控制器的选择   采用凌阳公司的16位单片机SPCE061
[单片机]
SPCE061A单片机在智能<font color='red'>报警</font><font color='red'>系统</font>中的设计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解析
多线火灾报警控制系统(ConventionalFireAlarmControlsystem):区别于总线火灾报警控制系统(addressableFireAlarmControlsystem)。多线火灾报警,是一种落后于总线报警的系统。在国内,消防规范所要求备有消防火灾报警系统的场合必须使用总线系统。如果不是公共场合,比如私人别墅;或者其他非强制安装火灾系统的地方,比如变压站,通信基站等,则可以选用。此外,根据工程需要,也可利用多线系统的配套功能,比如需要多线控制器来联动开关量类型的设备等。 在国外,则普遍用于别墅,小场合酒店,宾馆,民居。因此,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需求比较大。 一、多线报警控制器ConventionalFir
[嵌入式]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报警系统设计
  现代化居住格局使家庭生活的封闭性越来越强,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安全防范及报警系统是确保住宅、住户安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数字化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遇到匪警、火警、煤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及时通过电话完成对外报警求助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嵌入式报警主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构成的智能电话报警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使家庭的安防传感器形成一个无线网络;利用双音多频编解码技术实现了主动拨号、语音报警及简单的电话控制;采用以S3C2410为核心处理器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构建了一个配置容易、功能强大、覆盖范围大的新型嵌入式报警系统。 1 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1.1 系统的硬件结构   该系统由
[模拟电子]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用报警系统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对室内环境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报警。传统安防设备如防盗窗、防盗门等在使用时存在灵活性弱,有效性和及时性差等缺点。如果有一种家用智能报警系统,在室内环境产生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报警和通知主人,人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更加安全。嵌入式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本设计提出了一个基于STC89C52单片机控制GSM的智能家用报警系统,对房屋灾情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使用温度传感器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在数码管显示;使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屋内是否有人非法侵入,检测数据传入单片机,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若有异常,进行蜂鸣报警,并控制GSM系统
[嵌入式]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用<font color='red'>报警</font><font color='red'>系统</font>设计
2011年防盗报警系统产品趋势大盘点
  虽然传统防盗报警产品依然占据市场主流,但不断涌现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终将摆脱旧有技术的束缚,欲有“星星之火,必会燎原”之势,2011年,防盗报警系统的技术史书必会记载崭新的一页。    拒绝漏/误报有新招   漏/误报警可以说是防盗报警系统技术征战的顽固对象。漏/误报警所带来的损失绝不是简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更大的代价是久而久之的漏/误报使用户对危险的危机感降低,最终可能酿成大祸。“斩草必先除根”,要真正杜绝漏/误报,只有从技术上着手。在2010年北京安博会上就有厂家展示了“拒绝漏报误报”的新招。    1、双向无线技术,确认信号反馈   防盗报警系统无线探测技术从来不鲜见、早就有之,如国产的有科立信、夜
[安防电子]
门禁有道:浅析指纹识别技术发展与类型
指纹识别技术是利用指纹的惟一性和稳定性特征,集传感器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模式匹配、电子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指纹识别主要应用在考勤、门禁、保险箱柜等领域,相信,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完善,还会广泛的应用在身份证,机动车,家居等更多的领域.... 指纹识别 在经历了近10年缓慢的自然增长后,指纹识别技术即将迎来一个跳跃性发展的黄金时期。专家们保守估计,未来5年,我国将有近百亿元的市场等待着企业去开拓。指纹识别技术的巨大市场前景,将对国际、国内安防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较小的公司将面临新进入的传统行业大公司的无情竞争。在这些巨无霸面前,现有中小公司很难说有太多的竞争力,
[安防电子]
<font color='red'>门禁</font>有道:浅析指纹<font color='red'>识别</font>技术发展与类型
自动图像报警系统研究及单片机实现
    摘要:全面介绍了基于图像的自动报警系统的实现方法,克服了传统单点信号报警的缺陷,并采用先进的RISC结构单片机和高密度FLASH、CPLD技术,使系统具有实时响应和自适应能力。     关键词:图像报警 RISC FLASH CPLD 自适应     报警系统广泛应用于银行、饭店、交通管理以及智能大厦等场所和领域。传统的自动报警装置,大多采用单点信号报警,即在某一特定位置安放传感器,当该采集点处的物理量达到报警门限时,就向中心控制计算机发出报警请求信号。这种报警装置的优点是安装便利,反应迅速,但其适用范围较小,对单点噪声过分敏感而导致误报,在防止误报和漏报两方面不可兼得等先天缺陷,限制了它不能被应用于情
[应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