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泄密事件后,各国的情报组织窃听公民隐私的行为被曝光,隐私和道德问题、软件及网络安全、监控设备等话题也被广泛热议,据说中国几家电子通讯企业还开始弃用美国设备。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监控设备早已无所不在,我们也习惯于生活在摄像头的监视之下:比如在超市、购物商城和家门前用于防盗警报,在马路上记录违规超速,在办公场所中识别身份,在家庭中监控孩子和老人身体状况,在智能化家电操作中识别人体手部、面部等信息,以及最普遍的远程视频交流等等。社会一方面对监控设备产生了恐惧,另一方面却无法拒绝它为生活提供的保障和便利。
而在设计监控设备时,我们更要小心地解决产品与人的关系——即是设计学科中所谓的人机交互。在设计之初,我们研究了用户与摄像头的四种关系——消失、交流、恐吓、警示,并相应发展成为四个不同的设计概念。
第一种关系是让摄像机在用户面前消失。我们尝试把摄像头设计得很像一盏别致的灯具,并利用物体自身重力与表面材料摩擦力旋转。因此身处房间中,用户完全看不出来这是监控设备,可以自如地活动。
第二种关系是让摄像机与用户产生交流。我们在产品表面采用了镜面的表面处理,因此当用户看到摄像头时,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人像,就像在和摄像头在交谈一样。
第三种关系是恐吓。我们设计的摄像头犹如一颗巨大的眼球,通过磁性材料开启,犹如睁开眼睛盯着用户。这样的关系虽然很符合监控设备的语境,但是长此以往用户却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
最终,我们在产品设计上采用的是第四种关系:警示。它的镜头居三角形的中心,设计语言源自三角形的警示符号,向公共场所的用户传达了清晰而准确的产品信息,与摄像头的监控功能相得益彰。
同时,选择这样的外观,更是因为考虑内部主板结构排布截面呈一个三角形的趋势,外观上尽量实现小巧轻薄,即发展成一个内部结构排布最节省空间的三角形。紧凑的造型也符合了中小企业而开发、希望减少生产成本的要求。
此外,以前的摄像头有壁挂和吸顶两种不同结构,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分别购置和安装。而我们的最新设计则创新地运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基于一种核心模块,实现两种使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