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和交通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和城市交通客运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高、低污染、少占资源、低能耗、乘坐方便、舒适等特点,在解决大中城市优化城市布局、激活城市空间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商业圈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紧张、效率与环境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千万级人潮”考验交通安防能力
轨道交通通常建于地下,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高速、客流量大等特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疏散难度比较大,对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各地在建设、运营新的轨道交通时,都配备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例如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等等。在北京,轨道交通相关单位已经搭建了轨道交通指挥中心(TCC)系统、地铁视频监控系统、地铁火灾报警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专业支撑,并通过与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系统、交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对接,初步建立起轨道交通安全防范体系。
随着人口持续向城市集中,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常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交通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交通拥堵现象频频发生。这其中,地铁等轨道交通由于拥有准时、快速等独特优势,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报道显示,“1000万人次”正在成为北京地铁客流的常态,而重大活动、极端天气等紧急事件的出现,将使地铁客流拥堵情况更加严重。并且,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某条线路或车站出现列车故障等突发事件,就可能会直接波及其他地方的乘客运输服务,使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都给轨道交通运营和安全防范工作带来了难题,不同程度地冲击着现有安全防范体系的承受底线。在这样的环境下,“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应运而生。
轨道交通安防出新标
日前,质监部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技术要求》地方标准征集意见,车站的出入口、站台层、没有屏蔽门的站台层轨道侧、车站内的公共通道等都强制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此外,站台层还强制要求设置拥挤度检测设备。
◇ 按客流分四个风险等级
质监部门指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高速交通系统,人流疏散量大、通道和流量受客观条件限制,内部通风对通风系统依赖性大,存在相对薄弱环节。因此,对公共安全防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标准包括了轨道交通的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放射性材料监测与处置、武器与爆炸药危险物品检测及处置等6部分的设置要求组成,为新建和改造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防范技术系统提供了技术依据。该标准提出,车站根据客流分为4个风险等级。车站设计客流量每小时3万人以上人次的为一级,为重点控制站。2万到3万人次换乘枢纽站为二级。2万人以下人次的是三级和四级。
◇ 站台设置拥挤度检测设备
重要部位安全防范技术设施配置要求,车站的出入口、站台层、没有屏蔽门的站台层轨道侧、车站内的公共通道等都强制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车站出入口、站厅层、站台层推荐设置人脸图像采集系统。检票口、车站出入口推荐设置客流量统计设施。而站台层强制要求设置拥挤度检测设备。
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要求,在乘客出入设施的全过程中,应能不少于3次拍摄到每位乘客的正面图像。车厢内安装的摄像机应能基本覆盖整个车厢。在列车的两端车头应安装用于监视列车前、后方外部区域的摄像机。列车车载图像设备及缆线的安装,应符合列车运行环境的要求。
◇ 轨道线屏蔽门高度不低于2米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地面、高架车站站台均应采用屏蔽门系统。地面行车区间线路两侧应设立封闭屏障,封闭屏障高度应不低于2米,并具有一定的防人为破坏能力。封闭屏障的结构形式应具有通透性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地面行车区间线路两侧应每隔400米设置1个有人职守的保安岗亭。在地面车站站台和地下车站站台的适当处宜设置2处以上非自复式紧急报警按钮(推荐性)。
◇ 化学监测器安装于呼吸带位置
另外轨道交通应设置固定式化学监测器设施,该监测器应安装于垂直高度相当于一般人群的呼吸带的位置,不应高于170厘米且不应低于120厘米。并应设置非密闭防护装置,防止人员触摸,同时保证气流通畅进入。在重要车站,应使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化学监测器,列车车厢中应按要求安装固定式化学监测器。
轨交系统搭建依地方政府需求而定
目前,轨道交通安防产品、系统的搭建主要是根据业主需求而定,而地铁安防系统种类不会很多,主要是为满足最基础的一些安防功能,如防盗、门禁管理、限制外部人员进出、安全保卫等。
由于地铁人流量大,且运营时间较长,必然存在一定的的安全隐患。因此,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深挖安防系统的潜力,将各种系统产品进行深度集成应用意义重大。而所谓集成,无非是将把每一个品牌最优势的部分和性价比最合适的部分集成到一起,通过一个大系统平台软件来进行集成。
在参与轨道交通集成建设时,主要是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前端设备、后端存储、服务器以及光传输设备,则选用能够跟软件平台高度融合的第三方产品。
系统的深度整合集成应用,需要以系统为主,在地铁里有一个主控(综合监控系统),它是一个主平台,然后其他系统例如门禁、监控、图像上传,对所有子系统进行一个集成。在所有子系统里面有一个监控的综合平台,但监控综合平台涉及面比较广,包括行车组织、环境监控等。据介绍,目前,地铁安防系统主要是与ISCS、FAS和ATS这三个系统联动。
轨道交通安防建设成果显著
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有效提升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安全防范的水平。首先是在大客流安全防范上,本工程通过在大客流冲击易发站的换乘通道、站厅及站台布设客流检测器,对客流数量进行智能检测及分析报警,可以说完成了从“人工数人头”到“设备智能检测”的智慧转身,提高大客流监测精准判断、智能预警的能力,实现对大客流智能安全防范手段的突破。其次,在天安门东站布设核辐射、有毒气体检测器,精准判断核化等危险源,首次实现轨道交通核化监测手段的突破。此外还有高清视频监控、车头视频信息采集及应急预警等等,全面改善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工作状况。
除了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科技惠民”方面同样拥有出色的表现。例如,依托东方通构建的数据交换平台,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各车站运营情况,并通过车站可变情报板发布实时轨道拥堵信息,使公众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有效规避拥堵情况,缩短换乘时间。同时,地面交通管理部门、媒体等机构也可以借助本工程提供的信息资源,在电视、微博等媒体平台上发布最新的轨道交通客流信息,帮助更多的市民制定出行计划,在改善公众乘车体验的同时,也缓解了部分拥堵车站的压力,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打造出安全、便捷、顺畅的轨道交通运行环境。
现代社会,交通拥堵已成为全球性难题,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投入应用,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营和安全防范的水平。此次实施的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使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情况,缓解大客流、治安防范等紧急事件对轨道交通的压力,使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地铁乘客受益。本工程的成功还在于,其使用的产品如东方通中间件等,大部分为国产及中关村的信息化软硬件及前端设备,有助于增强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并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因此,本工程可以说是物联网在轨道交通安全防范领域的成功尝试,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模式改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交通安全运营和客户服务水平。
引用地址:“千万级人潮”考验 我国轨交安防出新规
“千万级人潮”考验交通安防能力
轨道交通通常建于地下,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高速、客流量大等特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疏散难度比较大,对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各地在建设、运营新的轨道交通时,都配备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例如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等等。在北京,轨道交通相关单位已经搭建了轨道交通指挥中心(TCC)系统、地铁视频监控系统、地铁火灾报警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专业支撑,并通过与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系统、交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对接,初步建立起轨道交通安全防范体系。
随着人口持续向城市集中,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常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交通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交通拥堵现象频频发生。这其中,地铁等轨道交通由于拥有准时、快速等独特优势,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报道显示,“1000万人次”正在成为北京地铁客流的常态,而重大活动、极端天气等紧急事件的出现,将使地铁客流拥堵情况更加严重。并且,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某条线路或车站出现列车故障等突发事件,就可能会直接波及其他地方的乘客运输服务,使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都给轨道交通运营和安全防范工作带来了难题,不同程度地冲击着现有安全防范体系的承受底线。在这样的环境下,“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应运而生。
轨道交通安防出新标
日前,质监部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技术要求》地方标准征集意见,车站的出入口、站台层、没有屏蔽门的站台层轨道侧、车站内的公共通道等都强制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此外,站台层还强制要求设置拥挤度检测设备。
◇ 按客流分四个风险等级
质监部门指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高速交通系统,人流疏散量大、通道和流量受客观条件限制,内部通风对通风系统依赖性大,存在相对薄弱环节。因此,对公共安全防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标准包括了轨道交通的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放射性材料监测与处置、武器与爆炸药危险物品检测及处置等6部分的设置要求组成,为新建和改造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防范技术系统提供了技术依据。该标准提出,车站根据客流分为4个风险等级。车站设计客流量每小时3万人以上人次的为一级,为重点控制站。2万到3万人次换乘枢纽站为二级。2万人以下人次的是三级和四级。
◇ 站台设置拥挤度检测设备
重要部位安全防范技术设施配置要求,车站的出入口、站台层、没有屏蔽门的站台层轨道侧、车站内的公共通道等都强制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车站出入口、站厅层、站台层推荐设置人脸图像采集系统。检票口、车站出入口推荐设置客流量统计设施。而站台层强制要求设置拥挤度检测设备。
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要求,在乘客出入设施的全过程中,应能不少于3次拍摄到每位乘客的正面图像。车厢内安装的摄像机应能基本覆盖整个车厢。在列车的两端车头应安装用于监视列车前、后方外部区域的摄像机。列车车载图像设备及缆线的安装,应符合列车运行环境的要求。
◇ 轨道线屏蔽门高度不低于2米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地面、高架车站站台均应采用屏蔽门系统。地面行车区间线路两侧应设立封闭屏障,封闭屏障高度应不低于2米,并具有一定的防人为破坏能力。封闭屏障的结构形式应具有通透性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地面行车区间线路两侧应每隔400米设置1个有人职守的保安岗亭。在地面车站站台和地下车站站台的适当处宜设置2处以上非自复式紧急报警按钮(推荐性)。
◇ 化学监测器安装于呼吸带位置
另外轨道交通应设置固定式化学监测器设施,该监测器应安装于垂直高度相当于一般人群的呼吸带的位置,不应高于170厘米且不应低于120厘米。并应设置非密闭防护装置,防止人员触摸,同时保证气流通畅进入。在重要车站,应使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化学监测器,列车车厢中应按要求安装固定式化学监测器。
轨交系统搭建依地方政府需求而定
目前,轨道交通安防产品、系统的搭建主要是根据业主需求而定,而地铁安防系统种类不会很多,主要是为满足最基础的一些安防功能,如防盗、门禁管理、限制外部人员进出、安全保卫等。
由于地铁人流量大,且运营时间较长,必然存在一定的的安全隐患。因此,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深挖安防系统的潜力,将各种系统产品进行深度集成应用意义重大。而所谓集成,无非是将把每一个品牌最优势的部分和性价比最合适的部分集成到一起,通过一个大系统平台软件来进行集成。
在参与轨道交通集成建设时,主要是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前端设备、后端存储、服务器以及光传输设备,则选用能够跟软件平台高度融合的第三方产品。
系统的深度整合集成应用,需要以系统为主,在地铁里有一个主控(综合监控系统),它是一个主平台,然后其他系统例如门禁、监控、图像上传,对所有子系统进行一个集成。在所有子系统里面有一个监控的综合平台,但监控综合平台涉及面比较广,包括行车组织、环境监控等。据介绍,目前,地铁安防系统主要是与ISCS、FAS和ATS这三个系统联动。
轨道交通安防建设成果显著
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有效提升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安全防范的水平。首先是在大客流安全防范上,本工程通过在大客流冲击易发站的换乘通道、站厅及站台布设客流检测器,对客流数量进行智能检测及分析报警,可以说完成了从“人工数人头”到“设备智能检测”的智慧转身,提高大客流监测精准判断、智能预警的能力,实现对大客流智能安全防范手段的突破。其次,在天安门东站布设核辐射、有毒气体检测器,精准判断核化等危险源,首次实现轨道交通核化监测手段的突破。此外还有高清视频监控、车头视频信息采集及应急预警等等,全面改善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工作状况。
除了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科技惠民”方面同样拥有出色的表现。例如,依托东方通构建的数据交换平台,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各车站运营情况,并通过车站可变情报板发布实时轨道拥堵信息,使公众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有效规避拥堵情况,缩短换乘时间。同时,地面交通管理部门、媒体等机构也可以借助本工程提供的信息资源,在电视、微博等媒体平台上发布最新的轨道交通客流信息,帮助更多的市民制定出行计划,在改善公众乘车体验的同时,也缓解了部分拥堵车站的压力,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打造出安全、便捷、顺畅的轨道交通运行环境。
现代社会,交通拥堵已成为全球性难题,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投入应用,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营和安全防范的水平。此次实施的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使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情况,缓解大客流、治安防范等紧急事件对轨道交通的压力,使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地铁乘客受益。本工程的成功还在于,其使用的产品如东方通中间件等,大部分为国产及中关村的信息化软硬件及前端设备,有助于增强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并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因此,本工程可以说是物联网在轨道交通安全防范领域的成功尝试,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模式改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交通安全运营和客户服务水平。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 米尔T527系列核心板,高性能车载视频监控、部标一体机方案
- Akamai 全新视频工作流程功能强化媒体平台控制能力
- 紫光同芯推出全球首颗开放式架构安全芯片E450R 已获国密二级认证
- 品英Pickering公司携多款模块化信号开关和仿真解决方案亮相国防电子展
- 派克汉尼汾推出适用于现场监测和诊断的测量设备 Service Master COMPACT
- 连接与距离: 安防摄像头新气象—— Wi-Fi HaLow 带来更远传输距离和更低功耗
- 思特威携多款重磅产品强势亮相2023 CPSE安博会
- 双轮驱动,云天励飞推出12TOPS边缘视觉SoC
- 丰田汽车因信息泄露案接受日本行政指导 涉及241万条用户数据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