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幽灵进球说“再见”
对于赫斯特的这粒幽灵进球,德国球迷无疑愤愤不平。赫斯特在2013年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表示:“不管怎么做,他们也无法改变这一结果,因为这已经写进历史。”赫斯特的话无可辩驳,但足球监管机构也一直在尽自己最大可能,尽量减少引发争议的幽灵进球,最终实现“零发生”。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求助于德国的一家公司,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可预测。
根据官方估计,国际足联向德国的一家创业公司支付了近350万美元,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操作他们的新球门线监视技术。12日,巴西世界杯揭幕战将正式打响。这家德国公司名为“入球监控”,在12座世界杯体育场的每一座安装了14个摄像头,利用三角测量,探测足球的移动,最大精确度可达到每秒500幅图像。借助于摄像头的追踪以及球门线传感器,“入球监控”公司能够在皮球穿过球门线后立即通知裁判,无需借助录像回放或者征询另一名裁判。执法过程中,裁判需要的就是关注他们的智能手表。换句话说,“入球监控”公司的技术旨在让巴西世界杯与幽灵进球说“再见”。
“入球监控”公司的一名代表表示:“摄像头与高性能的图像处理电脑系统相连,负责追踪球场上所有物体的移动,过滤掉球员、裁判以及所有成为干扰因素的物体。”如果这一系统探测到足球穿过球门线,会在一秒钟内向裁判的智能手表发送振动或者视觉“进球”信号。“入球监控”公司表示这一想法由公司创始人迪克-布罗伊希豪森提出。在德国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时,一粒有争议的进球引发了布罗伊希豪森的思考,促使他产生这一想法。第二天,他便联系技术人员。对于布罗伊希豪森的同胞来说,这一发明迟到了近半个世纪。
足联主席改变想法
多年来,国际足联主席塞普-布拉特迟迟不将技术手段引入赛场。他曾多次抱怨称技术装备导致比赛中断的情况增加,对裁判也是一种限制。不过,两件事情最终改变了他的想法,一个是“入球监控”等公司研发的系统的快捷和精确性,另一个则是两个彼此熟悉的对手引发的巨大争议。这两个对手就是英格兰队和德国队。在1966年的世界杯上,英格兰队凭借赫斯特的争议进球击败德国队。44年后的南非世界杯上,德国队与英格兰队再次狭路相逢。上半场,英格兰队中场弗兰克-兰帕德大力射门,皮球击中横梁,落后球门线附近后反弹。不过,兰帕德并没有赫斯特那样的好运气。虽然录像回放显示皮球穿过球门线,但英格兰队获得一个不公正的结果,被判入球无效。最后,德国队以4比1的比分轻取英格兰队。
对于国际足联以及国际足联主席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尴尬的时刻。布拉特表示兰帕德的幽灵球最终改变了他的想法。事后,他在国际足联总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国际足联主席,2010年在南非上演的这一时刻最能说明问题。我不得不说‘谢谢你,兰帕德’。眼前发生的一切深深触动了我,南非世界杯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用了一天时间考虑这件事情。”
争议继续 有人反对
不过,将技术手段引入足球比赛执法仍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欧洲足球协会联盟主席米歇尔-普拉蒂尼是最重要的反对者。他掌控着包括欧洲联赛冠军杯在内的一系列备受关注的欧洲锦标赛。普拉蒂尼在2014年初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他坚决反对将技术手段用于球门线。他说:“我更推崇的方式是增加裁判人数,以确定是否应该做出犯规罚点的决定,皮球是否穿过球门线。我们并不需要完美的摄像头监视皮球。”
接受采访时,普拉蒂尼还提到了引入技术手段的成本问题。据估计,如果采用这种技术,欧洲联赛冠军杯需投入5200万欧元(约合7000万美元)。他说:“我更希望将这笔钱用在基层和年轻球员身上,或者足球基础设施。”
成本问题是职业足球大联盟遭遇的一个重大障碍。大联盟官员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他们尚未在球门线探测技术的便捷性、有效性和成本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理论上,他们支持采用这项技术。职业足球大联盟表示:“我们接触了多家球门线探测技术系统制造商,并且小心翼翼地思考采用这一系统的计划。从购买到安装再到测试设备所需的时间阻碍了职业足球大联盟考虑批准采用这种系统,但我们仍在密切关注。”
美国的绝大多数体育联盟都采用技术手段协助裁判执法比赛。最近,美国职棒大联盟进一步扩大这一赛季的即时回放规则。对于监视技术的进步,有一个人一定欣喜若狂。这个人就是世界杯英雄赫斯特。他说:“如果我们在50年前拥有这样的系统,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皮球至少跃过球门线1英尺(约合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