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达到5.6万台。2014年我国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是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一次绝佳机会。对此谭铁牛院士也很乐观,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在国防、医疗、工业、农业、金融、商业、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各有所长,融合多种智能模式的混合智能,即“人+机器”,将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真便捷
似乎从“元老级”的苹果Siri开始,语音助手的应用变得普及起来,有人如此评价,如果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那么语音助手的出现则给了人们当一回小公主的机会,外出迷路又不愿意问人的时候,拉出语音助手来,分分钟解决交流障碍症;而一切吃喝住行方面的问题,只要能够做到言简意赅、意思明确,基本都能够通过语音助手获得帮助。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语音助手越来越多,其用途都差不多,既可以充当用户生活的百事通,又能够一定程度上陪着用户插科打诨。它们的推出是电子产品进一步智能化的表现,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应用。
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李生教授看来,人工智能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搜索‘羽绒服能水洗吗’这个问题时,搜索引擎会自动汇总网上的大量信息,计算并得到精准答案,这难道不是一种智能吗?”
因为具备了与人交流的一些功能,机器变得更聪明,这当中离不开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自然语言处理就是将人类的语言分析转化生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语言。李生认为,搜索引擎中的意图分析和精准问答、电子商务中的自动客服、社交网络中的好友推荐,这些应用背后都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作为支撑,而自动问答、知识挖掘、情感分析、图像视频识别等正是目前人工智能重点关注的领域,“比如解决跨语言交流的机器翻译,目前有的机器翻译产品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智能水平,既支持文本翻译,也支持语音翻译和拍照翻译,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都很好,这样即使不懂外语的人,今后在手机上安装一个机器翻译APP,也可以放心地出国旅行。”李生判断,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入井喷期。
完全替代不可能
想象一下,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将从很多危险和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享受机器人提供的便捷服务,从而把更多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真正需要人去完成的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工作中,这样的世界是不是更美好吗?
不过现实却并非如此惬意,在人工智能研究早期,有些科学家非常乐观地认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CPU计算能力的提高,实现人工智能指日可待。但事实证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预期的那么美好。直到进入21世纪,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才进入了春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表示,相比专业人工智能只擅长做特定的事情,人类的大脑有着更大的通用性,人类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无需学习。目前来看,具备类似人脑这种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依然任重而道远。“比如说人脸识别现在比较火,前不久马云在德国说用人脸识别来刷脸支付,当然不是说人脸识别不好,但有时候双胞胎识别不了,儿子和父亲也区别不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杨生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让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爬、抓、行、跳等,在真正的“智能”问题上却鲜有建树。他打了一个比方:前50年,我们研究的多是机器人“穿衣服”这个动作,却没有让机器人学会“要不要穿衣服”等感知和认知能力。
谭铁牛说,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现有的人工智能还做不到,因此人工智能并不比人类聪明,比如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打败人类冠军,但在对智能水平要求更高的围棋项目中只相当于业余五段水平,目前无人驾驶的概念车只能在某些测试路段做到高度自动驾驶,而在人口密集型城市街道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需要长期攻关。
是天使还是魔鬼
几乎从人类幻想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时刻起,关于“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一方面,人们期待人工智能可以像卡通形象“大白”一样造福于人类;但另一方面,不少人却担心人工智能一旦拥有智慧,人类或遭遇灭顶之灾。
曾经,大众汽车新生产线上的安装机器人将一名技师抓住并按压致死,有人预言人类发明的自动驾驶汽车总有一天会撞死一位人类,而《终结者》、《黑客帝国》等电影早已描绘出计算机开发超级智能、毁灭人类的反乌托邦前景,还有媒体列出12种“末日危机”,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接管世界,而近年来包括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在内的一些科技和理论巨人都曾警告人工智能可能是人们面临的最大灭绝风险,这样的观念从当今最聪明的头脑中说出,不得不引发人们思考。
不过持积极态度的人也不少,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尼克·博斯特伦就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他举的例子是,将一名母语为英语、从未说过汉语的聪慧女孩关进一间有大量汉语学习用书的房间,要求她流利地说汉语,无论她多么聪明多么努力,也无法达到母语是汉语的人的水平,因为要想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关键是要同语言流利的人一起交流,同样人工智能在缺少与人类自然交流的情境下很难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
在一些科幻小说或电影大片中会有未来像机器人那样的智能生命代替人类接管地球的场景,人工智能如果获得超越人类的智能,是否会反过来统治人类,一些乐观人士持否定态度,因为如果智商能成就权力,那国家就应由科学家、哲学家或象棋天才来统治,然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首脑并不是智力最为超群的那拨人,而是因为他们能力强、人脉广、魅力十足等原因才成为领袖从而号令他人,这些特点恰恰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很难学到的,况且任何占领地球的计划都需要很多人的协作,人工智能会具备如此强大统一的执行力吗,值得怀疑。
还有人担心,如果人工智能发展不合理,未来的人类世界不仅会处于自己创造的危机之中,还极有可能出现人群两极化,精英人群控制智能终端,而普通大众则在智能化产品的包围和照顾下逐渐退化,最后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人工智能的发展终端是福是祸,谭铁牛院士给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回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握得好,人工智能就是天使。”在他看来,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超越人类,远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任何高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其社会影响日益明显。
上一篇:智能硬件破解技术曝光 智能家电安全如何保障?
下一篇:智能家居:怎么选配最好的防盗锁锁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16
- 米尔T527系列核心板,高性能车载视频监控、部标一体机方案
- Akamai 全新视频工作流程功能强化媒体平台控制能力
- 紫光同芯推出全球首颗开放式架构安全芯片E450R 已获国密二级认证
- 品英Pickering公司携多款模块化信号开关和仿真解决方案亮相国防电子展
- 派克汉尼汾推出适用于现场监测和诊断的测量设备 Service Master COMPACT
- 连接与距离: 安防摄像头新气象—— Wi-Fi HaLow 带来更远传输距离和更低功耗
- 思特威携多款重磅产品强势亮相2023 CPSE安博会
- 双轮驱动,云天励飞推出12TOPS边缘视觉SoC
- 丰田汽车因信息泄露案接受日本行政指导 涉及241万条用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