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导致事故不断 红外人脸识别有效解决

发布者:泉地水无痕最新更新时间:2017-03-11 关键字:疲劳驾驶  事故  红外人脸识别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到了,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就就是春困。而对于司机来说,这却是大忌!你知道对于司机来说,高速行车最危险的是什么?当属疲劳驾驶!近年来,高速公路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不断,其中多起事故就是因为疲劳驾驶。自春运以来,由于疲劳驾驶出现的事故已经超过10起,在8起涉及疲劳驾驶事故中,有6起是中型以上货车肇事,有4起是发生在零时至6时。足以可见,疲劳驾驶对于司机来说,危险不言而喻,不光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那么,有没有什么技术手段来实时监测?避免疲劳驾驶呢?

技术先行近红外人脸识别解决疲劳驾驶

近日,中国权威的人脸识别专家王国田博士即发表了他关于通过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解决司机疲劳驾驶问题的看法。王国田博士认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针对司机疲劳驾驶的方案都是通过实时采集司机的面部特诊,尤其是眼睛部位的状态图像持续比对检测,从而判断司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而这个过程中,人脸识别是关键。但是目前基于可见光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是会受到光照影响,特别是完全在室外行走的汽车,其环境千变万化,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光照对识别效果的影响。

为了减弱环境光对成像的影响,主动光源的强度需要高于环境光,但是强光会对人眼产生干扰,降低用户舒适度,因此,主动光源最好位于不可见波段,如:红外、紫外等。长期照射紫外容易对人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中远红外波段成像会损失物体表面的大多数信息,一般不用于物体成像,因此近红外波段成为最好的选择,如:850nm。

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脸识别中的光照影响,其能为人脸识别提供不受环境光影响的、高质量的人脸图像。主动近红外人脸成像设备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单元:1).在相应波段强度高于环境光的主动近红外光源,主动光源与摄像头置于同一位置;2).能够接收近红外光的摄像头;3).窄带滤光片,置于摄像头镜头外,允许近红外光通过的同时过滤环境光。由于主动光源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因此人与光源(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100厘米。

一旦解决光照的影响,基于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瞌睡系统可同时提供驾驶员身份认证、疲劳驾驶检测、超时驾驶检测以及驾驶员更换检测等功能,通过实时的人脸、人眼检测,发现异常报警来时刻提醒司机注意安全驾驶。

自我监督养成好习惯预防驾驶疲劳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科学地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结语:车辆司机疲劳驾驶,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他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也有规定,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的属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用技术手段可以预防瞌睡,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司机自身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瞌睡不开车,开车不瞌睡,为了自己和他人,保证行车安全。


关键字:疲劳驾驶  事故  红外人脸识别 引用地址:疲劳驾驶导致事故不断 红外人脸识别有效解决

上一篇:两会VR执法记录仪走红 VR+安防的最佳合体来了
下一篇:航天科技集团专家:SpaceX可回收火箭需要标准规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23

关于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在减少矿山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救援时,救援行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救援队员能否迅速、正确地决策并实施,而这些又取决于救援人员的素质和他们平时训练水平。把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训练学习工具,可以模拟或再现一个真实的环境,救护队员可以通过进入这个虚拟的环境,尝试采取各种各样的救援措施,从而获得训练。把游戏引入训练过程中使训练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了救护队员的学习和训练热情,使队员得到更好的训练。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在第 2部分描述了一个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总体结构,第 3部分就系统所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
[工业控制]
关于虚拟煤矿<font color='red'>事故</font>救援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小米汽车最新专利:可自动判断事故等级 通知紧急联系人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小米汽车最新专利,该专利将进一步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性。 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名为 车辆事故的紧急联系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芯片 。旨在通过智能系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紧急联系人,并提供相关的事故信息,确保车内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援。 专利摘要显示,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系统会获取该车辆碰撞后的状态信息,根据碰撞后的状态信息确定该车辆的事故等级。 第一等级的事故触发方式包括电池故障、电路故障、轮胎保障等,而车损状态为尾部、保险杠等; 第二等级则要更为严重,事故触发方式包括刹车、发动机、安全气囊等直接危及人员安全的故障,车损状态则为车辆翻转、油箱漏油、车轮脱落等。 据
[汽车电子]
小米汽车最新专利:可自动判断<font color='red'>事故</font>等级 通知紧急联系人
疲劳驾驶都能预警,这套装备怎么做到的
根据交通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50%的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偏离了自己的行车车道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者精力不集中。这证明 车道偏离预警 提醒一个走神的驾驶员多么重要。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是一种通过报警的形式提醒驾驶员,使其专心驾驶车辆,从而减少因为车辆偏离车道造成交通事故的辅助驾驶系统。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要由 传感器 、摄像头和控制器组成。当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工作时,安装在挡风玻璃后(车身侧面或者后视镜位置)的摄像头会时时采集行驶车道的标识线,通过图像处理后会得到车辆在当前车道中的位置参数。一旦车辆偏离当前的行驶车道,传感器会及时的收集数据,而后控制器发出
[嵌入式]
从小鹏 P7 事故分析,看智能驾驶瓶颈在哪?
8 月 10 日,宁波高架发生一起小鹏 P7 追尾致人死亡的事故。 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被撞车辆是静止的。二是被撞人员站在车后。离车很近的地方是水泥护栏,还有一个人蹲着,离被撞车很近。 即便这次事故,车主没有开启 NGP 功能,AEB 系统也应该起作用,但上述的原因让 AEB 系统失效了。 有人可能会说时速 80 公里超出了 AEB 的上限,早期的 AEB 系统的确如此,上限一般是时速 60 公里。 2020 年后的新一代 AEB 则不然,在速度上限内是刹停,也就是刹车力度会达到最大,超过上限则是减速。 以特斯拉为例,如减速 50 公里,那么系统则在时速 110 公里情况下触发 AEB,最多减速至
[汽车电子]
从小鹏 P7 <font color='red'>事故</font>分析,看智能<font color='red'>驾驶</font>瓶颈在哪?
特斯拉自动驾驶常出事故,激进思路却铸就了高市值
近日,位于美国加州的卡尔弗城一辆 特斯拉 Model S与一辆消防车发生追尾事故,从现场提供的图片来看,Model S车体前端已嵌入到消防车的下方,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而就在2周前,特斯拉 Model 3 在美国加州摩根山也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据事故报告者提供的现场图片来看,整个车身都被开进了路旁的水沟里,而这也成为Model 3交付后首起重大事故。   “底特律的车企根本不敢如此开发汽车。现在是零伤亡理念,传统车厂如果把任何不安全因素糅合进开发流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被罚的难以翻身。”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事故看似是L3人机交互出了问题,但事实上是 马斯克 激进开发理念和传统车厂保守开发理念的对决。在这种
[嵌入式]
无人驾驶车优势:减少事故仅仅是开端
从现在算起五十年之后,不会再有人相信曾经我们会由于开车,而发生导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这种观点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了,因为到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将得到普及。未来人们会对当前如此高比例的交通事故感到很惊讶,而我们现在却习以为然;正如我们现在对过去的一些事情表示不解,其实那时的人们也会认为这些事情是合理的。说到由人们操控驾驶的车辆,它们一定程度上仿佛一种屠杀工具,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总计造成100万左右的人死亡,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要为之一颤,想象一下未来坐在教室的孩子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个数字会感到以往的时代充满怎样的恐怖。 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比作大屠杀,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言过其实了,但仔细想想每年上百万的数量累加起来也绝不是
[嵌入式]
国内首部L3级法规发布,全球六国如何判定自动驾驶事故责任?
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即将实施,《条例》中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3种类型,也因此被视为国内首部L3级的法规。 按照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级体系,上述表述对应的自动驾驶等级分别为L3-L5,L3是人机共存的驾驶状态,高于L3的级别,完全交给机器驾驶。从责任认定的角度,L3是人类驾驶员和系统在发生事故后责任归属的分水岭,在系统接管后,责任归属一般在系统一方。 《条例》规定:配备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罚;发生交通事故且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负有责任的,该车辆的驾驶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汽车电子]
国内首部L3级法规发布,全球六国如何判定自动<font color='red'>驾驶</font><font color='red'>事故</font>责任?
博世致力于分阶段实现自动驾驶:成就“零事故”愿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丧生。其中,约90%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自动驾驶是避免人为驾驶失误,实现 零事故 驾乘愿景的有效途径。自动化车辆在交通拥堵时亦能轻松驾驶,并可缩短行程时间,降低耗油量。 博世通过对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持续创新,致力于分阶段实现自动驾驶。目前,拥有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交通拥堵辅助功能已于2015年量产,能够帮助车辆在遭遇密集车流时轻松到达目的地。高速公路上的高度自动驾驶将于2020年得以实现。2018年,自动代客泊车功能将会量产,完全自动驾驶预计将于2025年之后。除了拥有驾驶员辅助系统所需的全套传感器技术,同时博世也是系统设计及传感器数据融合方面的专家,
[汽车电子]
博世致力于分阶段实现自动<font color='red'>驾驶</font>:成就“零<font color='red'>事故</font>”愿景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