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2)软件包结构设计 TMS320C2XX系列产品,基本包括4根通用I/O口线I/O0~I/O4(由于XF仅能作为输入口线,BIO仅能作为输出口线,因而暂不考虑)。...
作者:fish001回复:0
-
IP机顶盒的软件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pdf IP机顶盒的软件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pdf...
作者:yuandayuan6999回复:0
-
方案亮点二:自动化开用票风险扫描,加强风险防控 百望云从 风险扫描方案-风险预警通知-风险结果应对 ,构建完善合规风险管控体系,内置50个发票风险指标,监控企业的开票用票行为,包括恶意红冲作废、超范围异常开票...
作者:科技财经汇回复:0
-
用来区分电池体系。如:铅酸电池:2.0V镉镍电池:1.2V氢镍电池:1.2V锌锰电池:1.5V锂离子电池:3.6-3.8V。 3....
作者:火辣西米秀回复:0
-
在第九至十三章的进一步探讨中,文章细致解构了构建高效算力中心的几大支柱:网络架构的优化、存储体系的布局、应用开发环境的打造、云端运营的策略,以及真实落地案例的剖析。...
作者:a54137621回复:0
-
电源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原理 电源自动测试系统是一种用于电源性能自动化测试的集成系统,其技术原理主要基于软件和硬件的紧密结合。...
作者:维立信测试仪器回复:1
-
第五章, 机器学习所依托的I/O框架体系 ,主要介绍了机器学习所依托的I/O框架体系,其中出现了许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词语。首先是Magnum IO的引入。...
作者:乐悠刘回复:1
-
计划按照书中示例,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分享编写过程的点滴 @maskmoo 作为一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我对C和C++编程有一定的基础。...
作者:EEWORLD社区回复:5
-
用来区分电池体系。如:铅酸电池:2.0V镉镍电池:1.2V氢镍电池:1.2V锌锰电池:1.5V锂离子电池:3.6-3.8V。 3....
作者:火辣西米秀回复:0
-
高性能: 采用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和稳定的软件设计,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灵活配置: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界面,自定义数据映射规则,轻松适配各种Modbus设备。...
作者:Bliiot—Peter回复:0
-
它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包括硬件架构、底层软件以及应用软件。BMS处理的信号足够丰富,包括:电芯、碰撞、CAN、充电、水泵、高压、绝缘等等。...
作者:火辣西米秀回复:0
-
它也能给我们软件工程师提供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和工具。书籍封面如下。下面做下阅读笔记。...
作者:dirty回复:5
-
2024-09-26 测评报告汇总: @ltaodream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机器学习应用开发与运行平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GPU集群的存储设计与实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软件程序与专用硬件的结合...
作者:EEWORLD社区回复:1
-
所以,解决整体系统热管理问题,除了要做整机热设计,我们还需要做的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比如空间尺寸限制、元器件功耗、振动、结构、电路设计、EMC等各维度的设计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导热方式,并进行导热材料的选型...
作者:aoqi回复:2
-
- 拉着手刹去比赛 - 实际测量得到的 WCET 比静态代码分析得到的更大 - 有时候网络管理报文来得太早了 - 系列项目中无间断的时间分析 - 时间分析使得车厂节省了1200万欧元 《嵌入式软件的时间分析...
作者:nmg回复:5
-
二、安装Python环境 由于Python的库较多,且依赖关系比较复杂,Python一般通过包管理系统来管理计算机中安装的Python软件包。目前,主要的包管理系统有pip和Anaconda。...
作者:硬核王同学回复:3
-
然而,物联网端侧设备的紧凑结构设计,要求主控MCU必须采用较小尺寸的封装方案。 三是 安全性方面 。相较于通用领域,物联网端侧设备的安全问题受到了更多重视。...
作者:EEWORLD社区回复:107
-
最终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 整体回顾全书,梳理知识体系。 - 完成总结性读后感,主题为 大模型基础架构的全景图:从硬件到云平台的系统思考 。...
作者:EEWORLD社区回复:5
-
OPA激光雷达在减小旁瓣效应、加工工艺、探测距离等技术难题上还不成熟,仍需要底层材料体系和芯片的工艺的突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作者:火辣西米秀回复:2
-
由于本人不是计算机专业,很多知识学习的都不是很系统,书中的很多地方也对我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补缺补漏,如设置conda软件源,Jupyter Notebook快捷键查看方法(在单元格呈蓝色时按 h 键查看)...
作者:lospring回复:1
-
实验平台的熟悉、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设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基础篇、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提高篇、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深入篇、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基础篇...
课时2: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A1.1 课时3: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B1.1 课时4: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A1.2 课时5: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B1.2 课时7: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2.1 课时8: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B2.1_1 课时9: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B2.1_2 课时10:基于IA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2.2 课时11:基于TI的嵌入式微控制器A2.3 课时12:GPU处理器A2.4 课时13:嵌入式SoCA2.5_1 课时14:嵌入式SoCA2.5_2 课时16:嵌入式软硬件架构及嵌入式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A3.1 课时17:嵌入式软硬件架构及嵌入式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B3.1 课时18:嵌入式硬件实现与调试A3.2_1 课时19:嵌入式硬件实现与调试A3.2_2 课时20:嵌入式硬件实现与调试B3.2 课时22:CPU接口总线与存储器介绍A4.1 课时23:CPU接口总线与存储器介绍B4.1 课时24:嵌入式基本及其它常用I-O接口A4.2 课时26:开发环境构建A5.1 课时27:嵌入式编程技术A5.2_1 课时28:嵌入式编程技术A5.2_2 课时29:嵌入式编程技术B5.2_1 课时30:嵌入式编程技术B5.2_2 课时31:嵌入式编程技术实验 课时32:嵌入式调试技术A5.3_1 课时33:嵌入式调试技术A5.3_2 课时34:BootloaderA5.4 课时35:BootloaderB5.4 课时36:Bootloader实验 课时38: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A6.1 课时39: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A6.2_1 课时40: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A6.2_2 课时41:嵌入式文件系统A6.3_1 课时42:嵌入式文件系统A6.3_2 课时43:嵌入式文件系统B6.3 课时44:嵌入式驱动程序A6.4_1 课时45:嵌入式驱动程序A6.4_2 课时46:嵌入式驱动程序B6.4_1 课时47:嵌入式驱动程序B6.4_2 课时49:嵌入式数据库A7.1 课时50:嵌入式数据库B7.1 课时51:嵌入式数据库实验 课时52:嵌入式GUI及应用A7.2 课时53:嵌入式GUI及应用B7.2 课时54:嵌入式GUI及应用实验 课时55:嵌入式程序代码优化A7.3 课时56:嵌入式测试技术A7.4
显示更多 -
《物联感知技术应用》是物联网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模型出发,分别阐述各层的主要功能,展示感知层重点技术的应用...
课时2: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课时3: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 课时5: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课时6:物联网的标准1 课时7:物联网的标准2 课时9: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课时10:条形码实验 课时12:RFID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课时13:RFID射频识别技术要点 课时14:智能家居-门禁卡实验 课时16:传感器技术概述 课时17:温湿度传感器实验 课时19:无线传感器网络 课时20: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课时22:物联网数据融合与云计算 课时23:物联网中间件和安全技术 课时25:智慧生态水质PH值检测系统的设计 课时26:智慧生态水质PH值检测系统的安装 课时27:智慧生态水质PH值检测系统的调试
显示更多 -
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学生进行嵌入式基础软件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按照嵌入式系统导论、嵌入式硬件基础、嵌入式软件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的顺序组织安排。...
课时1:20130925154257 课时2:20130925154310 课时3:20130925154323 课时4:20130925154354 课时5:20130926095610 课时6:20130927155712 课时7:20130927155730 课时8:20130927155750 课时9:20130927155824 课时10:20131014153949 课时11:20131014154007 课时12:20131022150807 课时13:20131022161559 课时14:20131022161628 课时15:20131022161752 课时16:20131022161924 课时17:20131022162010 课时18:20131022162128 课时19:20131022162204 课时20:20131022162239 课时21:20131022162307 课时22:20131022162334 课时23:20131022162414 课时24:20131022162435 课时25:20131023155116 课时26:20131023155152 课时27:20131104094124 课时28:20131104094209 课时29:20131104094653 课时30:20131104094718 课时31:20131104094746 课时32:20131104094813 课时33:20131104094849 课时34:20131104094921 课时35:20131105101039 课时36:20131105101151 课时37:20131105101409 课时38:20131105101606 课时39:20131105101707 课时40:20131105102713
显示更多 -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论述计算机系统各种基本结构、设计技术和性能分析方法。...
课时2: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与发展(1) 课时3: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与发展(2) 课时4: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分析(1) 课时5: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分析(2) 课时7:指令集结构和设计 课时8:指令集结构和MIPS指令集 课时9:MIPS指令系统结构 课时11:流水线基本概念 课时12:MIPS基本流水线 课时13: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研讨课 课时14:流水线中的相关(1) 课时15:流水线中的相关(2) 课时16:实例分析:MIPSR4000 课时17:向量处理机 课时19:指令级并行的概念 课时20:指令的动态调度(1) 课时21:指令的动态调度(2) 课时22:控制相关的动态解决技术 课时23:多指令流出技术 课时25: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课时26:Cache基本知识(1) 课时27:Cache基本知识(2) 课时28:降低Cache失效率的方法 课时29:减少Cache失效开销 课时30:减少命中时间 课时31:主存 课时32:虚拟存储器 课时34:存储设备 课时35:IO系统分析与评价、RAID 课时36:总线和通道 课时37:I-O与操作系统 课时39: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 课时40:互联网络 课时41:同步和同时多线程 课时42:并行处理器的性能评测 课时43:多处理机实例 课时45:机群计算机
显示更多 -
C2000针对处理、传感和驱动的闭环优化体现出的高实时性,非常适合各类电机控制,着重讲述了C2000的实时硬件架构,配套软件,尤其是针对高端伺服电机的实时控制性能而设计的独特的处理器和外设体系。...
-
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想详细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 3....
课时1:课程介绍 课时2:学习步骤和参考用书 课时3: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 课时4: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课时5:位值计数法 课时6:二进制与8421码 课时7:二进制和十进制的对比 课时8:二进制的加法运算 课时9:计算机中常见的单位 课时10:32位和64位寻址空间 课时11:计算机如何存储二进制 课时12:计算机的码表 课时13:Unicode编码 课时14:二进制表示图片 课时15:二进制表示彩色和灰白图片 课时16:声音信号的存储 课时17:视频的二进制表示 课时18:逻辑门电路 课时19:digital软件配置 课时20:与门的搭建 课时21:-常见问题和软件小bug 课时22:或门的搭建 课时23:非门电路的搭建 课时24:异或门的电路搭建 课时25:常见的逻辑门电路符号 课时26:任意逻辑电路都可以通过与或非电路实现 课时27:4个基础门电路的原理图 课时28:基础门电路pcb的制作 课时29:ALU概念入门 课时30:半加器的电路搭建 课时31:全加器电路的搭建 课时32:8位的加法器电路搭建 课时33:8位加法器的实现 课时34: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课时35:计算机的溢出 课时36:计算机的补码表示 课时37:减法电路通过补码加法来实现 课时38:乘除法电路的实现 课时39:Verilog和fpga 课时40:逻辑运算电路 课时41: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区别 课时42:用电去存储电信号 课时43:锁存器 课时44:带边缘触发的锁存器 课时45:8位寄存器的抽象 课时46:输出使能开关 课时47:系统自带的驱动器 课时48:寄存器输入和输出线路的计算 课时49:并行转串行的原理 课时50:构建一个内存单元格 课时51:构建一个矩阵内存 课时52:实际内存的结构 课时53: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 课时54:构建一个8位的寄存器 课时55:构建一个4位的寄存器 课时56:ALU加法器 课时57:CPU内部原理图ALU部分 课时58:内部数据总线的绘制 课时59:CPU内部结构的完成 课时60:计算机概念梳理 课时61:汇编语言和指令集 课时62:内存模块的使用 课时63:CPU与内存的连接 课时64:手动版本CPU的搭建完成 课时65:手动执行第一条机器指令load-A 课时66:手动完成3加5的流程 课时67:c代码执行的解释 课时68:显存工作原理 课时69:把控制引脚接线接出 课时70:控制器的实现原理 课时71:CPU控制单元的绘制 课时72:LOAD-A指令的自动执行 课时73:load-B指令的自动执行 课时74:ADD指令的自动执行 课时75: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课时76:后门和漏洞 课时77:光刻工艺 课时78:流水线技术 课时79:高级CPU技术 课时80:软硬件生态系统 课时81:编程语言发展
显示更多 -
物联网终端开发理论基础...
课时1:背景介绍 课时2:课程介绍 课时3:浅谈ARM 课时4:初识Cortex-M系列CPU(1) 课时5:初识Cortex-M系列CPU(2) 课时6:MDK简介及下载安装 课时7:MDK的使用方法及其它工具介绍(1) 课时8:MDK的使用方法及其它工具介绍(2) 课时9:MDK的使用方法及其它工具介绍(3) 课时10:Cortex系列CPU的体系结构及指令集 课时11:ARM汇编语言学习 课时12:Cortex-M架构CPU的内核寄存器和处理器的操作模式 课时13:Cortex-M架构CPU存储系统的特点 课时14:Cortex-M架构CPU内核的存储系统 课时15:Cortex-M架构CPU异常和中断的处理 课时16:Cortex-M架构CPU的复位及复位时序 课时17:实验课程前的软件准备工作(1) 课时18:实验课程前的硬件准备工作(2) 课时19:课程整体介绍 课时20:蓝牙4.0信道分析与拓扑分析 课时21:蓝牙4.0BLE协议栈简介 课时22:IAR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课时23:工程的编辑与修改 课时24:CC2540硬件资源简介 课时25:仿真调试与下载 课时26:流水灯基础开发 课时27:独立按键检测开发 课时28:矩阵键盘检测开发new 课时29:定时器与计数器基础开发 课时30:定时器计数器开发之中断方法 课时31:uart串口基础开发 课时32:串口的高级开发 课时33:串口的编程技巧 课时34:ad转换之vdd检测new 课时35:可变参数的使用技巧 课时36:点灯实验的理论基础 课时37:点灯实验之直接操作寄存器代码的实现(1) 课时38:点灯实验之直接操作寄存器代码的实现(2) 课时39:点灯实验之通过使用CMSIS库实现点灯的实验 课时40:按键实验之理论基础 课时41:按键实验之通过轮询实现按键捕获的实验 课时42:按键实验之通过中断实现按键捕获的实验 课时43:串口实验之理论基础 课时44:串口实验之代码实现分析演示(1)-串口初始化及发送代码讲解 课时45:串口实验之代码实现分析演示(2)-串口接收代码讲解及在板演示 课时46:看门狗及定时器实验之理论基础 课时47:定时器实验代码的实现分析及演示 课时48:看门狗实验代码分析实现及演示
显示更多 -
IOT-ARM体系结构与编程视频教程...
课时2:ARM世界 课时3:开发环境搭建1 课时4:开发环境搭建2 课时5:补充Linux装Sourceinsight 课时6:补充MiniTool烧写开发板-11.30更新工具 课时7:ARM体系结构-学习方法 课时8:ARM体系结构-处理器和名词1 课时9:ARM体系结构-处理器和名词2 课时10:ARM体系结构-工具和交叉工具链 课时11:处理器模式和片内寄存器1 课时12:ARM异常及中断2 课时13:处理器模式和片内寄存器3 课时14:处理器模式和片内寄存器4 课时15:ARM汇编寻址模式1 课时16:ARM汇编寻址模式2 课时17:ARM汇编寻址模式3 课时18:ARM汇编算数操作1 课时19:ARM汇编算数操作2 课时20:ARM汇编算数操作3 课时21:ARM汇编算数操作4 课时22:ARM汇编内存操作1 课时23:ARM汇编内存操作2 课时24:跳转指令及其它1 课时25:跳转指令及其它2 课时26:ARM汇编伪指令1 课时27:ARM汇编伪指令2 课时28:ARM汇编伪指令3 课时29:ARM汇编伪指令4 课时30:混合编程1 课时31:混合编程2 课时33:ARM硬件基础概述1 课时34:ARM硬件基础概述2 课时35:ARM硬件基础概述3 课时36:ARM硬件基础-SIMD&NEON 课时37:ARM硬件基础-Cache1 课时38:ARM硬件基础-Cache2 课时39:ARM硬件基础-MMU1 课时40:ARM硬件基础-MMU2 课时41:ARM硬件基础-MMU3 课时42:ARM异常及中断1 课时43:ARM异常及中断2 课时44:第一个裸板试验1 课时45:第一个裸板试验2 课时46:S5PV210启动原理1 课时47:S5PV210启动原理2 课时48:ARM硬件接口GPIO1 课时49:ARM硬件接口GPIO2 课时50:ARM硬件接口GPIO3 课时51:ARM硬件接口GPIO4 课时52:ARM硬件接口GPIO5 课时53:确定开发板资源1 课时54:确定开发板资源2 课时55:确定开发板资源3 课时56:确定开发板资源4 课时57:驱动开发板资源5 课时58:驱动开发板资源6 课时59:驱动开发板资源7 课时61:bootloader概述1 课时62:bootloader概述2 课时63:bootloader概述3 课时64:bootloader概述4 课时65:bootloader概述5 课时66:C5工程搭建Makefile1 课时67:C5工程搭建Makefile2 课时68:C5工程搭建Makefile3 课时69:工程搭建链接脚本 课时70:工程搭建链接脚本 课时71:工程搭建C代码点灯1 课时72:工程搭建C代码点灯2 课时73:工程搭建C代码点灯3 课时74:通信模型介绍1 课时75:通信模型介绍2 课时76:UART协议介绍1 课时77:UART协议介绍2 课时78:UART协议介绍3 课时79:UART控制器介绍1 课时80:UART控制器介绍2 课时81:通过串口发送一个字符1 课时82:通过串口发送一个字符2 课时83:通过串口发送一个字符3 课时84:通过串口发送一个字符4 课时85:通过串口发送一个字符串1 课时86:通过串口发送一个字符串2 课时88:中断介绍1 课时89:中断介绍2 课时90:中断介绍3 课时91:中断介绍4 课时92:中断初始化代码1 课时93:中断初始化代码2 课时94:中断初始化代码3 课时95:中断流程代码1 课时96:中断流程代码2 课时97:中断流程代码3 课时98:IIC协议介绍1 课时99:IIC协议介绍2 课时100:IIC协议介绍3 课时101:IIC协议介绍4 课时102:IIC协议介绍5 课时103:IIC协议介绍6 课时104:watchdog介绍1
显示更多 -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各种软硬件资源的核心系统软件,为应用软件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技术是研究型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课时2:课程概述 课时3:教学安排 课时4:什么是操作系统 课时5:为什么学习操作系统,如何学习操作系统 课时6:操作系统实例 课时7:操作系统的演变 课时8:操作系统结构 课时9:OS实验概述 课时11:从OS角度看计算机系统 课时12:从OS角度看RISC-V 课时13:Rust语言与系统编程 课时14:RISC-VCPU启动 课时15:RISC-VCPU启动进一步分析 课时17:基本概念与原理 课时18:硬件架构支持 课时19:中断处理机制–Overview 课时20:中断处理机制–Detail-1 课时21:中断处理机制–Detail-2 课时22:中断处理机制–Detail-3 课时23:中断处理机制–Summary 课时24:系统调用 课时26: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内存层次 课时27:地址空间和地址生成 课时28:连续内存分配 课时29:碎片整理 课时30:伙伴系统 课时31:SLAB分配器 课时33:非连续内存分配的需求背景 课时34:段式存储管理 课时35:页式存储管理 课时36:页表概述 课时37:快表和多级页表 课时38:RISC-V页映射机制 课时39:使能RISC-V页表 课时41:虚拟存储的需求背景 课时42:覆盖和交换 课时43:局部性原理 课时44:虚拟存储概念 课时45:虚拟页式存储 课时46:缺页异常 课时47:RISC-V缺页异常 课时49:页面置换算法的概念 课时50:最优算法、先进先出算法和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 课时51:时钟置换算法和最不常用算法 课时52:Belady现象和局部置换算法比较 课时53:页表自映射 课时55:工作集置换算法 课时56:缺页率置换算法 课时57:抖动和负载控制 课时58:面向缓存的页替换算法-FBR 课时59:面向缓存的页替换算法-LRU-K2Q 课时60:面向缓存的页替换算法-LIRS 课时62:进程的概念 课时63:进程控制块 课时64:进程状态 课时65:三状态进程模型 课时66:挂起进程模型 课时67:线程的概念 课时68:用户线程 课时69:内核线程 课时70:进程地址空间与熔断(meltdown)漏洞 课时72:进程切换 课时73:进程创建 课时74:进程加载 课时75:进程等待与退出 课时76:rCore进程和线程控制 课时78:处理机调度概念 课时79:调度准则 课时80:先来先服务、短进程优先和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课时81:时间片轮转、多级反馈队列、公平共享调度算法和ucore调 课时82:实时调度 课时83:优先级反置 课时84:rCore调度框架 课时86:对称多处理与多核架构 课时87:多处理器调度概述 课时88:O(1)调度 课时89:CFS调度 课时90:BFS调度算法 课时92:背景 课时93:现实生活中的同步问题 课时94:临界区和禁用硬件中断同步方法 课时95:基于软件的同步方法 课时96:高级抽象的同步方法 课时98:信号量 课时99:信号量使用 课时100:管程 课时101:哲学家就餐问题 课时102:读者-写者问题 课时103:Rust语言中的同步机制 课时105:死锁概念 课时106:死锁处理方法 课时107:银行家算法 课时108:死锁检测 课时109:并发错误检测 课时111:进程通信概念 课时112:信号和管道 课时113:Linux信号机制 课时114:消息队列和共享内存 课时115:D-Bus机制 课时116:Binder机制
显示更多 -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各种软硬件资源的核心系统软件,为应用软件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技术是研究型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课时1:课程概述 课时2:教学安排 课时3:什么是操作系统 课时4:为什么学习操作系统,如何学习操作系统 课时5:操作系统实例 课时6:操作系统的演变 课时7:操作系统结构 课时8:前言和国内外现状 课时9:OS实验目标 课时10:8个OS实验概述 课时11:实验环境搭建 课时12:x86-32硬件介绍 课时13:ucore部分编程技巧 课时14: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课时15:BIOS 课时16:系统启动流程 课时17:中断、异常和系统调用比较 课时18:系统调用 课时19:系统调用示例 课时20:ucore+系统调用代码 课时21:启动顺序 课时22:C函数调用的实现 课时23:GCC内联汇编 课时24:X86中断处理过程 课时25:练习一 课时26:练习二 课时27:练习三 课时28:练习四 练习五 课时29:练习六 课时30: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内存层次 课时31:地址空间和地址生成 课时32:连续内存分配 课时33:碎片整理 课时34:伙伴系统 课时35:非连续内存分配的需求背景 课时36:段式存储管理 课时37:页式存储管理 课时38:页表概述 课时39:快表和多级页表 课时40:反置页表 课时41:段页式存储管理 课时42:了解x86保护模式中的特权级 课时43:了解特权级切换过程 课时44:了解段_页表 课时45:了解ucore建立段_页表 课时46:演示lab2实验环节 课时47:虚拟存储的需求背景 课时48:覆盖和交换 课时49:局部性原理 课时50:虚拟存储概念 课时51:虚拟页式存储 课时52:缺页异常 课时53:页面置换算法的概念 课时54:最优算法、先进先出算法和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 课时55:时钟置换算法和最不常用算法 课时56:Belady现象和局部置换算法比较 课时57:工作集置换算法 课时58:缺页率置换算法 课时59:抖动和负载控制 课时60:实验目标:虚存管理 课时61:回顾历史和了解当下 课时62:处理流程、关键数据结构和功能 课时63:页访问异常 课时64:页换入换出机制 课时65:进程的概念 课时66:进程控制块 课时67:进程状态 课时68:三状态进程模型 课时69:挂起进程模型 课时70:线程的概念 课时71:用户线程 课时72:内核线程 课时73:进程切换 课时74:进程创建 课时75:进程加载 课时76:进程等待与退出 课时77:总体介绍 课时78:关键数据结构 课时79:执行流程 课时80:实际操作 课时81:总体介绍 课时82:进程的内存布局 课时83:执行ELF格式的二进制代码-do_execve的实现 课时84:执行ELF格式的二进制代码-load_icode的实现 课时85:进程复制 课时86:内存管理的copy-on-write机制 课时87:处理机调度概念 课时88:调度准则 课时89:先来先服务、短进程优先和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课时90:时间片轮转、多级反馈队列、公平共享调度算法和ucore调度框架 课时91:实时调度和多处理器调度 课时92:优先级反置 课时93:总体介绍和调度过程 课时94:调度算法支撑框架 课时95: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课时96:Stride调度算法 课时97:背景 课时98:现实生活中的同步问题 课时99:临界区和禁用硬件中断同步方法 课时100:基于软件的同步方法
显示更多 -
嵌入式系统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对软硬件进行裁剪,从而满足定制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摩尔定律将会在十年内继续有效,这表明芯片的集成度将进一步提高;在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芯片面积和价格也在不断降低。这就使得...
课时2:从产品的角度看嵌入式系统 课时3:嵌入式系统的意义 课时4:互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 课时5:嵌入式系统的案例分析 课时7:嵌入式处理器概述 课时8:微处理器的发展 课时9:ARM体系结构 课时10:ARM内核程序状态寄存器 课时11:ARM指令种类 课时12:现场可编程阵列 课时14:蓝牙、USB与网络 课时15:输入输出装置 课时16:存储器 课时17:人机交互 课时19: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课时20: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一) 课时21: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二) 课时22: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课时24:技能计算概述 课时25:低功耗体系结构设计 课时26:软件节能技术 课时27:电池新技术 课时28:电源管理标准 课时29:节能调度 课时30:资源休眠 课时31:节能编译技术 课时33: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核心 课时34:嵌入式软硬件裁剪原则 课时35:嵌入式软硬件裁剪案例 课时36:嵌入式SOC技术设计流程 课时37:嵌入式SOC技术概述--接口与总线 课时38:IP核规范一:IP核接口规范 课时39:IP核规范二:接口与外设IP核规范 课时40:IP核规范三:辅助IP核规范 课时41:MIPS指令系统概述 课时42:MIPS指令集体系结构 课时43:MIPS汇编程序设计 课时44:SOC功能测试C语言描述 课时45:SOC功能测试MIPS程序 课时46:硬件思维向软件协同思维转化--数字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时47:硬件思维向软件协同思维转化--普适图灵机思维 课时48:指令扩展设计思想 课时49:指令扩展设计实现 课时50:MIPS中断简要分析 课时51:SCPU之中断扩展实现 课时52:简单总线接口设计 课时54:多核技术概述 课时55:多核处理器结构与多核软件 课时56:多核发展趋势 课时58: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 课时59: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光纤技术 课时60:物联网应用(一) 课时61:物联网应用(二) 课时6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