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出一种通用工业控制器的标准结构,解决了模糊控制与PI控制之间的无扰动切换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 PID调节器 模糊控制 复合控制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控制论专家L.A.扎德发表了开创性论文“Fuzzy sets”以来,模糊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65~1974年,这是模糊数学发展与成形的阶段。这一阶段,扎德开创了“模糊集”,并发表了“模糊算法”和语言与模糊逻辑相结合的系统建立方法。1974年Mamdani博士首次尝试利用模糊逻辑,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模糊控制的蒸汽引擎。第二阶段大约为1974~1979年,这一阶段产生了简单模糊控制器。但这时的模糊控制器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很有限,稳定性也不够理想。第三阶段是1979年至今,这是发展高性能模糊控制器的阶段。1979年T.J.Procky 和E.H.Mamdani共同提出了自学习的概念,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
模糊数学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不久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80年代中期,我国在模糊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始了模糊控制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我国在模糊控制的研究和开发着重于通用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模糊控制与传统的控制相比,具有实时性好,超调量小,抗干扰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然而,常用的模糊控制器也有自身的缺点,稳态精度较低,这与输出的离散控制量有关。在稳态较小的变化范围内,经典的线性控制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PID控制器由于其结构简单,较好的鲁棒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为控制工程师所熟悉。线性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案不是新概念,早在1987年就有庞富胜 提出过,文献[3]中也有所尝试。从工程角度出发,具体实现这种复合型控制器,使之成为与PID控制器结构标准,使用方便的新型控制器,并解决了两种控制模块之间的无扰切换问题。我们设计的复合型控制器,在基本模糊控制器部分,针对典型的工业控制对象,作了标准化处理,使可调参数减少,调节简单。对这种新型控制器,我们利用Matlab5.0.2对同一类控制对象作了仿真实验,以验证它的调节性能。
1 控制器结构图
该通用控制器由单回路控制器A、串级控制器B和PD-FC控制器C组成,具有强关强开、禁开禁关、限速限幅等功能。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模糊控制与传统控制器的组合控制问题,即PD-FC的设计问题。
1.1 总体结构
控制器总结构如图1所示。
1.2复合控制具体实现方案模块细节
FC模糊逻辑控制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PD与FC切换开关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PD模块及参数示意图如图4所示。
说明:K1*|e|+K2*|c|为切换所选的指标,“常数”为指标参考值。0表示PI控制,1表示模糊控制。当指标小于参考值时,比较输出0,切换至PI精确控制。
符号说明表如表1所示。
2 参数整定
复合型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是将PD控制器与FC控制器参数单独整定。PD控制器输出经积分后实际为PI控制器,FC控制器输出经积分后实际成为模糊PI控制器。由于切换时,只有u&可能发生变化,u是连续变化的,不会产生控制量的扰动,因而可实现无扰切换。
对PID的整定方法,大家不会陌生,PID的整定方法与经验公式有很多。其中著名的有:Ziegler-Nichols公式,Cohen-Coen公式,改进的Ziegler-Nichols公式,ITAE/IAE/ISE最优公式,内部模型控制设计方法,增益与相角裕量设计方法等等[3]。具体整定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模糊控制器中E,C,U的词集为{NB,NM,NS,ZO,PS,PM,PB},量化论域E、C为{-6,-5,-4,-3,-2,-1,0,1,2,3,4,5,6},U的量化论域为{-7,-6,-5,-4,-3,-2,-1,0,1,2,3,4,5,6,7}。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为均匀的三角形分布,应用模糊推理最大最小合成算法计算,去模糊化采用重心法计算。控制规则表如表2所示。
计算得出模糊控制表后(如表3所示),不再修改,根据不同对象调节参数Kc,Ke和Ki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3 仿真实验
实验对象传递函数为 ,这是
比较常见的被控对象。取T=1,τ=10s进行仿真。PD参数K1=0.08,K2=0.06;模糊PD模块中Ke=6,Kc=30,Ki=0.01。
由实验曲线可以看出模糊控制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但由于输出量化导致有一定的稳态偏差;PI控制相对于模糊控制调节时间长,超调量大,但跟随性能较好,最终为无差输出;复合控制则综合了二者的优点,使得系统动态与稳态性能都较好。本次实验切换模块中K1=1;K2=50;常数为0.02;无扰切换次数为4次。实验曲线见图5。
总之,线性与模糊的复合控制不是最新的概念,但把这个想法实现成为像PID一样简单可靠,性能较高的标准化控制器是我们的目的。两种控制模块中的无扰切换是变结构控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PD-FC控制器的适用范围仍是一个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PIC单片机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下一篇:PLC在电厂输煤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 CGD和Qorvo将共同革新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贸泽开售可精确测量CO2水平的 英飞凌PASCO2V15 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
- 玩法进阶,浩亭让您的PCB板端连接达到新高度!
- 长城汽车研发新篇章:固态电池技术引领未来
- 纳芯微提供全场景GaN驱动IC解决方案
- 解读华为固态电池新专利,2030 叫板宁德时代?
- 让纯电/插混车抓狂?中企推全球首款-40℃可放电增混电池,不怕冷
- 智驾域控知多少:中低端车型加速上车,行泊一体方案占主体
- Foresight推出六款先进立体传感器套件 彻底改变工业和汽车3D感知
- 捉虫行动二:争做EE下载中心黑猫警长!
- 【ST直播】MEMS传感器开发套件简介、了解内嵌“有限状态机和机器学习内核”的传感器
- ADI基于ADPD188BI的烟雾探测器集成解决方案 有奖直播 5月13日上午10:00-11:30 为您揭晓!
- TI E2E中文社区年终回馈,15 块 CC3200-LAUNCHXL 开发板免费申请中……测评赢好礼喽!
- 观看福禄克计量校准视频 参与调查问卷好礼送!
- 有奖活动|登陆泰克高精度电源测试知识星球,揭开噪声的迷雾,发现真实的信号!
- EEWORLD月度问答榜(第3期)
- ST有奖直播报名|介绍CAN总线特别在汽车应用及保护器件的重要性
- Mouser&TE直播:解锁智能家居部件新技术,探索连接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