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C-DC非隔离式负载点电源模块来简化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0-09-05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DC-DC  POL  电源模块  非隔离式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采用FPGA、DSP或微处理器设计是设计的关键部分,也最花费时间。系统级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系统设计而受益匪浅,他们还需要解决诸如产品上市时间、实现小型化尺寸的问题。使用最新一代DC-DC非隔离式负载点(POL)电源模块可以为他们带来重要优势。

  这些模块具有高度的集成和密度,先进的封装技术可以发挥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整体性能十分可靠——甚至可以满足最苛刻的电源管理要求。使用电源模块意味着需要最少的外部元件,因此设计人员可以迅速实现复杂的电源管理设计,并专注于核心设计。即使是在设计周期的中后期电源需求出现了变化时,电源模块也可以应对自如。

  在介绍电源模块优点的具体细节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设计方面的问题。在采用一个分立式(非模块)解决方案时,设计师必须考虑几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能延缓设计进程,拖延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例如,选择合适的PWM控制器、FET驱动器、功率FET、电感器,以满足代表第一阶段的具体电源要求,这通常是一个漫长的分立式电源设计周期。在选定了这些主要功率器件之后,设计人员必须开发一个补偿电路,其依据是将要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负载的输出电压规格。这可能非常单调和乏味,还要花很多时间——往往还需要返工。除了补偿电路设计,还需要选择功率级、驱动器、功率FET和电感器,以满足功率效率的目标。这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反复的元件选择。

  在设计分立式电源之后,布板工作以及噪声和散热要求方面的问题增加了设计周期的复杂性。总之,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但是像Intersil DC-DC POL ISL8200M这样的电源模块就可以改变这个过程,因为它集成了PWM控制器、驱动器、功率FET、电感器、支持分立元件的IC,还有优化的补偿电路。所有这些都集成在一个15×5mm QFN封装内。该电源可以根据其电流共享架构的输出功率要求进行扩展,该模块采用耐热增强型封装,高度仅为2.2mm,所以它可以安装在PCB的背面。

  当顶层PCB空间存在问题时,ISL8200M的2.2mm低高度QFN封装就成为了一种优势。低高度封装将满足大多数PCB背面的间隙要求,尤其是因为QFN封装不需要散热器或气流,可以覆盖大部分工业温度范围的全输出功率范围。利用QFN封装底部非常低的2C/W热阻的θ J/C值,大部分的热量都可以通过封装底部和安全通孔消散掉,并下行至PCB的接地层。这是因为功率MOSFET和电感器等内部高功率耗散元件直接焊接到了这些大型导电片(conducTIve pad)上,从而实现了从模块到PCB的有效传热,以提高热效率,最终可以将一个最高360W负载点电源解决方案安装在PCB的背面。在需要一个复杂的电源设计和顶层PCB空间有限时,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减少了外形尺寸,同时实现了更高的系统功能。除了散热能力,QFN封装的封装边缘周围有暴露的引线,为使用所有引脚进行调试和焊点仿真验证提供了便利。



(图字:最大负载电流(A);环境温度(℃);图32:降额曲线(12VIN))

  在系统设计周期中,负载电流要求可能会改变,但电源却不需要改变。ISL8200M可以支持整个温度范围从低于10A一直到高达60A的负载电流。每个独立的电源模块可以单独支持10A的输出电流,但是,通过使用该模块的专利均流架构,这些模块可以并联起来,提供高达60A的输出电流。所以,一旦在设计中采用了ISL8200M,电源就可以迅速进行修改,以满足各种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此外,由于采用了专利的模块电流共享架构,在一个给定应用需要一个高功率的解决方案时,如果布局限制成为了一个问题,并联多个ISL8200M模块将为克服这一挑战提供灵活性。当输出电压调节没有受到所需的模块连接布局的影响时,并联连接模块的主连接(main connection)解决了布局敏感性的问题。输出电压远端监测和模块之间的有功电流共享平衡可以降低PCB走线布局的敏感性,所以这种灵活性可用来应对最复杂的电源设计和布局方面的挑战。

  当电源要求大于10A时,只需要5个主连接并联多达6个模块。输入和输出电压轨需要连接起来,同时需要大容量电容以减少瞬变对电源的影响。建议对输入电压使用总共220uF的电容,而对输出电压使用总共330uF的电容。如果需要满足苛刻的噪声规格,可以增加旁路电容,以便滤除外部高频噪声。其次,还必须连接使能引脚,以便根据系统的要求禁用或启用供电。连接的使能引脚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故障保护功能,即产品故障握手功能(products fault handshaking function)使用。如果模块当中的一个出现了故障,该模块即被禁用,所有已连接的模块也将被禁用,以防止负载或电源模块出现过应力的情况。然后应连接CLCKOUT和FSYNC_IN引脚。连接了CLCKOUT引脚的模块被认为是主电源模块,需要设置参考开关频率。

  在一个有两个模块的操作中,与FSYNC_IN连接的模块的开关频率将为180°异相。对于并联的两个以上模块,相位控制是根据数据表建议,通过在PH_CNTRL或相位控制引脚增加一个电阻分压器来调整的。利用各自异相编程开关频率的多相操作,能够实现降低外部噪声或纹波。这减少了满足给定负载点关键输出的电压调节要求所需的外部电容或电容器的数量。最后,ISHARE引脚之间必须连接起来。这个引脚是用来平衡每个模块的负载电流。在这个连接接入了一个电阻RISHARE,以便设置总输出电流。模块ISET引脚的一个附加电阻用来建立一个内部电压,用于比较ISHARE总线,以帮助平衡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解决方案相比,由于模块之间的连接少了很多,而且在设计周期中几乎不必考虑布局的敏感性,并联操作的ISL8200M大大降低了复杂性。

  一旦在设计中采用了像ISL8200M的电源模块,就能够迅速并联6个模块,实现高达60A的功率,这将加速未来的设计,或迅速适应设计周期过程中设计要求的变化。


  部署在非隔离式DC-DC POL电源中的电源模块可以节省时间,减少研发成本,加速产品上市时间,并有助于设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系统设计。上述电源模块的高度集成的元件、耐热增强型低高度QFN封装,以及获得专利的电流共享架构,都有助于加速设计周期。该电源模块还提供了有一个在线仿真工具(iSim)和*估板。

关键字:DC-DC  POL  电源模块  非隔离式 编辑:金海 引用地址:利用DC-DC非隔离式负载点电源模块来简化设计

上一篇:用电管理系统应用的效益分析
下一篇:UPS拓扑结构对供电系统高可用性的影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00

Maxim发布业界最小电源模块,喜马拉雅uSLIC
4-42V宽输入DC-DC电源模块提供高效、简便设计方案,尺寸减小2.25倍 中国,北京—2018年3月22日—Maxim宣布推出系统级微型IC (“uSLIC”)系列模块,帮助空间严格受限系统的设计者大幅减小方案尺寸并提高效率。MAXM17532和MAXM15462超小尺寸 (2.6mm x 3.0mm x 1.5mm)、集成式DC-DC电源模块是Maxim喜马拉雅电源方案专利组合的一部分,适用于工业、医疗健康、通信和消费市场。凭借这些模块,客户既能充分利用业界开关稳压器的全部优势,又具备线性稳压器(LDO)的小尺寸、设计简便等优势。 随着检测、互联和云计算的迅猛发展,小型化将成为下一个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兴领域的前沿
[电源管理]
Maxim发布业界最小<font color='red'>电源模块</font>,喜马拉雅uSLIC
浅谈DC-DC转换器接地环路设计
  DC-DC转换器为整个系统中的各个电路供电。尽管每个电路在测试台上可能表现很好,但系统整体性能却往往达不到各个电路的性能效果。为什么?有许多潜在因素,而系统中各个电路的整体接地系统是首要原因。设计师需要非常清楚每个电路如何接地,系统中是否存在接地环路。   当两个电路和/或系统之间存在一个以上对地连接时就构成了接地环路。重复接地通道相当于形成一个接收接口信号的环形天线(电流通过接地电阻转换成电压)。接收接地环路感应电压的后果是,随着感应电压的叠加造成系统对地基准电压不稳。这些感应噪声电压会成为整个系统响应的一部分!   此外,接地环路形成一条共用线,导致接地电流经一个以上通道回到系统对地端接地极原点。例如,多台计算机的电源通过
[电源管理]
浅谈<font color='red'>DC-DC</font>转换器接地环路设计
ROHM的SiC SBD成功应用于村田制作所集团旗下企业Murata Power Solutions的数据中心电源模块
ROHM的SiC SBD成功应用于村田制作所集团旗下企业 Murata Power Solutions的数据中心电源模块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开发的第3代SiC肖特基二极管(以下简称“SBD”)成功应用于Murata Power Solutions的产品上 。Murata Power Solutions是电子元器件、电池、电源领域的日本著名制造商——村田制作所集团旗下的一家企业。ROHM的高速开关SiC SBD产品“SCS308AH”此次成功应用于Murata Power Solutions的数据中心电源模块“D1U系列”,并且为该系列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尺寸的小型化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
[电源管理]
ROHM的SiC SBD成功应用于村田制作所集团旗下企业Murata Power Solutions的数据中心<font color='red'>电源模块</font>
软启动技术在MORNSUN DC/DC电源模块中的应用
MORNSUN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种工业级高品质DC/DC电源模块的研发与推广。2002以来,通过我公司对宽电压输入系列产品的精心研发,MORNSUN的宽电压输入型产品性能已有了质的飞跃,同期推出了1W、3W、5W、10W、15W等多系列产品,均可广泛应用于工控总线、通讯等多个领域及不同行业。 目前的各种DC/DC转换器大多数是由硬启动电路来启动输入振荡电路,硬启动电路中,由于要求输入电流很大,所以对输入电源负载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电路中需要运用分布式电源以及长距离传输的情况下,这种要求就尤为明显,这样大大增加了在一定的启动电流下,电路达到一定工作电流的难度,也增加了启动电源的成本、体积等,这对于在体积方面有一定要求的电路系
[电源管理]
基于降压型PWM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案
开关电源中应用的电力电子器件主要为二极管、IGBT和MOSFET。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开关电源电路主要由整流滤波电路、DC-DC控制器(内含变压器)、开关占空比控制器以及取样比较电路等模块组成。   PWM技术简介 脉冲宽度调制(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简称脉宽调制,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栅极或基极的偏置,来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晶体管或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这种方式能使电源的输出电压在工作条件变化时保持恒定,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
[电源管理]
基于降压型PWM的<font color='red'>DC-DC</font>转换器的控制方案
RECOM解读3DPP电源模块的创新性
不论产品设计者如何,电源转换通常为产品设计师带来麻烦。在空间受限的应用(例如尖端的IoT设备或手持医疗设备)中,使用标准转换器模块可能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而离散电源转换设计可能既昂贵又耗时。为了帮助设计人员更快地将其设计推向市场,3DPP技术提供了开箱即用的空间节约型高性能交钥匙电源转换。 什么是3DPP? 3DPP意思是3D-POWER-PACKAGING,它是高级表面贴装DC/DC转换器的新产品,可在紧凑的尺寸内提供卓越的性能。这种相对较新的封装过程可实现最小的占位面积,该占位面积明显小于其他功率转换模块,同时还提供了最大功率。除了紧凑的尺寸外,3DPP产品还可以实施现代化的回流焊接组件,从而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供应链和
[电源管理]
RECOM解读3DPP<font color='red'>电源模块</font>的创新性
Maxim推出内置MOSFET的4A、高效DC-DC调节器
      Maxim推出采用2mm x 2mm晶片级封装(WLP)的低压(2.9V至5.5V)、4A、同步整流DC-DC调节器MAX15050/MAX15051。这两款微型降压调节器内置MOSFET,可大大简化设计复杂度、降低EMI和电路板占用空间。器件工作在1MHz固定开关频率,进一步减小了整体方案尺寸,允许采用全陶瓷电容设计。这两款负载点应用转换器的峰值效率高达96%,可大大降低便携式设备至网络设备应用范围中的功耗。       MAX15050采用跳脉冲模式提高轻载效率,可理想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单节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MAX15051工作在强制PWM模式,适用于电信、网络和基站设备。器件的其它特性包括:用于电源排
[电源管理]
Maxim推出内置MOSFET的4A、高效<font color='red'>DC-DC</font>调节器
简述DC-DC开关电源小型化发展中的不足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   本文将简要分析高频DC-DC开关电源在小型化过程中(第二个基本目标)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改进与应对的措施。使得高功率密度、大电流输出、高的纹波噪声抑制能力的开关电源问世。   在电源最基本的指标方面,一个具有这样指标的高频DC-DC模块或者功率芯片,也许是我们这个发展阶段最后的成果:它们具有180-1000W/in3的功率密度,100A以上的输出电流与数百瓦-1千瓦的功率,同时,在所有负载下,都具有0.1-0.05%以下的纹波系数。并且,根据需要,基本上不用任何的外接元器件,通过串并联、反馈即可组成任何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各种规格、用途与指标的电源。   一个具有极高的电感/体积比 L/V的大电流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