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软开关PFC电路的设计步骤

最新更新时间:2011-09-16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功率因数校正  电磁干扰  升压变换  软开关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等一些通信设备的日益普及,用户对电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要求电源厂商能生产更高效、更优质的绿色电源,以减小电能消耗,减轻电网负担。这就必须对电源产品如UPS,高频开关整流电源等的输入电路进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以最大限度减少谐波电流。实际测量计算机等整流性负载的PF=0.7时,输入电流的总谐波失真度近80%,即无功电流是有功电流的80%。不间断电源国标(GB7286—87)规定,输入总相对谐波含量≤10%,整流器产品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输入功率因数>0.9,所以,如何设计优秀的PFC电路是很关键的技术,正确的PFC电路设计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控制电路,功率主电路,元器件选择及其参数设计。

1 控制电路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PFC的控制芯片还未上市,我们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原理如图1中虚线框内所示。

 

图1 PFC控制电路

在实验室和小批量做出的48V/50A整流器产品中,前级PFC电路的PF为0.98左右,η=93%(AC/DC,VDC=395V,Po=2000W)。以上控制电路原理和UC公司的PFC控制原理(1994年底推出的UC3854)是一致的,但由于电路是由分立元器件组成,抗干扰能力差,工艺复杂,调试过程很长,所以,一直未在大批量产品中运用。随着UC公司控制IC如UC3854,UC3854A,UC3855的推出,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控制电路便被专用控制IC所取代。

2 PFC功率主电路

功率主电路的选用关系到整个PFC电路的变换效率以及EMI的大小,是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早期主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PFC功率主电路

这是个典型的Boost电路,原理简单,但是个硬开关电路,由于未考虑开关器件的实际特性,高压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主开关功率管的开关损耗特性,导致开关器件的dv/dt及di/dt很高,相应对器件应力要求加大。二极管特性如图3所示,id为二极管电流波形,vd为二极管电压波形,在开关管S导通时,二极管D的反向恢复电荷Qrr所形成的反向恢复电流几乎全部损耗在主开关管上,增大了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在ta~tc的时间内,二极管D还是正压降,也即开关管S的漏极电压为Vo时,已有负反向恢复电流流过开关管S,在tc~tb的时间内二极管D的di/dt>0,则二极管D正端处会产生瞬间负电压值,电路上会出现大的EMI,由于分布参数的存在,在开关过程中所产生的传导和辐射干扰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图3 二极管的恢复特性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便有了改进的PFC电路,如图4所示。增加了主开关二极管的附加电路,其原理则是充分利用了L1的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在主开关管导通时把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能量存储到电感L1中,不增加主开关管的开通损耗,在主开关管关断时把电感L1存储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电阻上。由于饱和电感L1的存在,dv/dt及di/dt减少约近1个数量级,主开关器件开关应力锐减,EMI大大减少了。这种电路的PF为0.99左右(AC/DC,VDC=395V,Po=2500W),效率η=94%左右。

 

图4 改进的PFC电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把二极管的存储电荷形成的储能和电阻R上消耗的能量充分利用便开发出如图5所示电路

 

图5 具有无源无损缓冲PFC电路

这是一种无源的无损缓冲结构电路,其原理是:在S导通时,以L1作为二极管的缓冲电感,把二极管反向恢复的能量存储到小电感L1中,同时C1放电,C2充电,把C1储能转移入C2;在S关断时L1的储能向C1充电并通过二极管D1,D2,D3把储能转移到C中,这时C2也向C放电,通过调节L1,C1,C2的参数并协调S的开关频率,由于电容(由主开关管的漏—源极分布电容CDS或集电极—发射极分布电容CCE和C1组成)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当S关断瞬间VC1约等于零,S可实现零电压关断。由于电感(由L1和线路杂感组成)上的电流不能突变,当S导通时瞬间,iL1约等于零,S可实现零电流导通。

此电路的PF为0.99左右,(AC/DC,VDC=395V,Po=2500W),效率η=96%~97%,输入端几乎没有EMI,指标完全能达到并优于VDE A级标准。这种无源软开关升压电路性能优异,可靠性优于UC3855组成的有源软开关PFC电路,是智能高频化UPS和高频开关整流电源理想的输入级电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3.1 Boost电感磁性材料的选择

早期,Boost电感磁性材料一般为铁氧体磁芯,如EE或EI等,通过加气隙δ来调节μ值,从而调节电感量,这种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但L值的温度特性相对略差,而且气隙的漏磁会增加电磁干扰。现在,一般采用金属磁粉芯,如铁粉芯、铁镍粉芯、钼坡莫合金、铁硅铝合金、非晶合金等磁环。各种材料有各自的优缺点,如铁粉芯成本低而Q值、μ值的各种特性,如温度、线性等相对较差,铁镍粉芯次之,铁硅铝合金、钼坡莫合金相对较好但价格贵些,所以,PFC电感磁性材料采用铁硅铝合金磁环较好。

3.2 电感L值的计算

功率因数校正的前提条件是使输入电感中电流保持连续状态,即纹波电流ΔI要小于最小输入交流电流峰值的两倍。则取电感L≥临界电感Lmin。而Lmin(mH)为

 

式中:Vmin(p)为最小输入正弦波电压的峰值(V);


 

Vo为输出直流电压(V);

f为开关调制频率(Hz);

Po为输出直流功率(W);

Vmin为最小输入正弦波电压的有效值。

磁性元件磁环(材质为铁粉或铁硅铝合金)的选择通过式(3)计算。


式中:L为电感量(mH);

μ为磁芯有效磁导率;

N为线圈匝数;

S为磁芯导磁截面积(cm2);

D为磁芯平均磁环直径(cm)。

3.3 电容的选择

电容一般要采用低损耗,高纹波电流型的电解电容,容值C为

 

式中:ωo为市电角频率;

ΔVo为允许输出直流纹波电压(V)。

3.4 二极管的选择

选trr小,正向压降小且软恢复(软度好)特性好的二极管。

3.5 开关器件的选择

MOSIGBT。由于IGBT关断存在一点拖尾现象,则当开关频率>20kHz时,要选MOS。对MOS主要关心的是导通损耗,应选导通电阻RDS小的;对IGBT主要关心的是开关损耗,应选开关特性好的IGBT。当然,最理想的是把IGBT与MOS根据各自的频率特性直接并联而控制信号按各自的特性做相应时序调整。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践总结,设计出一种优异的软开关PFC电路,并采用UC3854芯片实现技术产品化。这种PFC电路是智能高频化UPS和高频开关整流电源输入级电路的理想解决方案。同时把元器件的特性做了仔细的分析,优化。

关键字:功率因数校正  电磁干扰  升压变换  软开关 编辑:冰封 引用地址:高性能软开关PFC电路的设计步骤

上一篇:直流开关电源保护电路详解
下一篇:图解脉冲高压电源的实现方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44

手机设计中的抗电磁干扰和ESD防护技术
目前对于许多流行的手机(尤其是翻盖型手机)而言,手机的彩色LCD、OLED显示屏或相机模块CMOS传感器等部件,都是通过柔性电路或长走线PCB与基带控制器相连的,这些连接线会受到由天线辐射出的寄生GSM/CDMA频率的干扰。同时,由于高分辨率CMOS传感器和TFT模块的引入,数字信号要在更高的频率上工作,这些连接线会像天线一样产生EMI干扰或可能造成ESD危险事件。   上述这种EMI及ESD干扰均会破坏视频信号的完整性,甚至损坏基带控制器电路。受紧凑设计趋势的推动,考虑到电路板空间、手机工作频率上的高滤波性能以及保存信号完整性等设计约束,分立滤波器不能为解决方案提供任何空间节省,而且只能提供针对窄带衰减的有限滤波性能,因此
[工业控制]
手机设计中的抗<font color='red'>电磁干扰</font>和ESD防护技术
一种新颖的电流临界导通的功率因数校正芯片的研究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电流临界导通(DCMboundary)的功率因数校正(PFC)芯片。它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了高电压输入时的功率因数,减少了输入电流的总的谐波含量(THD),同时它还改善了启动时输出电压过冲和电路的动态性能。实验表明这种新颖的DCMboundaryPFC控制芯片实现了这些功能。 关键词:零功率检测;跨导误差放大器;功率因数校正;启动时输出电压过冲保护 引言 随着电力质量标准的日益严格,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随着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发展,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电路的工作模式,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可以分成3类: 1)电流断续的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 2)电流临界连续
[电源管理]
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控制方法的设计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和建模分析等方面。其中电路拓扑的研究除了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变换器结构外,还针对一些特殊的拓扑结构。利用这些拓扑结构本身特性构成所需要的PFC变换器,以实现提高电路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控制策略的研究则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拓扑结构,通过不同的数学和建模分析,寻找最优或最合适的控制方法,以提高整体电路的性能,简化控制电路,降低成本。此外,改进开关器件的性能,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电路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Boost型电路以其控制简单,电流纹波较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实现PFC的控制策略上来看,又以DCM模式下的变频
[电源管理]
一种有源<font color='red'>功率因数校正</font>电路及控制方法的设计
LED低压驱动电源—DC/DC 升压变换器(上)
介绍了两种用DC /DC 升压变换器驱动LED 的电路,对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并以占空比D 表示。最后给出一些芯片实例。    前言   如用低压电池驱动LED,所用的电池类型一般为可充电电池,如镍铬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压范围为:1. 2 ~ 24V( 汽车内直流供电电压)。   根据电池电压与LED 正向压降的相对大小,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电池电压低于LED 的正向压降   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如想用一节干电池或镍铬/ 镍氢电池去驱动一只LED,或者用较高电池电压去驱动多只串联的LED,但电池电压低于LED 串的正向压降,
[电源管理]
LED低压驱动电源—DC/DC <font color='red'>升压</font><font color='red'>变换</font>器(上)
电压临界工作模式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应用
   O 引言   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不仅可以节能,还可以减少电网的谐波污染,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为此,研究出多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其中,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简称APFC)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通过在电网和电源之间串联加入功率因数校正装置,目前最常用的为单相升压前置升压变换器原理,它由专用芯片实现的,且具有高效率、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介绍的低成本电压型临界工作模式APFC控制芯片FAN7530即可实现该功能。    1 FAN7530的电路特点   1.1 内部电路   如图l所示,FAN7530N DIP8封装,也有SMD封装(FAN7530M),内部含有自启动定时器、正交倍增器、零电流检测器、
[电源管理]
电压临界工作模式的有源<font color='red'>功率因数校正</font>器的设计应用
电源电磁干扰分析及其抑制
摘要:在介绍反激式开关电源及其性能的基础上,讨论了该电源中的网侧谐波及抑制,开关缓冲、光电隔离等问题。 关键词:噪声;高次谐波;电磁干扰 引言 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额开关动作是导致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EMI)的主要原因。开关频率的提高一方面减小了电源的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EMI问题。如何减小产品的EMI,使其顺利通过FCC或IEC1000等EMC标准论证测试,已成为目前急须解决的问题。 图1 1 EMI分析 具体电路如图1所示。 输入为交流220V,经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变为直流作为反激变换器的输入,输出为三组直流:+5V,15V,12V,另外有一辅助电源5V, 用来给光耦PC817供电。控制电路用
[应用]
多电平逆变器有源软开关技术的研究
摘要:分析和比较了多电平逆变器各种有源软开关拓扑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提出了各种有源软开关拓扑的优缺点,对多电平逆变器软开关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有源软开关;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   1引言 多电平变换技术由于具有诸如减少了器件的电压应力,勿须器件串联而无均压问题,减少了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减少了由于dv/dt和di/dt所造成的电磁干扰等优点,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它的出现为高压大功率变换器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多电平变换器主要有三种拓扑结构: 1)二极管箝位式(DiodeClamped); 2)电容箝位式(FlyingCapacitors); 3)具
[电源管理]
多电平逆变器有源<font color='red'>软开关</font>技术的研究
基于DSP的变频调速系统电磁干扰问题研究
  1 电磁干扰(EMI)分析   1.1 电磁干扰的概念及途径   电磁干扰产生于干扰源,他是一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并有损于有用信号的电磁现象。干扰经过敏感元件、传输线、电感器、电容器、空间场等形式的途径并以某种形式作用,其干扰效应、现象普遍存在,形式各异,称之为传导干扰,他按带不带信息可以分为信息传导干扰源和电磁噪声传导干扰源两类。信息传导干扰源是指带有的无用信息对模拟通道的干扰。电磁噪声传导干扰源是指不带任何信息的电磁噪声对变频系统的干扰。   传导电磁干扰传输通道可以分为电容传导耦合(或称电场耦合)、电阻传导耦合(或公共阻抗耦合)及电感传导耦合(或互感耦合)。电容传导耦合是指干扰源和信号传输线(包括印制电路线)之间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