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路传输线效应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分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1-10-27来源: chinaaet关键字:工作频率  拓扑结构  接收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系统设计复杂性和集成度的大规模提高,电子系统设计师们正在从事100MHZ以上的电路设计,总线的工作频率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50MHZ,有一大部分甚至超过100MHZ。目前约80% 的设计的时钟频率超过50MHz,将近50% 以上的设计主频超过120MHz,有20%甚至超过500M。

当系统工作在50MHz时,将产生传输线效应和信号的完整性问题;而当系统时钟达到120MHz时,除非使用高速电路设计知识,否则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PCB将无法工作。因此,高速电路信号质量仿真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设计手段。只有通过高速电路仿真和先进的物理设计软件,才能实现设计过程的可控性。

传输线效应

基于上述定义的传输线模型,归纳起来,传输线会对整个电路设计带来以下效应。
· 反射信号Reflected signals
· 延时和时序错误Delay & Timing errors
· 过冲(上冲/下冲)Overshoot/Undershoot
· 串扰Induced Noise (or crosstalk)
· 电磁辐射EMI radiation

1 反射信号

在高速电路中,信号的传输如上图所示,如果一根走线没有被正确终结(终端匹配),那么来自于驱动端的信号脉冲在接收端被反射,从而引发不可预期效应,使信号轮廓失真。当失真变形非常显著时可导致多种错误,引起设计失败。同时,失真变形的信号对噪声的敏感性增加了,也会引起设计失败。如果上述情况没有被足够考虑,EMI将显著增加,这就不单单影响自身设计结果,还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败。

反射信号产生的主要原因:过长的走线;未被匹配终结的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 
 

2 延时和时序错误

信号延时和时序错误表现为:信号在逻辑电平的高与低门限之间变化时保持一段时间信号不跳变。过多的信号延时可能导致时序错误和器件功能的混乱。

通常在有多个接收端时会出现问题。电路设计师必须确定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延时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信号延时产生的原因:驱动过载,走线过长。 

3 过冲

过冲来源于走线过长或者信号变化太快两方面的原因。虽然大多数元件接收端有输入保护二极管保护,但有时这些过冲电平会远远超过元件电源电压范围,损坏元器件。
  

4 串扰

串扰表现为在一根信号线上有信号通过时,在PCB板上与之相邻的信号线上就会感应出相关的信号,我们称之为串扰。

信号线距离地线越近,线间距越大,产生的串扰信号越小。异步信号和时钟信号更容易产生串扰。因此解串扰的方法是移开发生串扰的信号或屏蔽被严重干扰的信号。
  

5 电磁辐射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电磁干扰,产生的问题包含过量的电磁辐射及对电磁辐射的敏感性两方面。EMI表现为当数字系统加电运行时,会对周围环境辐射电磁波,从而干扰周围环境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路工作频率太高以及布局布线不合理。目前已有进行 EMI仿真的软件工具,但EMI仿真器都很昂贵,仿真参数和边界条件设置又很困难,这将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最通常的做法是将控制EMI的各项设计规则应用在设计的每一环节,实现在设计各环节上的规则驱动和控制。
  

避免传输线效应的方法

针对上述传输线问题所引入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控制这些影响的方法。

1 严格控制关键网线的走线长度

如果设计中有高速跳变的边沿,就必须考虑到在PCB板上存在传输线效应的问题。现在普遍使用的很高时钟频率的快速集成电路芯片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些基本原则:如果采用CMOS或TTL电路进行设计,工作频率小于1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7英寸。工作频率在5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1.5英寸。如果工作频率达到或超过75MHz布线长度应在1英寸。对于GaAs芯片最大的布线长度应为0.3英寸。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要通过软件仿真来定位走线.走线的精确长度需物理软件(如:PADS等)控制.
  

2 合理规划走线的拓扑结构

解决传输线效应的另一个方法是选择正确的布线路径和终端拓扑结构。当使用高速逻辑器件时,除非走线分支长度保持很短,否则边沿快速变化的信号将被信号主干走线上的分支走线所扭曲。通常情形下,PCB走线采用两种基本拓扑结构,即菊花链(Daisy Chain)布线和星形(Star)分布。

对于菊花链布线,布线从驱动端开始,依次到达各接收端。如果使用串联电阻来改变信号特性,串联电阻的位置应该紧靠驱动端。在控制走线的高次谐波干扰方面,菊花链走线效果最好。但这种走线方式布通率最低,不容易100%布通。实际设计中,我们是使菊花链布线中分支长度尽可能短,安全的长度值应该是:Stub Delay <= Trt *0.1

星形拓扑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时钟信号的不同步问题,但在密度很高的PCB板上手工完成布线十分困难。采用自动布线器是完成星型布线的最好的方法。每条分支上都需要终端电阻。终端电阻的阻值应和连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这可通过软件仿真计算,得到特征阻抗值和终端匹配电阻值。
 

3 抑止电磁干扰的方法

很好地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将改善PCB板的电磁兼容性(EMC)。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保证PCB板有很好的接地。对复杂的设计采用一个信号层配一个地线层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此外,使电路板的最外层信号的密度最小也是减少电磁辐射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可采用"表面积层"技术"Build-up"设计做PCB来实现。表面积层通过在普通工艺 PCB 上增加薄绝缘层和用于贯穿这些层的微孔的组合来实现 ,电阻和电容可埋在表层下,单位面积上的走线密度会增加近一倍,因而可降低 PCB的体积。PCB 面积的缩小对走线的拓扑结构有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缩小的电流回路,缩小的分支走线长度,而电磁辐射近似正比于电流回路的面积;同时小体积特征意味着高密度引脚封装器件可以被使用,这又使得连线长度下降,从而电流回路减小,提高电磁兼容特性。
  

4 其它可采用技术

为减小集成电路芯片电源上的电压瞬时过冲,应该为集成电路芯片添加去耦电容。这可以有效去除电源上的毛刺的影响并减少在印制板上的电源环路的辐射。

当去耦电容直接连接在集成电路的电源管腿上而不是连接在电源层上时,其平滑毛刺的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器件插座上带有去耦电容,而有的器件要求去耦电容距器件的距离要足够的小。

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应尽量放置在一起以减少电源电压瞬时过冲。

如果没有电源层,那么长的电源连线会在信号和回路间形成环路,成为辐射源和易感应电路。

走线构成一个不穿过同一网线或其它走线的环路的情况称为开环。如果环路穿过同一网线其它走线则构成闭环。两种情况都会形成天线效应(线天线和环形天线)。天线对外产生EMI辐射,同时自身也是敏感电路。闭环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辐射与闭环面积近似成正比。

要具体实施以上所有的经验方法,人工计算是无法完成的,通过软件仿真和EDA软件控制。

关键字:工作频率  拓扑结构  接收端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高速电路传输线效应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分析

上一篇:电力电缆故障测量中接地电流消除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单片机在电源设计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58

频率特性测试仪工作原理
1、扫频仪工作原理 扫频仪实质上是扫频信号源与x-y方式的结合。其组成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1所示。 图1 扫频仪组成框图及工作波形 扫频信号源,即频率受控振荡器,在扫描信号u1控制下产生扫频信号u3。 扫描信号源产生的扫描信号u1、扫频起停控制信号u2分别是扫频信号源的频率控制信号及停振控制信号,u1还是示波器的水平扫描信号。 当扫频信号u3为锯齿波电压时,由于正程扫描速度慢,回程扫描速度快,使得扫描正程、扫描回程得到的波形不重合而无法观测,当扫频信号u3为正弦波电压号,u3在扫描回程时停振,使显示出的波形为被测波形和用作水平轴的水平回扫线的组合。 检波探头用于解调出经过被测电路的扫频信号的振幅(包络)变化情况,得到被测
[测试测量]
<font color='red'>频率</font>特性测试仪<font color='red'>工作</font>原理
ADI推出新型拓扑结构支持宽带无源混频器
----综合运用三大电路创新,这些单通道和双通道RFIC混频器可在2700 MHz的宽带宽条件下实现宽动态范围性能 作者:Marc Goldfarb、Russell Martin和Ed Balboni 对于支持宽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和宽带性能的混频器来说,可选择的余地通常不多。有源混频器虽然可以支持需要的带宽,但其SFDR有限。在无源混频器之后加一个中频(IF)放大器,虽然可以实现宽SFDR,但其带宽往往有限。幸运的是,ADI推出了一款新型混频器 基本而言就是集成可编程性能参数的宽带无源混频器 该混频器允许用户根据应用需要权衡不同的特性,比如噪声系数、SFDR等。新型混频器系列的前两款产品单混频
[网络通信]
ADI推出新型<font color='red'>拓扑结构</font>支持宽带无源混频器
现场总线技术与工厂自动化FA
  毫无疑问现场总线技术给工业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柔性制造系统的兴起,使产业界由大批量生产模式转换成集管理、生产于一体的具有高度自动化水平的FA(工厂自动化)模式,而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关键便是计算机组网技术,现场总线无疑成了工业级网络的核心。 分层式工厂自动化网络系统 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模式相比,工厂自动化有如下的特点: 1. 控制方式由集中式转变为智能分布式   集中式控制方式不仅难于处理远距离控制问题,而且布线复杂,能耗大,更重要的是,其中央控制单元一旦出现问题,则全局瘫痪。这种控制方式已逐渐被淘汰。分布式控制思想完全克服了前述的弱点。尤其是这种控制方式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限制在局部范围,即某一子站若出现问题不影响其它
[嵌入式]
详解开关电源拓扑结构优缺点
  为了表征各种电压或电流波形的好坏,一般都是拿电压或电流的幅值、平均值、有效值、一次谐波等参量互相进行比较。在开关电源之中,电压或电流的幅值和 平均值最直观,因此,我们用电压或电流的幅值与其平均值之比,称为脉动系数S;也有人用电压或电流的有效值与其平均值之比,称为波形系数K。   因此,电压和电流的脉动系数Sv、Si以及波形系数Kv、Ki分别表示为:   Sv = Up/Ua -- 电压脉动系数 (1-84)   Si = Im/Ia -- 电流脉动系数 (1-85)   Kv =Ud/Ua -- 电压波形系数 (1-86)   Ki = Id/Ia -- 电流波形系数 (1-87)   上面
[电源管理]
由单一输入电压实现分离供电轨的改进拓扑结构
简介 虽然轨到轨单电源运算放大器已得到广泛使用,但仍然常常需要由单一(正)输入供电轨产生两个供电轨(例如±15 V),以便为模拟信号链的不同部分供电。这些部分的电流一般较低(例如10 mA至500 mA),正负电源具有相对匹配良好的负载。 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两个不同的转换器,一个提供正供电轨,一个提供负供电轨。这样做成本高昂,而且正如本应用笔记所示,也没有必要。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反激式转换器,然而,两个电源在差分负载下往往不能非常好地保持一致,需要较大且昂贵的变压器,而且效率低下。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SEPIC-C'uk转换器,该拓扑结构由连接到同一开关
[模拟电子]
由单一输入电压实现分离供电轨的改进<font color='red'>拓扑结构</font>
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滑模控制方法
摘要:首先阐述了三电平DC/DC变换器拓扑的推导过程,给出了6种非隔离三电平DC/DC变换器和5种隔离三电平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分析了三电平DC/DC变换器中,如何设计滤波电路的参数以提高其动态品质;最后以Buck三电平变换器和Buck?Boost三电平变换器为例,分析了滑模控制在三电平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三电平;DC/DC变换器;滑模控制   1 引言 J.Renes Pinheiro于1992年提出了零电压开关三电平DC/DC变换器 ,该变换器的开关应力为输入直流电压的1/2,非常适合于输入电压高、输出功率大的应用场合。因此,三电平DC/DC变换器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
[电源管理]
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font color='red'>拓扑结构</font>及其滑模控制方法
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全集
 给出六种基本 DC/DC变换器 拓扑 依次为buck,boost,buck-boost,cuk,zeta,sepic变换器    半桥变换器也是双端变换器,以上是两种拓扑。 半桥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而且由于另外一个桥臂上的电容,具有抗偏磁能力,但是对于上面一种拓扑,通常还会加隔直电容来提高抗偏磁能力.但是如果采用峰值电流控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会导致电容安秒不平衡的问题.要需要其他方法来解决。 半桥变换器可以通过不对称控制来实现ZVS,也就是两个管子交替导通,一个占空比为D,另外一个就为1-D.就是所谓的不对称半桥,通常采用下面一种拓扑.对于不对称半桥可以采用峰值电流控制。
[电源管理]
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font color='red'>拓扑结构</font>全集
评判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功率器件标准
对于传统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我们通常是通过每千瓦多少钱来衡量其性价比的。但是对于光伏 逆变器 的设计而言,对最大功率的追求仅仅是处于第二位的,欧洲效率的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光伏逆变器而言,不仅最大输出功率的增加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欧洲效率的提高同样可以,而且更加明显。欧洲效率的定义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平均效率或者最高效率。它充分考虑了太阳光强度的变化,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光伏逆变器的性能。欧洲效率是由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效率按照不同比重累加得到的,其中半载的效率占其最大组成部分(图1)。 图 1: 欧洲效率计算比重 因此为了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欧洲效率,仅仅降低额定负载时的损耗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提高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效率。欧
[电源管理]
评判光伏逆变器<font color='red'>拓扑结构</font>及功率器件标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