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广域继电保护的应用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08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智能电网  广域继电保护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概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升高、电网复杂程度增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的继电保护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传统保护整定配合越来越困难。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的特征带来的网络重构、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运行等技术,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本地测量信息及少量区域信息的常规保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新技术(如新型传感器技术、时钟同步及数据同步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 的研究与应用也给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以上因素的促进下,基于广域测量信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继电保护设计和配置的广域继电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广域保护技术的发展

  早在1997 年,瑞典学者Bertil Ingel ssON 就提出了广域保护的概念 ,用来预防长期电压崩溃等控制功能。国际大电网会议将广域保护的功能及控制手段和目标进行了定义。

  广域保护系统包含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控制两方面内容,其中,广域继电保护作为广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助传统主保护、提高保护定值的自适应能力、简化保护配合、缩短保护动作时间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解决现有继电保护存在的适应能力差、整定配合复杂等难题,提高保护的自适应能力。

  1998 年日本学者Yoshizumi Serizawa 将广域思想与继电保护结合起来,提出基于GPS 通过光纤通道传送多点电流信息,构成广域差动保护的观点。电流差动保护的范围不限于某电气元件,而扩至该元件的相邻区域,不仅能为元件提供快速的差动主保护,还可为相邻区域提供动作延时小、选择性好的差动后备保护,提高保护系统的性能。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 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系统,借助专家系统实现电流差动、后备保护区的动态在线划分,然后通过各保护Agent 间的配合协调实现对整个电网的主、后备电流差动保护。广域后备保护可利用专家系统方法实现 ,在给定网络的拓扑结构、相邻几级变电站中继电器的动作情况以及断路器的开合状态的前提下,利用所定义的动作因子AF (action factor) 的大小来判定故障位置。AF 描述了基于所有已动作了的保护设备判断某元件故障的可能性大小,这种方法旨在保证主保护故障时能正确隔离故障。

  3  智能电网将对传统继电保护的影响

  智能电网一个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自愈性。“自愈”指的是把电网中有问题的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同时,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运用本地和远程设备的通信帮助分析故障、电压降低、过载等系统运行状态,并基于这些分析采取适当的控制行动。智能电网将安全、无缝地容许各种不同类型的发电和储能系统接入系统,简化联网的过程。

  未来智能电网中,电网的自愈特征将会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常规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常规保护在这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会有所侧重。特高压电网的建设、电网规模的扩大,将导致短路电流增大很多,因此,应对短路电流增大造成的定值可靠系数降低、短路电流抑制设备的运行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多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带来的后备保护配合、双向潮流、系统阻抗的变化等问题均会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带来困难,保护定值的适应能力也将受到严峻考验。

  同时,智能电网将给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智能电网中所采用的新型传感器技术,例如电子式或光电式互感器不受传统电磁式互感器饱和的影响,对故障时电气量的采集更为精确,简化了保护的数据算法,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智能电网的数据同步技术、时钟同步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IEC 61850 标准的应用,可以提供区域范围内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同步,满足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冗余和可靠性;也可为新原理的实现、工业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广域保护的新原理、新算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4  智能电网下广域继电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及技术考虑

  广域继电保护应用于实际时,若在整个系统内实现集中保护,由于系统规模增大造成的大量数据采集点、海量数据、传输距离和速度等因素,会增加广域继电保护实现的难度,也将增加保护配置、运行和维护的难度,保护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还应该结合实际系统进行广域继电保护区域结构的确立,综合考虑、合理利用智能电网新技术,使广域继电保护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4. 1  保证时间及数据同步

  常规微机继电保护将各个互感器的电气量二次模拟值通过二次电缆接入保护装置,由装置内部唯一的系统时钟经控制总线驱动各个通道的模数转换器,数据采集的同步精度很高。广域保护涉及到的保护将不局限于1 个或2 个装置,不局限于1 个或2 个变电站,如何在较大的范围内保持时间和数据的同步将是研究重点。变电站内现有的对时主要以GPS 时间信号作为主时钟的外部时间基准,采用3种对时方式:脉冲对时、串口对时、编码对时,对时精度可达到ms 级。

  网络化的变电站,采用分布式电子式互感器及合并单元的数据采集模式,数据经网络传送至保护等电子式设备的方式传输,为了实现数据采集的同步以及各保护之间信息交互与相互配合,需要一个统一精确的时钟作为系统的时钟源,并通过精密对时技术实现各数据采集单元时钟、各保护装置的时钟的准确同步。目前工业领域的分布式系统对时技术及对时精度要求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 IEEE 1588 标准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更有利于实现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更有

  利于数据同步的实现。处于“第一道防线”中的保护系统要求的数据同步精度最高,实现IEEE 1588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应满足保护系统的需求,结合广域保护对数据同步的精度要求研究IEEE 1588 协议的应用:

  a. 根据IEEE 1588 协议的核心原理研究IEEE1588 标准的时钟同步误差,量化分析时钟误差对数据同步的影响度,寻找IEEE 1588 同步算法及同步过程中影响同步精度的因素,探索减小时钟晶振偏移影响的补偿算法。

  b. 制订IEEE 1588 在数字化变电站内采用与数据通信同一的以太网应用方案,根据IEEE 1588对时钟级别的定义给出时钟设备的配置方法及其功能实现,研究其实际系统架构,并从全网的角度探讨该协议的具体应用策略。

  c. 开发典型的IEEE 1588 PTP 测试环境,构建IEEE 1588 测试系统。

  d. 进行继电保护装置应对对时系统异常时钟信息的算法原理研究,使保护装置具有识别防误功能。

4. 2  划分区域结构

  区域的划分有利于广域继电保护的应用研究,对站域、小区域内广域继电保护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系统内继电保护配置现状、广域测量系统配置现状、网络通信设备及通信技术;制订系统内的广域保护区域结构划分,从电网结构冗余度、保护配置冗余度、通信冗余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

  参照经典变电站结构模型,在系统范围内形成分层分布式的区域保护配置方案。使广域继电保护具备区域决策功能,适应具有决策功能的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形势。

  可利用多代理(Multi Agent ) 技术[12 ] 实现,Agent是一种具有知识、目标和能力,并能单独或在人的少许指导下进行推理决策的能动实体,一些A2gent 通过协作完成某些任务或达到某些目标而构成的系统。Agent 具有不同的问题求解能力,Agent之间按照约定协议进行通信和协调,使得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性能优越的整体,可以解决单个Agent 难以解决的问题。多Agent 技术应用于广域保护区域划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区域结构的扩展性,应能够适应电网结构的扩充;

  b. 区域主站保护的决策能力;

  c. 区域内保护之间的通信压力;

  d. 区域内、区域间的协作机制。

  4. 3  调整后备保护或研究应用新保护

  利用区域信息的采集,根据后备保护配置现状,综合考虑网络拓扑变化造成的后备保护适应,综合利用网络节点开关信息、区域内保护动作信息,研究后备保护新原理,使保护应对主保护拒动、开关拒动等现象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制订区域内各保护之间的协作机理,对区域内故障的快速隔离研究保护跳闸策略,使本地保护跳区域内开关策略具有可行性。基于新传感原理电子式互感器的特性,对原有基于传统互感器特性的保护判据进行调整或进行新保护判据的研发:

  a.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区外故障时,由于饱和可能会造成保护误动,保护判据中具有区外故障躲TA 饱和判据,电子式互感器不易受饱和的影响,TA 饱和判据应作适当调整。

  b. 保护装置针对数据异常的处理,模拟式互感器数据异常判据包括电压电流正负序分量的断线判据等,保护判据可利用的信息量不丰富。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数据采集和通信网络数据传输,保护可利用的信息不仅包含了范围更广的电气量,还包含了合并单元等采集和传输介质的异常信息,需要对这些信息综合进行新的保护判据研究。

  4. 4  与传统保护的配合

  智能电网建设过程及建成后,不可避免遇到传统微机保护与数字化变电站内保护实现保护配合及协作问题,应考虑不同类型保护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包括:

  a. 线路差动保护中,一侧保护采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另一侧保护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当区外发生故障时,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一端很可能发生单端饱和现象,因此,线路两端的差动保护应具有判单端饱和和防止保护误动的功能。

  b. 原有线路差动保护数据同步的算法基于两侧都是模拟式互感器,存在两侧不同互感器类型的数据同步问题,需要进行新保护算法的研究。

  4. 5  在线调整保护定值

  保护定值在复杂运行方式及复杂电网结构下可能存在定值无法整定的现象,解决方案是参照几种典型运行方式分别进行保护定值整定,在保护装置内部将定值存放于不同定值区,在区域主站的站控层构建保护定值专家系统库。

  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本地保护能够根据本地参量(开关节点信息、电气量信息等) 判断此时的运行方式,向区域主站发出定值是否调整的申请信息,由区域主站综合区域内系统运行方式判断是否调整、采用哪种典型方式定值,并向区域内需要调整定值的各个保护给予调整授权,实现在线调整。

  5  结束语

  传统的保护系统成为各个互联电网不可缺少的保护稳定、避免灾难性事故的保护手段。智能电网新形势新特点给传统保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可善传统保护的广域继电保护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广域继电保护(稳控) 系统已有近20 年的历史,新形势下广域继电保护的研究重点有所变化,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广域继电保护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应用,将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字:智能电网  广域继电保护 编辑:冰封 引用地址:智能电网中广域继电保护的应用

上一篇:高频LLC转换器提升电源效率减少PCB面积
下一篇:一种配电网专用24V直流不间断电源的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02

韩英铎院士: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储能网讯: 2月28日,在“能源互联网峰会”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表示,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和能源形势的宽松,“能源互联网”正站在迎来发展机遇期的风口上。 2月27日,“上海智慧能源互联网产业联盟”在沪成立。 2月22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跨国跨洲电网互联技术与展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17)》三项创新成果,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也有数据表明,未来5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保持18.5%的增长率。在中国,每年可带动电网投资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带动新能源、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直流
[新能源]
新IEEE标准:改进智能电网通信和配电自动化
4/25/2012,美通社,IEEE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组织,致力于推进技术造福人类。IEEE于今日公布了一项新标准以及三个新标准开发项目的启动,旨在加强全球智能电网的通信和配电自动化能力。 IEEE标准协会(IEEE-SA)前任主席Dr. W. Charlton Adams Jr.说:“在能源利用上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提高发电的可靠性、改进配电方式、以及更加高效地 满足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 整个世界都希望通过智能电网的发展来实现上述效益,而这些效益的实现依赖于更为健全的通信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高效整合。IEEE标准协会委员会批准的新标准旨在加强这些能力,并通过这些努力,加速实现智能电网的革命性承诺。” IEEE标准协会已
[网络通信]
智能电网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功能 电力负荷管理与调荷技术(三)
一、供电企业负荷管理系统结构 供电企业的负荷管理系统主要侧重于全面监控用户用电情况,及时采集 电力 用户的用电数据信息。并在数据采集基础上将数据信息进行发布,为电力生产、营销部门服务。根据供用电形势,制订负荷管理策略,执行负荷控制方案,积极推进需求侧管理项目,为大用户提供特殊技术支持和服务等。 供电企业的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供电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图 建立在供电企业的负荷管理中心为系统主站,包括由服务器、前置通信机、管理工作站等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此外还包含各类数据通信设备。 现场设备包括负荷管理终端或其他数据采集终端(如公用变压器监测终端),用于采集、计算存储现场的电力数据,并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智能电网</font>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功能 电力负荷管理与调荷技术(三)
智能电网机器人上岗 独立进行带电作业
电力机器人是服务于电力系统生产的特种机器人,具有一种或多种拟人功能,可代替或辅助人工进行设备巡检、带电抢修和维护作业等,电力机器人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变电各个领域。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为电力机器人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 在中国庞大的高压电线网络里,线路检修是保障供电安全的关键性工作,同时也是人力成本耗费最大的工作。线路带电检修工作内容繁杂,其中,更换绝缘子、紧固引流板和更换防震锤最为常见。人工作业时,检修员通常需要穿上厚重的屏蔽服、背着各种设备工具,攀爬高塔,在高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安全风险高,作业效率低,如果是在恶劣天气或地理条件下,作业难度就更加难以想象。 而智能带电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局面。 9月17日,央视《新闻直
[机器人]
莱姆电子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智能电网、工业4.0等新市场
集微网消息,近日,电量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先导者与高质量电量测量解决方案提供商莱姆电子于上海举行了“锐意进取 驱动测量新时代”新品发布会,不仅在会上发布了IN 2000-S高精度电流传感器、GO系列电流传感器和LxSR系列电流传感器等三个系列新产品,还分享了目前莱姆电子中国的市场情况。 中国市场是莱姆电子最重视的市场之一 中国市场是莱姆电子最重视的市场之一,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超过50%的产品生产来自中国工厂。莱姆电子中国区总经理张宗慧先生介绍,中国的主要市场在于工业和汽车,在该领域莱姆总体销售超过全球的30%,是莱姆电子最大的市场,未来将迎合国家政策,在新能源方向加大投入。 莱姆电子中国区总经理张宗慧先生 张宗慧先生表示,
[手机便携]
Silicon Labs为Robulink提供无线互连技术
中国,北京 - 2013年8月8日 -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IC领导厂商Silicon Labs (芯科实验室有限公司, NASDAQ: SLAB)今日宣布为Robulink公司提供sub-GHz无线互连技术。Robulink公司是一家为中国、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公共事业公司提供先进计量基础设施(AMI)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结合Silicon Labs公司先进的EZRadioPRO®收发器,Robulink公司AMI解决方案帮助公共事业公司快速并且经济的实现下一代智能电表,并通过智能网状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公共事业公司为智能电网采用新的AMI技术,而无线网状网络是一种可行选择。许多公司都在寻找超越传统计量产品,并且可以远程配置
[工业控制]
Silicon Labs为Robulink提供无线互连技术
NEC:无线抄表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市场
  一直以来,NEC主导着电子电表用微控制器市场。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厂商开始选择集成微控制器和电能测量内核的系统级芯片,微控制器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水电气三表集抄”正在成为现代房地产业打造智能化小区不可或缺的一个亮点。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化,节能降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产企业不仅对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功耗及成本的需求日益强烈,还迫切希望半导体厂商提供可囊括软件和硬件开发环境的交钥匙解决方案。   对此,NEC电子调整方针,提供最适合整机用户需求的表计解决方案,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对于日益兴起的无线抄表行业也有所关注,且让我们听听NEC电子大中国区MCU产品市场高级经理松井徹之的看法。 NEC
[工业控制]
美国欲掌控智能电网标准关联半导体市场
向低碳社会挺进的美国打算控制智能电网领域的主导权,并声称将为此竭力取得智能电网的国际标准。目前,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已开始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展开标准化讨论,而且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也在美国主导下展开了研究。包括政府保证的额度在内,美国准备向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投入1000亿美元的资金,力争在202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比2005年削减14%。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依靠节能、可再生能源及环保汽车(插电混合动力车)为主力军,而作为可为此提供依托的基础设施,智能电网被寄予了厚望。 对标准的掌控将成为利润的源泉 像智能电网这样的业务,不掌握标准就很难获得利益。日本的数字电视、导航仪及手机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