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逆变器及其滑模控制

最新更新时间:2012-05-17来源: 电子发烧友关键字:谐波畸变率  滑模控制  动态特性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传统单相桥式逆变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拓扑结构,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拓扑的输出逆变电压幅值必须低于输入直流电压,当应用在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场合时,须增加一级Boost电路来提高直流电压,这会导致逆变器成本、体积和电路复杂性的增加,同时也降低了其传输效率。为此,参考文献[1-3]提出Z源逆变器,其输出电压可高于或低于直流电源电压,且无桥臂直通问题。但 Z源逆变器是在传统桥式逆变器前加了一个Z源网络,其成本和效率问题依然没能很好地解决。参考文献[4-6]对双Boost逆变器进行研究。双Boost逆变器由两个同步Boost级联而成,这种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可高于或低于直流电源电压,因而在实用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电路。但是该逆变器的两个Boost需要协调工作,每个Boost的两个开关之间需要加入死区时间,因此控制起来相对复杂,且四个开关都工作在高频状态,开关损耗较大。
    本文在双Boost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逆变器,该逆变器只需要一个Boost电路和一个换向桥。其输出电压可高于或低于直流电源电压,拓扑结构较双Boost逆变器简单,整个拓扑只有一个开关工作在高频状态减少了开关损耗,且不存在两个Boost控制协调的问题。故其拓扑结构和控制结构都相对双Boost逆变器简单。
    滑模控制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很好地满足高性能要求的场合[7]。为此本文在提出新型逆变器的基础上,对该逆变器的工作进原理行分析,并对其滑模控制进行了研究。

 

 




 Boost电路的控制设计,因此其控制的设计比较简单。整个拓扑只有一个开关工作在高频状态,从而减小了开关损耗提高了系统效率。为了使该电路获得很好的鲁棒性,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滑模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滑模控制下的新型逆变器对负载扰动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表现出很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且输出电压波形谐波含量低,波形质量好,是一种高性能的逆变器。

参考文献
[1] PENG F Z.Z-source inverter[J].IEEE Trans.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3,39(2):504-510.
[2] 彭方正,房绪鹏,顾斌,等.Z源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4,19(2):47-51.
[3] GAO F,LOH P C,LI D.Asymmetrical and symmetrical  embedded Z-source inverters[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1,4(2):181-193.
[4] 闫朝阳,李建霞,郑颖楠.基于SPWM调制的双Boost单级DC/AC电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9):17-19.
[5] CACERES R O,BARBI I.A boost DC-AC converter: analysis, design, and experimentation[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9,14(1):134-141.
[6] SANCHIS P,URSAEA A,GUBIA E,et al.Boost DC-AC  inverter:a new control strategy[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5,20(2):343-353.
[7] 刘斌,杜量,许飞,等.Buck型变换器滑模控制技术及其发展综述[J].机电工程,2007,241(7):1-4.
[8] CACERES R,BARBI I.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the boost  inverter[C].Power Electronics Congress,1996.Technical  Proceedings.CIEP'96.,V IEEE International,1996:247-252.

关键字:谐波畸变率  滑模控制  动态特性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一种新型逆变器及其滑模控制

上一篇:切勿忽视POE应用中的电缆和连接器失衡
下一篇:高性能计算集群进入办公环境时代到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45

维持阻塞D触发器的脉冲工作特性动态参数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维持阻塞D触发器的工作分两个阶段,在CP=0时,为准备阶段;CP由0向1正向跳变时刻为状态转移阶段。为了使维持阻塞D触发器(见图13-22)能可靠工作,要求: 在CP正跳变触发沿到来之前,门F和门G输出端Q2和Q1应建立起稳定状态。由 于Q2和Q1稳定状态的建立需要经历两个与非门的延迟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建立时间tset=2tpd。在这段时间内要求输入激励信号D不能发生变化。所以CP=0的持续时间应满足tCPL≥tset=2tpd。 在CP正跳变触发沿来到后,要达到维持阻塞作用,必须使Q4或Q3由1变为0,这需要经历一个与非门延迟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输入激励信号D也不能发生变化,将这段时间称为保持时间th,其中th
[工业控制]
维持阻塞D触发器的脉冲工作<font color='red'>特性</font>和<font color='red'>动态</font>参数
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跷跷板控制系统设计
 1引言 跷跷板系统是一个比倒立摆系统更为复杂,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的典型控制系统。它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强耦合、对干扰敏感、模型过于复杂等特点 。跷跷板系统是由一部小车、一个直流伺服电动机、两个分别用于测量角度和位置的电位计以及跷跷板三角体组成。而让跷跷板平衡的机制就是利用跷跷板系统中小车的移动来完成平衡的目的 。   由于跷跷板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等特点以及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本文将模糊滑模控制算法引入系统控制中以柔化控制量。使用模糊控制策略不仅可以使控制系统滑动模态的品质得到保证和改善,同时消除了滑模控制中的抖振现象。   2跷跷板系统的数学模型   跷跷板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工业控制]
基于模糊<font color='red'>滑模控制</font>的跷跷板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滑模控制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研究
    直接转矩控制(DTC)是继矢量控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的交流调速控制理论,该理论自1985年提出以来,就以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动、静态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速度传感器技术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是目前交流调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较为常见的无速度传感器转速辨识算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法、全阶磁链观测器、卡尔曼滤波、人工智能等。模型参考自适应和全阶磁链观测法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但在转速估算过程中需要用到转速信息,转速误差反馈到计算过程中,影响计算精度;卡尔曼滤波估算的转速精确度高,但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人工智能法需要积累大量的
[嵌入式]
HH52P型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监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LABVIEW开发了一套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监测系统。电磁继电器吸合暂态过程依次为触动阶段、吸动阶段和蓄磁阶段。通过继电器线圈时间常数的动态变化特性可以实现对继电器吸合过程中触动阶段、吸动阶段和蓄磁阶段的辨识。因此,根据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将线圈时间常数和衔铁触动时间的算法嵌入到该监测系统中,达到了对电磁继电器吸合过程动态特性监测的目的。经实际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完成了对试品吸合过程动态特性的监测和特性参数的采集分析。 引言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电磁系统、弹簧系统、触点系统、支架及外壳组成,电磁、弹簧及触点系统的协同配合是继电器可靠动作的关键。可测性参量中,除了触点电气参量,线圈电气参量中也蕴含能反应整机性能的动
[测试测量]
HH52P型电磁继电器<font color='red'>动态</font><font color='red'>特性</font>监测方法的研究
模糊滑模控制在跷跷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引言   一般来说,大多数物理过程都具有复杂、高度非线性、易受外界干扰影响,且存在很大的不可知性等特点。利用传统的控制器来处理该类系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智能控制即使在不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比传统控制方法更好的控制效果 。跷跷板系统是一个比倒立摆系统更为复杂,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的典型控制系统。它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强耦合、对干扰敏感、模型过于复杂等特点 。跷跷板系统是由一部小车、一个直流伺服电动机、两个分别用于测量角度和位置的电位计以及跷跷板三角体组成。而让跷跷板平衡的机制就是利用跷跷板系统中小车的移动来完成平衡的目的 。   由于跷跷板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等特点以及变
[嵌入式]
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跷跷板控制系统设计
1引言 跷跷板系统是一个比倒立摆系统更为复杂,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的典型控制系统。它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强耦合、对干扰敏感、模型过于复杂等特点 。跷跷板系统是由一部小车、一个直流伺服电动机、两个分别用于测量角度和位置的电位计以及跷跷板三角体组成。而让跷跷板平衡的机制就是利用跷跷板系统中小车的移动来完成平衡的目的 。   由于跷跷板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等特点以及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本文将模糊滑模控制算法引入系统控制中以柔化控制量。使用模糊控制策略不仅可以使控制系统滑动模态的品质得到保证和改善,同时消除了滑模控制中的抖振现象。   2跷跷板系统的数学模型   跷跷板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模拟电子]
基于模糊<font color='red'>滑模控制</font>的跷跷板控制系统设计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