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谐振逆变实验与波形分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6来源: 电源网关键字:串联谐振  逆变实验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GBT 的关断与接通都存在一些的问题

关断的问题:1.关断损耗 2.关断过电压 3.关断过程中微分热阻带来的局部热击穿

接通的问题:1.并联ZVS电容下接入的时机 2.共态导通问题 3.反向恢复的问题

借助串联谐振回路,使得 IGBT 的工作条件大为改善:

1. 串联全谐振变换器曾经是上世纪60-70年代最流行的变换器,只要给出合适的死区时间,即可实现很好的软开关变换. 现代的数控技术给这一经典的变换电路增添了不少活力,在控制方面解决了很多以前难以克服的困难,工程上应用它的关键技术问题有三个:

. ZCS 频率追踪控制(随负载、电源漂移而调整工作频率,让换相始终处于接近零电流下的弱感性)

. ZVS 死区追踪控制(因负载电流不同而调整死区,实现零电压接通,接近零电压关断)

. ZCS_ZVS 交替追踪控制(既实现频率追踪又实现动态死区,具有良好的开关过度与调功特性)

2. 关断过压问题; 既使ZVS电容较大(103),当分布电感较大时在荷载下关断,仍然会在开关上激起高于电源几百伏的浪涌电压,震荡频率大约能达到几兆,震荡衰减很快,但强烈的震荡也给开关带来了显著的额外损耗,改善的关键措施在于降低分布电感、放置较大的浪涌电流吸收电容(105-106);

荷载下关断过压 1 (ZVSC=103)

荷载下关断过压 2 (ZVSC=103)

3. ZVS 初步设定; 假设 IGBT 下降时间为 180nS ,那么荷载下的过渡时间应设为多少?比如过渡时间设定为 1 - 1.5uS ,当然关断损耗比较小,但是这样的话,在空载下不能实现软过渡,看到了严重的硬开通;

空载下严重的硬开通,散热器很快就烫手了 (ZVSC=104)

荷载下的良好过渡 (ZVSC=104)

荷载下的艰难过渡 1 (由于过度太快,关断损耗大 ZVSC=223)

荷载下的艰难过渡 2 (由于过度太快,关断损耗大 ZVSC=223)

4. ZVS 关断损耗问题 在最坏情况下,初级电流波形是锯齿波,关断完全发生在最高的峰值处,IGBT的关断损耗可能达到整个开关损耗的90%以上;如果没有 ZVS 过程,那么IGBT甚至没有VMOS的输出平均功率大!然而我最近不仅学会了使用ZVS过程,而且把它继续推进到了几乎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我将CBB474直接并联到IGBT上进行缓冲;

荷载关断过程 (△V 只有 30V 小浪涌电压 ZVSC=474)

在相同时基下的空载关断过程 (ZVSC=474)

5. ZVS 下的硬接通问题; 硬接通问题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在没有荷载的情况下,焊机长时间工作,察看一下散热器的温度,马上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时空载下居然达到了温度开关保护的程度!虽然 IGBT 硬接通要比硬关断坚强地多,但是来不及散出的热量就直接威胁到了关断过程的安全.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动态死区;

空载下含有很少量硬开通的过渡 1 (ZVSC=103)

空载下含有很少量硬开通的过渡 2 (ZVSC=103)

空载下几乎没有硬开通的过渡 2 (ZVSC=103)

空载下几乎没有硬开通的过渡 3 (ZVSC=103)

较好的过渡 (ZVSC=103)

 

含有硬接通的过渡 (ZVSC=103)

良好的 ZVS 过渡一定是线性的 (ZVSC=103)

6. ZVS 动态死区 超越固定死区的桎喾、超越小ZVS电容的束缚,放置ZVS电容104 ,使边沿谐振的关断与接通不再残酷!

空载下的慢过渡 1 (5uS) (ZVSC=104+103)

荷载下的快过渡 1 (750nS) (ZVSC=104+103)

空载下的慢过渡 2 (5uS) (ZVSC=104+103)

荷载下的快过渡 2 (750nS) (ZVSC=104+103)


7. ZVS 动态死区 超越固定死区的桎喾、超越小ZVS电容的束缚,放置ZVS电容474 ,使边沿谐振的关断与接通不再残酷!动态死区可以做到 25uS 以上,感亢降压模式可以极高的开关效率连续工作;

良好的空载过渡 1 (ZVSC=474)

良好的空载过渡 2 (ZVSC=474)

良好的空载过渡 3 (ZVSC=474)

荷载载过渡 1 (ZVSC=474)

荷载载过渡 2 (ZVSC=474)

相同时基下的对比----空载过渡 (ZVSC=474)

ZVS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8. 串联谐振_ZVS 模式 三角波电流激励负载,谐波分量高于正玄波;选择合适的隔直电容,避免发生容性换向,输出电流靠初级感亢降压抑制,借助于重 ZVS 缓冲过程和动态死区控制,可实现很高的转换效率; 缺点有:1.调频范围太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进入可闻声限等;2.初级有无功电流,回路利用率不够高;3.当初级电感太小时,可能因负载抖动产生很高的di/dt ,威胁到IGBT 的安全;4.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减小流过 IGBT 无功功率的问题,显然在有限容量的开关器件中存在无功分量减小了可用功率,无功电流与无功电压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完全失去无功分量后,就不存在“软开关”了,ZVS方式减小了开关损耗,但是却没有设法减小无功功率分量;

电容部分放电后的变压器(及附加电感)电压(电容206)

负载回路的电流 (互感器 0.1A/mV)

9. 串联谐振_ZCS 模式 很好的正玄波电流激励负载,谐波分量最少;让电容与电感发生少量或深度的的串联谐振,换向在荷载下趋向于 ZCS-ZVS ,既使只使用简单的固定死区时间,只要给出的死区余量较大,也能极大地改善 IGBT 在重功率下的换向条件;这是实现重功率的主要手段,实现良好的换相条件需要谐振电容的峰值电压等于激励电压的5-7倍,震荡频率谱系很纯,频率漂移也不快,非常适合数控,相信这是当今技术条件下实现重功率变换的唯一策略;

在深度谐振下的电感电压以及换向时机 (输入经过100:1电压互器)

在深度谐振下的电感电压与次级输出电容电压

CH1:次级输出电容电压

CH2:初级电感电压(输入经过100:1电压互器)

频率追踪 01

 

 

频率追踪 02

频率追踪 03

频率追踪 04

频率追踪 05

频率追踪 06

频率追踪 07

频率追踪 08

 

频率追踪 09

频率追踪 10

 

频率追踪 11

 

频率追踪 12

10. 串联谐振 ZCS_ZVS 交替追踪控制模式 ZCS 频率追踪、ZVS 辅助换相、调频调功;综合了 ZVS 与 ZCS 的优点,适合广泛的应环境,易于调功,折衷地考虑开关损耗与谐振损耗,非常灵活;

电流波形 1

 

电流波形 2

电流波形 3

电压波形 1

 

电压波形 2

电压波形 3

11. 设计自己的嵌入性控制系统进入实验历程

在串联谐振变换实验中,我一直坚持使用18V的峰值电平来驱动IGBT的开启与关闭;我的逆变实验从2003年的下半年开始,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是我始终相信这一驱动电平没有问题,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这个观点;最近 IR 新型的IGBT栅极击穿电压界限达到了30V,看来栅极驱动电压可能还要更高一些;高的驱动电压是减小导通损耗的有效手段,导通损耗热量是非常显著的,通常一个单管都达到70W以上;当然也只有在开关损耗很小的情况下才出现,否则将忙于应付开关损耗带来的可靠性问题,而无暇顾及这导通损耗了;

驱动波形 1

驱动波形 2

实现目标的基础问题

1.实现在重功率下深度谐振,降低换向时开关应力,并实施频率追踪以充分降低串联谐振回路的复阻抗来降低无功功率;

2.实现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换向时负载回路都呈感性;

3.实现在不同负载下的动态死区调节,以减少空载、小载下的接通损耗;

实际上难以克服的困难:

1.谐振回路的问题很多

a.谐振电容器发热严重,电压也很高,经常爆浆、炸裂

b.电感器的绕组因趋肤效应导致异常发热严重

c.电感器使用闭磁路不能实现,开磁路又对周围元件影响严重

d.电感器用铁粉芯类磁芯无法连续工作

e.电感器用铁氧体类磁芯太易于饱和

f.借助于油浸、铜管水冷,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结构复杂;

2.当负载抖动严重时,变压器时常工作处于饱和边界之外,发出难以忍受的尖叫声音

3.当需要实现的目标功率小时就很不划算:控制本身复杂、用料成本高、体积也不能做太小

选择它的理由:

1.重功率变换的必经之路,静电除尘、高频点焊、功率超声等唯一可选电路结构

2.可靠性高

3.功率可扩展性强,功率轻松扩展到兆瓦级,理由是很容易通过多个独立谐振回路多相合成,均流误差 < 5%

我个人的主观倾向:

1.在大、中等功率下是最易于实现高可靠性的电路结构,出于可靠性考虑奋斗路程较短

2.比较易于结合数控,电路结合数控后有很多特色,如调频、离散、多相合成等

3.我所开发的某几种机器别无选择地应用这一结构,我也就比较熟悉一些,有亲近感

4. 我看待产品设计的侧重: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成本 。

关键字:串联谐振  逆变实验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串联谐振逆变实验与波形分析

上一篇:变频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下一篇:如何提升逆变电源的可靠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31

晶闸管串联谐振逆变偿在连续激光器中的应用及电路图
串联逆变器作为连续电源的供电电源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这种电源输出特性具有恒流兴致,这对气体放电器件大有益处。
[电源管理]
晶闸管<font color='red'>串联谐振</font>式<font color='red'>逆变</font>偿在连续激光器中的应用及电路图
三电平逆变器SVPWM控制策略及实验研究
摘要:在两电平的常规空间矢量PWM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三电平空间矢量PWM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电平空间矢量PWM调制策略来进行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从而实现最小开关损耗。基于 TMS320F240 DSP实现了三电平逆变系统的数字控制,实验结果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最小开关损耗;数字控制 SVPWM Control Strategy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on Three-level Inverters ZHANG Jie, ZOU Yun-ping, ZHANG Xian, DING Kai Abstract:A
[工业控制]
三电平<font color='red'>逆变</font>器SVPWM控制策略及<font color='red'>实验</font>研究
电压型逆变器高压串联谐振技术研究
摘要:介绍了高压串联谐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分析了利用4046锁相控制逆变器的结构和启动电路,同时对高压变压器寄生漏感与负载串联谐振原理作了介绍。15kVA样机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输出波形,实现高功率因素。 关键词:高频高压;串联谐振;锁相环 图1系统结构 1引言 串联谐振技术应用在感应加热、逆变焊机等高频逆变器中,能实现主开关管的ZCS或ZVS,有效提高功率因素,实现大功率输出。本文介绍一种高频高压串联谐振技术,它将三相市电经整流与逆变后输出中压方波,升压变压器将逆变器的输出提升到一定电压再利用变压器的漏感与负载串联谐振,达到所要求的负载电压。此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在臭
[电源管理]
电压型<font color='red'>逆变</font>器高压<font color='red'>串联谐振</font>技术研究
关于串联谐振耐压测试设备的相关问题
1、我们的变频电源采用的是什么原理?   开关型SPWM调制逆变。 2、我们变频电源的电源容量是多少?   10kv10km电缆标配8kW,根据不同规格可在4至100kW间选择。 3、我们整套设备的最大输出容量是多少?  10kv10km电缆装置最大输出容可达150kVA;根据不同规格可以做到1000kVA以上。 4、我们最高输出电压可以达到多少伏?   最高输出电压不是由变频电源决定的,而是由外接电抗和电容分压器决定的,根据测试需要决定最高电压,一般达到电缆工作电压1.7倍即可。 5、我们输出高压电流可以达到多少安?   思源的便携式变频耐压试验装置输出高压电流最高可达20A;
[测试测量]
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电容充电电源研究
1 引言     当前脉冲功率系统,高压电容通常采用线性电源谐振充电或传统谐振高频开关电源恒流充电。线性电源工作在工频条件下,变压器的体积庞大且笨重。此外,为满足应用的需求,输出需要进行充分滤波,通常需要大容量的高压电容,高的储能则需要为电源设计额外的保护系统。传统谐振高频开关电源采用谐振电路,电源内部存在DC-link部分,通常为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体积和重量占整个电源较大的比重。随着机动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对电源的体积和重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的串联谐振电容充电电源没有线性整流和DC-link部分,功率密度大大提高。采用了串联谐振技术,使开关工作在零电流条件下,工作频率进一步提高。新颖的控制方式使得三相输入电流能跟随
[电源管理]
基于高频交流链接技术电容充电电源研究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